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迅猛袭来,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然而,微薄的薪资让他们无法承担孩子在城里的生活和学习等费用。所以他们只能把下一代留在农村托付给祖辈或亲戚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近些年来,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本文立足于襄阳市双沟镇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见微知著,试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来探讨有关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一、留守儿童现状和问题
在笔者所选取的调研地——湖北省襄阳市双沟镇所管辖的区域内一共有四个中心小学以及九个校点。在这些学校里各个班级都分布着二十来个特殊的孩子,他们或是父母外出务工,或是父母离异,或是被父母亲抛弃,总而言之,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年之中累计不会超过一个月,有些孩子甚至只能在过年那几天才得以与双亲相聚,而那些父母离异的则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见到自己的父亲或母亲①。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百分之七八十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少数人是寄养在亲戚家,极少数是由邻居代为照看。那么,父母之爱缺失的他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哪些困难呢?
首先是生活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谋生,一方面是因为出去工作比呆在家里务农能挣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自身家庭条件十分贫困,迫于生活压力而不得不进城务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本身就是十分穷苦的,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重任就落在了祖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身上。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年迈的老人有时拉扯两三个孩子,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所以在生活方面留守儿童所得到的照顾远远不如那些父母在身边的正常儿童。而这些仅仅限于生活起居,还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许多孩子年纪小小却有很多想法,譬如受了委屈或是心情不好,他们绝大部分选择沉默,而不是向监护人倾诉②。此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的问题:由于近几年国家发布的合并农村学校的一些政策,导致了当地原有的一些学校合并或撤除,这就造成了许多孩子不能就近上学,而是需要到那些路途遥远但有中心小学的村子上学。村民日常生活就是在地里干活儿,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所以他们选择把孩子全权托付给学校照看。
其次是学习方面。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在祖辈的照看下生活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的学习也自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把关,但是,目不识丁的祖辈对于繁重的课业压力根本无能为力,面对那些课后作业和难题,他们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还有一部分祖辈甚至溺爱孩子,认为学习成绩不重要,这种溺爱心理实际上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此外,留守儿童在班级里显得内向和敏感,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他们受到的关注较少,在学习方面也比正常孩子落下很多,放学回家之后又得不到有效的辅导,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③。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出现了辍学打工的念头,如果这些真的发生了,那就又陷入了另一个悲剧:这些留守儿童年纪小小就外出求生,早婚早育,他们的下一代势必也会成为留守儿童。由上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留守儿童现象的成因
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这些消极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首先,祖辈自身条件限制了优质家庭教育的形成。二,农村学校单调的课余生活。三,政府对不良文化的监管力度不够。四,农民缺乏多渠道的收入来源。总之,给孩子造成影响的不是家庭、学校或社会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出现这些负面现象④。
三、相关解决对策
首先,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祖辈应当从自身做起,改变那种落后封建保守的思想观念,吸收和学习新的积极的教育观,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不可过分宠爱孩子,要能够明白过度的“爱”对孩子来讲其实是另一种无形的伤害。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思想和心理状况,能够准确把握他们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此外,还可以多与孩子的父母联系,平日也可通过电话等方式让孩子与父母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其次,学校教师对于班级里的留守儿童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掌握这些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方面,还有他们的心理和思想状况,以及在班级活动中的参与度等等。大多留守儿童内心孤独忧郁,有自我封闭的倾向,他们情感脆弱,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对孩子进行定期的心理教育⑤。
最后,当地政府更应当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现象,督促学校落实好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政策,譬如学杂费减免、贫困补助等等。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不安全因素的监管和排查。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当积极发展当地经济,通过引进外资等办法在本大建立企业或工厂,让那些常年奔波在外的农民工父母回乡工作,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因为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的确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也有各个地区自身条件限制的小环境影响。这一现象可能还会长期存在,一时之间要想完全解决也并非易事,唯有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监护人(祖辈)、学校和社会要齐心协力,共同呵护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以湖北省襄阳市双沟镇为例,项目编号:(cx14041)】
参考文献
①齐绩,《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J].《学理论》,2012(16):118-119
②梁静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2.
③莫继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④陈智、朱成科,《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4):7-10
⑤陈文龙,《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创新研究——以永济市田村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一、留守儿童现状和问题
在笔者所选取的调研地——湖北省襄阳市双沟镇所管辖的区域内一共有四个中心小学以及九个校点。在这些学校里各个班级都分布着二十来个特殊的孩子,他们或是父母外出务工,或是父母离异,或是被父母亲抛弃,总而言之,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年之中累计不会超过一个月,有些孩子甚至只能在过年那几天才得以与双亲相聚,而那些父母离异的则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见到自己的父亲或母亲①。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百分之七八十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少数人是寄养在亲戚家,极少数是由邻居代为照看。那么,父母之爱缺失的他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哪些困难呢?
首先是生活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谋生,一方面是因为出去工作比呆在家里务农能挣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自身家庭条件十分贫困,迫于生活压力而不得不进城务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本身就是十分穷苦的,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重任就落在了祖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身上。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年迈的老人有时拉扯两三个孩子,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所以在生活方面留守儿童所得到的照顾远远不如那些父母在身边的正常儿童。而这些仅仅限于生活起居,还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许多孩子年纪小小却有很多想法,譬如受了委屈或是心情不好,他们绝大部分选择沉默,而不是向监护人倾诉②。此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的问题:由于近几年国家发布的合并农村学校的一些政策,导致了当地原有的一些学校合并或撤除,这就造成了许多孩子不能就近上学,而是需要到那些路途遥远但有中心小学的村子上学。村民日常生活就是在地里干活儿,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所以他们选择把孩子全权托付给学校照看。
其次是学习方面。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在祖辈的照看下生活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的学习也自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把关,但是,目不识丁的祖辈对于繁重的课业压力根本无能为力,面对那些课后作业和难题,他们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还有一部分祖辈甚至溺爱孩子,认为学习成绩不重要,这种溺爱心理实际上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此外,留守儿童在班级里显得内向和敏感,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他们受到的关注较少,在学习方面也比正常孩子落下很多,放学回家之后又得不到有效的辅导,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③。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出现了辍学打工的念头,如果这些真的发生了,那就又陷入了另一个悲剧:这些留守儿童年纪小小就外出求生,早婚早育,他们的下一代势必也会成为留守儿童。由上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留守儿童现象的成因
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这些消极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首先,祖辈自身条件限制了优质家庭教育的形成。二,农村学校单调的课余生活。三,政府对不良文化的监管力度不够。四,农民缺乏多渠道的收入来源。总之,给孩子造成影响的不是家庭、学校或社会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出现这些负面现象④。
三、相关解决对策
首先,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祖辈应当从自身做起,改变那种落后封建保守的思想观念,吸收和学习新的积极的教育观,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不可过分宠爱孩子,要能够明白过度的“爱”对孩子来讲其实是另一种无形的伤害。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思想和心理状况,能够准确把握他们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此外,还可以多与孩子的父母联系,平日也可通过电话等方式让孩子与父母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其次,学校教师对于班级里的留守儿童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掌握这些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方面,还有他们的心理和思想状况,以及在班级活动中的参与度等等。大多留守儿童内心孤独忧郁,有自我封闭的倾向,他们情感脆弱,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对孩子进行定期的心理教育⑤。
最后,当地政府更应当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现象,督促学校落实好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政策,譬如学杂费减免、贫困补助等等。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不安全因素的监管和排查。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当积极发展当地经济,通过引进外资等办法在本大建立企业或工厂,让那些常年奔波在外的农民工父母回乡工作,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因为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的确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也有各个地区自身条件限制的小环境影响。这一现象可能还会长期存在,一时之间要想完全解决也并非易事,唯有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监护人(祖辈)、学校和社会要齐心协力,共同呵护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以湖北省襄阳市双沟镇为例,项目编号:(cx14041)】
参考文献
①齐绩,《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J].《学理论》,2012(16):118-119
②梁静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2.
③莫继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④陈智、朱成科,《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4):7-10
⑤陈文龙,《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创新研究——以永济市田村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