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梅毒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隐性梅毒的115例老年(≥60岁)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89例青年隐性梅毒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正规的驱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第3、6、9、12、18个月血清中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变化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清固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并对患者进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结果:204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有16例老年隐性梅毒去世,1例青年隐性梅毒去世,随访中止.老年隐性梅毒患者(n=99)较青年组(n=88)存在高固定率(59.60%vs35.23%,P<0.001)和低转阴率(40.40%vs64.77%,P<0.001);在6个月和9个月转阴率明显低于青年组(14.14%vs 27.27%,P=0.026;17.17%vs 29.55%,P=0.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9岁)和职业(农民)是老年隐性梅毒血清固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结婚年龄(>20岁)是保护因素;3种危险因素联合建立预测模型Logit(P)=0.744+1.086x年龄+1.134×职业(农民)-2.519x结婚年龄(>20岁),ROC曲线下AUC0.851,95%可信区间(0.765,0.914),截断值0.6094,截断值处准确度82.50%,特异度81.36%.抽取33例患者进行交叉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为84.85%;老年隐性梅毒患者DLQI总分显著高于青年隐性梅毒(9.38±1.79vs8.77±1.82,P<0.001).结论:老年隐性梅毒患者的转阴率较低,固定率较高,转阴速率较慢,年龄(>69岁)和职业(农民)的老年隐性梅毒患者易发生血清固定,结婚年龄(>20岁)是保护因素,三者拟合预测血清固定模型有一定价值,其准确率为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