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发挥农广校办学优势,江苏省宿豫农广校不断创新办学思路,走内涵挖潜、外延拓展办学之路,大力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实行招生、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早在2000年就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既能通过培训颁发劳动技能等级证书,又能合法输出学员劳动就业的“宿迁市现代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开设了烹饪、缝纫、电焊、电子装配、家电维修和部分涉农专业技能培训班,每年培训各类学员五、六百人,毕业的学员全部领到“中级劳动职业等级证书”,并顺利就业。实践证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既是农广校开辟新的办学门路、增加创业的新途径,又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转移稳定就业,促进农村青年一次培训终身受益的重要举措。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宿豫农广校具体做到“严格把好三关,加强三个管理,争取三个依靠”。
一、严格把好三关
在招收学员和就业安置上做到把好三关:
一是招生关。生源组织渠道有两个:一是单独招生。农广校与苏州市工业园区、江苏老三集团、无锡工业园区共青培训中心、常熟波司登集团、常州德昌服装有限公司、宿豫区政府驻外办事处等20多个单位(部门)建立劳动就业协作关系。采取定点定向定单培训方式,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和技术考核标准,按需培养。在具体招生中,打破地域界限,不仅在宿迁地区的城乡设有多个招生点,而且在周边的市县如徐州的睢宁、安徽的泗县、山东的临沂等地设有招生点。定期发招生传单和在电视上打广告等。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媒体宣传招生信息。二是与部门联合招生,主要是行业技能短训。重点与市县扶贫办、妇联、共青团、产业协会等单位联合,这些单位负责组织职能范围内的生源,农广校负责教学管理,培训后双方负责共同安置就业,这样委托单位、培训学校和学员都满意。
二是素质关。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要求。对报名的学员做到四不收,即年龄不满16周岁的一律不收:达不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不收;有偷盗或其它前科的不收: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不收。把好入口关,既是对社会、对学员负责,也是为以后输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教师关。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十分注重教师的选拔和任用,选用教师都要经过初试、复试和集中答辩三个环节,实行竞争上岗,做到三不要,即达不到一定学历职称的不要,无实际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的不要,无良好的教学育人素质的不要。高峰时全校专兼职教师近20人。如选配的电焊老师是西北轻工学院毕业,曾在市高级职业中学任教过,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缝纫班的老师是苏州职工大学毕业的,现为省服装协会考评员等。聘用的教师都签定责任制,实行工效挂勾,充分调动了老师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三个管理
学校始终坚持以严肃的办学态度。严谨的校风、学风和严格的校纪、校规搞好教学。学员入学后实行“三化”管理。
一是管理制度化。学员生活用品统一配备,编号管理,作息时间科学安排。宿舍管理实行室长负责制。学员在校期间配戴学生证,出入校门一律登记。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学生守则和学员学习制度、实习制度、卫生制度、就餐制度等。
二是教学规范化。学校努力克服硬件设施不足等困难,为教学配套了相应的设施、设备。在教学管理中,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组织专人认真编写教学大纲,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每10天对学员考核~次,按成绩分成好、中、差,有三次被评为“差生”的将留级或劝退。
三是文体活动经常化。学校根据青年人活泼、好动等特点,结合思想教育、技能比赛等经常开展生动有趣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从而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三、做到三个依靠
抓就业安置和管理是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能否持续办学的关键所在。为了不辜负社会的希望和学员家长的重托,在就业安置工作中农广校做到三个依靠:
一靠劳动部门提供信息。针对社会上各种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多而乱的情况,学校专门安排一名副校长具体抓就业工作。平时积极与省内外劳动部门和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用工信息联络。每期培训班结束前,先期派人到用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用工单位性质、效益、职工的工资福利、劳动保障、住宿安排等全面了解。同时,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对学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考试考核,不达标的学员将留级。在此基础上学校与用工单位谈条件、签协议,而后再将学员送出去。这样既为学员选定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了学员的合法权益。又提高了学校声誉,为以后招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靠市、区两级政府设在埠外的办事处和经济联络处。这些政府办事机构对当地的情况了解较多,掌握的信息量较大,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信赖度。通过他们联系就业,安全、有效、放心。办事处与学校签定学员托管协议,办事处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学员工作生活情况,并及时反馈到校方。
三靠在宿投资的外地客商,这些客商来宿投资后。对宿迁的人文环境较为熟悉,便于选到自己合适的劳工。由于来宿投资商都是宿迁人民的好朋友,关系较为融洽,合作较为愉快,与他们联系就业,学员和家长也都非常满意。
宿豫农广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培养了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为振兴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同时也闯出了一条农广校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为提高农广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竞争力和扩大生存空间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一、严格把好三关
在招收学员和就业安置上做到把好三关:
一是招生关。生源组织渠道有两个:一是单独招生。农广校与苏州市工业园区、江苏老三集团、无锡工业园区共青培训中心、常熟波司登集团、常州德昌服装有限公司、宿豫区政府驻外办事处等20多个单位(部门)建立劳动就业协作关系。采取定点定向定单培训方式,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和技术考核标准,按需培养。在具体招生中,打破地域界限,不仅在宿迁地区的城乡设有多个招生点,而且在周边的市县如徐州的睢宁、安徽的泗县、山东的临沂等地设有招生点。定期发招生传单和在电视上打广告等。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媒体宣传招生信息。二是与部门联合招生,主要是行业技能短训。重点与市县扶贫办、妇联、共青团、产业协会等单位联合,这些单位负责组织职能范围内的生源,农广校负责教学管理,培训后双方负责共同安置就业,这样委托单位、培训学校和学员都满意。
二是素质关。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要求。对报名的学员做到四不收,即年龄不满16周岁的一律不收:达不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不收;有偷盗或其它前科的不收: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不收。把好入口关,既是对社会、对学员负责,也是为以后输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教师关。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十分注重教师的选拔和任用,选用教师都要经过初试、复试和集中答辩三个环节,实行竞争上岗,做到三不要,即达不到一定学历职称的不要,无实际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的不要,无良好的教学育人素质的不要。高峰时全校专兼职教师近20人。如选配的电焊老师是西北轻工学院毕业,曾在市高级职业中学任教过,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缝纫班的老师是苏州职工大学毕业的,现为省服装协会考评员等。聘用的教师都签定责任制,实行工效挂勾,充分调动了老师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三个管理
学校始终坚持以严肃的办学态度。严谨的校风、学风和严格的校纪、校规搞好教学。学员入学后实行“三化”管理。
一是管理制度化。学员生活用品统一配备,编号管理,作息时间科学安排。宿舍管理实行室长负责制。学员在校期间配戴学生证,出入校门一律登记。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学生守则和学员学习制度、实习制度、卫生制度、就餐制度等。
二是教学规范化。学校努力克服硬件设施不足等困难,为教学配套了相应的设施、设备。在教学管理中,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组织专人认真编写教学大纲,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每10天对学员考核~次,按成绩分成好、中、差,有三次被评为“差生”的将留级或劝退。
三是文体活动经常化。学校根据青年人活泼、好动等特点,结合思想教育、技能比赛等经常开展生动有趣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从而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三、做到三个依靠
抓就业安置和管理是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能否持续办学的关键所在。为了不辜负社会的希望和学员家长的重托,在就业安置工作中农广校做到三个依靠:
一靠劳动部门提供信息。针对社会上各种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多而乱的情况,学校专门安排一名副校长具体抓就业工作。平时积极与省内外劳动部门和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用工信息联络。每期培训班结束前,先期派人到用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用工单位性质、效益、职工的工资福利、劳动保障、住宿安排等全面了解。同时,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对学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考试考核,不达标的学员将留级。在此基础上学校与用工单位谈条件、签协议,而后再将学员送出去。这样既为学员选定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了学员的合法权益。又提高了学校声誉,为以后招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靠市、区两级政府设在埠外的办事处和经济联络处。这些政府办事机构对当地的情况了解较多,掌握的信息量较大,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信赖度。通过他们联系就业,安全、有效、放心。办事处与学校签定学员托管协议,办事处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学员工作生活情况,并及时反馈到校方。
三靠在宿投资的外地客商,这些客商来宿投资后。对宿迁的人文环境较为熟悉,便于选到自己合适的劳工。由于来宿投资商都是宿迁人民的好朋友,关系较为融洽,合作较为愉快,与他们联系就业,学员和家长也都非常满意。
宿豫农广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培养了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为振兴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同时也闯出了一条农广校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为提高农广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竞争力和扩大生存空间进行了大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