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箐往事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孩提时代没出过远门,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家里大人出门,总喜欢撵路,目的就是看看没去过的村庄是什么样。到七八岁时,附近的村庄都去过了,就是没有去过山村。去看看山里的同龄人的生活是不是跟我们一样,这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愿望。
  当时的印象中,时不时有身穿羊皮褂、披着羊披的山里人到村里用竹篮、木瓢、水果、蔓菁、洋芋等山货兑换大米。那时心中就萌生出一个疑问,山里人的生活为何这般艰苦。大人们的回答是,山高路远,气候冷凉,种不出水稻,杂粮产量又低,所以相对比坝区贫困。“那他们为何不搬来坝子里?”大人拍拍我的小脑瓜,只笑不答。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我当时的想法太幼稚。有时候,家里大人让我去与山里人兑换山货,遇到上了年纪的人,看到他们身上粘满红泥巴,慢慢咀嚼着又冷又硬的苦荞粑粑当午饭,我稚嫩的心中就自然而然生出一丝莫名的悲凉。当用类似升斗样的小篾萝量完粮食,我总是用小手再往他们的小布袋里捧两捧。山里人也很淳朴,总是给我塞两把麻子、松子什么的。这是我对山里乡亲的最初印象。
  我出生在一个50多平方公里的坝子里,离最近的山村也有20多公里,山里也没什么亲戚,所以小时候就一直没有机会去山村走走看看,对那些山头云雾缭绕的村庄就会生出一种神秘感和不尽的遐想。这种神秘感和遐想不断地沉积,走进大山深处,揭开山村在心中神秘面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这个愿望直到了多梦的18岁,才如愿以偿。
  那时,我在团代会上认识了一名叫标的山村退伍军人,他来自桃花箐,我和他很快成为朋友。从我与标的交谈中得知,他所在的山村是彝族聚居村,村里还保留了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那时,我已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小文,那个时代被称作文学青年。到处收集写作素材的我对标介绍的民族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与他相约,到他们村采风。
  二
  我骑自行车到达山脚,把车寄存在山下的村子里步行上山,因为当时山里还不通公路。翻过最后一个山包,出现一个小山坳,一片铺天盖地的桃花映入眼帘,密密匝匝,争先恐后露出了笑脸。深深浅浅的桃花以各种姿态在枝头怒放,招来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忙碌着采花粉。微风吹来,弥漫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满树满坡一片胭红掩映着村庄,充满盎然的生机,与村前清澈的水潭、黄绿相间的梯田交相辉映,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我按标给我的描述,寻到村口左边第三家。院子不像坝子里有院墙,而是用竹子编成篱笆墙,篱笆墙上爬满青藤,就像现在刻意打造的农家乐。篱笆墙内一只护院的黑狗发现有陌生人闯入自己的领地,冲我狂吠,周边院中的狗都一起狂吠起来,吓得我不敢动弹。院中有人发出呵斥声,护院的狗乖乖地到篱笆墙下继续睡觉。柴门打开了,一名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彝家少女映入我的眼帘。没有与异性相处过的我一下子血液上涌,心跳加速,紧张得一时不知怎么开口。她也和我一样紧张,抓住两扇柴门的双手忘记放下来,呆呆地望着我。我们就这样对望了几秒钟。平时说话流利的我竟然有些结巴。
  “请问,这是标的家吗?”
  “你是达吧,我哥让我在家等你,快进来吧。”
  “你的手不放下来,我咋进?”
  她一下子羞红了脸,迅速拉开柴门,退让向侧边。走进院子她向我介绍,她名叫桃,他哥标和家里人都到后山干农活去了,要到天黑才回来。桃把我带进堂屋,堂屋中间有个火塘,边上炖着茶壶、铝锅,堂屋四周的土台上铺着羊毛毡。桃拿出搪瓷口缸,用盐巴擦洗后给我泡上茶,便上楼去了她的闺阁。桃下楼时,我发现她原来只穿凉鞋的脚上多了双袜子,头发好像重新梳过。我看她的时候,她不敢正视我,简单与我聊两句就做饭去了。
  不一会,桃就到堂屋手脚麻利地抹桌摆碗,张罗吃饭。想起标给我讲过,山里人家热情好客,只要你不把他们当外人,山里人会对你加倍热情,如果你看不起他们,或者嫌弃他们,他们也不会高攀把你当朋友。看到桃忙里忙外的,而我则无所事事,很不自在。能做点什么呢?环顾屋里,我看到八仙桌上有个土坛,坛口上系着红丝带。为了表示我就是自家人,趁桃去灶房端菜时,我主动把酒坛打开,倒了小半碗。其实当时我是不善喝酒的,只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满以为桃看到我的举动会很高兴的,不曾想桃进堂屋却大惊失色,“啊!你要把我许配掉?”听得我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怯生生地望着她。桃把菜放在桌上,表情缓和了些。“这坛是求婚酒,你不知道也不能怪你。”桃把酒倒回酒坛里封好,重新拿出一瓶酒给我倒上,边吃便给我讲求婚酒的习俗。
  在桃花箐一带的彝家人,求婚是不必开口讲明的,时兴一种独特的风俗——求婚无言,以酒为媒。这样即使求婚者遭到拒绝,也不难堪,双方仍然和谐共处。
  求婚时,由父母领着小伙子,任意选上一个双月的双日子,给小姑娘家送去一坛六斤的好酒,在酒坛上系上一条红丝带,然后放在中堂的八仙桌上,婚姻之事只字不提,吃了主人招待的宴席就回家。小姑娘家收到求婚酒后,喜欢对方就喝了求婚酒,表示答应婚事,不喜欢就不喝,表示决绝。一个月后,小伙子家再到小姑娘家做客,趁主人不备,悄悄看一下八仙桌上的求婚酒是否喝了。如果喝了,两家就自然而然地商量举办婚礼之事。如果没喝,小伙子家很自觉地不再提了。
  旧时,每个小伙子要向谁家送求婚酒,每个小姑娘对喝不喝求婚酒都是没有选择权的,皆由父母包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年们终于争得婚姻自主的权利,新的“无言的求婚”方式逐渐形成。小伙子爱上小姑娘了就请小姑娘做鞋垫。小姑娘做的鞋垫是绣花的表示答应对方的追求,没绣花表示拒绝。小伙子得到小姑娘的绣花鞋垫便告知父母送求婚酒,小姑娘的父母也要等女兒点头才喝求婚酒。
  桃接着告诉我,向她家送求婚酒的人家,是邻村的一户富户,可小伙子人品不好,她没有给他送过绣花鞋垫,对方就送来求婚酒。其实,她当时看我喝求婚酒是生对方的气,不是生我的气。即使把酒喝掉,重新倒还他家就是了。
  听了独特的“无言的求婚”,我哪里还顾得上吃饭,立即掏出采访本,刷刷地记。桃羡慕地说“有文化真好”。她没有读过书,村里正在开办扫盲夜校,她想去,但父母说要嫁人了,还读什么书。我告诉她,千万不能错过这次难得的识字机会。等标回来,我让他说服父母,让桃去上扫盲夜校。我还拿出一本粉红色塑料封皮笔记本,撕下用过的几页,和着备用的钢笔送给桃。桃把笔记本捧在胸前,脸上绽放出桃花般的笑容。   三
  标一家直到天黑后才从后山干农活回到家。晚饭后,标为我邀约到村里几位有点文化或能讲故事的人,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吃着火烧洋芋,喝着自家酿的小锅酒,给我讲桃花箐的前世今生。桃花箐一带的彝族同胞是从四川大小凉山游牧到滇西北的。战乱年代,到处兵灾匪患,各民族之间相互争斗,所以彝族同胞总是选择深山定居,很少与外族来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彝族同胞才逐步接受汉文化,与各民族和谐共处。我用笔记不了的就用借来的一部收录机录音。村民们要我给他们放歌曲,刚好我带的录音带有一盘蒋大为专辑,当他们听到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都说太好听了,百听不厌,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播放,直至深夜。
  我进山时,买了点水果罐头和蛋糕看望标的父母。当我把礼品摆在标家的八仙桌上后才知道,标的母亲没有跟他们一起住,而是跟标的兄弟一起住。翌日起来,我只好让标带我到村里的经销店,再买点东西去看望标的母亲。经销店里的货架上已经落了淡淡的灰尘,似乎生意很惨淡。我选了两瓶糖水蜜桔,店主拿毛巾擦去灰尘递给我,我仔细看保质期,离过期只剩两个月。店主解释说,山里只购买日常用品,很少有人購买高档食品,只有看望病人和老人才买一两瓶,所以进一次货,积压的时间很长。
  到了标的兄弟家,说明来意,一家人都有些受宠若惊,特别是标的母亲。有个邻居来借东西,标的母亲向邻居介绍,说我是标山外的朋友,专门来看望她,说话时显得无比自豪,消瘦黝黑的脸上沧桑岁月刻满的沟壑里流淌着满满的欣喜。我告诉标的母亲,糖水蜜桔要在两个月内吃了,不然就过期了。她忙说:“没事的,我要留到我老的时候再吃。”标解释说,山里的老人节约怪了,莫见笑。我也不好再说什么。要走的时候,标的母亲松树皮似的双手捧着一个小布袋颤巍巍地递给我说:“山里穷,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你莫嫌弃。”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瓶野生蜂蜜,一包野生干菌子。天哪,这价值是两瓶糖水蜜桔的十几倍,我说什么也不收。标说你收下她比自己吃要高兴百倍。为了能让标的母亲心里高兴,我只得愧疚地收下。
  当我离开桃花箐,走到垭口,回望一眼桃花箐时,突然听到有人叫了声大哥,我环顾四周,只有一群羊在路边忙碌地啃食青草和灌木丛,并无人影。我扭头刚走几步,后面又传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回过头,桃从一蓬杜鹃花后笑着跑出来,塞给一包用小手帕包着的东西。“谢谢你送给我钢笔和笔记本,我哥已说通父母,让我去上夜校识字班。”说完转身消失在花丛中。我打开一看是一包桃片干,尝了一片,柔韧香甜,吃完后,淡淡的香甜味还在口中经久弥漫。
  四
  离开桃花箐后,我写了一篇《无言的求婚》风情散文,并获县级文学创作奖。几年后,参加一个文学笔会,一位当文学编辑的朋友鼓励我,以“无言的求婚”为题材,写一篇民族题材的小说。
  又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为了详细收集素材,我再次到桃花箐采风。
  桃花依旧,柴门依旧。只是叫门后,狗吠了半天,没人应声。此情此景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成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着惊人的相似处。标的邻居出来喝住周围狂吠比赛的看门狗,并告诉我他们人不在家。这时我才看到柴门上的门扣是从外面扣着的。标的邻居告诉我,标和妻子带着孩子到外地打工去了,标的父亲到后山放羊,几天才回家一次。我谢绝标的邻居要我到家喝茶的好意,漫无目的地在村里转悠。桃花箐不像坝子里的村庄,鳞次栉比,一家连着一家,而是稀稀疏疏地散落在山坳里。村中一条时而上坡,时而下坎的乱石铺就的小路,把散落的几十户人家连在一起。每家都没有修围墙,清一色用半人多高的篱笆围起院子。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大多围着菜园。村里很静谧,偶尔有个老人在门口的树荫下带小孩,老人都热情礼貌地跟我打招呼。到了中午时分,只有少数几家的屋顶飘着袅袅上升的炊烟。看到炊烟,顿感饥肠辘辘,腿也有些软。心里盘算着如何解决午饭的问题,一分心便崴了脚,疼得龇牙咧嘴吸凉气。我坐在路边慢慢按摩脚踝,透过篱笆墙,一位彝家大哥到菜园里拔小葱,我忙忍着疼痛站起来说:“大哥,能到你家讨顿饭吃吗?”彝家大哥的目光搜寻到我后,满脸笑容地回答:“欢迎,欢迎,快进来吧。”
  彝家大哥从火塘边的大锣锅里盛出一盆鸡肉,汤中漂浮着一层金色透亮的鸡油,一看就知道是放养的土鸡肉。放上刚从菜园拿来的葱花,用勺子一搅,随着氤氲的热气升腾,整个屋子里弥漫着诱人的奇香,让我直咽口水。当时的农村生活水平,家里只有贵客临门,或者过年过节,才能吃得上鸡肉,一年也就吃得上一两次鸡肉。吃鸡肉是相当奢侈的生活了。当时肚子太饿,我一口气吃了几大碗。彝家大哥说看你肚子太饿,不宜空腹喝酒,现在我们喝点酒吧。我欣然应允,我们边喝边聊,我向他打听桃的情况。彝家大哥叹了口气说:“自古红颜多命薄。”我心里猛然一惊,桃到底怎么啦?
  彝家大哥端起酒碗和我走了一个,慢慢说到,桃是他们村里最漂亮、贤淑的女孩,可是命不好。村支书的混混儿子看上了桃,桃不喜欢村支书的儿子,而村支书的儿子却死皮赖脸地追她。别的小伙子惧怕村支书的势力,也就不敢追桃。就这样僵持了一两年。后来村支书的儿子从山外娶了门亲,才陆续有人到桃家求亲,但桃还是没有中意的,据说是在等山外的一个汉人小伙子。后来年龄拖大了,同龄人都已结婚,只有桃还未嫁,来桃家求婚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只有一些歪瓜裂枣的来求亲。桃只是哭,死活不答应。去年,桃自愿跟一个专门帮外省人讨媳妇的人走,远嫁他乡。临走时,给父母叩了个头,把一千元彩礼钱平分给父母,没有流泪,走到村前的水潭旁,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绣着桃花的鞋垫,丢进水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家人和村人才知道,桃心里是在等一个人。
  “来,走一个,一咕噜泌干(彝语:干杯)。”我十分惊诧桃的命运,没有回过神及时回应彝家大哥。他惊讶地问我:“难道你就是桃要等的那个人?”“不是,不是。我早已经有对象了。”这消息太突然,以至于面对彝家大哥的问话显得有点慌乱。桃天真可爱,长得俊秀有气质,除了没文化以外无可挑剔。桃是朋友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妹妹,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桃到了外省能嫁个好人家。彝家大哥轻轻地叹口气,也不知是责怪桃要等的人来晚了,还是为桃惋惜。
  这时,卧室里传来几声婴儿的啼哭声,彝家大哥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忙起身盛饭,把剩下的一小点鸡汤打扫在一个钵头里,对我说他媳妇坐月子,就端饭到卧室去了。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鸡汤是炖给产妇补身子的,让我这个突然造访的陌生山外来客吃了大半,我心里后悔得恨不能抽自己两耳光。
  临走时,我掏出10元钱,让彝家大哥给媳妇买点补品。他一下子变了脸色,愠怒地说:“你这是变相地付饭钱,你把我们彝家当什么人了。”我不敢再解释,怕真的玷污了彝家大哥淳朴的真情,一瘸一跛地向门外走去。“等一下。”彝家大哥从垛木房马厩里牵出一匹马,把我送到山下。临别时,我拿出笔记本写下我的地址姓名,百感交集地递给彝家大哥,让他以后到我们村里或邻村兑换山货时,一定要到我家坐坐。可是,至今也没有等到彝家大哥。
  后来,我忙于农活和读函授,再后来就离开故土到城市谋生,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桃花箐,但心里总是惦念桃花箐那些把我当自家人,淳朴、热忱待人的彝家乡亲。前不久从脱贫攻坚新闻报道里得知,桃花箐已经修通走出大山的水泥路,山珍特产流通到山外,现代文明走进了深山,使我感到莫大的欣慰。我只到过桃花箐两次,但是,心中一直对桃花箐有一种故乡般的眷恋。
其他文献
消费者个人信息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它可以被用于确定消费者身份、制定营销计划、提供个性化服务,使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子商务网站收集消费者个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发表自己观点。在金融领域,网络金融信息已成为金融信息一种新的重要表现形式。以股票市场为例,财经新闻、
企业孵化器是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了第一个企业孵化器,20年来企业孵化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体
你无愧地品味了每一天,  这就是你的历史,也是我的。   ——博尔赫斯  A  时至今日,剑川的匠人仍然传承有序,他们瘦削的身影闪烁在旷野和都市之中。  在无边无涯的宇宙中有粒蓝色的星球,人类是生长于斯的灵长类动物,其有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之一,就是会使用工具,技术纯熟的人称为匠人,民间称为“手艺人”。  剑川的匠人,具有浓郁的文化情结,这与儒家文化有关,“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很多
期刊
一  我爸今年81岁了,在他80岁以前,我感觉有时望他的目光,依然有点怯生生的。我爸有点像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我怕数学,不敢正眼望他,他望我的眼神却有力,这个老师常在课堂上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  没办法,这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小时侯,我就常琢磨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不是家里亲生的娃。  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我8岁那年,经过村子里一棵桑樹下,村里的单身汉魏大田正蜷缩在树桠上吃桑葚,吃得满嘴乌红的他大声喊我
期刊
马曜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二年了。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点文字怀念马曜先生,只恐于自己才疏学浅,迟迟不敢下笔。最近,偶然的机会,有幸认识了马荣邦先生。马先生是马曜先生的堂侄,虽已退休多年,却老当益壮,一直忙于马氏家族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他告诉我,准备出版《纪念马曜教授逝世十二周年文集》,要我写篇文章。马先生之嘱,我欣然应允了。  其实,在中学时代,我就听说马曜先生的大名了。我高中老友玉山家在洱源大
期刊
梦里的乡愁  搂一把擦身而过的季节  暖暖冷漠而乏味的生活   ——题记  乡愁,常常在漆黑的雨夜  顺着时瘦时胖的雨点  随天而来汇成一片  抖落我一夜的思念  果然,心中的那串黯然  相伴远远近近的日子  一串大小不一的乡音  撞响岁月的额头回到故乡  和一片蛙声同眠  咀嚼人之初的岁月  凝视故乡的方向  唱起变味的童谣  思乡,又从伤口上长出  化成泪水渗入心中  多少次梦里追寻  多少次
期刊
一个大理的清晨  窗外的鸟鸣,时近时远  不断有隐秘的风,吹过  我的耳边,楼上的  响动不断落下,又无迹可寻  昏黄的灯光铺在白色的床单上  面对面的两张床,没有任何表情  一本书,在床头柜上沉思  一个大理的清晨,缓缓打开  傍晚的洱海  柳枝在风中摇曳  莲花享受着众多绿叶的追捧  傍晚的洱海  波涛柳枝一般荡漾着  越过洱海平面  城市生长在波涛之上  云朵停驻在苍山之巅  牧羊人已不知去
期刊
随着,ICT产业的发展,ICT产品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用户群体也越来越庞大。ICT产品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而且对国民生活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互联
“挈伴寻芳去,途中雨未晴。浮云皴石壁,薄雾罨山程。未了惟诗债,长驱仗酒兵。邮亭今夜宿,松下足闲情。”  ——《与晓苍游五印山,雨宿邮亭》陈禹伯 蒙化人 乾隆丙辰  位于巍山县西南的五印山,一座被云雾和灵光反复淘洗过的青山峡谷,一直以来,对我而言总是怀着一种特别饱满的喜欢与期翼,这种感觉仿佛带有灵性与神秘,好似必须在时光的沙漏中,等待那份注定的机缘,才可以让我更好地走近这里,去聆听来自云山深处的,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