中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专业优势互补双师同课教学案例的探讨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上有交叉,但课程专业服务内容侧重不同。本文以Photoshop作为共同的核心课程,利用两位教师的专业优势互补共授一堂课。课前对接,探索双师优势互补的多轮前置备课。课堂实施,尝试“主讲 辅助”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评课,从学生评价、课堂实效、资源重组三个方面探讨利弊。从案例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探讨跨专业融合,共建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共同培养师资,探索更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跨专业;优势互补;双师同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03C-0039-04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细分方向与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两者在发展方向、课程建设、教材使用上,有交叉有重叠,Photoshop作为两个专业共同的核心课程,学习服务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在这两个专业的Photoshop课程中探索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探讨跨专业融合,共建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共同培养师资,可以探索更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1]
  一、案例背景——以Photoshop课程为例,寻找优势互补的师资基础
  Photoshop作为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两个大类的核心课程,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讲授Photoshop课程时,通常侧重在工具的使用,比如选择、选区、画笔等工具使用,蒙版、滤镜、路径等学习。教材编排一般以典型技能案例贯穿全书,教师教学方法一般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目标设置以达成技能不同层次为要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会更多关注技术本身、软件本身,侧重在方法上深入,从技能点上掌握Photoshop这门课,但是在与专业细分方向的职业能力、岗位素养结合性较差,案例往往脱离真实的职场。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会更多关注商品,把Photoshop作为商品展示需要用到的工具,主要侧重在对商品拍摄后的技术调整,比如明暗、色彩等,会更关注职业应用性,从而忽视在技能点上的深度教学,使学生在技能的掌握上较单调,变通性差。比如学生在抠图时,如遇到较难案例,往往会束手无策。[2][3]
  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注重软件使用的专业性,同时关注技术本身,用良好的技术来突出专业内涵,这就是融合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教师双方的优势,扬长补短。
  二、课前对接——探索双师优势互补的多轮前置备课
  浙江省陈建军网络名师工作室(中职计算机)联合慈溪市(中职电子商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共同确定开设两堂公开课。这两堂课分别由来自工作室的计算机学科带头人与慈溪市电子商务教师两两组合,跨专业共授一堂课。
  活动前两周,确定两节公开课分别由温州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何凤梅与慈溪周巷职高俞俊侠(以下简称第1节课),鄞州职教中心的葛生生与慈溪职高的岑颖(以下简称第2节课)4位老师共同完成。授课内容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网站建设与维护中的《店招设计》。两节课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授课对象分别是高二学生及高三学生。
  双师同授一堂课,在前置课堂备课中突出优势互补,先由慈溪的电子商务教师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这是第一轮修改。再根据授课班级学生PS基础,决定针对高二学生开展新授课,对高三学生开展提升课,这是第二轮的修改。两位教师在电商专业、信息技术应用等点上,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进行了多轮修改。
  (一)教学设计优势互补
  第1节课,基于俞老师自身应用I博导软件已有心得,在信息化教学上,以I博导软件来统领课前课中课后所需教学资源。原教材中店招设计只介绍静态制作方法,何老师根据自己对PS的应用心得,也结合目前天猫淘宝网上店招的设计理念及方式,加了PS制作动态店招这一环节,拓展了技能应用。
  第2节课,两位老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店招作品提交,原本设计是根据学生上交的作品,找一找哪里需要改进的几个方法,对作品进行提升。但发现学生提交的部分作品效果较好,根据学生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增加让学生说说作品中值得学习的部分,即有优点与不足两方面展示,对作品进行分类,优秀作品请学生技能展示,供全体学习,不足部分点拨再改进提升。
  (二)技术应用优势互补
  根据两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技术应用上也实现优势互补。谁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鲜明,效果更直接,就采用该教师的技术主导整节课。比如第2节课原本没有考虑过使用哪个平台统一放置资源,后来根据葛老师多年使用蓝墨云的经验,决定用蓝墨云开展教学,课堂测试成绩即时展现结果,也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化手段的学习习惯。通过合作,葛老师手把手地指导了岑老师如何使用蓝墨云软件,提高了电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三)课堂分工优势互补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有教学长处与短处,比如有些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些教师动手能力强等。在课堂分工优势互补上考虑了三方面安排:一是安排好谁主讲,谁辅助,主讲教师一般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掌控好的,辅助教师往往侧重在对学生技能指导上;二是更要兼顾到教师的技能专业性,特别是一些拓展性内容,要注重谁更胜任由谁上课,另一位教师则充当学生,再学习再提高;三是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要注重能力强的带领能力弱的,通过合作使双方都能够有一个提升的过程。
  三、课中合作——探索“主讲 辅助”的双师优势互补课堂教学
  本次活动在慈溪职业高级中学实训楼1号机房举行,探索了“主讲 辅助”的双师优势互补课堂教学。
  (一)授课内容衔接自然
  两位不同专业的教師共上一堂课,要考虑双方如何自然衔接,不是哪个教师想讲的时候突然讲一下,哪个想指导学生的时候就去指导一下。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如何自然高效衔接,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自然连接。
  第1节课,俞老师在讲完静态制作店招后,为了拓展教学技能,何老师自然接入动态店招制作。两块内容紧密关联,又是课堂拓展,技能深华,连接自然。   第2节课,岑老师让学生讲讲课前各组店招的优缺点,展示优点后,让一组艺术字效果突出的学生当小导师为其他学生演示。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葛老师适时接过教学棒,从整体思考店招设计,从四个点分析提升内容:(1)PS技术应用点拨,创建组方便后续操作;(2)设计上的强调留言艺术;(3)艺术字使用;(4)PS图层蒙版应用。令学生大开眼界。
  (二)授课方式一主一辅
  在整个授课环节,两位教师一个主讲时,另一个辅助,辅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信息化应用上的辅助,比如第2堂课,蓝墨云平台的使用,岑老师原先没有接触过,初次使用,有些环节操作上会有生疏。因此,基于双教师课堂善长考虑出发,葛老师在岑老师上课时辅助她应用平台。二是当一位教师主讲时,另一位巡回课堂,特别在实践操作部分,两位教师根据课前约定,分别负责一部分学生的技能操作,解决实训时因一位教师无法全部查看学生操作的困境。
  在课堂实训观察部分,两位老师可以随时对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交替做一个说明,不同于一个人的观察,能发现每位学生的状况,让更多问题暴露出来并得到解决,可以达到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三)授课实质优势互补
  本次跨专业双师课堂教学尝试,实质是出于两位教师合作达到双方优势互补的目的,提升慈溪市电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本次活动是借助中职计算机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有钻研的教师。通过两两合作,触动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通过第2节课,对岑老师来说,为日后独立尝试蓝墨云教学铺垫了基础。通过第1节课,让俞老师在PS教学中更注重技术的拓展,技能与知识的横向纵向拓展,对于年轻教师自身提高很重要。
  同时,通过本次活动的尝试,对于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来说,她们在应用PS教学中将能更好地根据不同专业,探索专业化的内容,突出职业性,把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服务于专业发展。
  四、课后评课——探讨跨专业优势互补课堂教学的利弊
  公开课后开展了热烈的听课评议,从学生评价、课堂实效、资源重组三个角度,探讨了跨专业优势互补双师同课教学的利弊,思考其推广的可能性。
  (一)学生评价
  通过课后调研,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专业能力,有95%以上的学生认为,知识技能横向联系应用,两位教师更广泛;知识技能纵向拓展应用,两位教师更深入;对两位教师的授课方式,师资配比相当于小班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互动更快,解答更及时,效果更佳。从课堂氛围来看,两位教师共上一堂课,不同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使课堂呈现多样化,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课堂实效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对两位教师共授一堂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注意力更集中;后续推进时,学生兴趣点有弱化倾向,但还是强于一位教师授评的方式。从完成基本任务来看,90%以上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任务,约68%的学生完成速度较快。从分层任务实施来看,约75%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拓展任务。对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把握,两位教师更准确,达到的教学效果更好。在备难点时,两位教师互相讨论,从不同角度,可以找到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难点时更容易。
  (三)资源重组
  从两位教师课前多轮备课、课堂环节、教学资源制作、信息化手段应用等教学资源的重组情况来看,双方课前备课所费时间较多,但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好处。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教师分任务准备教学内容,分工不同,但内容都要掌握。在课堂实施中,第一次合作生疏,合作多次则熟能生巧。在教学资源制作、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上,可以发挥优势资源互补,可以互相传授互相学习。
  但从学校师资上来看,两位教师共上一堂课,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很难实施。同时跨专业也受专业性质限制,能不能融合,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从职业岗位、拓展内容、要求学生的综合素养上考虑,两个专业能够找到结合点,则合作就能更好为专业成长服务。
  五、案例反思——探讨跨专业优势互补的应用领域
  (一)对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议
  目前,网上教学资源很多,但使用率不高,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资源质量不够好。通过该教学案例,可以尝试在教学资源制作上进行跨专业多领域更广泛地合作,组建一支基于质量为核心的精品教学资源制作团队。比如电子商务中的美工设计方向,不仅可以与信息技术类教师合作,更可以把美术教师引进来,共同制作教学资源。共建优质资源,要走专业化道路,要从资源本身的属性寻求横向联结,纵向深掘。
  此外,要设计更为优质的教学设计,要在突出专业的前提下,能够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有科学的教学策略,有突出的创意与设计能力等,设计好后能够寻找到合适的素材,能够独立根据设计制作学案与教案。资源建设不仅要有专业教师,更需要有创新设计者共同参与设计。
  (二)对中职课程开发的设想
  本次活动是基于对两个专业融合性课程建设的一种探讨,在评课环节,有位老师提到,电子商务店招设计这块内容,在美学应用上,可以配上美术教师。从课程开发来看,专业内容设置至关重要,拓展性好,职业性突出,应用性强,需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做得更专业一些,更接地气一些,共建课程资源,在课程精品化方向是一个有力的举措。
  (三)对师资队伍培养的启示
  通过尝试,让4位教师在各方面受益,更开放包容。这种体验让教师看到合作者身上的优点,明白自身不足,也看到自己长处,明白对方短板。双方从课前合作走到课中合作,搭建了友谊之帆,为后续建立更多合作牵线搭桥。从中思考,本校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培训模块中也可以让两位甚至多位教师深度合作,促进本校或区域更紧密合作。这类模式在竞赛指导、教学设计中已经应用得很普遍,小组合作备课也由来已久,但是这些一般是基于同专业合作,而跨专业融合性合作还有待更深入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嗣睿.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5).
  [2]馬青山.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3]韩慧.高职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教学整合促教问题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8).
  [4]钟宇平.探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5(4).
  责任编辑:冯志军
其他文献
现有互联网自从问世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它也在其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了其原始设计的缺陷,包括安全性差,对移动性的支持不足等。为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
通过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大三)和2014级(大一)在校生校外兼职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兼职生专业的相关度不高,兼职的目的性不强、收获有限,兼职对学生的就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平台逐步被引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中,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为网络教学的学习者和教师提供教授、学习、答疑、讨论以及作业处理等教学过程的支持。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在“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积累了海量数据,亟需提高大数据服务水平。从大数据融合、大数据分析、软硬件设施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技,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动漫领域。将此技术应用到定格动画中,在设计制作场景及人物模型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受到
摘要:阐述高职拓展训练概念,分析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意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和教学考核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体系,旨在促进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中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拓展训练;教学体系;构建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
只要党报在内容、版面等方面进行有益创新并付诸实践,在媒体多元发展的今天,仍有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刊登国内国际的时事新闻,是党报报道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时事报道,同本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ank adaptive precoded MIMO in TD-LTE downlink system.
期刊
随着公共图书馆的优化和升级,越来越重视阅读心理疏导这方面工作。这对于及时了解读者心理动态,使其树立健康的阅读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大环境下,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就展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为新闻传播业带来的影响就十分巨大,面对这样的发展前景,不少学者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