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绝大多数初中生不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变得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博览;适当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曾对去年任教的初二年级两个班的100位学生作过调查,情况不容乐观:文学名著阅读且有计划的同学为零,有空偶尔读的占40%,不读的为60%;只阅读过一部的占20%,阅读过两部及以上的为零,绝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完整的一部文学名著。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已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面对这样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我们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出学生的阅读潜力,从而把学生变得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那么才是我们的根本愿望。
一、创设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1、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使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2、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我们所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要在课内抓。教师是启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所以,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话,学生就将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上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
二、 摒弃阅读的"功利性",坚持阅读的"广博性"
现在,不少初中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太强。我常常问学生:你们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十有八九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种目标的召唤下,学生们读得最多的是作文选之类的读物,诸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优秀作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写作并不能看成课外阅读的唯一和最终目的。学生要写出佳作,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较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的,这些东西不是靠读几本作文选所能积累的。以作文选为主要课外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学生在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写作训练,最多不过像在浴盆里学游泳,终究写不出"大气"的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学生的阅读内容作适当调控,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误区和以作文选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采蜜那样广泛博览。
三、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的最普通的
情感息息相通,与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相适应。
在具体的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此外,结合课文以及教材中的"图书箱"的介绍,适当评介一些名家名作,如《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童年》、《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西游记》、《三国演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羊脂球》、《格列佛游记》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总之,读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为学生解读语言文字,领悟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我们又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对传统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有少部分老师和不少的家长对开展课外阅读心存疑虑,担心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担心学生难以考出"高"分,应付不了中考;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固然是有益的,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升学的现实,还需要点"急功近利"……其实,以上担虑也是不无道理的,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估制度的制定、改革则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也正是我们語文教育工作者所翘首以盼的。
作者简介:顾燕华(1979.11--),女,江苏如东人,现任教于掘港镇第一初级中学,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关键词】阅读;兴趣;博览;适当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曾对去年任教的初二年级两个班的100位学生作过调查,情况不容乐观:文学名著阅读且有计划的同学为零,有空偶尔读的占40%,不读的为60%;只阅读过一部的占20%,阅读过两部及以上的为零,绝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完整的一部文学名著。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已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面对这样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我们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出学生的阅读潜力,从而把学生变得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那么才是我们的根本愿望。
一、创设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1、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使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2、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我们所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要在课内抓。教师是启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所以,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话,学生就将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上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
二、 摒弃阅读的"功利性",坚持阅读的"广博性"
现在,不少初中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太强。我常常问学生:你们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十有八九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种目标的召唤下,学生们读得最多的是作文选之类的读物,诸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优秀作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写作并不能看成课外阅读的唯一和最终目的。学生要写出佳作,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较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的,这些东西不是靠读几本作文选所能积累的。以作文选为主要课外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学生在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写作训练,最多不过像在浴盆里学游泳,终究写不出"大气"的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学生的阅读内容作适当调控,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误区和以作文选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采蜜那样广泛博览。
三、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的最普通的
情感息息相通,与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相适应。
在具体的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此外,结合课文以及教材中的"图书箱"的介绍,适当评介一些名家名作,如《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童年》、《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西游记》、《三国演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羊脂球》、《格列佛游记》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总之,读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为学生解读语言文字,领悟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我们又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对传统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有少部分老师和不少的家长对开展课外阅读心存疑虑,担心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担心学生难以考出"高"分,应付不了中考;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固然是有益的,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升学的现实,还需要点"急功近利"……其实,以上担虑也是不无道理的,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估制度的制定、改革则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也正是我们語文教育工作者所翘首以盼的。
作者简介:顾燕华(1979.11--),女,江苏如东人,现任教于掘港镇第一初级中学,中学语文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