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步重视,为了切实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与实践比例1∶1”的要求,各个高职院校都在加大对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形势严峻,专业调整频繁,而且高等职业教育基于项目的课程改革,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原来一味地按照课程建设的大量实训室不符合现实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按照专业群的理念为新建实训基地提供新的建设原则、管理模式及评价体系。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1.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缺乏前瞻性
(1)校内实训基地配置不够科学、合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前期的调研和论证过程,脱离了专业对实习实训的要求,不能完全符合实习实训的要求,不能很好的支撑课程的需求,这样的实习实训室难免配置不够科学和合理。
(2)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系部只考虑本系部的实习实训需要,以单个实习实训室为单元进行建设和管理,实习实训室建设缺乏总体的、长远的规划,导致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小而全的状况时有发生,造成有些实习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极低,实习设备也不能充分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因仪器设备缺乏而造成实习实训开出率不高,影响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实训室建设还在以课程为衡量指标。实训基地还在为了完成某门课程而建设,经常会遇到实训基地刚建完,相关专业教学计划调整,那门课就被删掉了,这样造成了实训基地建完即闲置,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是在与高等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导向模式基础上建设的。按这种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附属和延伸,无论在实训室的功能上、还是实训室设备的配备上以及实训项目上都表现出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现象,实训基地配置很好,只是把实训基地当作简单的实验室使用,出现了高档设备低水准运行的局面。
1.2 管理模式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1)管理不到位。
虽然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由于管理的不到位,使得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际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主要是缺乏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制度不健全。
(2)对外服务拓展不力。
校内实训基地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教学实训始终是主功能,但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培训、技能考证、技术服务、科技研发、成果展示等多功能的发挥与其主功能的发挥相辅相成。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主功能发挥欠缺的同时,还存在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对外服务的开发运营不力等问题,基地的运营能力急需提高。
(3)现有设备利用率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
几十万、上百万元投资的实训室一年只安排几个班几十天的实训,现有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有甚者,十几万元一台的贵重设备买进好几年,却还在仓库没有拆封,严重浪费了有限的办学资源。常用设备的台套数少,导致单个实训项目周期长、对正常教学冲击大,无法按期完成实训任务。
1.3 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建设”层面上,至于建完之后能不能达到当初的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合不合理就无法判断了,后续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注意些什么就更没有任何依据了。
2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2.1 探索专业群理念下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在实训基地建设时首先考虑这个专业群最需要的实训设备,即专业群内所有专业都必需的实训设备要先上。以免专业调整频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贯彻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所谓统筹规划不仅要体现在实训基地的筹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训基地的后期运行与管理上。只有统筹规划,才能做到资源共享、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统筹规划可以打破各专业在设备配置上和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上的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学院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贯彻通用优先、重点优先的原则
出于实践教学的需要,每一专业都应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但每一专业都有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一般情况是按专业群的理念综合考虑各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优先建设通用性强和能形成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实训室,以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
2.4 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的配置要贯彻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适度兼顾课程教学需要的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是实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基本保障,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此,在实训室的功能、设备配置与布置等方面都应遵循适应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开展生产性实训或模拟生产性实训,能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3 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3.1 科学经营,在模式创新上下功夫
要探索出基地建设与课程改革一体化、校企结合一体化、产学研训一体化、专业发展与基地管理一体化的模式,使实训基地走上一条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依托行业企业、服务当地社会的良性发展之路。
3.2 实训项目的开发要充分满足能力培养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束实践教学过多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制订满足能力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方案,并按实践教学方案不断开发出与实训基地相适应的实训项目,以保证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3 校内实训基地要逐步提高有偿运营的比重
校内实训基地在保证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要适度向社会开放,实现有偿运营。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不是单纯为了实现有偿运营,主要是通过开放进一步开发具有职业性的实训项目,锻炼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4 校内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
很多实训室在申报建设计划时都罗列了很多理由,比如:能做多少实训项目等,但是等实训室真正建成的时候,每年的使用率不高,根本达不到实训室建设规划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申报-建设-考核-评价-反馈”实训基地建设考核制度,这样才能在以后建设实训基地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徐澍敏.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分析与实现途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 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
[3] 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黄炳华.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运行管理与使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1.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缺乏前瞻性
(1)校内实训基地配置不够科学、合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前期的调研和论证过程,脱离了专业对实习实训的要求,不能完全符合实习实训的要求,不能很好的支撑课程的需求,这样的实习实训室难免配置不够科学和合理。
(2)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系部只考虑本系部的实习实训需要,以单个实习实训室为单元进行建设和管理,实习实训室建设缺乏总体的、长远的规划,导致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小而全的状况时有发生,造成有些实习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极低,实习设备也不能充分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因仪器设备缺乏而造成实习实训开出率不高,影响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实训室建设还在以课程为衡量指标。实训基地还在为了完成某门课程而建设,经常会遇到实训基地刚建完,相关专业教学计划调整,那门课就被删掉了,这样造成了实训基地建完即闲置,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是在与高等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导向模式基础上建设的。按这种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附属和延伸,无论在实训室的功能上、还是实训室设备的配备上以及实训项目上都表现出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现象,实训基地配置很好,只是把实训基地当作简单的实验室使用,出现了高档设备低水准运行的局面。
1.2 管理模式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1)管理不到位。
虽然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由于管理的不到位,使得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际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主要是缺乏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制度不健全。
(2)对外服务拓展不力。
校内实训基地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教学实训始终是主功能,但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培训、技能考证、技术服务、科技研发、成果展示等多功能的发挥与其主功能的发挥相辅相成。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主功能发挥欠缺的同时,还存在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对外服务的开发运营不力等问题,基地的运营能力急需提高。
(3)现有设备利用率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
几十万、上百万元投资的实训室一年只安排几个班几十天的实训,现有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有甚者,十几万元一台的贵重设备买进好几年,却还在仓库没有拆封,严重浪费了有限的办学资源。常用设备的台套数少,导致单个实训项目周期长、对正常教学冲击大,无法按期完成实训任务。
1.3 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建设”层面上,至于建完之后能不能达到当初的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合不合理就无法判断了,后续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注意些什么就更没有任何依据了。
2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2.1 探索专业群理念下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在实训基地建设时首先考虑这个专业群最需要的实训设备,即专业群内所有专业都必需的实训设备要先上。以免专业调整频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贯彻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所谓统筹规划不仅要体现在实训基地的筹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训基地的后期运行与管理上。只有统筹规划,才能做到资源共享、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统筹规划可以打破各专业在设备配置上和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上的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学院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贯彻通用优先、重点优先的原则
出于实践教学的需要,每一专业都应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但每一专业都有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一般情况是按专业群的理念综合考虑各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优先建设通用性强和能形成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实训室,以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
2.4 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的配置要贯彻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适度兼顾课程教学需要的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是实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基本保障,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此,在实训室的功能、设备配置与布置等方面都应遵循适应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开展生产性实训或模拟生产性实训,能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3 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3.1 科学经营,在模式创新上下功夫
要探索出基地建设与课程改革一体化、校企结合一体化、产学研训一体化、专业发展与基地管理一体化的模式,使实训基地走上一条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依托行业企业、服务当地社会的良性发展之路。
3.2 实训项目的开发要充分满足能力培养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束实践教学过多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制订满足能力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方案,并按实践教学方案不断开发出与实训基地相适应的实训项目,以保证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3 校内实训基地要逐步提高有偿运营的比重
校内实训基地在保证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要适度向社会开放,实现有偿运营。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不是单纯为了实现有偿运营,主要是通过开放进一步开发具有职业性的实训项目,锻炼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4 校内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
很多实训室在申报建设计划时都罗列了很多理由,比如:能做多少实训项目等,但是等实训室真正建成的时候,每年的使用率不高,根本达不到实训室建设规划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申报-建设-考核-评价-反馈”实训基地建设考核制度,这样才能在以后建设实训基地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徐澍敏.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分析与实现途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 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
[3] 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黄炳华.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运行管理与使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