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拾趣

来源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子弯腰的时候,玉米的头发也长了。稻子是金黄的,玉米是青绿的。金黄的稻子和青绿的玉米,在九月的凉风中,惬意地微笑。于是,七彩的田野里,弥漫着稻子和玉米那甜甜的清香。
  橙黄的橘子满枝头闹,漫山遍野地诱惑着我们。大人们开始热火朝天忙碌的时候,我们也不闲着,上蹿下跳地帮忙。那小小的身影如同一只只蚱蜢,在大人们一声声“小心点儿,小心点儿!”的叮咛中,不停地跳跃着。
  九月的风凉凉的,村后清澈的小溪时刻吸引着我们。来,叫上几个小伙伴,带上自制的渔网和水桶,走到溪流的拐弯处,因为那里总会有许多嬉闹的鱼儿。大家分工合作:两人负责拉网,三人负责赶鱼。拉网的双眼紧盯水面,双手拉着网在水中一动不动,赶鱼的拿着树枝不停敲打,双脚也不闲着,水面“哗哗”响。鱼儿们四处逃窜,有些慌不择路的就进了“敌人的埋伏圈”。拉网的人眼疾手快,迅速起网,于是,鱼儿们就只能在里面作垂死掙扎了。偶尔,也会有小虾、小蟹来报到,这可就是意外之喜了。
  我们的游乐场所无处不在,村前的小山坡是我们捉迷藏的最佳基地。“石头、剪刀、布”,输的人信心满满地搜寻,其他的人欢呼着,各自寻找最佳庇护所。于是,“找到了,老实出来!”“唉,真倒霉!”的声音在小山坡上此起彼伏。也有精于隐蔽的,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大家遗忘在哪个角落,久等没人,只好自己怒气冲冲地出来。哈哈!
  玩累了,便往光滑的大石头上一躺,摘些红彤彤的野草莓,吃几个,美美地思考着明天的节目。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阳光在身上画图案。一觉醒来,迷迷蒙蒙之间,稻子、玉米那清甜的香味又飘入鼻间……
  指导老师 夏露华
  【冯老师的话】
  此文取题《乡间拾趣》,紧扣“乡”“趣”这一中心,撰文书写,颇切题意。开头以“稻子、玉米”一类秋景导入,从其形态、颜色、气味着手,拟人、对应巧妙运用,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秋季丰收图景。同时以景开头,以景结尾,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细节颇具匠心。小作者将重点放于和小伙伴们的玩耍上,主要写了两件事情:捕鱼、捉迷藏。其间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地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描写生动有趣,生活气息浓厚,令读者真切地从平凡的乡间生活中见“趣”,表现了作者观察生活的深刻、构思巧妙。四年级学生能有如此写作功底,实不俗!
其他文献
我的爸爸高高大大的,皮肤黑黑的。他在村里的一个玻璃厂工作,非常疼爱我,只要我喜欢的东西,从不吝啬为我买。  最近,我告诉爸爸想买一个滑板。“知子莫若父”,爸爸不假思索地说:“好的,周末就去给你买。”听了这话,我像动画片里的大力水手吃了菠菜,感觉一下子就长了几百公斤劲儿。  苦苦熬到周六,爸爸说:“明天就给你买,不过明天要先检查作业哦。”我激动地说:“Yes,爸爸万岁!”那一声狂叫简直可以和法国足球
期刊
我经过实践研究,儿童从4岁开始就可以接触版画,他们画,他们刻,他们印,他们思考,他们发现,他们探究,他们享受着版画创作的过程,他们体会着版画画面特有的美感,他们为自己的作
期刊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是辉煌的30年。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国防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司机,几乎抽不出空闲的时间来照顾我。平时他更像是一座恐怖的火山,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令人胆战心惊。很多时候,我会在心里埋怨他,觉得他一点也不爱我。直到那件事发生,我才渐渐地体会到了父爱的深沉。  那是一个令我记忆深刻的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虽说是小雨,却是连绵不断地下着。八点整了,爸爸还是没有回来。突然我从连绵的细雨和薄雾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的身影有些模糊,只是能看到他怀
期刊
“妈妈,快来帮我报一下听写!”  “等一下,孩子!妈妈忙完这事马上过来。”  ……  哎,每次听写都够麻烦的,如果能有一台智能播报的机器,那该多好!我要发明一台自动听写机。  这台听写机四四方方、小巧玲珑,犹如蓝宝石般闪闪发亮的显示屏可重要了。它的下方有三个不同颜色的按钮,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红黄蓝巧克力豆呢!你可别小瞧了这三粒巧克力豆,要想完成听写任务就全靠它们啦。  最左边的是红色按钮,点击一下它
期刊
未来是怎样的?想必大家都曾想象过吧!一件冷暖自知的魔术外套,一块自动吃灰尘的清洁玻璃,一条可以滑动的遮雨马路……必将出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未来生活肯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胶囊房,这个东西你一定没听说过吧?它可是一项非常伟大、神奇的发明。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随身携带它。虽然只是一颗小小的、光滑的胶囊,但只要你把它往地上一扔,“嘭”的一声,它就会变成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胶囊房的门口,是一
期刊
三月,还是乍暖还寒的天气,老师带着我们走进热闹的“兰花节”会展中心。  沿著拥挤的人群,走进一个大棚,只见一个个展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一盆盆兰花,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绿色的海洋。一根根玉枝从柔软而又细长的郁郁葱葱的叶子间伸出来,就像一阵阵袅袅的青烟。一朵朵兰花开放了,一股股幽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  啊!兰,叶翠、丛秀、花粉;兰,幽雅、端庄、安静;兰,这么素、这么香、这么高洁!可是为什么我们在路旁、在
期刊
期刊
生命是什么呢?我一次又一次寻找答案。  记得有一次,我匆匆跑出家門,突然脚下一滑。低头一看,一条蚯蚓已经被我碾成两段,可它的身躯依然在不停地扭动着,向着前方移动。它是要拖着残缺的身躯爬向目的地吗?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小小的蚯蚓身上那涌动着的生命力量——坚韧而不屈,临危而不惧。  八岁的女孩,水灵灵的眼睛,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艳欲滴,浅浅一笑,甜甜的酒窝若隐若现,可爱如精灵。然而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