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怀好意,却有人尖酸刻薄;你泰然处事,却有人无故挑衅,遇到这样的事情,必然让人很不舒服。但面对如此情况,处于尴尬境地,进退两难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应对?我们也许能从阳明先生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在《王阳明年谱》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某之居此,盖瘴疬虫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盖在于我无动于心。”
对于主动挑衅的人,阳明先生的“无动于心”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故事是这样的: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创建心学后,开始广招门徒,传授心学。一时间轰动贵州。思州太守认为王阳明的声名远播,但却对他这位官场大员置若罔闻,所以很生气,于是有人上门找茬。当来人看到王阳明面对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反而不卑不亢时更加生气,他们指责王阳明,到龙场多日却没有眼力,不去拜见太守,反而在这里装神弄鬼,搞非法集会。王阳明本打算用心学的力量让他们屈服,可听课的人却抢了先,把来的人殴打了一通。
思州太守对此气冲斗牛,发誓要给王阳明好看,但王阳明的一位老乡、思州的按察副使毛应奎安抚了太守,并且给王阳明写了封信,要求他给太守叩头认罪。
王阳明给他回了封信,信中主要谈了三点:
第一点:流氓来闹事,肯定不是太守的意思。既然不是太守的意思,那就证明他没有用心,心外是没有任何事的,所以,这件事跟太守无关。跟太守无关,也就是跟我无关,我与太守没有任何冲突,所以不存在向太守谢罪的问题。
第二点:磕头虽然是家常便饭,但也有规矩的。如果不该磕而磕,或者该磕却不磕都违反规矩,很显然,第一点我就说了,我属于不该磕头而却要去磕头的那一种。
第三点:你当我是软柿子吗?我来到龙场后,什么没有见过?天上飞的吃肉的鸟,地下跑的舔脸皮的狗熊,土里钻出来的毒虫,漫天的毒雾,我如果不是命大,一日都死三次了。可你看我现在对这些困难很不动心。思州太守真要是加害我,那我只能当他是狗熊、毒虫了。既然是狗熊和毒虫,我岂能动心?
言语至此,在第一点里先抬高了姿态,给了太守一个台阶下,也卖了老乡一个面子,缓和了矛盾冲突。在第二点里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同时也是在陈述客观事实。在第三点里,坚定态度,表明立场,威武不能屈,君子不怕恶人欺,如果有人自甘堕落带上某些不入流的帽子,那么我就更不会和他一般见识了。这是王阳明发挥心学的力量一次牛刀小试,更是一个温和有力的回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向自己挑衅的人,人与人之间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些矛盾。当这种人向你发动进攻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千万不要先动心,一旦动心,你的情绪就会发生波动,理性思维就会受影响,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只有不动心,才能找出最合适的应对“心”法,归根结底,不动心就是把自己挪移到事情之外来看待事情,跳出固有的情绪,跳出固有的框架,在格局上就高出对手一筹,高瞻远瞩,自然无往而不利。不动心并不是退缩,而是面对挑衅者时不要动怒,是要在敏锐观察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柔和反应,这就像中国的“太极”功夫,能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心智成熟的人,永远都是在外界事物干扰自己时而不动心的人,谁能达到“不动心”的境界,谁的内心就能在大荣大辱面前“岿然不动”,并在“岿然不动”中随机而动,就可以用心的力量巧妙地解决问题。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不仅是兵法的要义,也是处事指南。人们的心会经常处于“妄动”状态,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在心中炸响,这时我们的行动就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稍有差错,就可能万劫不复,粉身碎骨。面对别人的挑衅,我们的心更容易处于“妄动”,此时我们随心而动的决策很可能会中了挑衅之人的圈套或者导致双方矛盾升级,所以面对挑衅,我们不妨学一学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先“此心不动”再“随机而动”。
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在《王阳明年谱》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某之居此,盖瘴疬虫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盖在于我无动于心。”
对于主动挑衅的人,阳明先生的“无动于心”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故事是这样的: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创建心学后,开始广招门徒,传授心学。一时间轰动贵州。思州太守认为王阳明的声名远播,但却对他这位官场大员置若罔闻,所以很生气,于是有人上门找茬。当来人看到王阳明面对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反而不卑不亢时更加生气,他们指责王阳明,到龙场多日却没有眼力,不去拜见太守,反而在这里装神弄鬼,搞非法集会。王阳明本打算用心学的力量让他们屈服,可听课的人却抢了先,把来的人殴打了一通。
思州太守对此气冲斗牛,发誓要给王阳明好看,但王阳明的一位老乡、思州的按察副使毛应奎安抚了太守,并且给王阳明写了封信,要求他给太守叩头认罪。
王阳明给他回了封信,信中主要谈了三点:
第一点:流氓来闹事,肯定不是太守的意思。既然不是太守的意思,那就证明他没有用心,心外是没有任何事的,所以,这件事跟太守无关。跟太守无关,也就是跟我无关,我与太守没有任何冲突,所以不存在向太守谢罪的问题。
第二点:磕头虽然是家常便饭,但也有规矩的。如果不该磕而磕,或者该磕却不磕都违反规矩,很显然,第一点我就说了,我属于不该磕头而却要去磕头的那一种。
第三点:你当我是软柿子吗?我来到龙场后,什么没有见过?天上飞的吃肉的鸟,地下跑的舔脸皮的狗熊,土里钻出来的毒虫,漫天的毒雾,我如果不是命大,一日都死三次了。可你看我现在对这些困难很不动心。思州太守真要是加害我,那我只能当他是狗熊、毒虫了。既然是狗熊和毒虫,我岂能动心?
言语至此,在第一点里先抬高了姿态,给了太守一个台阶下,也卖了老乡一个面子,缓和了矛盾冲突。在第二点里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同时也是在陈述客观事实。在第三点里,坚定态度,表明立场,威武不能屈,君子不怕恶人欺,如果有人自甘堕落带上某些不入流的帽子,那么我就更不会和他一般见识了。这是王阳明发挥心学的力量一次牛刀小试,更是一个温和有力的回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向自己挑衅的人,人与人之间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些矛盾。当这种人向你发动进攻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千万不要先动心,一旦动心,你的情绪就会发生波动,理性思维就会受影响,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只有不动心,才能找出最合适的应对“心”法,归根结底,不动心就是把自己挪移到事情之外来看待事情,跳出固有的情绪,跳出固有的框架,在格局上就高出对手一筹,高瞻远瞩,自然无往而不利。不动心并不是退缩,而是面对挑衅者时不要动怒,是要在敏锐观察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柔和反应,这就像中国的“太极”功夫,能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心智成熟的人,永远都是在外界事物干扰自己时而不动心的人,谁能达到“不动心”的境界,谁的内心就能在大荣大辱面前“岿然不动”,并在“岿然不动”中随机而动,就可以用心的力量巧妙地解决问题。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不仅是兵法的要义,也是处事指南。人们的心会经常处于“妄动”状态,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在心中炸响,这时我们的行动就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稍有差错,就可能万劫不复,粉身碎骨。面对别人的挑衅,我们的心更容易处于“妄动”,此时我们随心而动的决策很可能会中了挑衅之人的圈套或者导致双方矛盾升级,所以面对挑衅,我们不妨学一学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先“此心不动”再“随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