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
教育要创新,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当然也要创新。而且,学校体育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它是行胜于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学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势学科,它与时代的发展、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更需要创新。
学校体育要创新,体育教研首先要创新。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在教研机制创新上立足于校本教研,大力推进区、县体育教研创新,出现了铜山、张家港、赣榆等先进典型,并逐步形成大市体育教研的集约发展和整体推进。在教研队伍建设创新上,以江苏省内名师工作室为基础,以省特级教师团队为核心,通过省内外教研活动培育优秀体育教师,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体育骨干教师梯队。在教研路径创新上,一方面进行基于传统、立足于“本土化”的创新,将体育教研成果向农村辐射,丰富送教下乡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进行基于网络、着眼于信息化的创新,通过省教研室的“教学新时空”平台和江苏学校体育网将区域教研活动的生动现场进行直播,既扩大了受众面又宣传了苏派体育教学的特色。十多年来,江苏省各级体育教研员朝着“研究崇尚求真、指导力求科学、服务注重实效”的目标,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在区域体育教研中作出了新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正确定位是创新区域教研的前提
首先,區域体育教研的价值定位是扩大和拓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贡献率。因此,创新区域体育教研要将重点放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上,凝聚广大体育教师的智慧,专心致志地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其次,区域体育教研的职能定位是在本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规划区域体育教研工作,努力为本地区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决策服务,努力破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问题。
再次,区域体育教研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教研员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只是策划者和组织者,而不是主角,主角是热心体育教学研究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要善于调动一线体育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教研兴趣、教研动力、教研自信,并和他们一道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在坚持中出成果。
二、把握方向是创新区域教研的保证
体育教研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体育教研的方向——一切从师生发展的需要出发。
要把握好方向,就要正确处理“创新”和“传承”的关系。传承就是要继承我国优秀的教育思想、方法,古代孔子的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近代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和生活即教育等都应成为今天教研创新的基础。传承还要立足于江苏省的现实,斯霞的童心母爱、李吉林的情景教育以及一大批特级教师的教育经验也应该成为今天教研创新的基础。
要把握好方向,还要正确处理“创新”与“借鉴”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时,要立足国情、省情、校情,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使其植根于本土,这样才能有生命的活力。
要把握好方向,还必须要正确处理创新与求真务实的关系。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是立足于区域体育教研的实际,用科学的方法去破解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难题。因此,创新的过程应该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唯有如此,创新才能持续,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三、注重实践是创新区域教研的关键
区域体育教研创新需要不断更新理念,需要理论支撑,但更需要以实践为基础和依托,并用实践来验证。任何教育研究都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创新都是干出来的,离开实践、纸上谈兵终将一事无成。尤其是学校体育,其身体认知和具身体验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实践活动是创新区域体育教研的关键,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十多年来,江苏省体育教研的创新成果都是实践的结果。例如,从五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到后来的两届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都注重了创设比赛活动的育人环境和富有研究氛围的实践现场,都注重了以实践课的完整过程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都注重了体育教师多种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都注重了在比赛中进行展示、点评、研讨、培训等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放大了原有活动的作用和影响,起到了以赛促研、以赛导教的良好效果。
四、项目引领是创新区域教研的重要路径
江苏省教育厅朱卫国副厅长在2016年全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现场观摩研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学改革创新要从具体项目入手,努力形成校校有项目、广大教师人人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学改革氛围。”
江苏体育教研倡导“问题即课题”的思路,以对问题的思考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追问而不断深入探究,并最终在问题的创新解决中取得成功。多年来,我们着力通过三个项目推进区域体育教研的创新。
一是“创建特色体育”项目。特色体育项目是在规范的基础上,着眼于文化传承,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创建的有特殊风格、有突出成果、可持续发展的体育项目。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江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为各地区和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许多学校校长的远见卓识和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江苏省涌现出一批特色体育项目,凸显出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
二是“江苏学校体育网”项目。江苏学校体育网是信息化时代到来之时,我们为区域体育教研搭建的一个平台。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下,我们致力于把“江苏学校体育网”办成服务基层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的体育教研电子刊物,不仅依托江蘇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教学新时空”,举办了网上公开课“名师课堂”,而且开辟了“慕课”和“空中课堂教学研讨”,体育教师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很方便地观摩名师课堂并参与空中课堂的研讨。
三是“长三角体育教研发展共同体”项目。长三角体育教研发展共同体是一种机制创新,而要让这项机制创新充满活力就必须要有路径和方法的创新,这个路径和方法就是跨地区的交流、合作。
长三角一市二省的教育行政部门为这种交流、合作创建了宽松、和谐的环境。在长三角教研发展共同体内没有功利的负累,没有输赢的得失,也没有条框的束缚,有的是思想和理念的对话、过程与方法的研讨、实践和操作的互动,在通过交流合作促进教研创新和发展的共同目标下,达到了和而不同、包容共享的境界。
朱卫国副厅长在《江苏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十二五’是江苏基础教育大建设、大发展、大创新和大提升的五年。我们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回望过去,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和推动了江苏省体育教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体育教研的创新与发展也为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展望未来,我们要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的要求,认真落实《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汇聚各方面能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达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胡金波同志在担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时所提出的要求:让区域体育教研搞得“有声有色、有情有理、有滋有味”!
教育要创新,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当然也要创新。而且,学校体育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它是行胜于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学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势学科,它与时代的发展、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更需要创新。
学校体育要创新,体育教研首先要创新。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在教研机制创新上立足于校本教研,大力推进区、县体育教研创新,出现了铜山、张家港、赣榆等先进典型,并逐步形成大市体育教研的集约发展和整体推进。在教研队伍建设创新上,以江苏省内名师工作室为基础,以省特级教师团队为核心,通过省内外教研活动培育优秀体育教师,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体育骨干教师梯队。在教研路径创新上,一方面进行基于传统、立足于“本土化”的创新,将体育教研成果向农村辐射,丰富送教下乡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进行基于网络、着眼于信息化的创新,通过省教研室的“教学新时空”平台和江苏学校体育网将区域教研活动的生动现场进行直播,既扩大了受众面又宣传了苏派体育教学的特色。十多年来,江苏省各级体育教研员朝着“研究崇尚求真、指导力求科学、服务注重实效”的目标,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在区域体育教研中作出了新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正确定位是创新区域教研的前提
首先,區域体育教研的价值定位是扩大和拓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贡献率。因此,创新区域体育教研要将重点放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上,凝聚广大体育教师的智慧,专心致志地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其次,区域体育教研的职能定位是在本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规划区域体育教研工作,努力为本地区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决策服务,努力破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问题。
再次,区域体育教研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教研员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只是策划者和组织者,而不是主角,主角是热心体育教学研究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要善于调动一线体育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教研兴趣、教研动力、教研自信,并和他们一道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在坚持中出成果。
二、把握方向是创新区域教研的保证
体育教研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体育教研的方向——一切从师生发展的需要出发。
要把握好方向,就要正确处理“创新”和“传承”的关系。传承就是要继承我国优秀的教育思想、方法,古代孔子的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近代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和生活即教育等都应成为今天教研创新的基础。传承还要立足于江苏省的现实,斯霞的童心母爱、李吉林的情景教育以及一大批特级教师的教育经验也应该成为今天教研创新的基础。
要把握好方向,还要正确处理“创新”与“借鉴”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时,要立足国情、省情、校情,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使其植根于本土,这样才能有生命的活力。
要把握好方向,还必须要正确处理创新与求真务实的关系。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是立足于区域体育教研的实际,用科学的方法去破解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难题。因此,创新的过程应该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唯有如此,创新才能持续,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三、注重实践是创新区域教研的关键
区域体育教研创新需要不断更新理念,需要理论支撑,但更需要以实践为基础和依托,并用实践来验证。任何教育研究都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创新都是干出来的,离开实践、纸上谈兵终将一事无成。尤其是学校体育,其身体认知和具身体验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实践活动是创新区域体育教研的关键,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十多年来,江苏省体育教研的创新成果都是实践的结果。例如,从五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到后来的两届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都注重了创设比赛活动的育人环境和富有研究氛围的实践现场,都注重了以实践课的完整过程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都注重了体育教师多种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都注重了在比赛中进行展示、点评、研讨、培训等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放大了原有活动的作用和影响,起到了以赛促研、以赛导教的良好效果。
四、项目引领是创新区域教研的重要路径
江苏省教育厅朱卫国副厅长在2016年全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现场观摩研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学改革创新要从具体项目入手,努力形成校校有项目、广大教师人人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学改革氛围。”
江苏体育教研倡导“问题即课题”的思路,以对问题的思考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追问而不断深入探究,并最终在问题的创新解决中取得成功。多年来,我们着力通过三个项目推进区域体育教研的创新。
一是“创建特色体育”项目。特色体育项目是在规范的基础上,着眼于文化传承,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创建的有特殊风格、有突出成果、可持续发展的体育项目。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江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为各地区和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许多学校校长的远见卓识和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江苏省涌现出一批特色体育项目,凸显出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
二是“江苏学校体育网”项目。江苏学校体育网是信息化时代到来之时,我们为区域体育教研搭建的一个平台。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下,我们致力于把“江苏学校体育网”办成服务基层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的体育教研电子刊物,不仅依托江蘇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教学新时空”,举办了网上公开课“名师课堂”,而且开辟了“慕课”和“空中课堂教学研讨”,体育教师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很方便地观摩名师课堂并参与空中课堂的研讨。
三是“长三角体育教研发展共同体”项目。长三角体育教研发展共同体是一种机制创新,而要让这项机制创新充满活力就必须要有路径和方法的创新,这个路径和方法就是跨地区的交流、合作。
长三角一市二省的教育行政部门为这种交流、合作创建了宽松、和谐的环境。在长三角教研发展共同体内没有功利的负累,没有输赢的得失,也没有条框的束缚,有的是思想和理念的对话、过程与方法的研讨、实践和操作的互动,在通过交流合作促进教研创新和发展的共同目标下,达到了和而不同、包容共享的境界。
朱卫国副厅长在《江苏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十二五’是江苏基础教育大建设、大发展、大创新和大提升的五年。我们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回望过去,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和推动了江苏省体育教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体育教研的创新与发展也为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展望未来,我们要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的要求,认真落实《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汇聚各方面能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达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胡金波同志在担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时所提出的要求:让区域体育教研搞得“有声有色、有情有理、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