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施工建设中加强对常见施工问题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高层住宅的施工建设中更是如此,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如果不加以及时的解决就会酿成大祸,尤其是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本文重点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论述,重点强调如何有效的预防施工中常见的裂缝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在今后的施工建设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进一步推动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小高层建筑工程;现浇楼板裂缝;施工裂缝
我国建筑工程在现阶段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小高层建筑又是工程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建筑类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工程质量隐患,最常见的施工问题是由裂缝引起的,本文重点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借鉴类似工程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在今后工程施工建设中得到有效的避免。
一、小高层产生裂缝的原因
造成裂缝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这两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了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对相关原因进行了总结。
首先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时就没有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由此延伸至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原因有施工材料的选择不当,无法应用在建设中,设计上具有缺陷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还有主要的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裂缝。因为材料原因引起的裂缝现象是施工中主要的问题所在,并且在完成混凝土的施工时忽视了对其进行振捣这一工序,由此造成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想有效的解决问题,就要多从主观因素方面进行考虑。
其次,造成裂缝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从施工材料自身情况提出的,因为混凝土本就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受到气温以及环境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因而引发变形,裂缝由此产生。在小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如果蒸发的速度过快,也容易引发裂缝现象,例如季节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形状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在夏季气温偏高时,墙体就极容易发生变形,而墙体又是与柱、梁等连接在一起的,受到斜向主拉应力的影响,就会在楼板处产生裂缝,从客观因素考虑,要想有效的控制裂缝问题,就要从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考量。
二、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的特征
小高层住宅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楼板的顶角处,这是裂缝现象经常出现的部位,该位置处于建筑物外墙的交界处,最初的裂缝是在边缘出现的,并且呈现出延展的趋势,裂缝的长度短则0.5米,长则1.5m,有些裂缝还会呈现出与主筋平行的情况。另一种表现是在现浇楼板中得到体现的,在楼板顶角的位置上经常会出现斜线状的分布,有时裂缝也不止一条,甚至还会出现并列的几条,甚至无序状态的裂缝也时有发生,严重情况下对建筑外墙的质量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现浇楼板中,通常情况下间距为2至3米,此时裂缝的长度为2、3毫米不等,主要的表现为短而浅,所以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在现浇楼板中出现的裂缝最常见的是枣核状的,也就是中间较宽而两边比较窄,整个宽度达到0.3毫米以上。在板面上如果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裂缝,并且呈现V字形的蔓延趋势。此外,在建筑立面上,裂缝也是常见的一种现象,此时其主要的分布规律为上重下轻,在顶部更容易显现出裂缝,而底部基本显现不出裂缝。最后,地下室墙体也是裂缝经常出现的位置,此时其蔓延趋势为间隔2米的竖向分布。
三、对小高层裂缝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一)对建筑结构进行控制与预防的具体措施
1.小高层住宅的平面设计最好选用规则布局,防止因平面形状的突然变化而导致楼板开裂。
2.屋面与外墙采取保温措施,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外墙外表面或内表面相应设置保温隔热层。
3.为了避免设计断面开裂,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厨卫、阳台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90mm。
4.適当控制建筑物长度,当房子长度大于40米时,需要在楼板中间设置后浇带分段浇捣,降低热胀冷缩应力,从而控制楼板裂缝,或者设置伸缩缝以减少楼板的收缩开裂。
5.楼层阳角处与跨度大于等于3.9米的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三分之一。
6.为了防止开裂,现浇楼板砼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二)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与预防的具体措施
1.检测并确认砼的质量特性。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逐一检查运过来的商品,并由项目监理审查,然后对浇捣前砼的水灰比和坍落度等关键质量特性指标进行严格控制与检验,最后要保证砼材料的和易性和匀质性都达到标准。
2.把关浇筑方法。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在梁与柱、板与墙的连接部位,要重点控制因为过快的浇捣衔接而引起的砼水平裂缝,因此,应在柱和墙砼浇捣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梁和板宜同时浇筑。对楼板采用二次抹压工艺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减少裂缝的产生。
3.使得砼达到温控标准。在进行抗震墙、地下室底板、地下连续墙等大体积砼的施工过程中,要着重管理其散热过程,严格防止砼表面温度出现突然升降。
4.保证砼养护工作质量达标。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通常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养护),并保证养护周期符合规定。
5.预防填充墙开裂。由于在不同的温度下,材料的温度应力形成开裂现象,在施工中可以使用预留变形空隙的办法。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50mm左右的空隙,至少7d后用微膨胀细石砼塞填密实或用砖斜砌。
6.重视对施工缝的处理。小高层住宅在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因为施工缝处理不当而造成的裂缝。主要控制方法有三点:第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与设计图来施工定位;第二,保证施工缝的砼强度等级达到标准; 第三,要保证新旧砼良好的结合,续浇砼时应细致捣实。
7.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在施工中,楼板墙体开裂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所致,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并保证其顺利执行,不盲目赶工,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四、结论
随着时光流逝,小高层住宅的楼板裂缝也呈现着四季分明的规律:在冬季裂缝宽度较小,在夏季裂缝宽度较大,所以对楼板补裂也要依据合适的时间段,要在裂缝较宽的时间进行补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发生原因很复杂,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加强施工管理、选用优质材料等方面对裂缝的形成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避免裂缝问题的加重与扩散。
参考文献:
[1]陈永鑫.住宅裂缝的控制与处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3).
[2]徐有邻,张洁.大开间住宅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及改进建议[J].建筑科学.2000(4).
[3]黄天满.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裂缝的防治处理[J].金山.2010(7).
关键词:小高层建筑工程;现浇楼板裂缝;施工裂缝
我国建筑工程在现阶段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小高层建筑又是工程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建筑类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工程质量隐患,最常见的施工问题是由裂缝引起的,本文重点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借鉴类似工程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在今后工程施工建设中得到有效的避免。
一、小高层产生裂缝的原因
造成裂缝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这两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了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对相关原因进行了总结。
首先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时就没有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由此延伸至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原因有施工材料的选择不当,无法应用在建设中,设计上具有缺陷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还有主要的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裂缝。因为材料原因引起的裂缝现象是施工中主要的问题所在,并且在完成混凝土的施工时忽视了对其进行振捣这一工序,由此造成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想有效的解决问题,就要多从主观因素方面进行考虑。
其次,造成裂缝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从施工材料自身情况提出的,因为混凝土本就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受到气温以及环境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因而引发变形,裂缝由此产生。在小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如果蒸发的速度过快,也容易引发裂缝现象,例如季节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形状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在夏季气温偏高时,墙体就极容易发生变形,而墙体又是与柱、梁等连接在一起的,受到斜向主拉应力的影响,就会在楼板处产生裂缝,从客观因素考虑,要想有效的控制裂缝问题,就要从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考量。
二、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的特征
小高层住宅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楼板的顶角处,这是裂缝现象经常出现的部位,该位置处于建筑物外墙的交界处,最初的裂缝是在边缘出现的,并且呈现出延展的趋势,裂缝的长度短则0.5米,长则1.5m,有些裂缝还会呈现出与主筋平行的情况。另一种表现是在现浇楼板中得到体现的,在楼板顶角的位置上经常会出现斜线状的分布,有时裂缝也不止一条,甚至还会出现并列的几条,甚至无序状态的裂缝也时有发生,严重情况下对建筑外墙的质量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现浇楼板中,通常情况下间距为2至3米,此时裂缝的长度为2、3毫米不等,主要的表现为短而浅,所以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在现浇楼板中出现的裂缝最常见的是枣核状的,也就是中间较宽而两边比较窄,整个宽度达到0.3毫米以上。在板面上如果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裂缝,并且呈现V字形的蔓延趋势。此外,在建筑立面上,裂缝也是常见的一种现象,此时其主要的分布规律为上重下轻,在顶部更容易显现出裂缝,而底部基本显现不出裂缝。最后,地下室墙体也是裂缝经常出现的位置,此时其蔓延趋势为间隔2米的竖向分布。
三、对小高层裂缝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一)对建筑结构进行控制与预防的具体措施
1.小高层住宅的平面设计最好选用规则布局,防止因平面形状的突然变化而导致楼板开裂。
2.屋面与外墙采取保温措施,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外墙外表面或内表面相应设置保温隔热层。
3.为了避免设计断面开裂,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厨卫、阳台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90mm。
4.適当控制建筑物长度,当房子长度大于40米时,需要在楼板中间设置后浇带分段浇捣,降低热胀冷缩应力,从而控制楼板裂缝,或者设置伸缩缝以减少楼板的收缩开裂。
5.楼层阳角处与跨度大于等于3.9米的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三分之一。
6.为了防止开裂,现浇楼板砼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二)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与预防的具体措施
1.检测并确认砼的质量特性。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逐一检查运过来的商品,并由项目监理审查,然后对浇捣前砼的水灰比和坍落度等关键质量特性指标进行严格控制与检验,最后要保证砼材料的和易性和匀质性都达到标准。
2.把关浇筑方法。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在梁与柱、板与墙的连接部位,要重点控制因为过快的浇捣衔接而引起的砼水平裂缝,因此,应在柱和墙砼浇捣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梁和板宜同时浇筑。对楼板采用二次抹压工艺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减少裂缝的产生。
3.使得砼达到温控标准。在进行抗震墙、地下室底板、地下连续墙等大体积砼的施工过程中,要着重管理其散热过程,严格防止砼表面温度出现突然升降。
4.保证砼养护工作质量达标。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通常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养护),并保证养护周期符合规定。
5.预防填充墙开裂。由于在不同的温度下,材料的温度应力形成开裂现象,在施工中可以使用预留变形空隙的办法。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50mm左右的空隙,至少7d后用微膨胀细石砼塞填密实或用砖斜砌。
6.重视对施工缝的处理。小高层住宅在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因为施工缝处理不当而造成的裂缝。主要控制方法有三点:第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与设计图来施工定位;第二,保证施工缝的砼强度等级达到标准; 第三,要保证新旧砼良好的结合,续浇砼时应细致捣实。
7.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在施工中,楼板墙体开裂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所致,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并保证其顺利执行,不盲目赶工,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四、结论
随着时光流逝,小高层住宅的楼板裂缝也呈现着四季分明的规律:在冬季裂缝宽度较小,在夏季裂缝宽度较大,所以对楼板补裂也要依据合适的时间段,要在裂缝较宽的时间进行补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发生原因很复杂,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加强施工管理、选用优质材料等方面对裂缝的形成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避免裂缝问题的加重与扩散。
参考文献:
[1]陈永鑫.住宅裂缝的控制与处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3).
[2]徐有邻,张洁.大开间住宅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及改进建议[J].建筑科学.2000(4).
[3]黄天满.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裂缝的防治处理[J].金山.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