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爱心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结合上级要求,我校掀起了师德修养主题的教师教育,本人学习反思,深有体味:可以说,在当今教育现状下,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爱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迫切的话题。
  一、爱,师爱的重要性:
  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基础。对于教育,爱是一个悠久的的话题,就谈我校吧,新海实验中学是由历史悠久的普爱中学转化而来,普爱,源自对自身传统的承传与升华;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孔子之“泛爱众”思想,即与普爱思想一脉同源。学校将“普爱”熔铸为一种精神与气度,内蕴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实现了自己华丽地转身,化为根植自身,提示教育真谛的育人思想。
  教师根植于爱,普爱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师德的核心与灵魂,要求教师有爱的思想,具备创造爱的能力,将教育温情播撒到每一寸心田,勇担百年树人之重任;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学生的心灵需要爱来滋润,学生的品格需要爱来铸造,学生的智慧需要爱来激发,学生的素质养成需要在爱心教育中培养,唯有普爱育人,才能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
  自我反思:从事教师工作我已十六年了,别人说:刘老师,你怎么那么高的热情,那么多的干劲,都中年人,还跟一个小伙子似的,青春朝气?我说,对工作,核心是对学生,热情积极工作的根源在于我爱学生,因为我能理解师爱的深远意义;理解“普爱”精神之于我校的精神内涵;我因爱我的学生,得到学生们的拥戴,家长们的赞许;我体会到了爱的“回赠”的快乐,这比金杯、银杯、奖杯意义大的多。所以,我从事教育工作,我的第一个出发点,指导思想就是“用一颗心培育四种心”。这一颗心就是师爱之心,我认为: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关爱每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爱自己的教师事业,爱自己的学生,义不容辞!
  二、用爱心来抚育学生的四种心:
  1、呵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人无论其地位高低、年龄大小、胖瘦美丑他都应该有获得别人尊重的权利,他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他都有与别人平等并渴望别人尊重的自尊心。学会尊重别人,这是与人交往的起码准则。中学生,他们是一群未成年人,但他们一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们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这一个幼小的心灵正在成长,他们需要爱需要关怀,他们需要得到应有的尊严。而因为未成年,这种尚在成长的自尊更需要呵护!
  有的老师对教育产生急躁心理,甚至急于求成,为了什么班级利益荣誉,对学生简单粗暴,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恶语相加,甚至动以拳脚相向。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有违爱为基点的师德修养,上纲上线的话就是违法行为,侵犯学生人格及身体的权利,当然,本人也应反思,脾气火暴,克制力不强,曾几何时也有过过激的行为。
  随着年龄步入中年,教龄十六年了。我的耐心和方法也在积累成长,我感觉人的尊重是相互的,孩子也不例外,谁的孩子谁不疼,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工作深入人的精神,老师就应该是“神”的工作者啊!
  现在我能心平气和的和家长说: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家长也和我说:刘老师,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我认为,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就要尊重爱护全体学生,维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师生人格平等,老师不能体罚、变相体罚,特别是人格尊严的侵犯,“罚心”有罪啊!
  我爱学生,尊重学生,表现在行动上,对班级工作身先士卒、带头示范,也坚持经常的与学生談心,集体的班会课上、平时的课间、个别的交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尝试走近每个学生,平等的象朋友,“亦师亦友”,个性化的工作细心的思想交流,赢得的是学生的信任,学生深切的感觉到我的爱。
  2、提升每个孩子的自信心
  人,就怕心里没有了自己,当一个人心中看不到自己的“伟岸”、“超能”、“前景”,那他心中的“小太阳”就是黯淡的,他就充满了自卑。人啊,还是需要一些不过分的“自恋”与“自大”。
  而有的孩子之所以成绩退步、欠佳,更表现为违纪,扰乱班级秩序,根源在于他对自己的主业——学习,失去了目标,失去了自信,他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他“堕落”了。
  怎么办,细心的老师就会辅以更多的关注,让他体会到还有人关心他,爱他,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提升这些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自信才能走向成功。我的作法是: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自我展示平台,相信每个孩子会对班级有所作为,都会对学业有所作为。
  如:任选班级干部上,我不仅用“优生”,还大胆启用那些所谓的“差生“,甚至委以重任,关注他,他才有信心,人有事做了,才有动力有激情,自信就会培养起来。
  学业为学生之本业,怎么样让学生学而有进呢?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只有性别性格之差,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也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唯成绩论”,要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一个自我上进的动力。其次,开展学习竞赛,结合每次大考,考前人人有目标,人人有竞争对手,分小组分层次科学制定奖罚条例,开展好考前造氛围,考后兑现奖罚表彰,使每个孩子意识到:我可能在班里年级里不优秀,但我可以超越自己!实现竞争的优胜,进而树立起他那久久深藏的自信心,我是最努力的!我是好学生!
  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离开了教师的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而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而对90后、00后的一群“娇生惯养”的孩子,爱更应有方法。基于爱心,爱之无法,收获是零,可能也是苦果,我深深的呼唤:爱自己的学生,用严爱用科学的方法孕育出学生自己的爱心,这才是成功的爱!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其他文献
“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家。”季米良捷夫的话犹言在耳,要成为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成为语文教学的艺术家和创造家,至少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多作修炼。  爱语文,如痴如醉。设立语文学科,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计起,少说也有100历史了。往大语文的方向讲,可以上溯千余年。但时至今日,对“语文是什么”、“语文姓什么”、“语文干什么”还在
期刊
党内民主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党的活力,创新党的机制,强化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每个党员在党内民主建设中,都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基层党员,做为党的基石和细胞,更是起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基层党员民主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内民主建设的成效。因此,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基层党员民主意识的建设。  一、发展党内民主建设是每名基层党员的职责  发展党内民主是建
期刊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给生物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新课程理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面对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要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幻灯、
期刊
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现代工业高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能源消耗几何级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大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既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要珍惜保护环境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凶猛的洪水、泥石流、沙尘暴、资源困乏……这些字眼越来越多,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全球面临的迫切任务。环境教育其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  高中化学教材
期刊
自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已有多个年头。多年来,与新课程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在不断的实践思考中共同成长着。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现状与新课程之间的差距。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课程结构的调整,增加了体育、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课时。体育每周3节,科学每周3节,英语每周3-5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每
期刊
声乐艺术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其最重要的就是深刻揭示和准确再现音乐的内涵。我们学习歌唱的目的是为了唱好歌曲,即通过歌唱,真实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要想把歌曲唱好,就必须懂得如何表现和处理歌曲,然而我们周围有许多歌者,他们的发声技巧娴熟,歌曲演唱完整,但却无法让听众产生共鸣,原因就是听众只感到旋律好听,音色纯美,高音漂亮,除此之外并没有让听众真正感受到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因此,应该强调
期刊
牛顿小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要求学生做泥板凳。牛顿做了一个,自己嫌不好,又做了一个,还是不满意,第三个交上去以后,老师十分不满,他拿在手中冲着大家说:“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吗?”牛顿站起来说“有的”,随即把放在桌洞里的前两个泥凳拿了出来。此时,这位老师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我非常赞赏牛顿这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勇气,同时也为这位老师的愚蠢行为感到遗憾,他不仅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刺伤了牛顿的自尊心,
期刊
这几年,我连续带了几届初三毕业班。每到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注:我地区中考前一共有三次大型的模拟考试),学生的精神状况便进入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高原”期——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倦慵、散漫和急躁。这几乎成了规律,而这个规律着实让人头疼,很不利于最后的复习工作。  正因为“高原”期情况特殊,容易引发许多问题,所以每个班主任都不敢掉以轻心,整天把弦绷得紧紧的。然而,这种“被动防御”式的工作方式,教师
期刊
“一些科学院院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多种方式呼吁,要求停用或修改‘新课程标准’,调整推行的做法。”(摘自《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四期,作者:邢红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十年,透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年岁月,笔者发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维目标”),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予以明确,以期提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新课改工作稳步前进。
期刊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做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識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当今生物取消高考,更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对该学科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