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嘉兴南湖上,青春是带着炽热初心,抱着崇高的理想,投奔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当青春之歌在祖国大地上唱响,年轻的共产党人带领着人民乘风破浪,取得了斐然成就。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中央军委为烈士陈祥榕追记一等功。在2020年6月的那场对外斗争中,19岁的陈祥榕牺牲了,和他日夜相伴的日记本里,还留着他温暖的文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回首百年历史,每个时代里都有不同的“险滩暗礁”,也有不同的“历史使命”,青春的价值在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青春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知道,即使翻阅无数图书,整天苦思冥想,也不可能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的答案,当然我们也渴望看到你们——新一代少年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素材剪贴
前辈的青春
1. 叶挺的青春——立大志,担大义
1914年,18岁的叶挺以优等成绩考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在校期间,他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接触社会,联络许多进步青年,大家交流思想倾向。他曾给新青年杂志社编辑部写信倾诉心声:“吾辈青年,坐沉沉黑狱中”,自己“衰国难、积怀满腔、无假尽白”,决心“振污世,起衰弱”,以表明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探求真理的抱负。
2. 董存瑞的青春——舍身炸碉堡
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董存瑞,是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部队受阻于敌方军队的桥形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牺牲时年仅19岁。
3. 吉鸿昌的青春——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写上:“我是中国人!”
4. 华罗庚的青春——数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伊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他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5. 茅以升的青春——回国造桥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刷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钱江一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6. 李文波的青春——祖国的风帆从不落下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3年后奔赴南沙永暑礁守礁。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7. 陈斌强的青春——把“孝”融进事业里
陈斌强是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初中语文教师。 2007年,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陈斌强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車每周在山路上往返30公里,照顾母亲和教书育人两不误。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赞颂他:“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8. 抗疫英雄们的青春——守望相助 众志成城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致敬每一个逆行者,致敬白衣天使,致敬千千万万在一线奋战的平凡人。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由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演唱的《少年》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这群白发苍苍的热血“少年”,50多年前踏入清华校园,朝气蓬勃,学成后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用一生的信念坚守中国梦,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
作为一名“少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作文材料为当下热点事件,体现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意识。“少年”一词,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心境,应该能够引起共鸣和思考。
材料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引述事件,第二段评论人物身上蕴含的精神。综合起来,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群白发苍苍“少年”的合唱,为什么能够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少年”的内涵是什么?作为一名“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他们的精神?
网友之所以热泪盈眶,是因为这群老人身上体现了“少年”气。“少年”气,是一腔热血、一种信念,是历经坎坷险阻后的坚定,是艰苦奋斗后的快乐。“少年”气无关年龄,无关境遇,只关心境与热爱。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梦,永远是“少年”。作为一名“少年”,我们不仅要将自己的青春用于奉献,而且要思考如何不忘初心、永葆“少年”气。文章可结合材料对“少年”气进行阐释,也可联系自身、联系当代,思考如何传承“少年”气。
Q1:什么是青春?
青春,一场生命的协奏曲
杭州市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一(5)班 庄子阅
每每谈及青春,总有人为之振奋,也有人寡言少语;有人眼含热泪,有人不屑一顾。殊不知,青春哪里会在乎人们对待她的态度呢?
清华的“白发少年”们在两鬓斑白之际回味青春,铺开来便是新中国的画卷;街头的群氓们在两鬓斑白之际回味青春,展开来也不过是流水线般的庸常生活。青春的价值由此观之,正在于你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
回想五四青年,在血与火、反抗与革命中书写着人生的华章;且看今朝那群青年,在国家与自我、尊严与守护中奉献最清澈的爱。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深陷国破山河风飘絮,不是每个人都要挺立喀喇昆仑雪山之巅,不是每个人都得沉潜科研为国安宁,更无须每个人都抱着觉悟为国捐躯。毕竟,没有人是生来就荣光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也不过身居各处,或是风吹雨打萍,或是杨花子规啼,或是钟声到客船。但青春是一人青一人春之时,当万人青万人春之际,脚下的土地便自然青春、自然靓丽。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个遇见的人,无论墙里墙外。
但青春的价值便如此了吗?
观今日中国之青年,大地五谷滋养生灵,四方和平以护平安,便有人要颓唐起来、无力起来,这是极错误的。青年非一国之昨日而是明日,国家的价值便是青年证明出的价值。青春正好时,多读几本书,多批判思考,多培厚智慧,不无所适从,不人云亦云,倘国家需要便自然站出,倘家人需要便自觉站出,倘他人需要便自己站出。对未来永不满足而奋力前进,对自己永不满意而全力内省。青春的价值便在无尽无涯的奉献中、奋斗中成长升华。
而青春也不会轻易因年岁而消逝,唱响四方的清华老“少年”们又何尝不是正值青春——学术的青春,思想的青春?所有欣欣向荣的都应赋予青春之名,而所有值此之时奉献自己的,也是在铸就青春的价值。如此想来,拼搏的人生,何处不青春?何处无价值?不必因老之将至而咨嗟,也不必为默默无闻而慨叹,只要是向着光亮、向着前方,总是青春的,总是有价值的。
一位公民即便白发苍苍,以梦为马,定然青春永驻!
一个民族若是勇往直前,不负韶华,总能繁荣昌盛!
点 评
正反对比论证贯穿全篇,运用纯熟,说服力强。而材料又被合理融于论证之中,从他人到自我,推进内化青春的价值,结尾升华,赋予青春的价值永恒性。语言运用不炫技、不浮夸,文白夹杂,成熟老练,对于高中生来说实属难得。又兼之思想深刻,理性客观,不假大空,如此赤子之心真诚可贵。
(指导老师:苏若璇)
无价之青春
杭州第二中学高一(4)班 徐浩然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歌声依着古调,从唐唱到未来,从清亮唱成低哑。但青春不曾离去。青春,多么美好的词语。尾音拉长在唇边消失成一抹笑,笑如少年。青春,多少故事假汝之手发生!汝,蕴藏了多少?曰,青春无价。
追逐,是青春的态度。无畏的青春前方总有什么吸引着少年,那么,就追着跑吧,青春呢,就要在路上。前进,不问道理,不问方向。星辰大海,是青春的征途。“男儿立志出乡关”,写的是伟人的奔跑,也是我们所有青春者的奔跑。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就在为这样崇高的理想而奋斗。追逐是青春的态度,但,青春的价值并不只是追逐。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丰满的青春要用奋斗的气势来充实。青春本来就在一个热火朝天的时候诞生,让人几近脱力的奋斗才最配得上青春。青春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被拼搏的汗水洗得闪闪发光。闻鸡起舞,时光的鸡报的是青春的晓。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但,青春的价值不只是奋斗。
奉献,是青春的方向。满溢的青春奉献给他人以活力。樊锦诗扎根大漠,只为守护宝贵的文化遗产。漂白了四壁的烛光,同样漂白的还有满头的青丝。细嫩的肌肤,被敦煌勾勒出清晰的风蚀地貌般的皱纹。疫情来势汹汹,白色的战袍更是披在了青年的肩上。青年人的热血,流进了祖国的大江大河。奉献是青春的方向,但,青春的价值不只是奉献。
青春,如果要我说的话,最珍贵的价值就在于它是青春。你追逐,你奮斗,你奉献,都是为了青春。青春无价,在我看来,青春是人类最接近大自然的状态。青春如同一群野马呼啸着踏过草原,又像一枚花蕊向风中送出幽香,它如大自然一般猛烈又细腻,像大自然一样无价。青春无价,青春的我们像一张白纸,焕发着无限的可能性;青春无价,我们的青春包罗着世间所有的情感;青春无价,彩云易碎琉璃脆,韶华难留。 当然,青春不只是年轻的脸庞、紧绷的身体、躁动的荷尔蒙,它还应该大些,再大些。青春的人,他们应上九天揽星月,纵使鬓边染上了月光,眼中也不失星芒。他们知道十六岁的花季只来一次,可依旧夜夜举杯,遥看长大的岁月。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五十年前,一百年前,多少个朝代的少年曾经吟过同样的诗?宗悫乘风,终军请缨,当年那个高歌《致酒行》的少年不也是十六岁吗?今天的我,也是十六岁的少年。我从前辈手中接过火炬,点燃自身,只为照亮这无价的青春。
点 评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百年前,李大钊写下洋洋万言的《青春》一文,一腔爱国之情由笔端喷薄而出。时至今日,《无价之青春》以雅致有力的文字、高昂向上的斗志点燃少年心中的理想之火,真切表达了青年一代对“青春”的所思所悟。
(指导老师:汤金萍)
Q2:我们在青春里奔跑,我们在追逐什么?
以身许国,不负韶华
镇海中学高三(2)班 沈 炎
当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唱响少年心迹,正值韶华的我不禁为其胸中激荡的青春热血所振奋。在对青春价值的叩问中,我愿承继老人们的坚毅信念,以身许国,不负韶华。
功崇惟志,青春的价值始于信念。
从终军请缨到班超投笔,从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到李贺“少年心事当拿云”,自古少年无不心怀四海,志在冥鸿。而要将少年之志坚守终生,非有信念不能为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合唱少年”们曾追逐所爱奔赴四方,最终依靠信念将热爱化为毕生奉献,他们以信念为奋斗之桨,在岁月长流中驰而不息,不断驶向幽深险远、人所罕至之境。“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信念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只有信念不减,才能在时间的考验中永葆少年心境。
所志经国,少年的信念源于报国。
在年轻人主张“任个人而排众数”的当代,“合唱少年”们用以身许国的誓言感召我们:祖国的江河才是信念之源。从祖国贫穷落后的过去走来,那群少年无不怀揣拳拳报国心,从而树立起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弘毅信念。君不见:程不时老先生少时亲见日军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于是笃定了“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之宏愿;“将军夫妻”张利兴、朱凤蓉毕业后奔赴苦寒之地从事核试验,炽热报国心让他们忘怀艰苦,自得其乐。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则少年热血难凉,潮涌不息,信念不竭。
业广惟勤,报国的事业成于实干。
对于“合唱少年”们来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仅是热情洋溢的青春誓言,更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实足迹。从航天飞机腾于九霄,到水利工程横穿南北,从核试验震动寰球,到化工崛起造福人民,一个个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那代少年的实干与求索。“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没有报国奉献的足迹,怎会有如此豪情满怀的告慰?没有“只要肯登攀”的苦干,又何来“谈笑凯歌还”的畅快?青春价值的实现不应驰于空想、骛于虚声,而需踏石留印、抓铁留痕。
而今,我辈正值人生之华,“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建党100周年在即,对于千秋伟业而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把祖国发展系于少年有为的抱负中,自会发现:少年中国的气魄,蕴藏在你我眼中绽放的神采里,映照在你我的胸襟和视野中。把个人成长置于中国奋进的征途上,更会坚信:中国少年的风采,激扬在矢志不渝的信念里,镌刻进许党报国的足迹中。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唯愿不负韶华,弄潮新时代,自信千帆阅尽,归来亦少年!
点 评
紧扣材料,从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的“少年心迹”出发,以“我愿承继”为落脚点,从不同角度叩问青春的价值。分别从“功崇惟志,青春的价值始于信念”“所志经国,少年的信念源于报国”“业广惟勤,报国的事业成于实干”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论述时能熟练运用引用、排比、反问等手法,表达自然流畅。文章观点明确,立意高远,情感饱满,有较强的感染力。
(指导老师:王 静)
以少年意气,开万世太平
杭州学军中学高二(1)班 仇 是
少年强,则国强。昔日清华少年学成报国,五十余载初心未改,用一曲《少年》赞颂青春,感人肺腑。今日我辈之少年,当心若凌云,不负韶华,以少年意气,为万世开太平。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少年强,志当高远,行必坚韧。“清华学霸合唱团”中的成员们大多毕业于祖国技术落后的时代,面对这样的形势,没有人退缩,他们呵护自己梦想的种子,日日浇灌,以踏实的厚积换来一朝薄发。合唱团中年纪最大的程不时教授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在小时候看见日本的飞机轰炸祖国大地,便在心中立誓设计中国自己的飞机,历经二十余载的苦学与创新,他终于等到了自己梦想开花的一天。
遇到艰难险阻,总有一批人选择随波逐流与自我放弃。然而真正意气风发的少年,必将砥砺前行!也正因此,他们从不会认为自己虚度了美好光阴,在历经沧桑、艰苦奋斗大半生后,仍能以激昂乐观的少年意气面对万水千山。
然而,空有一身才华,空怀鸿鹄之志的少年虽意气风发,离开国家民族终不可兼济天下,为万世开太平。“心怀天下,方能跬步致远。”时代的弄潮儿深谙,一滴水在融入大海之时,才是其光芒大放之时。“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代代少年的共同选择。溯流而上,我看到邓稼先院士一生隐姓埋名于大漠沙尘,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中国核力量的新生,“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的赞颂仍在耳边高呼;我看到樊锦诗为我国文化遗产坚守戈壁五十载,至今仍奋斗在莫高窟文物保护的第一线,半生饮冰,热血未凉;我更看到,在江城疫起、九州蒙尘之时,无数新时代的少年星火驰援,扶生命大廈于将倾,力挽狂澜于既倒……一代代少年报国之志薪火相传,为我们诠释爱国的意义。他们即使没有巍峨高山的冷峻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实稳健;即使没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绚丽,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洁典雅;即使不能闻名天下,也可以成为时代的巍巍灯塔。心怀天下,便是每一滴水蜕变为星辰的契机,在随波逐流与熠熠生辉的天堑中,紧紧连接着自我的土地与家国的浩渺星空。 在黑暗喑哑的年代,少年觉醒于泥泞之中,不忘国家大义,救民族于危亡;在百废待兴的时代,少年奋发于沃土之中,积极投身报国,振中华于新生。如今,我辈少年正行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路上,更是新时代的中坚力量。我们正当为各自的鸿鹄之志砥砺奋进,弄潮于时代的最前沿。而如何使少年意气风发?少年灼耀,便志在凌云,心怀天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点 评
文章抒写“少年意气”,说古论今,慷慨激昂,气势恢宏,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鼓动性和号召力,颇合题意。
(指导老师:童洪星)
Q3:思考和行动相辅相成,青春里更是需要想一想:思什么,做什么?
归来依旧
杭州学军中学高二(3)班 何咏言
致自己:
可还好?
今日清明,闻到艾草的清香,尝到饺子的香甜,得到家人的陪伴了吗?今年清明,未回老家,亦未踏青,只有书本相伴身边。想来,应该是苦中带甜,回味悠长罢。
清明祭祖,不由得忆起2020年的疫情。从春节的幸福中被蓦然拽回,人归心未归,迷迷糊糊中迎来了网课。道路的曲折和崎岖险阻,绕一些弯儿,甚至误入歧途。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不去看美杜莎的诱惑,还请记得自己的理想,那是多么美好的未来。生活,依旧火热。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开学来得猝不及防,好在一切都变得温暖起来。让我以沉着的心态面对挫折,淡泊的心态体验生命的美好。世界如同一面镜子,微笑面对,她亦微笑对我。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照亮最初的梦想。是爱,是暖,是希望,是那人间四月天。
还记得那次考试吗?从一开始的严于律己,到吾日三省吾身,以及恢弘志士之气和小信成则大信立的坚守。结果不尽如人意,与父母的沟通近在眼前,愈坏的消息,需用愈多的力气去沟通。而那些隐藏在心底的秘密,眼神却不自觉间泄露无遗。
好些了吧,与父母的矛盾,内心不安引起的暴躁,与青春期一起烟消云散了吧。爱是理解的别名,是美德的种子,是永恒的话题。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只能拼命暗示自己,将一切包裹在潜移默化之间。
做出了较难的选择,毕竟“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愿以吾之汗水,换取阳光下的微笑。做了对的选择了吗?不必相告。有同学的相伴,老师的教诲,坚定的勇气。既已无悔,又复何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见得多了,自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叹。
路在脚下,其实并不复杂。踏踏实实走每一步,认认真真过每一天。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别在意什么是酸甜苦辣。
与自己相遇,一点明媚,一点忧伤,一点华丽,一点倔强,一点泪落,一点成长。种种昨日在眼前,莫思量,莫伤哀。往后余生,怎么种,怎么开?一点点涌上心来。
酸甜苦辣的青春,当养梦、养心、养纯粹,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
罢了,大道理都懂,记在心里,而不是嘴上。所以,请不要在意这些唠叨。一切无悔,便是最好。
歌
2021.4.4清明于家
点 评
文章别出心裁,从自己年前的感受入手,选取日常的所思所想,与校园生活相结合,从理想、品格、心态三方面体现青春的价值。而平日的所见所闻,又与名言佳句融为一体。通过给自己写信的方式叙述,唠家常式的小片段,按時间顺序展现。文章思维的跳跃较大,主题晦涩,略显沉重。
(指导老师:童洪星)
有如扶桑初日升
镇海中学高三(2)班 何奕霏
一曲《少年》,诵信念之诗,歌奋斗之章,令我热泪盈眶。正值舞象之年,我愿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走好我们的长征路,谱写青春价值。“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界破青云斥方遒,少年以血荐轩辕!
红日初升,学成报国,我愿感受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心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困囿象牙塔,怎有预做“禾下乘凉梦”的青年宋应星经世致用,惠泽百姓?终日埋首书牍,怎有合唱团成员严成钊50年前响应“三线建设”号召,投身云南边陲?沉溺一己蜜罐,怎有当代青年汪勇穿行武汉,以生命赴使命,以挚爱护苍生?在眼下的时代,即使我们无缘参与5G建设,但可以使5G走进千家万户;即使我们错过中企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的开通,但可以放眼世界,做中外友谊之桥梁。谱写青春价值,我们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有如扶桑初日升,吾辈信念未曾改,烽火硝烟有何惧,位卑不敢忘忧国。守住心灵契约,我们学习鲁迅在私利与大义错位时的正确抉择,“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学习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执着韧性,“以改革担当发展为己任,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学习钟芳蓉不理外界杂音,追逐内心挚爱。若信念随意更易,我们便会随波逐流,虚掷韶华;若初心弥坚,我们的青春将标上更高的价值。“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之复兴从来不是一时一人之功,而是万千信念的一生守候、一泻汪洋。
我如初阳,来照四方,沐浴务实之风,以奋斗足迹书写青年于时代之意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有“失臂少年”张家城运球投球,将芳华献给理想与勤勉;有“石墨烯的驾驭者”曹原将勤奋化作逐梦的灯盏,在科研道路上锐意前行。“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吾辈唯有从眼前的山花树木出发,孜孜矻矻、务实奋斗,方能真正抵达未知的远方。“生活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行走,一路寻找答案”,且让无数中国青年的行径遍布中国大地,终绘成时代的画卷、国家的蓝图。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然而,“少年”二字绝非我们的专属!少年心,不问白发,只问情怀;无关年龄,只关行动。“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中国少年,少年中国。无论身处少年抑或暮年,若人人皆有青春之气、信念之火、奋斗之姿,方“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国也定如少年般“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一曲《少年》,诵信念之诗,歌奋斗之章,谱写了青春价值。“走好我们的长征路”,风华正茂初日升,书生意气若扶桑,万里蹀躞有何惧,我辈岂是蓬蒿人!
点 评
文章以欧阳修的诗句“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为引子提出观点,并借助“初日升”这一比喻构建起全文的框架,思考如何实现青春的价值。论述时能立足“现实”,针对性地提出“倾听时代心声”“守住心灵契约”“沐浴务实之风”三者要求。结尾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有较强的号召性、鼓动性。全文思路开阔,事例丰富,能破立结合,有思想力度。诗句的引用、比喻论证、整散句的运用,也使得文章文采飞扬。
(指导老师: 王 静)
正是少年时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一(10)班 童 话
青春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思来想去,青春是追寻星辰的脚步,去摘那颗遥不可及的星,是为了热爱挥洒汗水,是不计后果的无畏向前。青春充满了少年的梦,是一条延伸向未来繁花似锦的路。而所谓青春的价值,也许就是在我们到达彼岸之前所经历的一切艰难险阻,收获成长。
网络春晚上,演唱《少年》的清华学霸们早已白发苍苍,却依旧散发出青春的活力,眼睛依然那么清澈,体态并未佝偻,脸上的笑容依然如少年时充满希望。一如那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他们将自己专业所学用于工作,兢兢业业,不断奋斗,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很明显,这便是他们青春的价值。赤子之心不改,他们与中国共享青春年少。
反复询问自己,那么你呢?学校调查问卷上犀利地印着“你是否觉得自己碌碌无为,对前途一片迷茫”的提问。想着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每天都泡在堆积成山的作业中,被困在用理科筑起的高墙内,兜兜转转寻找出口,看上去根本没有时间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带着年纪里特有的“中二”态度,我在内心默默认同:“确实有些碌碌无为。”但是,一点一点在高墙中摸索出口,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摸索的过程,又何尝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我一个人在高墙中四处摸索,不断撞进死胡同,最后逐渐找到了思路,找到高墙里透进的那一束光。那一刻,由心底升腾起的自豪感,也许就是青春价值的一小部分。
现在的努力奋斗与自己想要实现梦想的道路可能不相同,但是并不矛盾。现在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未来的阶梯。把握当下,才是青春。
青春的价值就好像是一片一片的碎片,需要我们将其缝合拼接,才能形成未来的蓝图。但在战胜青春之惑的过程中,我们也在裁剪每一个碎片,拼合成最完美或者是自己最希望的样子。我们只是世界上一个平凡的人,平凡而又普通的中学生。但梦想可以有很多,无论大小,无论是否切合实际,终归会化作力量注入每一天的生活。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价值,看似艰难,看似微小,汇聚起来却有无限力量,像漫天的繁星汇成一条灿烂的星带横跨天际。
我们正是少年,无须缅怀青春,也未曾需要因青春虚掷而扼腕叹息。我们拥有一腔热血,会被小事所扰,也会转眼遇上晴天,爱幻想未来美好,也愿接受奋斗之后成功的甜蜜。前辈们将青春融进祖国,奔赴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我们立足当下,拼搏奋斗,创造祖国的未来。
价值应该由自己来定义,青春应该由自己来书写。享受生活,每天都为梦想进步,这就是青春,简简单单,并非多么遥远。
点 评
逻辑清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层推进,不断深化。从材料分析思及自身,其中所展现的作者对于这个题目个人的当下思考,剖析真诚而深刻,写出了当下少年最真实的困惑,而给出的回答贴切实际,十分可贵。题目或许还可以再考虑一下。
(指导老师:苏若璇)
Q4:青春多元又多样,落在每个时代、每个节点、每一位不同的人物上,青春都有它独特的记号,我们找到了吗?
外 公
杭州外国语学校 谢写意
从我记事起,外公便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大多数得此病的老人都脾气暴躁,或砸碗筷,或离家出走。而外公,很安静。
我见到他时,他大都是沉默地坐在椅子上,浑浊的眼木木地望向面前无一物的空气,像在冥思,又或许只是沉浸在无际的空白里。
我所知道的那些关于外公的故事,大多是来自外婆。
外公四岁没了母亲,七岁父亲离世,彻底成了孤儿。他是全家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们大他许多,刚开始,大哥、二哥轮流供着他上学,后来大概是生活愈来愈拮据,他便像个包袱被众人推卸,谁也不肯接受。用外婆的話来说,是没个定准,今天住大哥家,明天却被嫂嫂赶回荒芜的老房子,过了几天又被大姐捡回来……就这样反反复复、跌跌撞撞地长大,上完了中学,奇迹般地考进了北京大学。
从妈妈舅舅那一辈开始,北大便成了全家的信仰。
小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逢人便说自己将来要考北大。
外婆总说,外公是个天才。他会的二胡、竹笛都是自学的,没有人教过,甚至笛啊箫啊都是砍下竹子自己做的。外婆与外公是知青“上山下乡”时在北大荒相识的,外婆一个上海小姐,看上了外公这样一个衣服两面轮流穿、领子一面破了还得去翻一面的穷小子,便是因为他的才华。
小时候,不懂事的我曾央求外公拉一曲二胡给我听,而他却像没听到我的话似的自顾自发呆。半晌,他浑浊的眼亮了亮,开始用手比画着拉二胡的动作,并不断地喃喃自语:“十周年国庆的时候,我们北京大学器乐代表团,可在天安门广场演奏过……”
“真的?”我半信半疑。
外公的乐器统统摆放在床边的书架正中央,有一把二胡、一支竹笛和两支箫。许久不看书的缘故,书架上早已积了厚厚一层灰,唯有这乐器,外公每周都会自己取下来擦拭干净,再放回原处。
那把二胡的弦崩坏了不知道多少年,母亲曾以为外公不再拉琴是琴弦崩断的缘故,便自作主张地给外公买了把新的二胡。她把新买的二胡放到书架中间的搁板上,正准备丢掉原先那把琴身都已泛黄,两根弦一崩断一松弛的旧二胡时,只见外公“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一把夺回母亲手中他心爱的二胡,双颊通红,喘着粗气,怒目圆睁,持起新买的二胡就重重地摔到地上。 母亲不知所措地杵在那儿。
“你外公可宝贝他那些竹子做的东西了。”外婆告诉我,“这些乐器啊,旁人是碰不得的。”
那次外婆和母亲去菜场购置食材,我和外公两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在最左边,他在最右边。
那时距学校的期末考很近,我满脑子都塞着凌乱不堪的数学公式和字音字形。我对着天花板冥思苦想“硕果累累”和“伤痕累累”两词中“累累”的区别,却发现自己突然怎么也想不起来“硕”字怎么写……
我重重地瘫倒在沙发上。
“在准备高考?”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没……我还没读高中。”我猛地坐起,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惊诧。
“别太担心高考,北大不难考,不用太焦虑。”他似乎没听见我的话,慢慢扭过头,把身子前倾,似要靠近我一些,“全力以赴就好,知道了吗?”
……
那时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涌上来,混乱的心绪仿佛真的不再焦灼,就像是紧紧绷着的弦缓缓松弛,弦上的结被解开了一般。
我抬起头看着外公的眼眸,却能在一片混沌中追寻到一丝明媚的憧憬,像是灼灼的星子,滚烫的。
“知道了,外公。”我说。
外公忘记我的名字已经两年有余,学业忙的缘故,也有快半年没去见他。我从未见过他年轻时最朝气蓬勃、最热血沸腾的样子。想象着外公当年是如何站在人声鼎沸的天安门广场,在红旗翻动中,拉响他的丝弦。我想,我要去北京。
点 评
作者说,这是真实的故事。如何把一个故事放置在一个合适的框架里,产生感染力呢?首先,作者是在探索一个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的人生经历,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那八分之七被作者留白了,也是被特殊病情“留白”了。但是青春岁月仍然可以从言语、行止等细节上透射出来,这是文章的行文技巧之一。其次,作者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以一种温和、诚挚的调子来展开,是一个少年向另一个“少年”穿过历史的屏障的瞻望,亲情与时代氛围融合,情感真挚,结构精巧,收尾漂亮。若有更多“十年庆典”细节,或更能扩展文章思想情感容量。
(指导老师:倪 江)
青春函数
杭州第二中学高二(4)班 童 年
青春是一个悲欢离合组成的矛盾体,我们以机遇为纵坐标,以挫折为横坐标,以奉献值为斜率,绘出一条起伏的“青春函数”。
“青春函数”中一个个隆起的极大值,便是青春最大的魅力所在——充滿不确定性的机遇。年少恣意的我们与机遇狭路相逢时,不必担心自己失败,我们不该做那未尝试便放弃的人。正如卢梭所说:“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于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青春的价值在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机遇,“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尚且拥有勇敢尝试的资本,我们不应守株待兔,而应主动抓住机遇,才能在未来无悔于青春的选择。
把握青春的价值,要有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敏锐果敢,更要有无畏前路挫折的奋斗精神。
挫折是“青春函数”走到极大值时那令我们望而生畏的极大值点,是我们青春路上的绊脚石。但是我们知道,“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只要我们无畏地前行,奋斗拼搏,一切困难自然迎刃而解。“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生存发展全部包含在两个字中——奋斗。”我们应该将马克思的理论落实于行动,用奋斗打败挫折,书写自己的青春字典。
当青春坐标图的横坐标不断延伸,经历一次次挫折的我们也在不断成长,为“青春函数”的斜率一点点累积增量,而青春的价值就取决于这个函数的斜率——奉献值。己亥末,庚子春,国殇,大疫于野;荆楚始,遍华夏,惊乎万民。无数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和医务人员奔赴前线,他们青春的价值就体现在对国家和社会的无私奉献上,因此他们的“青春函数”是一个斜率极大的增函数。“跳出自我价值、追求‘小我’的实现,标定贡献国家、追求‘大我’的目标”,他们就是我们的青春榜样。
青春,应当有“无奋斗、无奉献,不青春”的坚定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乐观也必不可少。
缪尔·尤尔曼曾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不足弱冠之年的我们肆意挥洒着青春,而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若是拥有年轻的心态,青春也属于他们。青春使生命的长河澎湃,使盛开的理想花朵固守在生命的岸边点缀世界。青春能让其拥有者,无长无少,都能享受积极的心态、无限的活力,这也是青春的价值所在。
“谁的青春不辛苦,谁的青春不迷茫?”但只要我们敢试敢闯,坚持奋斗,甘于奉献,长期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少年心态,定能让自己的“青春函数”单调递增,实现自己青春的价值。
点 评
青春是一束花朵,青春是一首诗歌,青春是一轮太阳……有关青春,这些充满感性色彩的比喻句是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而当数学中的“函数”和语文的作文相碰撞,便有了眼前这篇构思奇特的文章。本文的作者另辟蹊径,围绕“青春函数”来谈青春的价值,赋予了青春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能启发人去思考新时代中青春的意义。
(指导老师:汤金萍)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
杭州外国语学校 皇甫昕宇
我以为的“少年”,是即便丢失鲜衣怒马,也仍然坚持披荆斩棘,守护心间的热忱与爱。
正如舞台上已然步入垂暮之年的他们,当歌声倏然响起,熟悉的曲调被再次赋予生命时,现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开始为之震颤。台下有人心潮澎湃,有人潸然泪下,他们都被舞台上神采奕奕的“少年”们触动到了。李贺说,“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年华转瞬即逝,青春无法停留,可那满腔热血奔涌的少年情怀却是不渝的,一代代少年谱写下的传奇史诗是永恒的。
上世纪60年代是他们的青春年代,那是个充满激情和困顿的年代,改天换地的梦想、令世界为之震惊的第一颗原子弹、持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颠覆历史的浩劫……年少如我,透过单薄的纸页,我们所能够触及与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但无疑的是——在那个年代里,苦难与激情同在,呐喊与新生共存。如今,有人为他们的生不逢时而叹惋,有人乐于卖弄些无稽之谈,可正如毕淑敏所说“命运是我怯懦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他们没有叫嚷,所以他们没有逃遁,他们选择了无畏地面对来势汹汹的沙尘、变幻莫测的世事。他们眼底藏着遥远的星辰,心中似有定海神针,肩上挑起清风明月,踏着辽阔的疆土,向着朝阳而去。少年意气遇上国难当头,他们从不退缩。 青春,是每个人生命中如火般盛放的季节,徜徉其间的我们往往义无反顾,却也顾虑很多。蒋勋称青春是荒唐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梦想嘉年华;莎士比亚断言青春是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不见;穆勒却告诫人们“保持永远向前的好奇心”才是青春的可贵之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青春的理解各色各样、千变万化。每个人的青春轨迹都是无法被复制的单行线,目的地在何方,该如何掌舵,皆是未知变量。如若有人问起:“你这一路的航行有多少意义?”你又该以什么角度去衡量?以自我吗?那或许会令人难以信服。以社会吗?然后将自己划分为“利己主义”或“奉献主义”中的某一员?以时代吗?如若全世界皆是乌合之众,你该如何面对谬误与真理之间的偏差?或许这些方式都可以,但都无法全面地、贴切地去评判一个人的青春。
正如一场旅行,平淡无奇也好,轰轰烈烈也罢,当你从少年的蛹蜕变为蝶时,都将感恩过往所经历的一切磨砺,它们是独属于你的积淀。你在青春年华里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那全部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造就了一个未来的你,这便是青春独一无二的价值。舞台上神采飞扬的“少年”们,他们并未停留在那个迷惘的时代里,甘愿做他人的提线木偶,而是拨开云雾赤诚投入祖国的怀抱,那是他们不曾后悔的岁月,是少年人的坚定信念。甚至如太宰治曾五度自杀、四度殉情未遂,最终在芳华年岁里投水而亡,但你不能简单断言说他的青春毫无价值,他文字里所透露出的个体的隐秘的气息、决不妥协的纯粹性、独一无二的性格基调,以及他生前所做的最后抉择,那是他不曾犹豫的岁月,是少年人的忧郁迷惘,也是少年人的敢怒敢怼。他们都是少年,“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正如这世界的万般绚丽,将由我们一个个少年去谱写,于是才得以永恒。山洼里的那个孩子,他并不是我,却也是我。
青春是赤诚无悔的信仰,少年与爱,将永不老去。
点 评
少年写“少年”,其间跨越了60年,当今的少年,如何理解当时的少年?这是一次新少年与老“少年”的对话,向上世纪60年代许身报国者的情怀投下了深情、庄重的一瞥。不抱怨命运,不埋怨苦难,赤诚地拥抱自己的祖国,是老一代人的核心价值。可贵的是,文章没有老气横秋,也不回避当下少年置身复杂时代场域时的迷惘与困惑,既认同青春与信仰同在,也认同青春独一无二的自我价值,更崇尚“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的勇气。文章立意高远,文采斐然,材料丰富,若在后半段文字中有更多面对当下的内容,会更有时代气息。
(指导老师:倪 江)
荐读人:沈书枝
青年作家,著有散文集《八九十枝花》《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拔蒲歌》,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佳作奖和豆瓣阅读第二届征文大赛非虚构组首奖。
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七缀集》是他于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旧文四篇》和于1984年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的《也是集》中三篇文章的合并。据钱先生1984年初版自序,当时这两本书都很难买到,遂将这七篇文章合并成一本书(删去了《也是集》中从《谈艺录》新本里摘选的下半部),重新出版时旧文有新的修订。因古代有“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于是名为《七缀集》,意思是这本书是由七篇文章拼缀而成的。
不同于他的《谈艺录》《管锥编》等著作深奥,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与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阅读,《七缀集》是一本用通俗浅显的白话文写作的研究论文,面向更为广大的普通读者。其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通感》《诗可以怨》《林纾的翻译》等都是名篇,在深入阐释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些著名理论的同时,厘清其中许多习焉不察的误会及未经细究的浮思。
例如《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指出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于诗和画有着不同的标准:论画时着重南宗虚远简淡的风格,论诗时却看重杜甫一类沉郁实重的风格。《通感》一文拈出中西诗文里的“通感”手法,讲述五感在文学中的彼此交通。论述尽致,举例纷繁,实有白居易诗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书的语言幽默、风趣,显现出钱先生一贯的中西联串自如的本领,有些问题自钱先生提出至今,每当我们再要学习、讨论和研究时,这些文章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因此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在读的时候,并不求一定要能完全“读懂”,因为它毕竟包含了很多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知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吸收到许多有趣的知识。了解文学研究一些基础的常识和观念,或许也能唤起少年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的兴趣,尝一脔而知一镬之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中央军委为烈士陈祥榕追记一等功。在2020年6月的那场对外斗争中,19岁的陈祥榕牺牲了,和他日夜相伴的日记本里,还留着他温暖的文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回首百年历史,每个时代里都有不同的“险滩暗礁”,也有不同的“历史使命”,青春的价值在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青春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知道,即使翻阅无数图书,整天苦思冥想,也不可能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的答案,当然我们也渴望看到你们——新一代少年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素材剪贴
前辈的青春
1. 叶挺的青春——立大志,担大义
1914年,18岁的叶挺以优等成绩考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在校期间,他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接触社会,联络许多进步青年,大家交流思想倾向。他曾给新青年杂志社编辑部写信倾诉心声:“吾辈青年,坐沉沉黑狱中”,自己“衰国难、积怀满腔、无假尽白”,决心“振污世,起衰弱”,以表明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探求真理的抱负。
2. 董存瑞的青春——舍身炸碉堡
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董存瑞,是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部队受阻于敌方军队的桥形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牺牲时年仅19岁。
3. 吉鸿昌的青春——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写上:“我是中国人!”
4. 华罗庚的青春——数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伊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他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5. 茅以升的青春——回国造桥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刷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钱江一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6. 李文波的青春——祖国的风帆从不落下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3年后奔赴南沙永暑礁守礁。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7. 陈斌强的青春——把“孝”融进事业里
陈斌强是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初中语文教师。 2007年,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陈斌强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車每周在山路上往返30公里,照顾母亲和教书育人两不误。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赞颂他:“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8. 抗疫英雄们的青春——守望相助 众志成城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致敬每一个逆行者,致敬白衣天使,致敬千千万万在一线奋战的平凡人。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由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演唱的《少年》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这群白发苍苍的热血“少年”,50多年前踏入清华校园,朝气蓬勃,学成后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用一生的信念坚守中国梦,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
作为一名“少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作文材料为当下热点事件,体现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意识。“少年”一词,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心境,应该能够引起共鸣和思考。
材料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引述事件,第二段评论人物身上蕴含的精神。综合起来,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群白发苍苍“少年”的合唱,为什么能够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少年”的内涵是什么?作为一名“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他们的精神?
网友之所以热泪盈眶,是因为这群老人身上体现了“少年”气。“少年”气,是一腔热血、一种信念,是历经坎坷险阻后的坚定,是艰苦奋斗后的快乐。“少年”气无关年龄,无关境遇,只关心境与热爱。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梦,永远是“少年”。作为一名“少年”,我们不仅要将自己的青春用于奉献,而且要思考如何不忘初心、永葆“少年”气。文章可结合材料对“少年”气进行阐释,也可联系自身、联系当代,思考如何传承“少年”气。
Q1:什么是青春?
青春,一场生命的协奏曲
杭州市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一(5)班 庄子阅
每每谈及青春,总有人为之振奋,也有人寡言少语;有人眼含热泪,有人不屑一顾。殊不知,青春哪里会在乎人们对待她的态度呢?
清华的“白发少年”们在两鬓斑白之际回味青春,铺开来便是新中国的画卷;街头的群氓们在两鬓斑白之际回味青春,展开来也不过是流水线般的庸常生活。青春的价值由此观之,正在于你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
回想五四青年,在血与火、反抗与革命中书写着人生的华章;且看今朝那群青年,在国家与自我、尊严与守护中奉献最清澈的爱。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深陷国破山河风飘絮,不是每个人都要挺立喀喇昆仑雪山之巅,不是每个人都得沉潜科研为国安宁,更无须每个人都抱着觉悟为国捐躯。毕竟,没有人是生来就荣光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也不过身居各处,或是风吹雨打萍,或是杨花子规啼,或是钟声到客船。但青春是一人青一人春之时,当万人青万人春之际,脚下的土地便自然青春、自然靓丽。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个遇见的人,无论墙里墙外。
但青春的价值便如此了吗?
观今日中国之青年,大地五谷滋养生灵,四方和平以护平安,便有人要颓唐起来、无力起来,这是极错误的。青年非一国之昨日而是明日,国家的价值便是青年证明出的价值。青春正好时,多读几本书,多批判思考,多培厚智慧,不无所适从,不人云亦云,倘国家需要便自然站出,倘家人需要便自觉站出,倘他人需要便自己站出。对未来永不满足而奋力前进,对自己永不满意而全力内省。青春的价值便在无尽无涯的奉献中、奋斗中成长升华。
而青春也不会轻易因年岁而消逝,唱响四方的清华老“少年”们又何尝不是正值青春——学术的青春,思想的青春?所有欣欣向荣的都应赋予青春之名,而所有值此之时奉献自己的,也是在铸就青春的价值。如此想来,拼搏的人生,何处不青春?何处无价值?不必因老之将至而咨嗟,也不必为默默无闻而慨叹,只要是向着光亮、向着前方,总是青春的,总是有价值的。
一位公民即便白发苍苍,以梦为马,定然青春永驻!
一个民族若是勇往直前,不负韶华,总能繁荣昌盛!
点 评
正反对比论证贯穿全篇,运用纯熟,说服力强。而材料又被合理融于论证之中,从他人到自我,推进内化青春的价值,结尾升华,赋予青春的价值永恒性。语言运用不炫技、不浮夸,文白夹杂,成熟老练,对于高中生来说实属难得。又兼之思想深刻,理性客观,不假大空,如此赤子之心真诚可贵。
(指导老师:苏若璇)
无价之青春
杭州第二中学高一(4)班 徐浩然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歌声依着古调,从唐唱到未来,从清亮唱成低哑。但青春不曾离去。青春,多么美好的词语。尾音拉长在唇边消失成一抹笑,笑如少年。青春,多少故事假汝之手发生!汝,蕴藏了多少?曰,青春无价。
追逐,是青春的态度。无畏的青春前方总有什么吸引着少年,那么,就追着跑吧,青春呢,就要在路上。前进,不问道理,不问方向。星辰大海,是青春的征途。“男儿立志出乡关”,写的是伟人的奔跑,也是我们所有青春者的奔跑。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就在为这样崇高的理想而奋斗。追逐是青春的态度,但,青春的价值并不只是追逐。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丰满的青春要用奋斗的气势来充实。青春本来就在一个热火朝天的时候诞生,让人几近脱力的奋斗才最配得上青春。青春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被拼搏的汗水洗得闪闪发光。闻鸡起舞,时光的鸡报的是青春的晓。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但,青春的价值不只是奋斗。
奉献,是青春的方向。满溢的青春奉献给他人以活力。樊锦诗扎根大漠,只为守护宝贵的文化遗产。漂白了四壁的烛光,同样漂白的还有满头的青丝。细嫩的肌肤,被敦煌勾勒出清晰的风蚀地貌般的皱纹。疫情来势汹汹,白色的战袍更是披在了青年的肩上。青年人的热血,流进了祖国的大江大河。奉献是青春的方向,但,青春的价值不只是奉献。
青春,如果要我说的话,最珍贵的价值就在于它是青春。你追逐,你奮斗,你奉献,都是为了青春。青春无价,在我看来,青春是人类最接近大自然的状态。青春如同一群野马呼啸着踏过草原,又像一枚花蕊向风中送出幽香,它如大自然一般猛烈又细腻,像大自然一样无价。青春无价,青春的我们像一张白纸,焕发着无限的可能性;青春无价,我们的青春包罗着世间所有的情感;青春无价,彩云易碎琉璃脆,韶华难留。 当然,青春不只是年轻的脸庞、紧绷的身体、躁动的荷尔蒙,它还应该大些,再大些。青春的人,他们应上九天揽星月,纵使鬓边染上了月光,眼中也不失星芒。他们知道十六岁的花季只来一次,可依旧夜夜举杯,遥看长大的岁月。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五十年前,一百年前,多少个朝代的少年曾经吟过同样的诗?宗悫乘风,终军请缨,当年那个高歌《致酒行》的少年不也是十六岁吗?今天的我,也是十六岁的少年。我从前辈手中接过火炬,点燃自身,只为照亮这无价的青春。
点 评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百年前,李大钊写下洋洋万言的《青春》一文,一腔爱国之情由笔端喷薄而出。时至今日,《无价之青春》以雅致有力的文字、高昂向上的斗志点燃少年心中的理想之火,真切表达了青年一代对“青春”的所思所悟。
(指导老师:汤金萍)
Q2:我们在青春里奔跑,我们在追逐什么?
以身许国,不负韶华
镇海中学高三(2)班 沈 炎
当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唱响少年心迹,正值韶华的我不禁为其胸中激荡的青春热血所振奋。在对青春价值的叩问中,我愿承继老人们的坚毅信念,以身许国,不负韶华。
功崇惟志,青春的价值始于信念。
从终军请缨到班超投笔,从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到李贺“少年心事当拿云”,自古少年无不心怀四海,志在冥鸿。而要将少年之志坚守终生,非有信念不能为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合唱少年”们曾追逐所爱奔赴四方,最终依靠信念将热爱化为毕生奉献,他们以信念为奋斗之桨,在岁月长流中驰而不息,不断驶向幽深险远、人所罕至之境。“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信念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只有信念不减,才能在时间的考验中永葆少年心境。
所志经国,少年的信念源于报国。
在年轻人主张“任个人而排众数”的当代,“合唱少年”们用以身许国的誓言感召我们:祖国的江河才是信念之源。从祖国贫穷落后的过去走来,那群少年无不怀揣拳拳报国心,从而树立起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弘毅信念。君不见:程不时老先生少时亲见日军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于是笃定了“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之宏愿;“将军夫妻”张利兴、朱凤蓉毕业后奔赴苦寒之地从事核试验,炽热报国心让他们忘怀艰苦,自得其乐。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则少年热血难凉,潮涌不息,信念不竭。
业广惟勤,报国的事业成于实干。
对于“合唱少年”们来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仅是热情洋溢的青春誓言,更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实足迹。从航天飞机腾于九霄,到水利工程横穿南北,从核试验震动寰球,到化工崛起造福人民,一个个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那代少年的实干与求索。“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没有报国奉献的足迹,怎会有如此豪情满怀的告慰?没有“只要肯登攀”的苦干,又何来“谈笑凯歌还”的畅快?青春价值的实现不应驰于空想、骛于虚声,而需踏石留印、抓铁留痕。
而今,我辈正值人生之华,“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建党100周年在即,对于千秋伟业而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把祖国发展系于少年有为的抱负中,自会发现:少年中国的气魄,蕴藏在你我眼中绽放的神采里,映照在你我的胸襟和视野中。把个人成长置于中国奋进的征途上,更会坚信:中国少年的风采,激扬在矢志不渝的信念里,镌刻进许党报国的足迹中。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唯愿不负韶华,弄潮新时代,自信千帆阅尽,归来亦少年!
点 评
紧扣材料,从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的“少年心迹”出发,以“我愿承继”为落脚点,从不同角度叩问青春的价值。分别从“功崇惟志,青春的价值始于信念”“所志经国,少年的信念源于报国”“业广惟勤,报国的事业成于实干”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论述时能熟练运用引用、排比、反问等手法,表达自然流畅。文章观点明确,立意高远,情感饱满,有较强的感染力。
(指导老师:王 静)
以少年意气,开万世太平
杭州学军中学高二(1)班 仇 是
少年强,则国强。昔日清华少年学成报国,五十余载初心未改,用一曲《少年》赞颂青春,感人肺腑。今日我辈之少年,当心若凌云,不负韶华,以少年意气,为万世开太平。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少年强,志当高远,行必坚韧。“清华学霸合唱团”中的成员们大多毕业于祖国技术落后的时代,面对这样的形势,没有人退缩,他们呵护自己梦想的种子,日日浇灌,以踏实的厚积换来一朝薄发。合唱团中年纪最大的程不时教授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在小时候看见日本的飞机轰炸祖国大地,便在心中立誓设计中国自己的飞机,历经二十余载的苦学与创新,他终于等到了自己梦想开花的一天。
遇到艰难险阻,总有一批人选择随波逐流与自我放弃。然而真正意气风发的少年,必将砥砺前行!也正因此,他们从不会认为自己虚度了美好光阴,在历经沧桑、艰苦奋斗大半生后,仍能以激昂乐观的少年意气面对万水千山。
然而,空有一身才华,空怀鸿鹄之志的少年虽意气风发,离开国家民族终不可兼济天下,为万世开太平。“心怀天下,方能跬步致远。”时代的弄潮儿深谙,一滴水在融入大海之时,才是其光芒大放之时。“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代代少年的共同选择。溯流而上,我看到邓稼先院士一生隐姓埋名于大漠沙尘,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中国核力量的新生,“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的赞颂仍在耳边高呼;我看到樊锦诗为我国文化遗产坚守戈壁五十载,至今仍奋斗在莫高窟文物保护的第一线,半生饮冰,热血未凉;我更看到,在江城疫起、九州蒙尘之时,无数新时代的少年星火驰援,扶生命大廈于将倾,力挽狂澜于既倒……一代代少年报国之志薪火相传,为我们诠释爱国的意义。他们即使没有巍峨高山的冷峻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实稳健;即使没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绚丽,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洁典雅;即使不能闻名天下,也可以成为时代的巍巍灯塔。心怀天下,便是每一滴水蜕变为星辰的契机,在随波逐流与熠熠生辉的天堑中,紧紧连接着自我的土地与家国的浩渺星空。 在黑暗喑哑的年代,少年觉醒于泥泞之中,不忘国家大义,救民族于危亡;在百废待兴的时代,少年奋发于沃土之中,积极投身报国,振中华于新生。如今,我辈少年正行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路上,更是新时代的中坚力量。我们正当为各自的鸿鹄之志砥砺奋进,弄潮于时代的最前沿。而如何使少年意气风发?少年灼耀,便志在凌云,心怀天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点 评
文章抒写“少年意气”,说古论今,慷慨激昂,气势恢宏,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鼓动性和号召力,颇合题意。
(指导老师:童洪星)
Q3:思考和行动相辅相成,青春里更是需要想一想:思什么,做什么?
归来依旧
杭州学军中学高二(3)班 何咏言
致自己:
可还好?
今日清明,闻到艾草的清香,尝到饺子的香甜,得到家人的陪伴了吗?今年清明,未回老家,亦未踏青,只有书本相伴身边。想来,应该是苦中带甜,回味悠长罢。
清明祭祖,不由得忆起2020年的疫情。从春节的幸福中被蓦然拽回,人归心未归,迷迷糊糊中迎来了网课。道路的曲折和崎岖险阻,绕一些弯儿,甚至误入歧途。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不去看美杜莎的诱惑,还请记得自己的理想,那是多么美好的未来。生活,依旧火热。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开学来得猝不及防,好在一切都变得温暖起来。让我以沉着的心态面对挫折,淡泊的心态体验生命的美好。世界如同一面镜子,微笑面对,她亦微笑对我。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照亮最初的梦想。是爱,是暖,是希望,是那人间四月天。
还记得那次考试吗?从一开始的严于律己,到吾日三省吾身,以及恢弘志士之气和小信成则大信立的坚守。结果不尽如人意,与父母的沟通近在眼前,愈坏的消息,需用愈多的力气去沟通。而那些隐藏在心底的秘密,眼神却不自觉间泄露无遗。
好些了吧,与父母的矛盾,内心不安引起的暴躁,与青春期一起烟消云散了吧。爱是理解的别名,是美德的种子,是永恒的话题。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只能拼命暗示自己,将一切包裹在潜移默化之间。
做出了较难的选择,毕竟“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愿以吾之汗水,换取阳光下的微笑。做了对的选择了吗?不必相告。有同学的相伴,老师的教诲,坚定的勇气。既已无悔,又复何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见得多了,自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叹。
路在脚下,其实并不复杂。踏踏实实走每一步,认认真真过每一天。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别在意什么是酸甜苦辣。
与自己相遇,一点明媚,一点忧伤,一点华丽,一点倔强,一点泪落,一点成长。种种昨日在眼前,莫思量,莫伤哀。往后余生,怎么种,怎么开?一点点涌上心来。
酸甜苦辣的青春,当养梦、养心、养纯粹,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
罢了,大道理都懂,记在心里,而不是嘴上。所以,请不要在意这些唠叨。一切无悔,便是最好。
歌
2021.4.4清明于家
点 评
文章别出心裁,从自己年前的感受入手,选取日常的所思所想,与校园生活相结合,从理想、品格、心态三方面体现青春的价值。而平日的所见所闻,又与名言佳句融为一体。通过给自己写信的方式叙述,唠家常式的小片段,按時间顺序展现。文章思维的跳跃较大,主题晦涩,略显沉重。
(指导老师:童洪星)
有如扶桑初日升
镇海中学高三(2)班 何奕霏
一曲《少年》,诵信念之诗,歌奋斗之章,令我热泪盈眶。正值舞象之年,我愿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走好我们的长征路,谱写青春价值。“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界破青云斥方遒,少年以血荐轩辕!
红日初升,学成报国,我愿感受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心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困囿象牙塔,怎有预做“禾下乘凉梦”的青年宋应星经世致用,惠泽百姓?终日埋首书牍,怎有合唱团成员严成钊50年前响应“三线建设”号召,投身云南边陲?沉溺一己蜜罐,怎有当代青年汪勇穿行武汉,以生命赴使命,以挚爱护苍生?在眼下的时代,即使我们无缘参与5G建设,但可以使5G走进千家万户;即使我们错过中企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的开通,但可以放眼世界,做中外友谊之桥梁。谱写青春价值,我们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有如扶桑初日升,吾辈信念未曾改,烽火硝烟有何惧,位卑不敢忘忧国。守住心灵契约,我们学习鲁迅在私利与大义错位时的正确抉择,“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学习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执着韧性,“以改革担当发展为己任,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学习钟芳蓉不理外界杂音,追逐内心挚爱。若信念随意更易,我们便会随波逐流,虚掷韶华;若初心弥坚,我们的青春将标上更高的价值。“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之复兴从来不是一时一人之功,而是万千信念的一生守候、一泻汪洋。
我如初阳,来照四方,沐浴务实之风,以奋斗足迹书写青年于时代之意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有“失臂少年”张家城运球投球,将芳华献给理想与勤勉;有“石墨烯的驾驭者”曹原将勤奋化作逐梦的灯盏,在科研道路上锐意前行。“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吾辈唯有从眼前的山花树木出发,孜孜矻矻、务实奋斗,方能真正抵达未知的远方。“生活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行走,一路寻找答案”,且让无数中国青年的行径遍布中国大地,终绘成时代的画卷、国家的蓝图。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然而,“少年”二字绝非我们的专属!少年心,不问白发,只问情怀;无关年龄,只关行动。“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中国少年,少年中国。无论身处少年抑或暮年,若人人皆有青春之气、信念之火、奋斗之姿,方“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国也定如少年般“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一曲《少年》,诵信念之诗,歌奋斗之章,谱写了青春价值。“走好我们的长征路”,风华正茂初日升,书生意气若扶桑,万里蹀躞有何惧,我辈岂是蓬蒿人!
点 评
文章以欧阳修的诗句“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为引子提出观点,并借助“初日升”这一比喻构建起全文的框架,思考如何实现青春的价值。论述时能立足“现实”,针对性地提出“倾听时代心声”“守住心灵契约”“沐浴务实之风”三者要求。结尾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有较强的号召性、鼓动性。全文思路开阔,事例丰富,能破立结合,有思想力度。诗句的引用、比喻论证、整散句的运用,也使得文章文采飞扬。
(指导老师: 王 静)
正是少年时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一(10)班 童 话
青春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思来想去,青春是追寻星辰的脚步,去摘那颗遥不可及的星,是为了热爱挥洒汗水,是不计后果的无畏向前。青春充满了少年的梦,是一条延伸向未来繁花似锦的路。而所谓青春的价值,也许就是在我们到达彼岸之前所经历的一切艰难险阻,收获成长。
网络春晚上,演唱《少年》的清华学霸们早已白发苍苍,却依旧散发出青春的活力,眼睛依然那么清澈,体态并未佝偻,脸上的笑容依然如少年时充满希望。一如那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他们将自己专业所学用于工作,兢兢业业,不断奋斗,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很明显,这便是他们青春的价值。赤子之心不改,他们与中国共享青春年少。
反复询问自己,那么你呢?学校调查问卷上犀利地印着“你是否觉得自己碌碌无为,对前途一片迷茫”的提问。想着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每天都泡在堆积成山的作业中,被困在用理科筑起的高墙内,兜兜转转寻找出口,看上去根本没有时间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带着年纪里特有的“中二”态度,我在内心默默认同:“确实有些碌碌无为。”但是,一点一点在高墙中摸索出口,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摸索的过程,又何尝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我一个人在高墙中四处摸索,不断撞进死胡同,最后逐渐找到了思路,找到高墙里透进的那一束光。那一刻,由心底升腾起的自豪感,也许就是青春价值的一小部分。
现在的努力奋斗与自己想要实现梦想的道路可能不相同,但是并不矛盾。现在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未来的阶梯。把握当下,才是青春。
青春的价值就好像是一片一片的碎片,需要我们将其缝合拼接,才能形成未来的蓝图。但在战胜青春之惑的过程中,我们也在裁剪每一个碎片,拼合成最完美或者是自己最希望的样子。我们只是世界上一个平凡的人,平凡而又普通的中学生。但梦想可以有很多,无论大小,无论是否切合实际,终归会化作力量注入每一天的生活。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价值,看似艰难,看似微小,汇聚起来却有无限力量,像漫天的繁星汇成一条灿烂的星带横跨天际。
我们正是少年,无须缅怀青春,也未曾需要因青春虚掷而扼腕叹息。我们拥有一腔热血,会被小事所扰,也会转眼遇上晴天,爱幻想未来美好,也愿接受奋斗之后成功的甜蜜。前辈们将青春融进祖国,奔赴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我们立足当下,拼搏奋斗,创造祖国的未来。
价值应该由自己来定义,青春应该由自己来书写。享受生活,每天都为梦想进步,这就是青春,简简单单,并非多么遥远。
点 评
逻辑清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层推进,不断深化。从材料分析思及自身,其中所展现的作者对于这个题目个人的当下思考,剖析真诚而深刻,写出了当下少年最真实的困惑,而给出的回答贴切实际,十分可贵。题目或许还可以再考虑一下。
(指导老师:苏若璇)
Q4:青春多元又多样,落在每个时代、每个节点、每一位不同的人物上,青春都有它独特的记号,我们找到了吗?
外 公
杭州外国语学校 谢写意
从我记事起,外公便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大多数得此病的老人都脾气暴躁,或砸碗筷,或离家出走。而外公,很安静。
我见到他时,他大都是沉默地坐在椅子上,浑浊的眼木木地望向面前无一物的空气,像在冥思,又或许只是沉浸在无际的空白里。
我所知道的那些关于外公的故事,大多是来自外婆。
外公四岁没了母亲,七岁父亲离世,彻底成了孤儿。他是全家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们大他许多,刚开始,大哥、二哥轮流供着他上学,后来大概是生活愈来愈拮据,他便像个包袱被众人推卸,谁也不肯接受。用外婆的話来说,是没个定准,今天住大哥家,明天却被嫂嫂赶回荒芜的老房子,过了几天又被大姐捡回来……就这样反反复复、跌跌撞撞地长大,上完了中学,奇迹般地考进了北京大学。
从妈妈舅舅那一辈开始,北大便成了全家的信仰。
小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逢人便说自己将来要考北大。
外婆总说,外公是个天才。他会的二胡、竹笛都是自学的,没有人教过,甚至笛啊箫啊都是砍下竹子自己做的。外婆与外公是知青“上山下乡”时在北大荒相识的,外婆一个上海小姐,看上了外公这样一个衣服两面轮流穿、领子一面破了还得去翻一面的穷小子,便是因为他的才华。
小时候,不懂事的我曾央求外公拉一曲二胡给我听,而他却像没听到我的话似的自顾自发呆。半晌,他浑浊的眼亮了亮,开始用手比画着拉二胡的动作,并不断地喃喃自语:“十周年国庆的时候,我们北京大学器乐代表团,可在天安门广场演奏过……”
“真的?”我半信半疑。
外公的乐器统统摆放在床边的书架正中央,有一把二胡、一支竹笛和两支箫。许久不看书的缘故,书架上早已积了厚厚一层灰,唯有这乐器,外公每周都会自己取下来擦拭干净,再放回原处。
那把二胡的弦崩坏了不知道多少年,母亲曾以为外公不再拉琴是琴弦崩断的缘故,便自作主张地给外公买了把新的二胡。她把新买的二胡放到书架中间的搁板上,正准备丢掉原先那把琴身都已泛黄,两根弦一崩断一松弛的旧二胡时,只见外公“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一把夺回母亲手中他心爱的二胡,双颊通红,喘着粗气,怒目圆睁,持起新买的二胡就重重地摔到地上。 母亲不知所措地杵在那儿。
“你外公可宝贝他那些竹子做的东西了。”外婆告诉我,“这些乐器啊,旁人是碰不得的。”
那次外婆和母亲去菜场购置食材,我和外公两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在最左边,他在最右边。
那时距学校的期末考很近,我满脑子都塞着凌乱不堪的数学公式和字音字形。我对着天花板冥思苦想“硕果累累”和“伤痕累累”两词中“累累”的区别,却发现自己突然怎么也想不起来“硕”字怎么写……
我重重地瘫倒在沙发上。
“在准备高考?”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没……我还没读高中。”我猛地坐起,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惊诧。
“别太担心高考,北大不难考,不用太焦虑。”他似乎没听见我的话,慢慢扭过头,把身子前倾,似要靠近我一些,“全力以赴就好,知道了吗?”
……
那时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涌上来,混乱的心绪仿佛真的不再焦灼,就像是紧紧绷着的弦缓缓松弛,弦上的结被解开了一般。
我抬起头看着外公的眼眸,却能在一片混沌中追寻到一丝明媚的憧憬,像是灼灼的星子,滚烫的。
“知道了,外公。”我说。
外公忘记我的名字已经两年有余,学业忙的缘故,也有快半年没去见他。我从未见过他年轻时最朝气蓬勃、最热血沸腾的样子。想象着外公当年是如何站在人声鼎沸的天安门广场,在红旗翻动中,拉响他的丝弦。我想,我要去北京。
点 评
作者说,这是真实的故事。如何把一个故事放置在一个合适的框架里,产生感染力呢?首先,作者是在探索一个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的人生经历,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那八分之七被作者留白了,也是被特殊病情“留白”了。但是青春岁月仍然可以从言语、行止等细节上透射出来,这是文章的行文技巧之一。其次,作者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以一种温和、诚挚的调子来展开,是一个少年向另一个“少年”穿过历史的屏障的瞻望,亲情与时代氛围融合,情感真挚,结构精巧,收尾漂亮。若有更多“十年庆典”细节,或更能扩展文章思想情感容量。
(指导老师:倪 江)
青春函数
杭州第二中学高二(4)班 童 年
青春是一个悲欢离合组成的矛盾体,我们以机遇为纵坐标,以挫折为横坐标,以奉献值为斜率,绘出一条起伏的“青春函数”。
“青春函数”中一个个隆起的极大值,便是青春最大的魅力所在——充滿不确定性的机遇。年少恣意的我们与机遇狭路相逢时,不必担心自己失败,我们不该做那未尝试便放弃的人。正如卢梭所说:“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于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青春的价值在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机遇,“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尚且拥有勇敢尝试的资本,我们不应守株待兔,而应主动抓住机遇,才能在未来无悔于青春的选择。
把握青春的价值,要有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敏锐果敢,更要有无畏前路挫折的奋斗精神。
挫折是“青春函数”走到极大值时那令我们望而生畏的极大值点,是我们青春路上的绊脚石。但是我们知道,“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只要我们无畏地前行,奋斗拼搏,一切困难自然迎刃而解。“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生存发展全部包含在两个字中——奋斗。”我们应该将马克思的理论落实于行动,用奋斗打败挫折,书写自己的青春字典。
当青春坐标图的横坐标不断延伸,经历一次次挫折的我们也在不断成长,为“青春函数”的斜率一点点累积增量,而青春的价值就取决于这个函数的斜率——奉献值。己亥末,庚子春,国殇,大疫于野;荆楚始,遍华夏,惊乎万民。无数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和医务人员奔赴前线,他们青春的价值就体现在对国家和社会的无私奉献上,因此他们的“青春函数”是一个斜率极大的增函数。“跳出自我价值、追求‘小我’的实现,标定贡献国家、追求‘大我’的目标”,他们就是我们的青春榜样。
青春,应当有“无奋斗、无奉献,不青春”的坚定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乐观也必不可少。
缪尔·尤尔曼曾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不足弱冠之年的我们肆意挥洒着青春,而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若是拥有年轻的心态,青春也属于他们。青春使生命的长河澎湃,使盛开的理想花朵固守在生命的岸边点缀世界。青春能让其拥有者,无长无少,都能享受积极的心态、无限的活力,这也是青春的价值所在。
“谁的青春不辛苦,谁的青春不迷茫?”但只要我们敢试敢闯,坚持奋斗,甘于奉献,长期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少年心态,定能让自己的“青春函数”单调递增,实现自己青春的价值。
点 评
青春是一束花朵,青春是一首诗歌,青春是一轮太阳……有关青春,这些充满感性色彩的比喻句是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而当数学中的“函数”和语文的作文相碰撞,便有了眼前这篇构思奇特的文章。本文的作者另辟蹊径,围绕“青春函数”来谈青春的价值,赋予了青春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能启发人去思考新时代中青春的意义。
(指导老师:汤金萍)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
杭州外国语学校 皇甫昕宇
我以为的“少年”,是即便丢失鲜衣怒马,也仍然坚持披荆斩棘,守护心间的热忱与爱。
正如舞台上已然步入垂暮之年的他们,当歌声倏然响起,熟悉的曲调被再次赋予生命时,现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开始为之震颤。台下有人心潮澎湃,有人潸然泪下,他们都被舞台上神采奕奕的“少年”们触动到了。李贺说,“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年华转瞬即逝,青春无法停留,可那满腔热血奔涌的少年情怀却是不渝的,一代代少年谱写下的传奇史诗是永恒的。
上世纪60年代是他们的青春年代,那是个充满激情和困顿的年代,改天换地的梦想、令世界为之震惊的第一颗原子弹、持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颠覆历史的浩劫……年少如我,透过单薄的纸页,我们所能够触及与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但无疑的是——在那个年代里,苦难与激情同在,呐喊与新生共存。如今,有人为他们的生不逢时而叹惋,有人乐于卖弄些无稽之谈,可正如毕淑敏所说“命运是我怯懦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他们没有叫嚷,所以他们没有逃遁,他们选择了无畏地面对来势汹汹的沙尘、变幻莫测的世事。他们眼底藏着遥远的星辰,心中似有定海神针,肩上挑起清风明月,踏着辽阔的疆土,向着朝阳而去。少年意气遇上国难当头,他们从不退缩。 青春,是每个人生命中如火般盛放的季节,徜徉其间的我们往往义无反顾,却也顾虑很多。蒋勋称青春是荒唐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梦想嘉年华;莎士比亚断言青春是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不见;穆勒却告诫人们“保持永远向前的好奇心”才是青春的可贵之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青春的理解各色各样、千变万化。每个人的青春轨迹都是无法被复制的单行线,目的地在何方,该如何掌舵,皆是未知变量。如若有人问起:“你这一路的航行有多少意义?”你又该以什么角度去衡量?以自我吗?那或许会令人难以信服。以社会吗?然后将自己划分为“利己主义”或“奉献主义”中的某一员?以时代吗?如若全世界皆是乌合之众,你该如何面对谬误与真理之间的偏差?或许这些方式都可以,但都无法全面地、贴切地去评判一个人的青春。
正如一场旅行,平淡无奇也好,轰轰烈烈也罢,当你从少年的蛹蜕变为蝶时,都将感恩过往所经历的一切磨砺,它们是独属于你的积淀。你在青春年华里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那全部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造就了一个未来的你,这便是青春独一无二的价值。舞台上神采飞扬的“少年”们,他们并未停留在那个迷惘的时代里,甘愿做他人的提线木偶,而是拨开云雾赤诚投入祖国的怀抱,那是他们不曾后悔的岁月,是少年人的坚定信念。甚至如太宰治曾五度自杀、四度殉情未遂,最终在芳华年岁里投水而亡,但你不能简单断言说他的青春毫无价值,他文字里所透露出的个体的隐秘的气息、决不妥协的纯粹性、独一无二的性格基调,以及他生前所做的最后抉择,那是他不曾犹豫的岁月,是少年人的忧郁迷惘,也是少年人的敢怒敢怼。他们都是少年,“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正如这世界的万般绚丽,将由我们一个个少年去谱写,于是才得以永恒。山洼里的那个孩子,他并不是我,却也是我。
青春是赤诚无悔的信仰,少年与爱,将永不老去。
点 评
少年写“少年”,其间跨越了60年,当今的少年,如何理解当时的少年?这是一次新少年与老“少年”的对话,向上世纪60年代许身报国者的情怀投下了深情、庄重的一瞥。不抱怨命运,不埋怨苦难,赤诚地拥抱自己的祖国,是老一代人的核心价值。可贵的是,文章没有老气横秋,也不回避当下少年置身复杂时代场域时的迷惘与困惑,既认同青春与信仰同在,也认同青春独一无二的自我价值,更崇尚“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的勇气。文章立意高远,文采斐然,材料丰富,若在后半段文字中有更多面对当下的内容,会更有时代气息。
(指导老师:倪 江)
荐读人:沈书枝
青年作家,著有散文集《八九十枝花》《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拔蒲歌》,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佳作奖和豆瓣阅读第二届征文大赛非虚构组首奖。
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七缀集》是他于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旧文四篇》和于1984年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的《也是集》中三篇文章的合并。据钱先生1984年初版自序,当时这两本书都很难买到,遂将这七篇文章合并成一本书(删去了《也是集》中从《谈艺录》新本里摘选的下半部),重新出版时旧文有新的修订。因古代有“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于是名为《七缀集》,意思是这本书是由七篇文章拼缀而成的。
不同于他的《谈艺录》《管锥编》等著作深奥,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与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阅读,《七缀集》是一本用通俗浅显的白话文写作的研究论文,面向更为广大的普通读者。其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通感》《诗可以怨》《林纾的翻译》等都是名篇,在深入阐释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些著名理论的同时,厘清其中许多习焉不察的误会及未经细究的浮思。
例如《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指出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于诗和画有着不同的标准:论画时着重南宗虚远简淡的风格,论诗时却看重杜甫一类沉郁实重的风格。《通感》一文拈出中西诗文里的“通感”手法,讲述五感在文学中的彼此交通。论述尽致,举例纷繁,实有白居易诗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书的语言幽默、风趣,显现出钱先生一贯的中西联串自如的本领,有些问题自钱先生提出至今,每当我们再要学习、讨论和研究时,这些文章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因此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在读的时候,并不求一定要能完全“读懂”,因为它毕竟包含了很多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知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吸收到许多有趣的知识。了解文学研究一些基础的常识和观念,或许也能唤起少年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的兴趣,尝一脔而知一镬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