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的行为规律的调查,分析居住小区规划布局设计对各项功能组团的组织,以及其对该住区居民日常交往模式的影响,尝试通过从建筑布局、社区形式、室内外空间等多方面入手统筹规划、细致研究,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关键词:人;建筑;环境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behavior is based on the residential outdoor activities, planning and layout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on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residential area residents daily communication mode, attemp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community, the indoor space with the overall planning, careful research,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中圖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背景
广州在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某些新式的居住区(以华工教师小区及五羊新城、广源新村等最具代表性)在规划方面普遍注意了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所处的地段,合理配置公共建筑,以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二是开始注重组群组合形态的多样化,组织多种空间;三是较注重居住环境的建设,空间绿地和集中绿地的做法,受到普遍的欢迎。一些城市还推行了综合区的规划。入口形成:工厂――生活居住区综合区;行政办公--生活综合居住区;商业――生活综合居住区。综合居住区规划,使多数居民可以就近上班,具有有利工作、便生活的特征。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全国住宅建设试点小区工程”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中突出的有设置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来自有效的小区规划和科学小管理。安全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小区规划充分考虑居民有防范行为。小区道路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的布置。同时还建立服务系统,小区社会服务设施既考虑配套齐全,又设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
九十年代开始突出以“社区”建设作为小区规划的深层次发展。通过小区的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有效把人们活动各方面有序地结合起来,发展社会文明和人际关系,创造现代生活条件的高尚小区。同时从小区规划的一开始就引入物业的概念,规划设计要保证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方面的便利条件,这在五羊新城后期开发的住宅小区以及中海康城居住小区得到充分的体现。
具体内容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所以,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
我国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新居、户户有住房,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程度的落后。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也要求了我们学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从住宅建设上来看,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虽有某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同小异,互相雷同,地方特色不明鲜,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经过对广州几个居住小区的调查,发现基本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 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有的甚至居住多年邻里间尚不知姓名与职业,更谈不上有什么互帮互助的友情,以往庭院中的和睦相处、热情相待、彼此关怀的邻里关系已荡然无存。由此,家中老人无聊,无快乐之所,邻里间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无信息沟通。更有甚者,使某些偷盗分子有机可乘,竟堂而皇之地以搬家名义将家中贵重物品洗劫一空,而邻里间却全然不知。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努力的问题,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建筑形成单一,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得比较少,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得到舒展,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现今的居住区无论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上都有别于旧式的居住小区。
空间环境
这里的空间已不再是脱离环境的单纯功能形式的物质空间,是赋予历史文脉、现代意识、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精神的广义人性空间而氛围是空间设计的关键。在“生态优化”,“整体优化”的前提下,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满足了空间开阔、布局紧凑,使住户在小区公共空间环境中有轻快、愉悦、友好、氛围,对组团环境有认同感、归属感。 以往的居住区,楼房大致紧密,组团形式相同大置其中,不论是住户还是外来人员都会感到一种无序的困惑,随之而产生混乱、沮丧、敌视的情绪小区的空间组织消极,忽略了人们的内心情绪,忽略了以人为本的人性空间理念 现今的居住区环境都融入了“广场”,这种广场是广义的、可意象的,是开放的、有序的它可以以不同形式,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文脉背景,不同构架手法来表现其最终目的是小区大家庭的休闲、娱乐、交流、教育、文化等活动的中心,它是小区明确的导向性和凝聚力的有序开放空间,是具有归属感紧凑布局组团的精神对外释放空间广场与组团间的道路组织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立体交通形式整个小区的视觉环境统一简洁、大方明块、静典雅,无有碍观瞻的物件出现。文化环境在建筑组群、公建、绿化、小品雕塑等方面要具有“可接触的”有高层次文化特征,在居住区内的人们无论性别、年龄、层次、健康状况等,在居室、教育机构、文化休闲,购物饮食等场所内都能找到自己熟知和依恋的、文雅的文化环境这样的视觉环境与文化环境所构筑的空间环境氛围无疑会给居民以应有的场所感、归属感、安全感,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理想的人文环境要求。这样的空间无疑会使住户倍感轻快、愉悦、温馨、友好。 二、总体布局 现今居住区的布局设计会才不用不同的概念。丰富该居住小区空间的内、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会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而且居住小区会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利用高低变化的地形适当地布置了一些景观节点。例如:人行出入口廣场、小区中心的文化广场、下沉式的涧溪草径。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现今居住小区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多采用弧形线条的拼接,或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 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如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F·吉全德所说:“过去采用单纯的单元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的混合方式,但在被几乎有无限可能的,多样变化的住宅类型混合修建的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使建筑物适合于每个住户的特殊的居住形式,而且将它们设计成有机整体,也就是把建筑物组合成一系列相互补充的形态,由单纯的平面变成连续的建筑复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创造了一系列的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环境,壁如:荷兰某居住小区,用地6公倾,人口23000,整个小区由7个大小不等,层数不同,类型多样的住宅组团组成,以此形成独特的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又如德国某地居住小区,用地148公顷,人口24000,7200户。居住区由20个环形住宅团组成,每个组团用地90×150米,由7栋层数和类型都不同的住宅组成一个半形敞的院落,每个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院内有大片绿地和设有儿童游戏和老人休憩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就好像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结语
一个真正的人性化居住环境,将是一个绿色的,空间氛围积极的,智能环境先进的栖息之地是人们融于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秉承传统文脉,赋予现代意识的高质素的栖身之地,是社区、城市最积极的构架组成。
注:参考文献
1. 《居住区详细规划》编者: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居住区规划设计》编者:《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3. 《市镇设计》编者:[英] F·吉伯德等著,程里尧译
4. 《国外城市规划》1999年第二期
关键词:人;建筑;环境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behavior is based on the residential outdoor activities, planning and layout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on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residential area residents daily communication mode, attemp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community, the indoor space with the overall planning, careful research,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中圖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背景
广州在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某些新式的居住区(以华工教师小区及五羊新城、广源新村等最具代表性)在规划方面普遍注意了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所处的地段,合理配置公共建筑,以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二是开始注重组群组合形态的多样化,组织多种空间;三是较注重居住环境的建设,空间绿地和集中绿地的做法,受到普遍的欢迎。一些城市还推行了综合区的规划。入口形成:工厂――生活居住区综合区;行政办公--生活综合居住区;商业――生活综合居住区。综合居住区规划,使多数居民可以就近上班,具有有利工作、便生活的特征。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全国住宅建设试点小区工程”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中突出的有设置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来自有效的小区规划和科学小管理。安全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小区规划充分考虑居民有防范行为。小区道路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的布置。同时还建立服务系统,小区社会服务设施既考虑配套齐全,又设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
九十年代开始突出以“社区”建设作为小区规划的深层次发展。通过小区的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有效把人们活动各方面有序地结合起来,发展社会文明和人际关系,创造现代生活条件的高尚小区。同时从小区规划的一开始就引入物业的概念,规划设计要保证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方面的便利条件,这在五羊新城后期开发的住宅小区以及中海康城居住小区得到充分的体现。
具体内容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所以,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
我国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新居、户户有住房,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程度的落后。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也要求了我们学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从住宅建设上来看,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虽有某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同小异,互相雷同,地方特色不明鲜,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经过对广州几个居住小区的调查,发现基本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 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有的甚至居住多年邻里间尚不知姓名与职业,更谈不上有什么互帮互助的友情,以往庭院中的和睦相处、热情相待、彼此关怀的邻里关系已荡然无存。由此,家中老人无聊,无快乐之所,邻里间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无信息沟通。更有甚者,使某些偷盗分子有机可乘,竟堂而皇之地以搬家名义将家中贵重物品洗劫一空,而邻里间却全然不知。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努力的问题,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建筑形成单一,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得比较少,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得到舒展,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现今的居住区无论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上都有别于旧式的居住小区。
空间环境
这里的空间已不再是脱离环境的单纯功能形式的物质空间,是赋予历史文脉、现代意识、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精神的广义人性空间而氛围是空间设计的关键。在“生态优化”,“整体优化”的前提下,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满足了空间开阔、布局紧凑,使住户在小区公共空间环境中有轻快、愉悦、友好、氛围,对组团环境有认同感、归属感。 以往的居住区,楼房大致紧密,组团形式相同大置其中,不论是住户还是外来人员都会感到一种无序的困惑,随之而产生混乱、沮丧、敌视的情绪小区的空间组织消极,忽略了人们的内心情绪,忽略了以人为本的人性空间理念 现今的居住区环境都融入了“广场”,这种广场是广义的、可意象的,是开放的、有序的它可以以不同形式,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文脉背景,不同构架手法来表现其最终目的是小区大家庭的休闲、娱乐、交流、教育、文化等活动的中心,它是小区明确的导向性和凝聚力的有序开放空间,是具有归属感紧凑布局组团的精神对外释放空间广场与组团间的道路组织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立体交通形式整个小区的视觉环境统一简洁、大方明块、静典雅,无有碍观瞻的物件出现。文化环境在建筑组群、公建、绿化、小品雕塑等方面要具有“可接触的”有高层次文化特征,在居住区内的人们无论性别、年龄、层次、健康状况等,在居室、教育机构、文化休闲,购物饮食等场所内都能找到自己熟知和依恋的、文雅的文化环境这样的视觉环境与文化环境所构筑的空间环境氛围无疑会给居民以应有的场所感、归属感、安全感,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理想的人文环境要求。这样的空间无疑会使住户倍感轻快、愉悦、温馨、友好。 二、总体布局 现今居住区的布局设计会才不用不同的概念。丰富该居住小区空间的内、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会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而且居住小区会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利用高低变化的地形适当地布置了一些景观节点。例如:人行出入口廣场、小区中心的文化广场、下沉式的涧溪草径。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现今居住小区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多采用弧形线条的拼接,或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 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如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F·吉全德所说:“过去采用单纯的单元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的混合方式,但在被几乎有无限可能的,多样变化的住宅类型混合修建的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使建筑物适合于每个住户的特殊的居住形式,而且将它们设计成有机整体,也就是把建筑物组合成一系列相互补充的形态,由单纯的平面变成连续的建筑复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创造了一系列的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环境,壁如:荷兰某居住小区,用地6公倾,人口23000,整个小区由7个大小不等,层数不同,类型多样的住宅组团组成,以此形成独特的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又如德国某地居住小区,用地148公顷,人口24000,7200户。居住区由20个环形住宅团组成,每个组团用地90×150米,由7栋层数和类型都不同的住宅组成一个半形敞的院落,每个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院内有大片绿地和设有儿童游戏和老人休憩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就好像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结语
一个真正的人性化居住环境,将是一个绿色的,空间氛围积极的,智能环境先进的栖息之地是人们融于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秉承传统文脉,赋予现代意识的高质素的栖身之地,是社区、城市最积极的构架组成。
注:参考文献
1. 《居住区详细规划》编者: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居住区规划设计》编者:《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3. 《市镇设计》编者:[英] F·吉伯德等著,程里尧译
4. 《国外城市规划》1999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