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天,怎么避免一聊就死?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z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与孩子聊天你有吗
  爸爸妈妈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觉得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可是对孩子的关怀也不能落下,于是把孩子叫过来问作业做好了没、今天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各位爸爸妈妈,你们是否每天都和孩子进行这样的交流呢?我们看看下面这三个情景。
  情景一
  妈妈:宝贝,你想吃什么?
  儿子:随便啦。
  妈妈:到底吃什么?我给你做呀。
  儿子:随便吃就行了。
  妈妈:随便随便,就知道说随便,这个随便怎么做呀?做出来你就不随便了……
  情景二
  爸爸:闺女,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闺女:还可以。
  爸爸:有没有开心的事情发生?
  闺女:还可以吧。
  爸爸:那,有没有不高兴的事情惹你生气,跟爸爸说说。
  闺女:还可以,都还可以。
  爸爸:这个还可以让我怎么说呀?
  情景三
  妈妈:儿子,新来的老师怎么样?
  儿子:不知道。
  妈妈:你的老师你怎么不知道?
  儿子: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妈妈:你这是什么态度?我想和你好好聊天,你张嘴闭嘴不知道?啥意思呀你?
  以上对白是不是很熟悉?如果是,就证明你还不会和孩子聊天!很多父母试图和孩子沟通,但孩子总表现出抵触情绪,哪怕只是聊一些普通小事。时间长了,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明白孩子整天都在想些什么。这样下去,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更不愿意听从父母的管教了,于是亲子冲突不可避免。
  孩子为何不愿和你聊
  孩子不愿意跟我们交谈,是由于他预见到可能产生的痛苦情绪,而做出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
  孩子不跟我们交谈,是因为他生气了,或者觉得丢脸,或者害怕我们批评他,又或者交谈并不能让他好受些。一般来说,我们问孩子的问题,在孩子听来,是有弦外之音和背后暗示的,直觉告诉他那些听起来很中性的问题其实都是坑,他会怀疑我们这么问的用意何在!
  在各年龄层孩子的问卷中,参与调查的研究者发现了孩子不愿和家长交谈的四个基本原因。
  1.谈话次数太多
  孩子抱怨“谈话次数太多”,其实是担心谈话会让他再次体验到糟糕的感觉,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某个时刻,他已经经历了坏情绪,此时坏情绪刚有所缓解,他不希望这种平衡被打破,而“谈论痛苦,那一刻你会再次觉得痛苦”。
  2.我没有问题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深层次聊天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例如,父母生气地问:“你是怎么回事?”或责备孩子:“你真差劲。”这时,孩子沉默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得表现出羞愧的样子。如果父母的问话中隐含着父母觉得孩子的问题很严重,孩子会立即警觉起来,不愿意再聊下去。如果父母告诉孩子,虽然你有很多问题,但是很多孩子都有这种问题。这时,孩子通常会明显放松下来。
  3.反抗和争辩
  孩子也会用拒绝谈话作为抗议或争辩的手段。每一次被批评或预见到被批评,都会激起孩子心中的防御意识,每一次情感伤痛都会让孩子的保护壳变得更硬一些。如果父母经常批评孩子,孩子通常不会再与父母交流。
  在许多家庭里,批评、争吵和无结果的争论成为常态,孩子形成了防御习惯,当家长表示想聊聊时,孩子预见到可能招致批评,于是拒绝与家长交谈,这其实是在表达抗议。
  4.聊天没用
  有些孩子坚信和父母聊了之后,不會有任何帮助。他们以前曾与父母沟通过,努力解释自己的情绪,传达感受到的不公平,试图让父母理解自己,但是这一工作并不顺利,父母完全掌控对话局面,不倾听孩子的想法,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结果导致孩子觉得聊天实际上是“被聊天”。
  家长应该怎么做
  和孩子交流,主要取决于家长是否在乎孩子,是否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并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其实,有些沟通技巧并不难掌握,只要家长有心去做。
  1.问“小”不问“大”
  孩子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此,想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要尽量避开抽象问题,不妨问一些简单的、有一定答案的问题,可以从细节问起。
  不要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类大问题,孩子很难回答,就只好简单地说:“还好。”“没做什么!”聊天很难继续下去。
  可以改问:“你今天上了哪些课?”当孩子说上了科学、音乐课时,你可以接着问:“那科学课教了什么?”孩子回答:“教气温、风向什么的,无聊死了!”“哦,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家长可以借机了解孩子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续交谈下去。
  由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因为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孩子回答起来不会有压力。
  2.从别人的事谈起
  女儿刚入学,我想知道她在学校的状况,便使用了迂回手法。我问女儿:“你们班里谁最调皮?”她说了一个名字。“他做了什么事惹老师生气?”女儿说:“上课讲话,还用东西砸同学的头!”“那老师怎么处理?”“罚站!”“站多久?”“站到下课,超惨!”
  “哇,你们老师这么凶?”
  “是有一点凶。”
  “那你有没有被老师罚站过?”
  “没有!我很乖的。”
  “哦,所以你都没有被老师罚站过?”
  她迟疑了一下,我赶紧说:“你也被罚站?好可怜,有没有哭?”她摇摇头说:“没有。”我接着说:“老师这么凶,你都没有哭,很勇敢啊。”
  “不是。我不是被这个老师罚的,我是被体育老师罚的。”
  “也因为上课讲话吗?”
  “是。不过,还好只是罚站一下下而已!”   于是,我从这段对话中大约得知她的在校情况,以及老师对调皮孩子的处置方法等。
  从别人谈起是个很好的聊天方法,一般孩子很愿意告诉父母,班里谁最调皮、谁功课最棒、今天谁又打了谁等。当然聊天中,父母能窥见孩子在班里处在什么位置、对同学的看法,从而了解孩子的整个状态。
  3.要“同理”,不要“否定”
  家长跟孩子聊天发生状况,最普遍的原因是家长常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女儿说:“科学课无聊死了。”如果我说:“不会啊!天气、气象都很有趣……”那我和女儿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孩子觉得你不认同她,就会把后面要讲的话咽回去。
  比较好的方式是:“你为什么会觉得科学课很无聊呢?”
  “我本以为科学课可以做实验,结果还是坐在教室里上课!”女儿说。
  家长保持中立,同理孩子的感受,可以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
  有个妈妈曾告诉我,当孩子跟她抱怨“功课好难好多,我都没有考好”时,她明明很温柔地劝慰孩子:“考不好有什么关系?成绩不是那么重要!”结果孩子却说她不了解他,拒绝再跟她说话。
  其实,孩子当时需要的不是“否定”他心情的话,而是“了解”他心情的话。如果妈妈改说:“考不好心情一定不好,你很难过吧?”我相信她儿子的情绪一定会好许多,也会继续跟妈妈说心事的。
  4.要“倾听”,不要“说教”
  很多时候,聊天只是一种发泄,特别是几个女人说起三姑六婆时,骂婆婆、骂老公,这种骂其实就是当事人的一种发泄,而不是要别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所以,聊天就是聊天,想要孩子诚实地说出感受,很重要的就是只“倾听”不“说教”。
  家长要记住:和孩子聊天,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话题的聊天,只要家长一说教,那就無趣到了极点!所以,聊天时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就很容易聊下去。
  比如,孩子说:“妈妈,今天XXX打了我。”
  “为什么?”
  “因为我要踢足球,他不准我踢。”
  “那你怎么办?”
  “我去玩别的了。”
  “你怎么不告诉老师呢?我不是教过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诉老师吗?你也可以跟他说,班级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
  如果妈妈这样和儿子聊天,那话题肯定就到此为止了,孩子一定是紧闭双唇,不愿意再多说一句。此时,妈妈不妨继续询问:“那你心里有没有觉得不舒服?”或者“那你还想踢足球的话,怎么办?”这时,你会听到孩子真正的想法:“他先玩也没关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好了。”或是“我很生气,所以我跟他说‘我不跟你玩了’!”
  5.注意肢体语言
  聊天时,肢体语言很重要。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很重视他,想和他认真聊天。和孩子聊天时,尽量平视他。如果孩子小,就蹲下来;如果是大孩子,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如果正忙着叠衣、洗碗,那么在跟孩子讲话时,要时不时地转头看看孩子,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
  孩子对肢体语言很敏感,如果看到父母一边跟他谈话一边敷衍地“嗯”“啊”“哦”或眼睛盯着手机,孩子一定会抗议:“你没有专心听我讲话!”
  另外,大部分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他的手,摸他的头,搂他的肩,搓他的颈,顺他的头发等。通常,对有一定熟识度的孩子适当使用肢体语言,聊天时会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还有一些据说也十分有效的亲子交流方法,比如,让孩子通过画画、写字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他们不敢直接告诉父母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在跟孩子聊天时,有时孩子会说出一些令你惊讶、反感的话,记住要不动声色,假装毫不在意,这很重要。在明白事情真相或想出对策之前,先保持朋友般的倾听。如果真想对孩子“说教”或“讲道理”时,最好跟聊天分开。这样,孩子和你聊天时才能够畅所欲言。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任何文本都是作者经验的物化、体悟的凝结、思想的投影和精神的留存。然而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不难看出:小学语文课堂对文本作者的忽略是司空见惯的,对“作者主体性”的漠视确有根源,因而导致流弊渐现。笔者现撷取几则案例对其特征作一剖析,并试对其背后的根源作一透视。  漠视“作者主体性”之特征分析  一、浮于表面  不少教师由于自身语文素养不够,对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对背后的作者没有主动去了解或者
在延安市安塞区的一个小礼堂里,一对中年农民夫妇从区委书记手里接过“耕读家庭”的锦旗,并向台下人挥手示意,他们布满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对农民夫妇,丈夫叫吴治保,妻子叫胡治爱,他们的5个儿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有4个考上了清华和北大的研究生。这样的教育成果让很多家境优渥的人都望尘莫及,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  一门四清北,五子皆才俊  家住延安市的吴治
唐代大诗人杜甫漂泊到四川后,住在草堂,他的好朋友、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前去拜访。两人意外相逢,很是高兴,杜甫当下就拿出酒来,吩咐家人设宴招待。  可是,当时杜甫家里很穷,他的妻子在家里找了半天,仅仅找出了两个鸡蛋和一棵小葱,其他什么也没有。于是夫妻二人一商量,用这些东西,竟然做出了四道别有风味的下酒菜。  到底是哪四道菜呢?  第一道菜上来了,杜甫十分热情地举起筷子,对岑参说:“朋友,请品尝吧!
【摘 要】有效联结新旧信息,是阅读能力构建的核心。课堂上教师可先找准文本中能触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关联点,再从文本内联结、跨文本联结、超文本联结三个维度展开教学,以此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评价鉴赏、迁移运用的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联结策略;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有效联结新旧信息,是阅读能力构建的核心
表弟来了,一场争夺战也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表弟有着一张胖嘟嘟的脸蛋,就像一个小皮球,“肉感”十足,谁见了都忍不住想捏捏。  老爸出场了。一向小气的老爸,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张百元大钞。我这个“钱串子”一看两眼放光,心想:哎呀呀,这是咋了?天和地怎么交换了位置,老爸怎么掏钱啦?百年难得一见的奇观呀!  我不停绕着老爸转,心想:这是要去吃大餐,还是要给我买礼物?是发慈悲了要给我零花钱了吧?谁知,老爸理都
【摘 要】《花瓣飘香》一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在情感表达上较为含蓄。要突破该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可抓住课文标题,围绕“何为花香”“何处留香”“何以飘香”三个关键点,循序渐进地深挖文本内涵,让学生感受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之处。  【关键词】备课 花香 阅读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小女孩给生病的母亲送花瓣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的孝顺和
【摘 要】解读《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时,可以将这篇课文和原著链接起来,以此感受这个童话故事的奇妙,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做好铺垫。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奇妙,实现“篇”“本”联读,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品味和积累文本语言,最终能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关键词】联读;整本书;童话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
【摘 要】好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以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关联义项,识字学词”“深化探索,阅读实践”“拓展练习,多元表达”等方式,优化学习活动,努力做到思维发展与保持趣味并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活动;思维能力  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
【摘 要】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观下的习作教学是一个“整合—分散—聯动”的过程。首先,通过整合单元信息,确定整体习作目标,在教学中分解并落实具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其次,在分散练笔中,对接单元课文,寻求读写结合点,实施多样化的练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最后,通过与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交流平台、综合性学习等联动,实现单元整体融通,提高学生的单元习作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体观 习作教学 读写结合 综
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标志着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然而目前群文阅读的方法比较混乱,有的教师称其为对比阅读,有的教师称其为比较阅读,有的教师将两种阅读掺杂运用,以为“对比”与“比较”没有区别。一线教师反应强烈:到底采用什么方法阅读?这是亟待讨论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现状,结合有关课例,谈几点拙见。若有错误,请名师专家指正。  一、对比策略的不适合  对比策略运用的代表作当属福建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