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文化是世界的就是“文化全球化”“文化趋同化”
分析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是世界的。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文化必然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会形成文化上的全球化和趋同化。
③鼓吹“文化全球化”或“文化趋同化”实质上是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例1 以“戏剧之旅,文化交融”为主题的国际戏剧协会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将于2011年9月19日至24日在厦门市举行,届时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艺术家将参加此次大会。这表明(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传播,考查同学们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故B项错误;C项“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反映了题意。
答案 D
2. 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
分析 ①不同民族间文化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世界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②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民族文化间有时难免会发生矛盾,但只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不仅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文化冲突论”是错误的。
例2 2011年4月24日,“2011年妈祖庙会文化节”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区后宫举行。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2011年妈祖庙会文化节”( )
①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②会引起中华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③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 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②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是错误的。“2011年妈祖庙会文化节”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④正确。
答案 D
3. 文化传播只存在于人们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中
分析 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点、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文化传播不仅存在于人们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中,更存在于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性活动中。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例3 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文化传播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文化传播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文化传播只存在于人们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传播不是为了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③错误;文化传播不仅存在于人们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中,更存在于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性活动中,④错误。
答案 B
4.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分析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例4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乡村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恩施市通过对土家吊脚楼的复兴改善,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新农村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出一条既富有传统土苗气息又充满现代人文精神的新农村建设道路。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农村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新农村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 “古村落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恩施通过对土家吊脚楼的改善,“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新农村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这体现出文化继承是推进新农村发展的前提。
答案 A
5. 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事情,只有文化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文化作品
分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谁能够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就可以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例5 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说法错误,排除④,应选B。
答案 B
【练习】
1. 2011年5月27日,第二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分别在广安、绵阳、乐山分会场开幕。本届图书交易博览会参展规模与成交额创历史新高。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
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
D.文化具有继承性
3. “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 2010年4月29日,3台来自普陀区图书馆的图书漂流自助亭进入世博园区,普陀区图书馆以这种方式邀请世界各地游客参与图书漂流,让上海世博、中华文化“漂”向全世界。图书漂流( )
A.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B.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参考答案】
1~4. DBDB
分析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是世界的。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文化必然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会形成文化上的全球化和趋同化。
③鼓吹“文化全球化”或“文化趋同化”实质上是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例1 以“戏剧之旅,文化交融”为主题的国际戏剧协会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将于2011年9月19日至24日在厦门市举行,届时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艺术家将参加此次大会。这表明(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传播,考查同学们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故B项错误;C项“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反映了题意。
答案 D
2. 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
分析 ①不同民族间文化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世界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②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民族文化间有时难免会发生矛盾,但只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不仅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文化冲突论”是错误的。
例2 2011年4月24日,“2011年妈祖庙会文化节”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区后宫举行。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2011年妈祖庙会文化节”( )
①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②会引起中华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③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 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②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是错误的。“2011年妈祖庙会文化节”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④正确。
答案 D
3. 文化传播只存在于人们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中
分析 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点、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文化传播不仅存在于人们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中,更存在于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性活动中。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例3 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文化传播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文化传播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文化传播只存在于人们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传播不是为了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③错误;文化传播不仅存在于人们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中,更存在于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性活动中,④错误。
答案 B
4.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分析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例4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乡村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恩施市通过对土家吊脚楼的复兴改善,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新农村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出一条既富有传统土苗气息又充满现代人文精神的新农村建设道路。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农村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新农村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 “古村落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恩施通过对土家吊脚楼的改善,“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新农村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这体现出文化继承是推进新农村发展的前提。
答案 A
5. 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事情,只有文化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文化作品
分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谁能够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就可以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例5 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说法错误,排除④,应选B。
答案 B
【练习】
1. 2011年5月27日,第二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分别在广安、绵阳、乐山分会场开幕。本届图书交易博览会参展规模与成交额创历史新高。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
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
D.文化具有继承性
3. “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 2010年4月29日,3台来自普陀区图书馆的图书漂流自助亭进入世博园区,普陀区图书馆以这种方式邀请世界各地游客参与图书漂流,让上海世博、中华文化“漂”向全世界。图书漂流( )
A.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B.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参考答案】
1~4. DB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