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悟空是我国最广为人知且深受喜爱的文学形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象征,孙悟空成为传奇英雄类影视作品乐此不疲的开发对象,尤其是动画化开发。最早的动画化开发可以追溯到1941年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万籁鸣,1941),随后几十年里随着《大闹天宫》(万籁鸣,1961)和《金猴降妖》(特伟,1985)等经典作品问世,孙悟空走出国门,被全世界熟知。加之大大小小的动画作品中频频出现孙悟空这一形象,孙悟空已成为我国动画中被演绎次数最多的角色之一,甚至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影视动画中也设定了孙悟空的形象。近年来,根据《西游记》进行改编、以孙悟空为主要角色的作品数量大增,有《金箍棒传奇》(哈磊,2012)、《大变西游》(何贵清,2016)、《大闹西游》(马系海,2018)、《悟空圣诞奇遇记》(殷玉麒,2019)等等,孙悟空形象被不断改写,作为文化符号,其能指与所指也随时代不断发生变迁。本文将以孙悟空为例,探究被受众钟爱并不断想象的“国民英雄”在几部经典动画电影中的形象流变。
  一、神话小说中英雄的原型
  诺斯罗普·弗莱对“原型”的解读适用于孙悟空这一形象:原型是文学中的可交际单位,结构稳定但复杂可变,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聚集成彼此联系的簇群,语义具有约定性,在特定的文化群落中被多数人熟知。[1]因而,可以将《西游记》原著小说中的孙悟空作为原型,将我国围绕孙悟空进行创作的动画作品《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田晓鹏,2015)作为一个序列进行探讨。
  中国自古有神猴传说,传说中古羌、炎黄、夏商时期已有猴文化,因猿猴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行为,且富有智慧,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始祖,又具备人类已经丧失的原始力量,却不受道德约束。所以神话传说中的猿猴形象往往存在两个极端表达:或神灵,或妖魔,甚至兼而有之。孙悟空正是神性与魔性兼具的复杂形象。追溯孙悟空这一形象最初源自何处尚无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中国神猴意象的流传演绎,这只充满神力的猴子以一个英雄的面目出现在《西游记》中,成为经典。
  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写道,“神话和仪式的主要功能一直是提供把人类精神向前推进的象征符号来抵消经常出现的、把人类精神拖住使之无法向前的人类幻想。”[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甚至被称为“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小说中孙悟空自称与人无异,奠定人化的基调,而后经过多重磨难,具备了火眼金睛、七十二变、一日千里、力大无比、上天入地等能力。其不羁、复杂的人格修炼得道,他的“修炼”过程一方面是人心净化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是铲除邪恶的外界清扫。两者都是中国文化中推崇的人间正道,因而孙悟空形象在民间备受欢迎。
  可见,孙悟空的形象尽管演绎自先民的神话传说,却深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并受社会时代风貌的制约,其形貌动作、超能力等象征着封建社会底层人民渴望拥有推翻王权的力量,其人格追求亦与时人无异,均与时人对英雄的渴望相符。正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原型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在神话、传奇故事中可以看到人类潜意识的思维过程,其中的图景具有象征性质[3];神话中的图景往往来自于集体无意识。孙悟空形象本就取自“心猿”之意,正是中国人民“超我”意识对象化的结晶。因此,孙悟空这一英雄原型反映着当时的时代文化、历史和社会心理。
  二、不同时代动画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重塑
  动画是一门极具自由空间的艺术形式。动画中的角色可以是人状的或非人状的有机体,甚至无生命体,主体身体的意义与权力的生成不受現实规则的限制。动画艺术最明显的属性就是高度假定性,人物形象与故事可以远离社会规则、随意打破时空秩序,且不甚在意是否符合观众的历史经验。一部动画电影令受众毫不抗拒地接受千奇百怪的形象,并最大限度地容忍甚至期待故事天马行空。然而,高度自由的动画符号成为能指的瞬间,必然在现实世界中有所指涉。
  当孙悟空作为一个符号、一个能指、一个原型进入一部动画作品,必然在新的媒介中产生变异,并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中,通过受众与孙悟空的“凝视”与“被凝视”,询唤出不同的主体身份认同,其动画形象的流变反映着不同时代社会心理的转变。
  (一)《铁扇公主》中的模仿与克制
  1941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此时诞生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片《铁扇公主》,片中唐僧师徒先试图拉拢铁扇公主与牛魔王共同对抗火焰山的妖火,后联合当地百姓制服牛魔王,要挟铁扇公主借扇,以助灭火。故事意图明显,试图燃起民众的民族自信,促进全民团结抗日。其中孙悟空的形象酷似迪士尼里面的米老鼠,大手大脚、大眼睛,头身比夸张。彼时动画技法尚不成熟,动画电影美学观念更未形成,尽管万氏兄弟尝试了运用中国古典美术风格,但对迪士尼人物造型的模仿依然非常明显。按照常理,动画极为适宜表现猴子灵活的行动姿态,但本片孙悟空的动作停留于对迪士尼风格的模仿,部分表现猴子特点的动作滑稽搞笑多于刻画形象。如在铁扇公主府外等候侍女通传时,侍女转身进府,孙悟空背对大门抓耳挠腮,由于这一镜头仅仅使用一个全景交代信息,缺少对孙悟空情绪细节的表现,使得孙悟空的动作显得尴尬且机械。加之高度的拟人化处理,最终呈现出的孙悟空严肃多过机灵,猴性被弱化,性格的温顺亦使其人物刻画颇为平淡。此外,孙悟空品行上更为低调,一心一意,不骄不躁,虚心学习,超能力展示也离不开师傅的指挥部署。可见此时的孙悟空形象是团结兄弟、顽强抗敌的化身,是集体中低调而不吝贡献力量的一员。
  片中孙悟空能力平平,但精神不俗,早已名满天下的英雄在本片中仅是抗战的一员小将,坐镇指挥的是至高至善的唐僧。这一设定正符合抗战时期背景,英雄不问出处,无需能力过人,团结才是第一要义。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光芒在此被抹去,本片的孙悟空是一个去除“本我”、强调“超我”的平民英雄,这种去身份化恰恰询唤的是当时受众的爱国之心。
  (二)《大闹天宫》中的复苏与张扬
其他文献
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7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
自20世纪中叶起,日本动画就因其商业性和审美价值的高度融合受到赞誉。一直以来,青春电影都是世界性关注和探讨的母题,在日本电影中,青春主题系列电影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古代汉语经过演变分化形成的地方变体.现代汉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对汉语方言的学习研究,古代汉语教学中也应自觉运用方言学的有关知识,从而沟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关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BS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根除Hp在腹泻型IBS(IBS-D)中的作用以及Hp感染与IBS-D的关系。方法:
病例:患者女性,60岁,以"头晕、胸骨后不适2 h,呕血1 h"于2012-07-23入院。入院前2 h进食槟榔后感头晕,伴胸骨后不适,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和大汗淋漓,伴恶心,无呕吐,自测血压190/1
背景:米曲菌胰酶片是含米曲菌霉提取物和胰酶的双层包衣复合消化酶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但目前尚缺乏其与其他FD治疗药物如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