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由北师大编写、地图出版社发行,于2008年开始在我省试用。为了更好的利用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此抛砖引玉、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
一、教学内容
现将教材内容总结、概述如下:
二、 教学设想
按照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环境保护》修完需要36课时,获得2学分。本人粗浅的认为:教学活动设计按章进行,将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结合,有理有据证明课题,总结回归到章节知识目录,最后延伸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并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充分体现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学习,并把理论与现实、问题与解决方法相联系,使学生亲近自然社会,并养成从小做环境主人的意识和行为。
根据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学习结果,教师作学生的成长记录,将各章得分数相加再换算成模块学分。教学方法上主要用以下几种。如:案例教学模式;多媒体情景教学模式;调查、参观、访问、实习等实践活动模式;自学探究、图表分析模式等。
章节教材的进行顺序:案例入手(事例、事件)→经验或教训(局部认识)→正文知识(全面认识)→总结升华。(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即(案例启示→学习知识→完成课题)
该顺序符合学生感知规律。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中为了丰富内容,触动学生心灵深处,加强加深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可以增设活动教学课,并将活动总结报告优秀者编写成校本课程或乡土教材。
活动项目举例如下:
1.针对某一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调查,并分析危害和原因。如:汉江的污染与治理现状——访问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站;山区树木砍伐、抚育情况和采石取矿与植被 地质次生灾害之间关系的调查分析;农村耕地减少现状与废弃土地复耕方法的探讨;城镇水价上涨与居民生活习惯的探索研究;节能减排与学生生活用水用电方法技巧之我见。
2.开展一次环保活动。如:
游览某一自然保护区并写出体会;参观某工厂的清洁生产流水线工作写观后感;调查生活废气物产生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向公众测试环保意识、并宣讲环保知识,方法。赠送环保袋,做志爰者到公众场所如广场、医院清理卫生;当小记者,对知晓的重大环保事件进行明察暗访、拍摄取证,向相关部门揭发举报,并对事件当事人进行劝说、阻止。
3.结合“纪念日”,“活动日”开展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编写地理小报、园地、做环保展览。
通过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讲环保的社会风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使走出校园的学生成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教学范例
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科学的认识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科学的环境观。
方法:案例学习与自学研讨结合
学材:王民主编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环境保护与“我”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学习的知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揭示课题的基础,人类只有科学的认识到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合理的保护好环境)
2.学习探索
①学习自读蓝色阅读内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探索[老子言论—培根观点—恩格斯语录—《我们共同的未来》]
②思考:不同历史时期人类不同的自然观点,想一想语句中包含了什么样的人地关系?[人类依赖自然——利用一定的方法技术改变自然——人类得到自然的利益使经济发展,同时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它们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生存——人类理智地审视自己,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
3.学习知识并总结: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人类畏惧崇拜自然—人类无视自然 试图主宰自然—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4.总结分析学材第6页图1—1—4“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
并启发理解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学生自学案例:环境治理的先驱
讨论思考:先驱们的观点体现了什么样的人地关系?
[阿尔贝特:敬畏生命(保护爱护一切生命)
马丁:拯救地球改变人的主体地位,比较人类中心思想
奥尔多:生态环境治理的奠基人
蕾切尔:人类改变征服自然做法,用道德态度尊重自然
丹尼斯:劝阻人们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否则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6.课堂小结:(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认识到:人类生活同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离开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大家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环境治理观,自觉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7.课后作业
请谈一谈,我们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应扮演什么角色?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3-11
一、教学内容
现将教材内容总结、概述如下:
二、 教学设想
按照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环境保护》修完需要36课时,获得2学分。本人粗浅的认为:教学活动设计按章进行,将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结合,有理有据证明课题,总结回归到章节知识目录,最后延伸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并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充分体现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学习,并把理论与现实、问题与解决方法相联系,使学生亲近自然社会,并养成从小做环境主人的意识和行为。
根据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学习结果,教师作学生的成长记录,将各章得分数相加再换算成模块学分。教学方法上主要用以下几种。如:案例教学模式;多媒体情景教学模式;调查、参观、访问、实习等实践活动模式;自学探究、图表分析模式等。
章节教材的进行顺序:案例入手(事例、事件)→经验或教训(局部认识)→正文知识(全面认识)→总结升华。(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即(案例启示→学习知识→完成课题)
该顺序符合学生感知规律。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中为了丰富内容,触动学生心灵深处,加强加深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可以增设活动教学课,并将活动总结报告优秀者编写成校本课程或乡土教材。
活动项目举例如下:
1.针对某一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调查,并分析危害和原因。如:汉江的污染与治理现状——访问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站;山区树木砍伐、抚育情况和采石取矿与植被 地质次生灾害之间关系的调查分析;农村耕地减少现状与废弃土地复耕方法的探讨;城镇水价上涨与居民生活习惯的探索研究;节能减排与学生生活用水用电方法技巧之我见。
2.开展一次环保活动。如:
游览某一自然保护区并写出体会;参观某工厂的清洁生产流水线工作写观后感;调查生活废气物产生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向公众测试环保意识、并宣讲环保知识,方法。赠送环保袋,做志爰者到公众场所如广场、医院清理卫生;当小记者,对知晓的重大环保事件进行明察暗访、拍摄取证,向相关部门揭发举报,并对事件当事人进行劝说、阻止。
3.结合“纪念日”,“活动日”开展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编写地理小报、园地、做环保展览。
通过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讲环保的社会风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使走出校园的学生成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教学范例
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科学的认识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科学的环境观。
方法:案例学习与自学研讨结合
学材:王民主编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环境保护与“我”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学习的知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揭示课题的基础,人类只有科学的认识到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合理的保护好环境)
2.学习探索
①学习自读蓝色阅读内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探索[老子言论—培根观点—恩格斯语录—《我们共同的未来》]
②思考:不同历史时期人类不同的自然观点,想一想语句中包含了什么样的人地关系?[人类依赖自然——利用一定的方法技术改变自然——人类得到自然的利益使经济发展,同时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它们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生存——人类理智地审视自己,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
3.学习知识并总结: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人类畏惧崇拜自然—人类无视自然 试图主宰自然—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4.总结分析学材第6页图1—1—4“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
并启发理解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学生自学案例:环境治理的先驱
讨论思考:先驱们的观点体现了什么样的人地关系?
[阿尔贝特:敬畏生命(保护爱护一切生命)
马丁:拯救地球改变人的主体地位,比较人类中心思想
奥尔多:生态环境治理的奠基人
蕾切尔:人类改变征服自然做法,用道德态度尊重自然
丹尼斯:劝阻人们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否则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6.课堂小结:(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认识到:人类生活同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离开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大家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环境治理观,自觉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7.课后作业
请谈一谈,我们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应扮演什么角色?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