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文就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 人才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b)-0161-02
1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特征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相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而言的,是指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实践中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方面的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1 知识结构上强调复合性、应用性
与学术型人才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出于职业需要,必须以行业及职业需求为本位,而行业知识更新快,所以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复合性、应用性。特别强调基础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1.2 能力结构上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术型的人才在工作上,只是强调理论性的知识,而应用型人才,则更加强调具体工作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敏锐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在素质结构上强调“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等关系密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培养目标缺乏行业和区域经济针对性
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时,很多学校较少深入调查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该地区外贸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和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保证所培养的外贸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2.2 专业课程设置仍受学科体系的束缚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结构过多沿袭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做法,以学科性课程为主,缺少综合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2.3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由于外贸企业客户的国际性,因此企业在招聘外贸人员时通常要求应聘者要有较好的英语沟通和应用能力。应聘时往往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比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让许多想要进入外贸企业的学生失去机会。
3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3.1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企业,同时也为了使专业课程贴近实际,应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调查入手,根据毕业生的服务去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群),通过企业调研和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参与等方式,调查一些典型的外贸招聘岗位,分析不同岗位对外贸人才能力的要求,调查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设计和能力标准。
通过市场调研,对岗位群进行分析,确定满足现代外贸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3.1.1 岗位群分析
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应该具有:(1)开阔的国际视野,广博的知识;(2)精通外贸专业知识,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3)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运用商务英语能力及外贸函电处理能力;(4)懂得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并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报关报检、跟单制单等操作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电脑和各种现代化工具搜集信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6)掌握跨文化知识,具有了解、尊重并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善于进行人际沟通。
3.1.2 根据岗位群分析,定位培养目标
根据岗位群的分析,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外经贸企业、报关公司、国际物流公司,掌握国际经济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过程中各种工作流程操作的全过程技术,具有相关的从业能力。
3.2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整合“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外贸跟单员”六大领域专业课程
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组织校企课程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按职业岗位的相关性原则、同级性原则,并涵盖职业岗位、职业资格相关等级职业标准。
3.3 基于外贸相关工作岗位工作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
根据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岗位领域课程、相应辅助拓展课程,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出安全、可靠的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具备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最终形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见表1。
3.4 为保障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行“教师下企业、师傅进课堂”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外贸实践经历,在讲授实务课程时只是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因此学校一方面应该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了解当前行业形势,掌握最新政策,以更好地回到课堂上传授技能;另一方面,应从外贸企业聘请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骨干或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担任实训课程的老师。
3.5 实施双语教学,引进外教,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在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就应引导学生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國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谈判等核心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外贸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英语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才有机会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袁嫣.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时代报告,2011(12):35.
[2] 操海国,李国富.构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着力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7):27-28.
[3] 熊婧,刘华梅,高萍.关于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2(9):43-44.
关键词:国际贸易 人才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b)-0161-02
1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特征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相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而言的,是指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实践中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方面的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1 知识结构上强调复合性、应用性
与学术型人才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出于职业需要,必须以行业及职业需求为本位,而行业知识更新快,所以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复合性、应用性。特别强调基础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1.2 能力结构上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术型的人才在工作上,只是强调理论性的知识,而应用型人才,则更加强调具体工作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敏锐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在素质结构上强调“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等关系密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培养目标缺乏行业和区域经济针对性
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时,很多学校较少深入调查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该地区外贸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和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保证所培养的外贸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2.2 专业课程设置仍受学科体系的束缚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结构过多沿袭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做法,以学科性课程为主,缺少综合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2.3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由于外贸企业客户的国际性,因此企业在招聘外贸人员时通常要求应聘者要有较好的英语沟通和应用能力。应聘时往往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比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让许多想要进入外贸企业的学生失去机会。
3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3.1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企业,同时也为了使专业课程贴近实际,应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调查入手,根据毕业生的服务去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群),通过企业调研和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参与等方式,调查一些典型的外贸招聘岗位,分析不同岗位对外贸人才能力的要求,调查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设计和能力标准。
通过市场调研,对岗位群进行分析,确定满足现代外贸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3.1.1 岗位群分析
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应该具有:(1)开阔的国际视野,广博的知识;(2)精通外贸专业知识,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3)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运用商务英语能力及外贸函电处理能力;(4)懂得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并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报关报检、跟单制单等操作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电脑和各种现代化工具搜集信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6)掌握跨文化知识,具有了解、尊重并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善于进行人际沟通。
3.1.2 根据岗位群分析,定位培养目标
根据岗位群的分析,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外经贸企业、报关公司、国际物流公司,掌握国际经济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过程中各种工作流程操作的全过程技术,具有相关的从业能力。
3.2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整合“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外贸跟单员”六大领域专业课程
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组织校企课程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按职业岗位的相关性原则、同级性原则,并涵盖职业岗位、职业资格相关等级职业标准。
3.3 基于外贸相关工作岗位工作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
根据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岗位领域课程、相应辅助拓展课程,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出安全、可靠的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具备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最终形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见表1。
3.4 为保障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行“教师下企业、师傅进课堂”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外贸实践经历,在讲授实务课程时只是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因此学校一方面应该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了解当前行业形势,掌握最新政策,以更好地回到课堂上传授技能;另一方面,应从外贸企业聘请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骨干或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担任实训课程的老师。
3.5 实施双语教学,引进外教,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在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就应引导学生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國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谈判等核心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外贸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英语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才有机会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袁嫣.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时代报告,2011(12):35.
[2] 操海国,李国富.构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着力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7):27-28.
[3] 熊婧,刘华梅,高萍.关于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2(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