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媒体时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化,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实现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提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合改革思路,认为需要重新定位课程,树立以岗位职责为导向性的培养方案,依托工作室实施课堂内外整合,線上线下同步教学,探索创新的突破口,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多媒体技术;整合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39-0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媒体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不断涌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多媒体是新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等。
1全媒体概述
所谓全媒体,就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尽可能多的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全媒体的“全”突出了传播工具的全面覆盖,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网路、电信、卫星通讯等方式,涵盖视、听、触觉等三方面的人体感官,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在人力资源的统筹使用上,注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应用新媒体的技能,强化现有工作人员“一人多能”的工作模式。
2多媒体课程教学与全媒体时代融合的现状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一直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的是用计算机实现综合处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目前的教学现状与当下的全媒体信息时代格格不入,存在着诸多弊端:
2.1技术滞后
新的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像VR虚拟现实技术、IPTV宽带多媒体、多媒体播放器的PMP技术等,越来越面向实际应用领域。但高校的科研并不有涉及这些前沿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本身也没有更高层次的进修或科研方向,导致学生对最新技术的滞后了解。
2.2教学分支过多
由于多媒体有涉及音频、视频、图形、3D等各个领域的范畴,所以高校又将这些技术分支独立开课。交互性本是全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而过于细化的分支教学则无法很好实现作品的交互性。这也与全媒体中“全”的概念背道相驰,后果是学生的偏科严重,影响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2.3成果实用性不强
全媒体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全媒体从用户出发,其核心为用户使用的关注,就是要关注用户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会产生一个特殊的需求。而计算机教学中强调的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作品仅是电脑技术产物,没有生命力和经济价值。虽然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并没能完全落实到位,因为实践环节的课程都以在学校的机房为主,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及设备受限。
教育的转型变革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时下,以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国内教育行业受全媒体概念影响主要体现在反馈层面,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设计类专业,高等教学更要在理论研究与思路创新等方面形成自身的培养特色,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相关的教学成果。
3整改思路方向
3.1教学目标的整合
全媒体时代,信息过剩,原创作品价值愈加凸显。因此,培养学生原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如果被认为只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支,而忽略它综合性的艺术价值,那作品自然成了电脑技术产物。学生只要学会用工具软件去完成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整合的工作,其成果自然没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纠正以往只以算机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将艺术设计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整合。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新媒体的应用,受众的需求,创新等核心内容。
3.2教学内容的整合
包括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内的高校各设计类专业针对全媒体时代都是多媒体作品整合学习与制作流程,即包括创意、制作与发布等环节。较为宽泛的全媒体概念映射到专业教学中变成了以作品为中心,涵盖前期准备、后期发布等环节,即多媒体融合全流程制作,这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思路的一种转变,同时与前期全媒体概念的解析也是一脉相承的。针对当前的教学实际,其主要方向是全媒体型人才的培养,即除了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还要在视频拍摄、音频编辑、移动媒体和信息设计等方面进行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包含了全媒体概念解析、专业学习要点等理论内容以及实例制作解析。在这个全流程的学习框架中,商品的拍摄后期加工、音视频素材采集、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在线发布等内容是强化与整合的重点。
3.3教学方式的整合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全媒体整合学习主要包括已有专业课程的整合、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内容的强化、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引入等内容。全媒体时代是多媒体技术专业课针对某一特定方向的提升阶段,也是面向就业实际的调整环节,其教学重点在于对多媒体作品设计的整体流程设计制作技能的完善。新媒体科技日新月异,老师的单向灌输式的讲授知识已不合时宜,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教与学整合起来,可依托工作室、机房、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创业活动、竞赛活动、毕业设计等方式。
4探寻教学创新的突破口
4.1以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重新制作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以项目任务模块为单元来展开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与其他艺术类课程的整合的研究,探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总体上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法或模块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2)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技能训练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机制,大胆地采用“实例法”,按照“提出任务一观看实例一分析实例一制作实例一布置作业”的流程来进行。
(4)以“设计 技能”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完成训练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优化设计能力:教学中肯定学生的自主发挥能力,要求在作品中能体现个人创意设计,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再继续创造。
(5)主要采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操作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成绩。
4.2依托工作室为载体,教学结合
机房教室仍是学生掌握基本技术的主要场所,但全媒体时代下应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向课堂外演练的整合贯通。在多媒体课程中的产品的拍摄,视频素材的采集,音频素材的录制,这些本身在第一课堂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于课堂外的团队实地演练制作。课堂内外整合有助于发挥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知能力,在课外的各种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运用。
为了实现课堂内外的教学结合,教研室试点成立了独立的媒体工作室,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分组在课余时间及双休日进行实践工程,团队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团队交流合作的热忱,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创业活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同时穿插学生的课外作业、作品,进行课堂讨论,互相点评取长补短,从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还能有效改善学习效果,同时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4.3與互联网结合,线上线下同步
教师和学生在课学内不应局限于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是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中产生让学习者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多媒体的产品需要融入互动元素,那学习过程也可以融入互动环节。网络化的教学具有重复性和及时的反馈性,借助一定的互动平台,线上线下的同步,教师通过上传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在平台上提前布置相关的课前素材准备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自主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资源,完成素材的收集初加工等工作。这样课前学生已经对将要学习知识点进行了独立探索,掌握了相关的制作过程,并明确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品及答疑,互动协作等活动,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作品在线上发布,作为课后反思的成果,可以供大学交流,互相评价。
5总结
近几年我们主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该课程为必修专业课,随着工作室的落实,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工作室内的分组分工合作的项目任务,突破以往单一的机房教学模式,采用课堂内外整合,分层教学模式,根据最终的教学效果,提出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整改措施。在创建教学行业化的项目资源库、建立工作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多媒体技术;整合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39-0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媒体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不断涌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多媒体是新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等。
1全媒体概述
所谓全媒体,就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尽可能多的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全媒体的“全”突出了传播工具的全面覆盖,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网路、电信、卫星通讯等方式,涵盖视、听、触觉等三方面的人体感官,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在人力资源的统筹使用上,注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应用新媒体的技能,强化现有工作人员“一人多能”的工作模式。
2多媒体课程教学与全媒体时代融合的现状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一直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的是用计算机实现综合处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目前的教学现状与当下的全媒体信息时代格格不入,存在着诸多弊端:
2.1技术滞后
新的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像VR虚拟现实技术、IPTV宽带多媒体、多媒体播放器的PMP技术等,越来越面向实际应用领域。但高校的科研并不有涉及这些前沿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本身也没有更高层次的进修或科研方向,导致学生对最新技术的滞后了解。
2.2教学分支过多
由于多媒体有涉及音频、视频、图形、3D等各个领域的范畴,所以高校又将这些技术分支独立开课。交互性本是全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而过于细化的分支教学则无法很好实现作品的交互性。这也与全媒体中“全”的概念背道相驰,后果是学生的偏科严重,影响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2.3成果实用性不强
全媒体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全媒体从用户出发,其核心为用户使用的关注,就是要关注用户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会产生一个特殊的需求。而计算机教学中强调的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作品仅是电脑技术产物,没有生命力和经济价值。虽然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并没能完全落实到位,因为实践环节的课程都以在学校的机房为主,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及设备受限。
教育的转型变革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时下,以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国内教育行业受全媒体概念影响主要体现在反馈层面,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设计类专业,高等教学更要在理论研究与思路创新等方面形成自身的培养特色,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相关的教学成果。
3整改思路方向
3.1教学目标的整合
全媒体时代,信息过剩,原创作品价值愈加凸显。因此,培养学生原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如果被认为只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支,而忽略它综合性的艺术价值,那作品自然成了电脑技术产物。学生只要学会用工具软件去完成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整合的工作,其成果自然没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纠正以往只以算机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将艺术设计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整合。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新媒体的应用,受众的需求,创新等核心内容。
3.2教学内容的整合
包括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内的高校各设计类专业针对全媒体时代都是多媒体作品整合学习与制作流程,即包括创意、制作与发布等环节。较为宽泛的全媒体概念映射到专业教学中变成了以作品为中心,涵盖前期准备、后期发布等环节,即多媒体融合全流程制作,这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思路的一种转变,同时与前期全媒体概念的解析也是一脉相承的。针对当前的教学实际,其主要方向是全媒体型人才的培养,即除了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还要在视频拍摄、音频编辑、移动媒体和信息设计等方面进行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包含了全媒体概念解析、专业学习要点等理论内容以及实例制作解析。在这个全流程的学习框架中,商品的拍摄后期加工、音视频素材采集、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在线发布等内容是强化与整合的重点。
3.3教学方式的整合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全媒体整合学习主要包括已有专业课程的整合、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内容的强化、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引入等内容。全媒体时代是多媒体技术专业课针对某一特定方向的提升阶段,也是面向就业实际的调整环节,其教学重点在于对多媒体作品设计的整体流程设计制作技能的完善。新媒体科技日新月异,老师的单向灌输式的讲授知识已不合时宜,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教与学整合起来,可依托工作室、机房、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创业活动、竞赛活动、毕业设计等方式。
4探寻教学创新的突破口
4.1以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重新制作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以项目任务模块为单元来展开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与其他艺术类课程的整合的研究,探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总体上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法或模块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2)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技能训练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机制,大胆地采用“实例法”,按照“提出任务一观看实例一分析实例一制作实例一布置作业”的流程来进行。
(4)以“设计 技能”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完成训练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优化设计能力:教学中肯定学生的自主发挥能力,要求在作品中能体现个人创意设计,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再继续创造。
(5)主要采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操作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成绩。
4.2依托工作室为载体,教学结合
机房教室仍是学生掌握基本技术的主要场所,但全媒体时代下应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向课堂外演练的整合贯通。在多媒体课程中的产品的拍摄,视频素材的采集,音频素材的录制,这些本身在第一课堂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于课堂外的团队实地演练制作。课堂内外整合有助于发挥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知能力,在课外的各种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运用。
为了实现课堂内外的教学结合,教研室试点成立了独立的媒体工作室,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分组在课余时间及双休日进行实践工程,团队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团队交流合作的热忱,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创业活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同时穿插学生的课外作业、作品,进行课堂讨论,互相点评取长补短,从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还能有效改善学习效果,同时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4.3與互联网结合,线上线下同步
教师和学生在课学内不应局限于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是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中产生让学习者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多媒体的产品需要融入互动元素,那学习过程也可以融入互动环节。网络化的教学具有重复性和及时的反馈性,借助一定的互动平台,线上线下的同步,教师通过上传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在平台上提前布置相关的课前素材准备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自主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资源,完成素材的收集初加工等工作。这样课前学生已经对将要学习知识点进行了独立探索,掌握了相关的制作过程,并明确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品及答疑,互动协作等活动,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作品在线上发布,作为课后反思的成果,可以供大学交流,互相评价。
5总结
近几年我们主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该课程为必修专业课,随着工作室的落实,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工作室内的分组分工合作的项目任务,突破以往单一的机房教学模式,采用课堂内外整合,分层教学模式,根据最终的教学效果,提出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整改措施。在创建教学行业化的项目资源库、建立工作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