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雨课堂”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全新的、互动式的、混合式的教学工具,它将PPT和微信进行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本文中,主要研究将“雨课堂”用于本校的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关键词】:雨课堂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断的深化融合,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中产生了一些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如:雨课堂,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而且还出现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智慧树”,“腾讯课堂”和“超星慕课”。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用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有利也有弊。我们就“雨课堂”应用在重庆科技学院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来进行分析。
一、“雨课堂”的出现
“雨课堂”于2016年2月在8所高校15个班级进行了公测,2016年4月正式对外发布了1.0版本,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上万个真实课堂正在借助雨课堂工具进行教学,它被称为是最便携的智慧教室、最立体的教学数据之一【1】。但是这样风行的状态,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只是各个学校的老师知道了雨课堂这个新的教学方法之后的一种尝试。雨课堂进行公测的学校和班级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而且所选课程是适合采用PPT教学模式的,而且是采用PPT教学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课程。学生对“雨课堂”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所以第一次尝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高等数学属于基础教学课程,有很多的定理,原理,计算,证明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许多学生不太喜欢的课程。“雨课堂”刚开始用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许有兴趣,但是时间久了,学生就不一定能够积极的去配合老师完成课前,课中,课后所布置的所有任务,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直用PPT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是很不利的。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觉得老师使用板书,一步一步引导比PPT教学效果要好,这样不容易分神。
二、“雨课堂”的应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看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雨课堂”的出现,成功地将课堂上的手机转变为了用于学习的工具。雨课堂真的解决了“三率”问题,即到课率、抬头率、入脑率吗?我想未必。通过“雨课堂”在课上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数据分析,可以增强了师生互动,但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扫码签到和实时答题,雨课堂签到没有定位功能,不能保证学生一定是在课堂签到,也可能在寝室签到或者其它地方
签到,在课堂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2】。实时答题功能的时间最短30秒,有时候题目简单的话,时间稍微有点长。在题型方面,目前只能出选择题和投票题,高等数学课程的选择题很少,多数是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3】。就算有填空题也不能输入公式,就算能输入公式,也需要老师判断对错。这些主观题只能拍照上传答案,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点开看这么多份答案来了解学生的情况,课后的话需要很多的时间,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高等数学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是通过课后批改作业进行的总结。学生在看PPT的时候, 突然提醒学生使用手机实时答题,有可能会导致学生课堂作答完了继续玩手机,而实时答题不可能一直继续,这就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如果老师批改上传的图片形式的课后作业,比起批改作业本会花更多的时间。
三、总结
雨课堂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教师在使用雨课堂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应该针
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性质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地使用它提供的功能,使其更好地輔助教学,而不是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从而变成教学的负担。因此,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需要使用“雨课堂”。就如多媒体,倘若使用不当,这个工具只会成为一个花哨的装饰,反而不美。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雨课堂”并不能达到“定制”、“便捷”、“立体”、“易用”的良好效果。还是应当尽量多使用板书教学,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课后作业方面,仍是采用传统的纸质作业方式。要使用“雨课堂”,就得在与学生的互动上做足功夫。当然,为了更好地使用“雨课堂”,课件内容得作出一些必要的改动,这样会增加一些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 大学教育, 2017,(12):153-155.
【2】 刘勇,尹龙军,郑继明.“雨课堂”在高等数学课程大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科学咨询, 2018,(6):92-94.
【3】 范乐乐,钟华,龙路英.“雨课堂”在高等数学课程大班教学中应用[J].教育现代化, 2018, 5(53): 267-269.
基金项目:
1.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复Hilbert空间上的算子不等式的研究》 项目编号:ck2017zkyb025。重庆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大学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 项目编号:201842。
2.重庆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合作模式下大数据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项目编号:201843。
作者简介:廖文诗(1987—),女,汉族,四川达州,讲师,博士研究生,重庆科技学院,矩阵分析与算子代数
【关键词】:雨课堂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断的深化融合,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中产生了一些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如:雨课堂,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而且还出现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智慧树”,“腾讯课堂”和“超星慕课”。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用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有利也有弊。我们就“雨课堂”应用在重庆科技学院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来进行分析。
一、“雨课堂”的出现
“雨课堂”于2016年2月在8所高校15个班级进行了公测,2016年4月正式对外发布了1.0版本,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上万个真实课堂正在借助雨课堂工具进行教学,它被称为是最便携的智慧教室、最立体的教学数据之一【1】。但是这样风行的状态,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只是各个学校的老师知道了雨课堂这个新的教学方法之后的一种尝试。雨课堂进行公测的学校和班级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而且所选课程是适合采用PPT教学模式的,而且是采用PPT教学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课程。学生对“雨课堂”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所以第一次尝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高等数学属于基础教学课程,有很多的定理,原理,计算,证明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许多学生不太喜欢的课程。“雨课堂”刚开始用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许有兴趣,但是时间久了,学生就不一定能够积极的去配合老师完成课前,课中,课后所布置的所有任务,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直用PPT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是很不利的。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觉得老师使用板书,一步一步引导比PPT教学效果要好,这样不容易分神。
二、“雨课堂”的应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看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雨课堂”的出现,成功地将课堂上的手机转变为了用于学习的工具。雨课堂真的解决了“三率”问题,即到课率、抬头率、入脑率吗?我想未必。通过“雨课堂”在课上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数据分析,可以增强了师生互动,但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扫码签到和实时答题,雨课堂签到没有定位功能,不能保证学生一定是在课堂签到,也可能在寝室签到或者其它地方
签到,在课堂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2】。实时答题功能的时间最短30秒,有时候题目简单的话,时间稍微有点长。在题型方面,目前只能出选择题和投票题,高等数学课程的选择题很少,多数是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3】。就算有填空题也不能输入公式,就算能输入公式,也需要老师判断对错。这些主观题只能拍照上传答案,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点开看这么多份答案来了解学生的情况,课后的话需要很多的时间,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高等数学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是通过课后批改作业进行的总结。学生在看PPT的时候, 突然提醒学生使用手机实时答题,有可能会导致学生课堂作答完了继续玩手机,而实时答题不可能一直继续,这就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如果老师批改上传的图片形式的课后作业,比起批改作业本会花更多的时间。
三、总结
雨课堂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教师在使用雨课堂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应该针
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性质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地使用它提供的功能,使其更好地輔助教学,而不是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从而变成教学的负担。因此,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需要使用“雨课堂”。就如多媒体,倘若使用不当,这个工具只会成为一个花哨的装饰,反而不美。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雨课堂”并不能达到“定制”、“便捷”、“立体”、“易用”的良好效果。还是应当尽量多使用板书教学,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课后作业方面,仍是采用传统的纸质作业方式。要使用“雨课堂”,就得在与学生的互动上做足功夫。当然,为了更好地使用“雨课堂”,课件内容得作出一些必要的改动,这样会增加一些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 大学教育, 2017,(12):153-155.
【2】 刘勇,尹龙军,郑继明.“雨课堂”在高等数学课程大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科学咨询, 2018,(6):92-94.
【3】 范乐乐,钟华,龙路英.“雨课堂”在高等数学课程大班教学中应用[J].教育现代化, 2018, 5(53): 267-269.
基金项目:
1.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复Hilbert空间上的算子不等式的研究》 项目编号:ck2017zkyb025。重庆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大学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 项目编号:201842。
2.重庆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合作模式下大数据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项目编号:201843。
作者简介:廖文诗(1987—),女,汉族,四川达州,讲师,博士研究生,重庆科技学院,矩阵分析与算子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