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不同孕周行足月择期剖宫产的新生儿结局.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09年11月根据北京协和医院产科电子数据库系统登记的所有中国人群的孕产妇资料中,选择妊娠满37周后在临产前没有明确妇产科和内科合并症的宫内单胎活产儿的孕妇施行择期剖宫产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母亲的一般情况,采用趋势检验方法比较不同孕周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或短暂的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孕周行足月择期剖宫产的新生儿结局.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09年11月根据北京协和医院产科电子数据库系统登记的所有中国人群的孕产妇资料中,选择妊娠满37周后在临产前没有明确妇产科和内科合并症的宫内单胎活产儿的孕妇施行择期剖宫产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母亲的一般情况,采用趋势检验方法比较不同孕周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或短暂的窒息)、感染(包括败血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5 d等.结果 共4565例初次和409例再次足月择期剖宫产病例纳入分析.妊娠39周前行手术者和妊娠39~39+6周中初次剖宫产者占所有足月初次择期剖宫产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8.1%(2194/4565)和40.0%(1828/4565).再次择期剖宫产者中妊娠39周前和妊娠39~39+6周手术者的比例分别为67.2%(275/409)和29.3%(120/409).未发生围产期胎儿或新生儿死亡.与妊娠39~39+6周相比,妊娠37~37+6周和38~38+6周行择期剖宫产均可能增加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初次剖宫产,妊娠37~37+6周OR=1.4(95% CI:0.9~2.0),38~38+6周OR=1.1(95%CI:0.9~1.4);再次剖宫产,37~37+6周OR=2.5(95% CI:1.1~5.8),38~38+6周OR=1.3(95%CI:0.6~2.7).结论 我院妊娠39周前的择期剖宫产比例较高,但可能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建议将妊娠39~39+6周作为择期剖宫产的时机以减少新生儿呼吸系统等不良时间的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骨软骨发育不良,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可致死亡.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改变,2006年Su-perti-Furga和Unger[1]进行了骨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的统一分类。
200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祖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尽管创刊时间短,但在编辑部全体成员和第三届全体编委及通信编委的共同努力下,在过去的一年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9年4月,由<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主办的"第一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汇集了全国各地近400余名围产医学工作者参会,邀请了全国知名的围产医学专家、循证医学专家进行了
尊敬的医师:您们好!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加将于2010年10月底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诊治培训班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新进展及孕期营养规划学习班”。本次会议由《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主办,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协办。大会主席由杨慧霞教授担任。会议期间将就妊娠合并糖尿病领域研究的多中心合作事宜展开讨论。
凝血活件增强是妊娠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产后止血的重要机制.但是,妊娠期血液的高凝状态义可引起许多产科疾病,甚至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目前研究显示胎盘局部梗死与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和围产儿存活状况息息相关.孕妇的凝血系统存在诸多变化:血液中血小板及多种血浆凝血因子增多,如Ⅰ、Ⅱ、Ⅴ、Ⅷ、Ⅸ、Ⅹ及Ⅻ等;具有抗凝作用及纤溶活性的物质降低,如AT-Ⅲ、纤溶酶原活化素及尿中尿激酶等;血流缓慢及血管损伤[1]
子(癎)前期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研究发现辅助性T淋巴细胞1和2(T helper 1/T helper 2,Th1/Th2)免疫状态向Th1漂移是子(癎)前期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1-4],因此研究子(癎)前期产生Th1型漂移的免疫调控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近年,随着出生缺陷二级干预知识的不断普及,经典的唐氏综合征母血清学二联筛查已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及时回顾过去的工作,讨论存在的问题,对于不断提高产前筛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蒋涛等[1]对六万多例中孕期母血清筛查情况的回顾,很有借鉴意义。
例1 患者26岁,孕34+1周,孕1产0.超声提示:单活胎,头位,胎儿相当于36+2周,前壁胎盘,羊水深度7.6 cm.脐动脉S/D 2.81.胎儿颅骨环、嘴唇、四腔心、胸腔、腹壁、胃泡、双肾、膀胱、脊柱、四肢未见明显异常,颈部可见"U"形压迹,脐带胎儿腹部插入处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其中一个1.4 cm×1.5 cm,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可见阴囊及睾丸.阴茎短小,形态异常,被阴囊包绕呈"郁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方式迅速转型和饮食结构西方化,使肥胖及与其相关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高血压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涵盖我国14个省市、46239名成年人(年龄在20岁以上)的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DM总发病率达9.7%,糖耐量减低发生率为15.5%,呈现城市高于农村(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识别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不耐受,但不排除妊娠前已经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GD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完全明了,众多研究表明,GDM是一组多基因遗传所致的遗传异质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最近研究发现,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作为一种免疫/炎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