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谢”之辨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谢”;谢朓; 谢惠连;辨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90—0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课外背诵古诗词”部分,收录了李白的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中“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诗后的注释是: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其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并列,称他为“小谢”。很多研究者又都认为,李白诗中的“小谢”,指的就是谢朓。但我们通过钟嵘、李白、谢灵运以及唐以前(包括唐代)文人对谢朓和谢惠连的评价和称呼,以及李白的思想抱负、行文习惯、诗题、诗歌发展脉络和诗歌特征等方面,进行细微的分析和论证,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小谢”并非指谢朓,而是指谢惠连。
  李白的名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广为传诵,其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中的“小谢”,大部分人包括当代学者朱东润、王运熙、刘学锴、裴斐诸先生皆认为是指谢朓。理由有:谢灵运是南朝宋人,世称大谢,谢朓与谢灵运同宗,因比之晚生了近八十年,为齐人,所以世称小谢;“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清发”符合谢朓的诗风,诗题中有提到谢朓。此外,也有王琦、赵善嘉、熊飞等研究者认为“小谢”是指南朝宋文学家、诗人谢惠连,而笔者比较认同后一种说法。
  其一,多数人认为“小谢”是专指谢朓,并有例为证。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和维度来考察。其实在钟嵘《诗品》中,谢惠连即有小谢之称,如,“小谢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等等。而谢惠连素为李白所钦慕,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中云:“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李白将谢灵运与谢惠连二人并提,而谢灵运是大谢无疑,可见其也是以谢惠连为小谢的,所谓“群季”之“季”意为“小”也。不仅如此,李白这首诗中的部分诗句的意境与谢惠连的《秋怀》诗有较明显的相似,两相对照,可以看出两诗所写之景相类似(秋夜、明月、长风,云雁),所抒之情相通(忧、愁、颓放)。正因如此,清人王琦为此诗做注解时,也认为“小谢”就是指谢惠连。而《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尝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就是在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写出来的。作为唐代最负盛名且以才气胜人的大诗人李白,不可能不欣赏与他同样有才情的谢惠连。反观谢朓的诗歌,《诗品》云:“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 钟嵘认为,谢朓诗歌起句往往绝妙,而结句却不能与之相称,原因是才力不足。单从才力来说,谢惠连是胜过谢朓的,李白把謝惠连与谢灵运并提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后人误认为小谢是谢朓,可能是因为谢惠连英年早逝,留下来的作品少,而谢朓则作品颇多,影响力大所造成的。
  其二,谢朓在唐以前并无小谢之称,在唐以前有关谢朓的史传诗评只是称其为“谢朓”或“朓”。如,钟嵘《诗品》称:“齐吏部谢朓”,“朓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述其文”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谓:“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买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刘孝绰当时既有重名,无所与让,唯服谢朓。” 即使在唐代,也未见有称谢朓为“小谢”的。如,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 刘长卿《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送柳使君赴袁州》:“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谁知杜武库,只见谢宣城。”李商隐《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李商隐《怀求古翁》:“谢朓真堪忆,多才不忌前。”而李白对于谢朓,在其诗中或称“谢公”,或称“玄晖”,或直称“谢朓”,也未见称“小谢”的。如,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 李白《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卿》:“曾标横浮云,下抚谢朓肩。”李白《送储邕之武昌》:“洞庭张乐地,山逐汛舟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题东溪公幽居》:“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通过以上例证,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以前(包括唐代),都没有称谢朓为“小谢”的,这也就充分证明了“小谢”是谢惠连无疑。
  其三,从李白的思想抱负看,我们知道,李白是一位胸怀远大的封建文人,他的理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候浮五湖,戏沧洲。” 做一个名标青史的政治家是他一生的梦想,他一直都是以伊尹、姜尚、管仲、晏婴、范蠡、张良、诸葛亮、谢安等政治家自诩。在他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这种自诩之辞。如,“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姜尚)、“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谓”、“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鲁仲连)、“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张良)、“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诸葛亮)、“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谢安)。在政治上,他认为自己即使做不了伊尹、姜尚、范蠡、张良,也要做“诸葛亮”、“谢东山”。谢朓一生只活了三十多岁,与李白祈求长生的理想不侔;而无情未必真豪杰,谢惠连是个重情重义、情深意重的性情中人,这与李白的个性不谋而合。从谢灵运《酬从弟惠连》的“凌涧寻我室,散秩问所知”一句中可以看出谢惠连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从谢惠连《秋怀》:“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玩。宾至可命筋,朋来当染翰。高台骤登践,清浅时陵乱。”中可以看到谢惠连对政治的狂热躁进,这与李白的政治态度一致。因此,笔者以为李白是不可能以谢朓自拟的。   其四,从谢灵运与谢惠连的情感认同与赏识共游的关系来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与前期同谢瞻等人的赠答诗相比较,丝毫不见玄言气息。该诗分为五章,第一章“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说自己在幽栖独处,心情苦闷时有幸结交了从弟惠连。第二章追忆与惠连一起的美好时光,“悟对无厌歇”一语足见真情。第三章“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写与惠连分开后的痛苦。第四、五章是写他希望惠连返槕归山,共赏盛春美景。最后一章的写景较他的纯山水诗更加古朴自然,不见雕琢。整首诗语言流畅,典故甚少,丝毫无凝滞之感,充分表达了对谢惠连的深厚感情。又如,他的《答谢惠连》:“怀人行千里,我劳盈十旬。别时花灼灼,别后叶蓁蓁。”两人于孟春时节分离,转眼间不见桃花灿烂,唯有桃叶蓁蓁,时光易逝,相思难抚。谢灵运不仅巧妙地借用《诗·周南·桃夭》的典故,而且表达出对从弟的无限相思,并且以自己的深情拓展了典故本来的涵义。“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璋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与其他贵族子弟一起“文章赏会”,辩难析疑、畅叙幽情,这样,时时督促、训导,时时切磋、碰撞,不仅是谢惠连,即便是谢灵运本人,其文学潜质都因此得到激发、锤炼和提高。从情感认同和共游方面,充分反映了二人的亲密关系和意气相投的特殊关系,这是谢朓无法比拟的。
  其五,从行文习惯看,李白的诗文,凡涉兄弟、叔侄关系,均没有将谢灵运、谢朓放在一起言者。李白作品中,有多篇涉及兄弟者,言兄弟关系,多用大小谢、白眉、琼树等故事。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梦得春草句,将非惠连谁?”《泾川送族弟》:“置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均以惠连谓弟,以灵运自拟,而凡涉叔侄关系,却没有一例用谢灵运、谢朓或大小谢作比者。如,《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复如竹林下,而陪芳宴初。”王琦注引《晋书》云:“阮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用阮籍、阮咸叔侄故事。《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谓叔父兄弟有如白眉,自己和叔父有如大小阮。《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一:“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亦用大小阮故事喻指叔侄關系,且李白以小阮(咸)自拟。因此,从李白行文习惯看,说他用大小谢故事喻叔侄关系,进而说他以谢朓自拟是站不住脚且无根据的。
  其六,认为“小谢”就是谢朓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因为这首诗的诗题中有谢朓二字,因而诗中的小谢自然指谢朓。登谢朓楼而缅怀谢朓,似也在情理之中。但此诗却另有诗题为《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假如以此为据,可能许多人就不会认为是谢朓了。为什么同一首诗,又有两个不同的题目,且两个题目都没有错呢?这与唐人的习惯有关。唐人唱和诗,多同时收入唱和两方集中,如今较早的集本像宋本唐集就随处可见。李白在宣州谢朓楼与李云、李华饯别之时写下的“弃我去者”这首诗,也同时收进了李白、李云、李华集中。李云集所收者,可能就题为《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华集所收者,可能就题为《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实际这两个诗题,都有与此诗内容不甚相符处,李白集所收者,才应该是正题;但李白集原收之题恰好佚去(据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今所见者,却是从李云、李华集得来。而李云、李华集,又在《文苑英华》编定后佚失,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才是这样两个并不十分切题的诗题。
  其七,从诗歌发展脉络和诗歌特征来看,钟嵘认为曹植诗“其源出于国风”,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谢惠连其诗的重要特点是善于将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性情一并融入诗中,这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而谢朓诗“其源出于谢混”,谢混诗“其源出于张华”,张华诗“其源出于王粲”,王粲诗“其源出于李陵”,李陵诗“其源出于《楚辞》”,所以谢朓也符合建安风骨的诗风。因此,“蓬莱文章建安骨”这一句话应该是称道三谢的诗风,自然也就包括了谢朓,这就避免了诗题中登谢朓楼不缅怀谢朓了。然而,就“中间小谢又清发”来说,“清发”一词极为重要,“清”意为清新,“发”意为草木欣欣向荣的样子,所以“清发”意为清新绮丽。这与谢惠连诗歌语言的清新绮丽极为相似,故这首诗中的“小谢”应是南朝宋文学家、诗人谢惠连。
  通过钟嵘、李白、谢灵运以及唐以前文人对谢朓和谢惠连的评价和称呼,以及李白的思想抱负、行文习惯、诗题、诗歌发展脉络和诗歌特征等方面进行细微的分析和论证,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小谢”并非指谢朓,而是指谢惠连。
  参考文献:
  [1](梁) 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周振甫.《诗品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王利器.《颜世家训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彭定求等.《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本文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编辑:马德佳
其他文献
愈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愈是彰显主流媒体权威发布、提升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绝好时机。然而,对于平台相对有限、人财物条件无法和国家级、省级媒体相提并论的地市级媒体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089—01  一、合作学习的特征  合作学习强调以教学过程为载体而实现合作性的人际互动,从而达成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包括以下两方面的特征:  1.合作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学习。合作学习不同于竞争性学习,它是融入积极竞争的相互促进的学习。在合作学习情境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开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资料等,它记录了土地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是土地管理活动的真实历史记
1月29日,湖北省京山市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清阳将10万只医用口罩捐赠给京山市红十字会,2月2日再次向京山市慈善总会捐赠2车蔬菜,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赞誉。合作社通过整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0年2月4日,时值立春,绿城朱槿花开。广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写入了党的代表大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政策;生长环境;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30—01   读书上学这是现今社会每个孩子成长的的必经之路,但怎样才能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确立什么样的计划与目标,家长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每一个家庭来说,这始终是一个考量家长的命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更应该从家长自身的思想认识、教育观念、自身素养
要想促使电视台新闻在新闻行业中竞争能力得到提升,首先应该强调新闻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因为其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发展。要想落实好以上内容,记者还必须要重视
民生新闻无非是报道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内容或主题,重点去凸显人民群众的生活,显示亲民性的特点。本文从民生新闻和公众新闻在其采编时应该注意价值导向的问题,坚持亲民性的特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者的工作能力对新闻媒体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只有掌握好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以及新媒体的优势,采取适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专业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