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口科学》2021年总目录
【机 构】
:
不详
【出 处】
:
中国人口科学
【发表日期】
:
2021年6期
其他文献
<正> 战后大量移民从土耳其、印度、南美和北非迁居欧洲,他们愿意承担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吃苦耐劳,成为西欧战后经济繁荣不可缺少的力量,在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受到欢迎。当时人们认为这些"移民""客籍工人"总有一天会回家去。然而,他们定居下来,并且新的一代已经长大成人,西欧社会变成了一个多种族的社会。据估计,西欧现有一千二百万来自不发达国家的移民。
针对近年来省内跨市流动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流动距离及跨区流动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受教育水平流动人口在信息接纳能力、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方面的差异,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流动人口更偏向远距离的流动,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呈"U"形关系;(2)相对其他群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流动人口更偏好省内跨市流动;(3)大专和本科学历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促进了中国流动人口省内跨市比例增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关注流动人口流动
<正> 在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对峙的形势下,北欧地区一直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其特点是芬兰与苏联保持一种特殊关系,但领土上无苏联军队;瑞典保持不结盟地位(瑞典不用"中立地位"一词,因为瑞典与瑞士、奥地利均不相同,它拒绝接受大国保证,它只是在安全问题上保持中立);丹麦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年龄和人口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户主年龄与家庭创业存在倒"U"形关系,其拐点出现在31岁;老年人口越多的家庭参与创业的可能性越低,家庭老年人口比重提高1个标准差会导致创业概率下降1%左右。从影响机制看,人口老龄化通过减少家庭社会交往和降低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等渠道抑制家庭创业。以商业保险购买为代表的家庭自我保险行为比参加具有强制性的社会保险计划更能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创业的负面影响,提高家庭的创业概率。文章认为,通过政策设计缓解家庭的养老
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家庭照料行为对老漂族在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照料行为对老漂族的城市居留意愿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照料晚辈型的老漂族与子女共同居留在城市的意愿显著降低。就人口特征来讲,健康状况差的老年男性不愿意与子女共同居留在城市的倾向更为明显,社会融入与生活习惯制约了老漂族的居留意愿,这可能与代际均衡重心下移导致的养老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及传统的性别分工有关。整体上老漂族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意愿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
文章通过引入人机匹配度拓展任务模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人机协作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人工智能的适度应用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但过度应用会因人机不匹配而引发劳动生产率损失.(2)劳动综合能力增强可提高人机匹配度,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并且劳动者的情绪稳定、社交、信任等非认知能力的增强能显著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不同产业及岗位的人机协作对劳动能力存在差异化偏好,其中
《西北人口》是全国创办最早的人口学期刊之一,是国家级综合性人口理论核心期刊.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惟一一家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人口学核心期刊,是甘肃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主要设有"人口与发展""西部人口""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等重点栏目.
期刊
文章在分析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和发生率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分布动态学模型,对减贫成效进行多维测度,并实证检验影响减贫效果的因素.研究发现:(1)全球多数区域极端贫困人口数量与贫困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非洲贫困问题依旧严峻.(2)全球深度贫困和消除极端贫困类型国家占比上升,轻度贫困类型国家占比下降,贫困水平的固化程度严重.(3)全球绝对减贫成效存在区域差异,其中非洲的绝对减贫成效指数最低;亚洲和欧洲该指数较高,且上升趋势明显,美洲和大洋洲该指数下降.(4)以绝对减贫成效指数和相对减贫成效指数衡量的全球减贫效
文章以中美典型城市群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世界人口数据库美国微观数据(IPUMS),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方法,引入不同城市群劳动力收入溢价偏离程度,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岗位优势和劣势的收入效应对劳动力的吸引能力,并通过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的对比,以期为中国未来城市群发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1)中国三大城市群中约50%的样本呈现为收入偏离的优化,比其他区域在劳动力吸引方面具有优势.波士华城市群通过高品质发展拥有更强的吸引聚集劳动力的能力.(2)美国波士华
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劳动力就业水平提升,并具有波动递减的动态效应.(2)细分行业考察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抑制制造业就业,且挤出效应持续3年,而对服务业就业影响表现出"挤出一补偿"效应并存的结构性特征.(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緩解劳动力错配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积极影响.(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