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打小就喜欢看家庭录像。很幸运,我的家境一直很不错。在我成长的那几年中父母买了台摄像机,记录下了我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说过的每一句话。最近,母上大人将所有的老录像带全都转成了DVD,我也能重温成长的每一刻,陶醉于每一刻的欢笑。
不过,陶醉归陶醉。当看到十几岁时候的那几段录像时,我却感觉到有点恶心。我当时声音咋成这样了?!很不幸,是的。其他所有的人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那么为什么我自己的声音让我感到那么陌生?
声音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我们自己的耳中:一种是通过空气传播,另一种是通过骨骼传导。
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比如听某个人说话似的录音,是通过鼓膜震动而被人所接收的。声音在三块听小骨中产生振动,最终传到耳蜗。螺旋状的耳蜗中充满液体,可将这些震动转化成神经冲动从而被大脑接收并加以解释。
而我们所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我们所发出的声音直接通过骨间震动传播到耳蜗,而大脑则扮演一个“欺骗”自己的角色,在处理过程中降低这些震动的频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听自己声音的时候总会觉得,听到的声音比自己感觉上的更尖。
“当一个人在听自己的声音时,大脑所认为的‘正常的声音’,即由骨传导的声音消失了,只剩下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尽管这才是真实的声音,但是和我们所听到的不一样。”耳鼻喉科医师解释道。
这也许解释了我们发出的声音和自己认为的,或者说“听到的”不同。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讨厌自己的声音呢?其实,这和我们喜欢镜子中的自己,却总觉得照片中的自己很恶心一样。
我们已经习惯于镜中反射出的外表的各种不对称特征了——有些头发向左偏,右脸颊上有几颗痣,左边的门牙上有个洞等等。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这些不对称的特征都和我们大脑中所认为的不一样,因此,讨厌照片中的自己也是情理之中的。同样,我们已经习惯与听到“自己的声音”了,以至于听到真实的“自己的声音”时会产生厌倦情绪。
据我们所知,有些名人从来不会看自己出演的电影。也许他们是完美主义者,没法接受自己的缺陷,也可能,他们根本就不想看。
对于我呢?我才不会不看自己的电影呢!当然,看的时候一定得开静音,挂上字幕。
不过,陶醉归陶醉。当看到十几岁时候的那几段录像时,我却感觉到有点恶心。我当时声音咋成这样了?!很不幸,是的。其他所有的人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那么为什么我自己的声音让我感到那么陌生?
声音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我们自己的耳中:一种是通过空气传播,另一种是通过骨骼传导。
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比如听某个人说话似的录音,是通过鼓膜震动而被人所接收的。声音在三块听小骨中产生振动,最终传到耳蜗。螺旋状的耳蜗中充满液体,可将这些震动转化成神经冲动从而被大脑接收并加以解释。
而我们所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我们所发出的声音直接通过骨间震动传播到耳蜗,而大脑则扮演一个“欺骗”自己的角色,在处理过程中降低这些震动的频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听自己声音的时候总会觉得,听到的声音比自己感觉上的更尖。
“当一个人在听自己的声音时,大脑所认为的‘正常的声音’,即由骨传导的声音消失了,只剩下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尽管这才是真实的声音,但是和我们所听到的不一样。”耳鼻喉科医师解释道。
这也许解释了我们发出的声音和自己认为的,或者说“听到的”不同。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讨厌自己的声音呢?其实,这和我们喜欢镜子中的自己,却总觉得照片中的自己很恶心一样。
我们已经习惯于镜中反射出的外表的各种不对称特征了——有些头发向左偏,右脸颊上有几颗痣,左边的门牙上有个洞等等。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这些不对称的特征都和我们大脑中所认为的不一样,因此,讨厌照片中的自己也是情理之中的。同样,我们已经习惯与听到“自己的声音”了,以至于听到真实的“自己的声音”时会产生厌倦情绪。
据我们所知,有些名人从来不会看自己出演的电影。也许他们是完美主义者,没法接受自己的缺陷,也可能,他们根本就不想看。
对于我呢?我才不会不看自己的电影呢!当然,看的时候一定得开静音,挂上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