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乡方言与普通话中表动作行为实现的助词“了”相对应的主要有“喽”和“啦”。本文将探讨“喽”和“啦”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性质,找出其与普通话中助词“了1”和“了2”的共通点,并分析金乡方言里这两个助词在语法上的其他独特用法。
关键词:金乡方言;喽;啦
一、引言
在汉语官话方言体系中,金乡处于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地理环境因素造成了金乡方言的地域特色。就整体来看,金乡方言除了具有中原官话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地域特色。
“喽”和“啦”在金乡方言中属于典型的多功能助词。“喽”“啦”在一个句子中同时使用的时候,所表示的体貌助词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中体貌助词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但二者分开独立使用的时候又各有特点与用法。同时,金乡方言中的“喽”和“啦”与普通话动态助词“了1”和“了2”既有一定对应关系又有用法上的区别。
二、“喽”和“啦”单独使用的情况
“喽”和“啦”分别单独使用时,二者出现的条件有所不同,并且在不同的句式中表达的意义也有区别。
2.1在一般陈述句句末,多用“啦”,较少用“喽”。如:
(1)我不记得这事儿啦。
(2)这盆花儿快开啦。
2.2在祈使句中,有两种情况:
2.2.1说话者要求对方尽快或禁止实施尚未实现的动作行为时,用“喽”不用“啦”。如:
(3)快点把药吃喽。
(4)别把苹果都吃完喽,给我留一个。
例(3)是说话人要求听话者立即实施动作,但相比“快点吃药”语气又稍微缓和,更多的是劝解和诱导。例(4)中,说话者在禁止对方实施某种动作的同时也表达了警告之义。
2.2.2说话者要求对方终止正在进行的某个动作或促使对方从某种动作方式向另一种转换时,用“啦”不用“喽”。如:
(5)你别吃啦!(终止)
(6)把桌子收拾收拾,吃饭啦。(未吃饭→吃饭)
比较“你别吃喽”和“你别吃啦”,前者表示的是“尚未吃,希望对方不要吃”,而后者表示的是“正在吃”。
2.3在表示可能或质疑的疑问句中,用“喽”不用“啦”。如:
(7)這事儿都过去多长时间了,我还能想起来喽?
(8)你不跟我说,我咋能知道喽?
2.4一般在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以及连动结构等中用“喽”不用“啦”。
(9)我伺候喽他好几十年。
(10)他下喽班就去看电影去。
2.5动宾型的复合词中间只能插入“喽”,不能用“啦”。如:
干活:干喽不少活
睡觉:睡喽一下午觉
2.6反问句句末,可以用“喽”,也可以用“啦”,但语义有区别。如:
(11a)干这点活儿还累着喽?(用不着老休息)
(11b)干这点活儿就累着啦?(你也太娇贵了)
句中使用“喽”还是“啦”,与动作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与说话者的主观预设还是客观现实都有很大关系。(11a)中的“累着”是说话者主观否定的尚未进行的动作。而(11b)的动作是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的动作,是客观现实。
2.7在表示应该或必须的场合,句末可用“喽”,也可用“啦”,但侧重点不同。如:
(12a)你手里的股票该/得卖喽。
(12b)你手里的股票该/得卖啦。
(12a)侧重于说话者的主观判断,而(12b)则侧重于对客观情况的分析,突出某种判断是建立在对客观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所做出的。
2.8在表示顺承关系或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句末都可以用“啦”,一般不用“喽”。
(13)他出去玩的时候淋雨啦,都病好几天啦。
(14)天马上要下雨啦,得收衣服啦。
三、“喽”和“啦”搭配使用的情况
在金乡方言中,“喽”只能和助词“啦”搭配使用,组成句子。组成的句子也表示完成时态,有完成的意义。其中“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1”,“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事态助词“了2”。例如:
(15)我给花浇喽水啦。(我给花浇过水了)
(16)我终于考喽第一名啦。(我终于考了第一名了)
但是,当“喽”和“啦”同时出现时还有一点句法位置上的不同,即在条件、假设复句中的前一分句句末用“喽”,后一分句句末用“啦”。如:
(17)要真把身体累毁喽,以后的活就都干不了啦。
(18)要是去晚喽就赶不上啦。
当“喽”和“啦”一起使用的时候,一般遵循普通话中的体貌助词“了1”和“了2”的使用规律,“喽”在前,“啦在后”。
四、金乡方言“喽”和“啦”与普通话“了1”和“了2”的关系
普通话表实现体貌的“了”一般分为表动作或变化实现的“了1”,表新情况实现或即将实现的“了2”。房玉清(1992)认为用在动词后宾语前的是“了1”,用在句末的是“了2”。如果句子以动词或形容词结尾,句末的“了”可能是“了1+了2”。金乡方言的“喽”、“啦”和普通话的“了1”、“了2”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又有一些区别。
4.1在祈使句句末,金乡方言多用“喽”,少数用“啦”,而普通话一律用“了2”。例如:
(19a)出去的时候别忘了把门关喽。(方言)
(19b)出去的时候别忘了关上门。(普通话)
4.2在表可能的句子末尾,金乡方言多用“喽”,普通话则是用一些疑问语气词。例如:
(20a)天黑前你这些活儿能干完喽?(方言)
(20b)天黑前你能干完这些活吗?(普通话)
4.3条件复句和假设复句的两个分句句尾,金乡方言前一个用“喽”,后一个用“啦”,普通话是前一个用“了l”,后一个用“了2”。
(21a)要是去晚喽,就赶不上看日出啦。(方言)
(21b)要是去晚了,就赶不上看日出了。(普通话)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金乡方言中的“喽”和“啦”在不同语境和句式中的不同意义。在“喽”和“啦”单独使用的时候,在句子中做体貌助词时,均表示完成时态,但“喽”适用的语境相对广泛。在“喽”和“啦”在同一个句子中搭配使用时,与普通话的体貌助词组成的句子结构基本相同。“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1”,“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事态助词“了2”。
参考文献:
[1]钱曾怡主编.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2]董绍克,张家芝主编.山东方言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3]房玉清著.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江蓝生著.近代汉语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关键词:金乡方言;喽;啦
一、引言
在汉语官话方言体系中,金乡处于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地理环境因素造成了金乡方言的地域特色。就整体来看,金乡方言除了具有中原官话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地域特色。
“喽”和“啦”在金乡方言中属于典型的多功能助词。“喽”“啦”在一个句子中同时使用的时候,所表示的体貌助词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中体貌助词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但二者分开独立使用的时候又各有特点与用法。同时,金乡方言中的“喽”和“啦”与普通话动态助词“了1”和“了2”既有一定对应关系又有用法上的区别。
二、“喽”和“啦”单独使用的情况
“喽”和“啦”分别单独使用时,二者出现的条件有所不同,并且在不同的句式中表达的意义也有区别。
2.1在一般陈述句句末,多用“啦”,较少用“喽”。如:
(1)我不记得这事儿啦。
(2)这盆花儿快开啦。
2.2在祈使句中,有两种情况:
2.2.1说话者要求对方尽快或禁止实施尚未实现的动作行为时,用“喽”不用“啦”。如:
(3)快点把药吃喽。
(4)别把苹果都吃完喽,给我留一个。
例(3)是说话人要求听话者立即实施动作,但相比“快点吃药”语气又稍微缓和,更多的是劝解和诱导。例(4)中,说话者在禁止对方实施某种动作的同时也表达了警告之义。
2.2.2说话者要求对方终止正在进行的某个动作或促使对方从某种动作方式向另一种转换时,用“啦”不用“喽”。如:
(5)你别吃啦!(终止)
(6)把桌子收拾收拾,吃饭啦。(未吃饭→吃饭)
比较“你别吃喽”和“你别吃啦”,前者表示的是“尚未吃,希望对方不要吃”,而后者表示的是“正在吃”。
2.3在表示可能或质疑的疑问句中,用“喽”不用“啦”。如:
(7)這事儿都过去多长时间了,我还能想起来喽?
(8)你不跟我说,我咋能知道喽?
2.4一般在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以及连动结构等中用“喽”不用“啦”。
(9)我伺候喽他好几十年。
(10)他下喽班就去看电影去。
2.5动宾型的复合词中间只能插入“喽”,不能用“啦”。如:
干活:干喽不少活
睡觉:睡喽一下午觉
2.6反问句句末,可以用“喽”,也可以用“啦”,但语义有区别。如:
(11a)干这点活儿还累着喽?(用不着老休息)
(11b)干这点活儿就累着啦?(你也太娇贵了)
句中使用“喽”还是“啦”,与动作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与说话者的主观预设还是客观现实都有很大关系。(11a)中的“累着”是说话者主观否定的尚未进行的动作。而(11b)的动作是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的动作,是客观现实。
2.7在表示应该或必须的场合,句末可用“喽”,也可用“啦”,但侧重点不同。如:
(12a)你手里的股票该/得卖喽。
(12b)你手里的股票该/得卖啦。
(12a)侧重于说话者的主观判断,而(12b)则侧重于对客观情况的分析,突出某种判断是建立在对客观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所做出的。
2.8在表示顺承关系或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句末都可以用“啦”,一般不用“喽”。
(13)他出去玩的时候淋雨啦,都病好几天啦。
(14)天马上要下雨啦,得收衣服啦。
三、“喽”和“啦”搭配使用的情况
在金乡方言中,“喽”只能和助词“啦”搭配使用,组成句子。组成的句子也表示完成时态,有完成的意义。其中“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1”,“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事态助词“了2”。例如:
(15)我给花浇喽水啦。(我给花浇过水了)
(16)我终于考喽第一名啦。(我终于考了第一名了)
但是,当“喽”和“啦”同时出现时还有一点句法位置上的不同,即在条件、假设复句中的前一分句句末用“喽”,后一分句句末用“啦”。如:
(17)要真把身体累毁喽,以后的活就都干不了啦。
(18)要是去晚喽就赶不上啦。
当“喽”和“啦”一起使用的时候,一般遵循普通话中的体貌助词“了1”和“了2”的使用规律,“喽”在前,“啦在后”。
四、金乡方言“喽”和“啦”与普通话“了1”和“了2”的关系
普通话表实现体貌的“了”一般分为表动作或变化实现的“了1”,表新情况实现或即将实现的“了2”。房玉清(1992)认为用在动词后宾语前的是“了1”,用在句末的是“了2”。如果句子以动词或形容词结尾,句末的“了”可能是“了1+了2”。金乡方言的“喽”、“啦”和普通话的“了1”、“了2”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又有一些区别。
4.1在祈使句句末,金乡方言多用“喽”,少数用“啦”,而普通话一律用“了2”。例如:
(19a)出去的时候别忘了把门关喽。(方言)
(19b)出去的时候别忘了关上门。(普通话)
4.2在表可能的句子末尾,金乡方言多用“喽”,普通话则是用一些疑问语气词。例如:
(20a)天黑前你这些活儿能干完喽?(方言)
(20b)天黑前你能干完这些活吗?(普通话)
4.3条件复句和假设复句的两个分句句尾,金乡方言前一个用“喽”,后一个用“啦”,普通话是前一个用“了l”,后一个用“了2”。
(21a)要是去晚喽,就赶不上看日出啦。(方言)
(21b)要是去晚了,就赶不上看日出了。(普通话)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金乡方言中的“喽”和“啦”在不同语境和句式中的不同意义。在“喽”和“啦”单独使用的时候,在句子中做体貌助词时,均表示完成时态,但“喽”适用的语境相对广泛。在“喽”和“啦”在同一个句子中搭配使用时,与普通话的体貌助词组成的句子结构基本相同。“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1”,“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事态助词“了2”。
参考文献:
[1]钱曾怡主编.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2]董绍克,张家芝主编.山东方言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3]房玉清著.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江蓝生著.近代汉语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