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半前,小雷第一次来到我的诊室。当时,他正面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他常常害怕论文答辩通不过不能毕业。虽然小雷很早就开始为写论文做准备,大量地查找资料,可是总觉得找的资料不够多,感到时间紧迫。论文写完后,他一直放心不下,满脑子都在想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完善,只要想起必须修改的地方,他便立刻回到宿舍进行修改。修改过后暂时能放心些,但不久又开始担心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写得不够好。如此反复修改,以至于天天晚上无法入睡,半夜想起来就打车回宿舍修改论文(读研期间,小雷平时不住校,有事才回宿舍)。父母见此情景,尽量安慰他,让他不要那么担心,可他根本听不进去。随着答辩时间的临近,小雷越来越焦虑,半夜打车回去修改论文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最后,他自觉快要崩溃了,常在家独自失声痛哭。父母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立即带他前来求治。
小雷说,其实五年前,因面临高考压力,他一度也想看医生。高中时他一直是班长,考试排名总在前五名。在一次高三阶段考试中可能因为疏忽,他漏做了一题,导致排名跌到第10名。老师和父母并没有责怪他,但他却一直耿耿于怀。此后,他在考试时特别小心谨慎,做完后要反复检查几遍才放心。之后发展到平时做作业也要反复检查几遍,弄得每天都很晚才睡觉。后来高考还算顺利,考上了理想中的重点大学,就读金融专业。
上大学后,因为学习压力没有高中那么大,反复检查作业这个问题似乎消失了。但不知为什么,小雷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抽屉没锁好,去上课之前要检查几遍才放心。为了避免迟到,他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周围人只是觉得他特别仔细、认真,也没有特别在意。
大学本科毕业后,小雷选择攻读本校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的导师很有个性,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这点正是他喜欢的。但读研究生后他发现自己似乎无论怎么努力,总是无法获得导师的认可。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发现之前对导师的看法有些理想化了,导师对研究生严格到几乎挑剔的地步,从来只有批评没有认可,这让他无所适从。在这期间,反复检查抽屉有没有锁的现象加重了,后来发展到反复检查门有没有锁好,这些表现招致了同宿舍同学的不满,为此,他只好晚上回家住。回家似乎让他感觉放心些,症状也减轻了。
但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要提交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小雷的反复检查加重泛化,焦虑烦躁,为此,他难以忍受,主动要求看心理门诊,希望能在医生的帮助下渡过难关。经过系统的交流沟通评估后,医生诊断小雷处于“强迫性焦虑状态”,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后,小雷的症状明显缓解。最后,小雷顺利地通过了答辩,并且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评,这让他很高兴。
硕士毕业后,由于表现优秀,再加上有熟人介绍,小雷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知名合资银行工作。这份工作可以说是所有同学当中最好的,这让他觉得很自豪。由于银行对员工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严格,而且经常要考核、采取末位淘汰,这让他有些反感,认为不够人性化。另外,他还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虽然他很努力想把工作做好,但总觉得其他人比他更优秀。这让他很不安,又不愿认输,于是更加努力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小雷又开始服用抗焦虑药,但反复检查的问题频繁出现。先是下班之前反复检查抽屉有没有锁好,然后是反复检查电脑密码设好没有,之后又是检查丢到垃圾筒里面的废纸上会不会透露商业秘密。他自己明白这是一种病态,越是想在同事面前隐瞒这些症状,内心就越不安,越无法控制地反复检查。周围的同事觉得他有些奇怪,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问他,无形中,小雷觉得同事们似乎在渐渐疏远他。无奈之下,小雷只能再次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为了尽快康复,他主动向单位请病假一个月,要求住院进行综合治疗。
在小雷住院期间,他还是一直担心抽屉没关好或是电脑密码没设好,开始担心病床或是床单清洗不干净,沾上了其他病人的血液,担心自己感染疾病,为此,他每天都要仔细地将床单和病床检查几遍,看到一点点暗红色的印迹便紧张不已,一定要求护士重新换过才安心。通过住院综合治疗后,他反复检查的行为似乎“收敛”了很多。一个月后,病假时间到了,由于住院期间症状似乎缓解了很多,他决定回单位试试看。回到单位后,他的症状时隐时现,但小雷的自我调控能力增强了,除了一直在门诊继续定期接受心理治疗外,他的工作生活至今一切正常。
反复检查背后的心理成因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了解到小雷自幼生长发育良好。虽然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就不善于主动结交朋友,但因学习成绩好且长相斯文,无论到哪里都会有几个人主动与他交朋友,他也乐于接受。但无论关系有多好,小雷都不会向好朋友透露内心的秘密。除了这些朋友外,他与其他人均能保持一种礼节性的往来,很少跟人起冲突。
小雷是家中独子,父亲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的老总。父亲自幼对他管教严格,每一步都帮他设计好,而小雷也每每都能达到父亲的要求。虽然父亲内心对他很满意,但从不表露出来。在小雷心目中,父亲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再加上父亲工作很忙,应酬也多,因此,父子之间的沟通很少。
小雷的母亲则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性格温顺,常常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对小雷,母亲虽然达不到溺爱的程度,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着他转,因此,他与母亲的关系很好。上大学后,小雷逐渐发现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于是内心暗暗发誓要彻底改变自己,比如多与人交往。但由于之前没有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这点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因此,大学期间小雷依然没有好朋友,也没有谈过恋爱。
父亲的成功带给小雷的荣耀感以及自幼父亲对他的高标准要求,让小雷形成了“只有表现优秀才能取悦于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观念;父亲的严厉造就了他不敢表达对权威的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的性格。母亲要求整洁、强调秩序的习惯无形中对小雷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遇到无法应对的情景(如高考、导师的严格要求,竞争激烈的银行环境)时,小雷感到无法适应。反复检查给人一种他办事认真的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对于不能应对当前情景的焦虑—并非是我不够优秀,而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他也用这种由于反复检查的习惯导致不够优秀的问题表达了对权威(父亲、导师、银行的标准)的反抗。
明确治疗目标,“药物+心理”治疗双管齐下
小雷文化程度高,也无强迫性人格障碍,虽然强迫检查症状反复时间长,家庭因素对其症状有一定的影响,但曾经的药物应急治疗效果较好,只是在遇到新的困境下,他的症状才会反复。我们在心理治疗的初始就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强迫行为减少或消失;对目前工作中的困难处境能合理地解决;对自我的人格、核心信念有一定的认识,提高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
心理治疗中,我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和方法向他解释了症状发生、发展、维持及治疗的原理,达成以下共识:
他理解并接受了自己的强迫症状,认识到自己问题的实质,知道了恶性循环导致强迫检查泛化,积极配合心理治疗。
通过与小雷一起回顾成长经历,他意识到在父母影响下形成的“必须优秀”的核心信念以及追求完美的性格对他心理状态的影响,也意识到自己对权威的逆反心理。通过自我分析,他承认自己内心其实并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一是因为工作单位各方面都要求严格,就像父亲给他的感觉一样;另一方面自己的能力确实也达不到银行的要求,但他觉得在知名银行工作风光体面,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存在着,令他无法取舍。强迫症状可能是他处理矛盾冲突心理的一种方式,但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他需要从正面去面对问题,做真实的自我。
患有强迫障碍的人是痛苦的,克服痛苦是人生过程的一部分。接纳、调整、改变、适应,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小雷说,其实五年前,因面临高考压力,他一度也想看医生。高中时他一直是班长,考试排名总在前五名。在一次高三阶段考试中可能因为疏忽,他漏做了一题,导致排名跌到第10名。老师和父母并没有责怪他,但他却一直耿耿于怀。此后,他在考试时特别小心谨慎,做完后要反复检查几遍才放心。之后发展到平时做作业也要反复检查几遍,弄得每天都很晚才睡觉。后来高考还算顺利,考上了理想中的重点大学,就读金融专业。
上大学后,因为学习压力没有高中那么大,反复检查作业这个问题似乎消失了。但不知为什么,小雷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抽屉没锁好,去上课之前要检查几遍才放心。为了避免迟到,他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周围人只是觉得他特别仔细、认真,也没有特别在意。
大学本科毕业后,小雷选择攻读本校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的导师很有个性,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这点正是他喜欢的。但读研究生后他发现自己似乎无论怎么努力,总是无法获得导师的认可。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发现之前对导师的看法有些理想化了,导师对研究生严格到几乎挑剔的地步,从来只有批评没有认可,这让他无所适从。在这期间,反复检查抽屉有没有锁的现象加重了,后来发展到反复检查门有没有锁好,这些表现招致了同宿舍同学的不满,为此,他只好晚上回家住。回家似乎让他感觉放心些,症状也减轻了。
但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要提交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小雷的反复检查加重泛化,焦虑烦躁,为此,他难以忍受,主动要求看心理门诊,希望能在医生的帮助下渡过难关。经过系统的交流沟通评估后,医生诊断小雷处于“强迫性焦虑状态”,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后,小雷的症状明显缓解。最后,小雷顺利地通过了答辩,并且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评,这让他很高兴。
硕士毕业后,由于表现优秀,再加上有熟人介绍,小雷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知名合资银行工作。这份工作可以说是所有同学当中最好的,这让他觉得很自豪。由于银行对员工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严格,而且经常要考核、采取末位淘汰,这让他有些反感,认为不够人性化。另外,他还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虽然他很努力想把工作做好,但总觉得其他人比他更优秀。这让他很不安,又不愿认输,于是更加努力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小雷又开始服用抗焦虑药,但反复检查的问题频繁出现。先是下班之前反复检查抽屉有没有锁好,然后是反复检查电脑密码设好没有,之后又是检查丢到垃圾筒里面的废纸上会不会透露商业秘密。他自己明白这是一种病态,越是想在同事面前隐瞒这些症状,内心就越不安,越无法控制地反复检查。周围的同事觉得他有些奇怪,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问他,无形中,小雷觉得同事们似乎在渐渐疏远他。无奈之下,小雷只能再次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为了尽快康复,他主动向单位请病假一个月,要求住院进行综合治疗。
在小雷住院期间,他还是一直担心抽屉没关好或是电脑密码没设好,开始担心病床或是床单清洗不干净,沾上了其他病人的血液,担心自己感染疾病,为此,他每天都要仔细地将床单和病床检查几遍,看到一点点暗红色的印迹便紧张不已,一定要求护士重新换过才安心。通过住院综合治疗后,他反复检查的行为似乎“收敛”了很多。一个月后,病假时间到了,由于住院期间症状似乎缓解了很多,他决定回单位试试看。回到单位后,他的症状时隐时现,但小雷的自我调控能力增强了,除了一直在门诊继续定期接受心理治疗外,他的工作生活至今一切正常。
反复检查背后的心理成因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了解到小雷自幼生长发育良好。虽然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就不善于主动结交朋友,但因学习成绩好且长相斯文,无论到哪里都会有几个人主动与他交朋友,他也乐于接受。但无论关系有多好,小雷都不会向好朋友透露内心的秘密。除了这些朋友外,他与其他人均能保持一种礼节性的往来,很少跟人起冲突。
小雷是家中独子,父亲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的老总。父亲自幼对他管教严格,每一步都帮他设计好,而小雷也每每都能达到父亲的要求。虽然父亲内心对他很满意,但从不表露出来。在小雷心目中,父亲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再加上父亲工作很忙,应酬也多,因此,父子之间的沟通很少。
小雷的母亲则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性格温顺,常常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对小雷,母亲虽然达不到溺爱的程度,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着他转,因此,他与母亲的关系很好。上大学后,小雷逐渐发现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于是内心暗暗发誓要彻底改变自己,比如多与人交往。但由于之前没有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这点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因此,大学期间小雷依然没有好朋友,也没有谈过恋爱。
父亲的成功带给小雷的荣耀感以及自幼父亲对他的高标准要求,让小雷形成了“只有表现优秀才能取悦于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观念;父亲的严厉造就了他不敢表达对权威的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的性格。母亲要求整洁、强调秩序的习惯无形中对小雷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遇到无法应对的情景(如高考、导师的严格要求,竞争激烈的银行环境)时,小雷感到无法适应。反复检查给人一种他办事认真的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对于不能应对当前情景的焦虑—并非是我不够优秀,而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他也用这种由于反复检查的习惯导致不够优秀的问题表达了对权威(父亲、导师、银行的标准)的反抗。
明确治疗目标,“药物+心理”治疗双管齐下
小雷文化程度高,也无强迫性人格障碍,虽然强迫检查症状反复时间长,家庭因素对其症状有一定的影响,但曾经的药物应急治疗效果较好,只是在遇到新的困境下,他的症状才会反复。我们在心理治疗的初始就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强迫行为减少或消失;对目前工作中的困难处境能合理地解决;对自我的人格、核心信念有一定的认识,提高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
心理治疗中,我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和方法向他解释了症状发生、发展、维持及治疗的原理,达成以下共识:
他理解并接受了自己的强迫症状,认识到自己问题的实质,知道了恶性循环导致强迫检查泛化,积极配合心理治疗。
通过与小雷一起回顾成长经历,他意识到在父母影响下形成的“必须优秀”的核心信念以及追求完美的性格对他心理状态的影响,也意识到自己对权威的逆反心理。通过自我分析,他承认自己内心其实并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一是因为工作单位各方面都要求严格,就像父亲给他的感觉一样;另一方面自己的能力确实也达不到银行的要求,但他觉得在知名银行工作风光体面,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存在着,令他无法取舍。强迫症状可能是他处理矛盾冲突心理的一种方式,但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他需要从正面去面对问题,做真实的自我。
患有强迫障碍的人是痛苦的,克服痛苦是人生过程的一部分。接纳、调整、改变、适应,是我们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