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枝花市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当前,攀枝花正围绕“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吸引大批在外青年返乡创业。团攀枝花市委围绕中心大局,结合青年需求和青年工作实际,按照“扩宽新视野、增添新动能、搭建新载体、培育新青年”的思路,把返乡青年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全力解决返乡青年创业就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让返乡青年减负腾飞,从南归雁成为领头雁。
讲好乡愁,吸引青年回流。通过邮寄等方式向1万多名攀枝花在外创业和求学的青年寄送《致在外追梦的攀枝花青年》和文创产品,向在外的青年分享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引导外出青年返乡创新创业、造福桑梓邻里,有效促进人才、项目、技术、资本等优质要素回归。
政策引领,带动就业创业。出台《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条》,实施“攀枝花优才计划”“四川青创计划”,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返乡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返乡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助力。
就业优先,积极增加岗位。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联合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服务“春风行动”,向滞留在家的青年招募和推介就业岗位。2020年以来,共推介优质岗位1万余个,有效地帮助返乡青年就地就近就业。
加强组织覆盖,最大程度凝聚返乡青年。依托“智慧团建”,定期开展返乡青年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好返乡青年数据库,动态掌握返乡青年信息,做到返乡青年“人在哪”“在干嘛”“想干嘛”三个清楚;成立钒钛行业、康养行业、电商寄递物流行业、互联网行业、社会组织行业5个行业系统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采取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相结合的方式,把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的返乡青年联系起来、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推动把“线下”的团组织生活搬到“网上”,利用好“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资源,引导返乡青年在团支部的微信群、QQ群开展主题学习、话题讨论,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返乡青年群体中。
加强工作覆盖,最大程度服务返乡青年。依托“青年之家”阵地,以更受青年青睐的方式,举办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人才交流、婚恋交友等活动,帮助返乡青年更好地解决社会融入和婚恋交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子女分布情况,联合公益机构等,在社区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试点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项目,充实基层关爱力量,深化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工作,并积极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关爱工作机制,项目化、品牌化、制度化推进工作;组织返乡青年代表参与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引导返乡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引导包括返乡青年在内的青年群体,积极参加“十四五”规划编制网上意见征集活动,通过网络渠道表达意愿、反映诉求、贡献智慧。
下好“青创棋”。推进“四川青创计划”,为青年创业项目提供3-10万的免息、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并组建创业导师服务,为扶持项目提供咨询培训和“一对一”陪伴式辅导3年,解决返乡青年创业缺资金的难题;深化银团合作,整合资源,提供融资渠道,为返乡青年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办好“青创赛”。连续举办五届攀枝花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承办“创青春”攀西经济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00余个创业项目,2000余人参加比赛,为返乡创业青年搭建展示成长、投融资对接舞台,建立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库、人才导师库,提高青年创业成功率,激发全社会关心青年创业的热情,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上好“青创课”。打造青创活动品牌,依托青年之家和电商孵化园等场所,定期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和创业交流分享;做好青年创业跟踪辅导和线下走访工作,开展“多对一”实地走访问诊工作,帮助返乡创业青年更快成长。
搭好“青創云”。将创业组织、创业导师、孵化基地和创投机构等各类青年创业主体纳入“青创云”,建成导师、青年、园区等动态数据库,实现青创组织有效互动、青创课程整合上线、青创赛会动态管理等服务功能。
因地制宜,细化“头雁”孵化举措。依托攀枝花优才计划,推进攀枝花青技人才、攀枝花青鹏人才等项目,重点支持培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返乡青年优秀人才;试点推动乡镇党政领导结对帮带包括返乡青年在内的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并作为村级储备干部人选,有效促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平台搭建,形成“头雁”矩阵效应。将孵化培训的返乡农村青年致富人才纳入“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者联盟”,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技术支持、资源共享、资金帮扶等方面给予帮助,辐射带动更多有条件的返乡青年和农民群众自主创业、致富成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青春动力。
选树榜样,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新媒体,对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鲍进芝等一批优秀返乡青年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以点带面,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发返乡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热情。
下一步,团攀枝花市委将以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返乡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充分整合资源,在政策扶持、环境优化、引擎升级和关心关爱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让故乡成为返乡青年创新创业的沃土。
打好“乡情牌”,落实“群雁还巢”新举措
讲好乡愁,吸引青年回流。通过邮寄等方式向1万多名攀枝花在外创业和求学的青年寄送《致在外追梦的攀枝花青年》和文创产品,向在外的青年分享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引导外出青年返乡创新创业、造福桑梓邻里,有效促进人才、项目、技术、资本等优质要素回归。
政策引领,带动就业创业。出台《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条》,实施“攀枝花优才计划”“四川青创计划”,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返乡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返乡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助力。
就业优先,积极增加岗位。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联合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服务“春风行动”,向滞留在家的青年招募和推介就业岗位。2020年以来,共推介优质岗位1万余个,有效地帮助返乡青年就地就近就业。
解决“后顾忧”,营造“归雁还巢”新环境
加强组织覆盖,最大程度凝聚返乡青年。依托“智慧团建”,定期开展返乡青年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好返乡青年数据库,动态掌握返乡青年信息,做到返乡青年“人在哪”“在干嘛”“想干嘛”三个清楚;成立钒钛行业、康养行业、电商寄递物流行业、互联网行业、社会组织行业5个行业系统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采取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相结合的方式,把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的返乡青年联系起来、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推动把“线下”的团组织生活搬到“网上”,利用好“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资源,引导返乡青年在团支部的微信群、QQ群开展主题学习、话题讨论,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返乡青年群体中。
加强工作覆盖,最大程度服务返乡青年。依托“青年之家”阵地,以更受青年青睐的方式,举办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人才交流、婚恋交友等活动,帮助返乡青年更好地解决社会融入和婚恋交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子女分布情况,联合公益机构等,在社区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试点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项目,充实基层关爱力量,深化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工作,并积极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关爱工作机制,项目化、品牌化、制度化推进工作;组织返乡青年代表参与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引导返乡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引导包括返乡青年在内的青年群体,积极参加“十四五”规划编制网上意见征集活动,通过网络渠道表达意愿、反映诉求、贡献智慧。
扶上“致富路”,打造“归雁经济”新引擎
下好“青创棋”。推进“四川青创计划”,为青年创业项目提供3-10万的免息、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并组建创业导师服务,为扶持项目提供咨询培训和“一对一”陪伴式辅导3年,解决返乡青年创业缺资金的难题;深化银团合作,整合资源,提供融资渠道,为返乡青年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办好“青创赛”。连续举办五届攀枝花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承办“创青春”攀西经济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00余个创业项目,2000余人参加比赛,为返乡创业青年搭建展示成长、投融资对接舞台,建立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库、人才导师库,提高青年创业成功率,激发全社会关心青年创业的热情,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上好“青创课”。打造青创活动品牌,依托青年之家和电商孵化园等场所,定期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和创业交流分享;做好青年创业跟踪辅导和线下走访工作,开展“多对一”实地走访问诊工作,帮助返乡创业青年更快成长。
搭好“青創云”。将创业组织、创业导师、孵化基地和创投机构等各类青年创业主体纳入“青创云”,建成导师、青年、园区等动态数据库,实现青创组织有效互动、青创课程整合上线、青创赛会动态管理等服务功能。
培育“领头雁”,树立“归雁反哺”新典型
因地制宜,细化“头雁”孵化举措。依托攀枝花优才计划,推进攀枝花青技人才、攀枝花青鹏人才等项目,重点支持培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返乡青年优秀人才;试点推动乡镇党政领导结对帮带包括返乡青年在内的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并作为村级储备干部人选,有效促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平台搭建,形成“头雁”矩阵效应。将孵化培训的返乡农村青年致富人才纳入“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者联盟”,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技术支持、资源共享、资金帮扶等方面给予帮助,辐射带动更多有条件的返乡青年和农民群众自主创业、致富成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青春动力。
选树榜样,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新媒体,对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鲍进芝等一批优秀返乡青年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以点带面,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发返乡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热情。
下一步,团攀枝花市委将以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返乡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充分整合资源,在政策扶持、环境优化、引擎升级和关心关爱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让故乡成为返乡青年创新创业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