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双榆树一小”)“育·树”生态课堂聚焦学生六个关键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信息筛选、分享交流、迁移运用、质疑反思,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立德树人总体目标达成。数学团队以“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核心,尝试“体验式”数学教学。
一、“体验式”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一个核心,两个维度,三个意识,四个重点
(1)一个核心: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核心。
(2)两个维度:教师维度是“创设—引导—评价”教学方式,学生维度是“体验—反思—调整”学习方式。
(3)三个意识:服务意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创设”是为“体验”服务的,“引导”是为“反思”服务的,“评价”是为“调整”服务的;经历过程意识—经历体验情境的过程,经历评价反思的过程,经历调整建构的过程;发展意识—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发展。
(4)四个重点:第一,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必要时给予学生引导,适当给予学生评价反馈;第二,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进而思考、反思,触发自主调整与建构;第三,“创设为体验服务”的环节具体包括三种方式,即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班级分享,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体验;第四,教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会互相影响、促进,最终通过双边互动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引导会促进调整的发生,评价会促进反思的深入。(见图1)
二、“体验式”数学教学“四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化拓展
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凸显问题情境,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高度”,设置问题情境。
(2)自主探究,尝试体验: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开放地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合作交流,丰富体验: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使学生在合作、讨论、探究中,与他人的体验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促进发展,从而在数学交流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4)深化拓展,迁移体验: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才能促进知识的内化,知识才能活化。深化拓展情境,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进一步结构化。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挖掘问题的多向性和分类设计的拓展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迁移体验,激励求异思维。
三、搭建“体验”与“经验”之间桥梁联通的课堂教学结构:三轴四链一循环
结合“体验式”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双榆树一小校长丁凤良带领数学团队研究、实践并探索出有助于帮助学生搭建“体验”与“经验”之间的桥梁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简称“三轴四链一循环”(见图2)。
(1)“三轴”: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成果三个部分。教学方法即暴露—碰撞—提升—运用;教学策略即独立—合作—引导—迁移;教学成果即原有经验—生成经验—再生经验—稳定经验。
(2)“四链”:主要包括独立完成暴露原有经验、合作探究碰撞生成经验、引导提升再生经验、迁移运用稳定经验。
(3)“一循环”:主要指的是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在循环迭代、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必须在经历、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内化的过程,最后重组、优化,主动建构形成比较稳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三轴”依次递进,相互作用;“四链”互为基础,彼此联系;“一循环”往复更替,不断积淀。
“三轴四链一循环”的教学结构强调三点。第一,前一次数学活动的经验是后一次数学活动的基础,后一次数学活动的经验是前一次数学活动经验的巩固和发展。第二,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思考、推理、分析、交流、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要在“过程”中唤醒经验、累积经验、反思经验、提升经验,运用甚至重新创造经验。第三,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模糊的经验变得清晰起来,让片面的经验变得完善起来,让错误的经验变得正确起来,让零散的经验变得结构化起来。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面积”为例。
活动:探究2019年园艺博览会发行的邮票面积。
【链条一】学生独立思考,暴露、激活原有的度量图形面积的经验
教师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为了纪念最近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邮政发行了纪念邮票(见图3)。你们知道这张邮票有多大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此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得到邮票的面积。这样的設计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学生在经历如何求得邮票的面积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学生原有度量面积的经验被暴露,思维从直观形象层面上升到空间想象的阶段。
【链条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碰撞生成计算长方形面积方法的经验
小组活动建议:①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方法;②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说清自己的方法;③共同商量确定一种方法,向全班分享。教师巡视,发现并回应、解答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生成1:用小正方形纸全部铺满邮票,最后数一数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纸,根据1张小正方形纸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就可以算出邮票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见图4)。
预设生成2:用小正方形纸分别铺满邮票的一个长边和一个宽边,长边铺了4张,宽边铺了3张,由乘法可以得到,一共铺了12张小正方形纸,就可以算出邮票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见图5)。
一、“体验式”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一个核心,两个维度,三个意识,四个重点
(1)一个核心: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核心。
(2)两个维度:教师维度是“创设—引导—评价”教学方式,学生维度是“体验—反思—调整”学习方式。
(3)三个意识:服务意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创设”是为“体验”服务的,“引导”是为“反思”服务的,“评价”是为“调整”服务的;经历过程意识—经历体验情境的过程,经历评价反思的过程,经历调整建构的过程;发展意识—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发展。
(4)四个重点:第一,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必要时给予学生引导,适当给予学生评价反馈;第二,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进而思考、反思,触发自主调整与建构;第三,“创设为体验服务”的环节具体包括三种方式,即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班级分享,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体验;第四,教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会互相影响、促进,最终通过双边互动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引导会促进调整的发生,评价会促进反思的深入。(见图1)
二、“体验式”数学教学“四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化拓展
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凸显问题情境,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高度”,设置问题情境。
(2)自主探究,尝试体验: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开放地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合作交流,丰富体验: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使学生在合作、讨论、探究中,与他人的体验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促进发展,从而在数学交流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4)深化拓展,迁移体验: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才能促进知识的内化,知识才能活化。深化拓展情境,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进一步结构化。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挖掘问题的多向性和分类设计的拓展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迁移体验,激励求异思维。
三、搭建“体验”与“经验”之间桥梁联通的课堂教学结构:三轴四链一循环
结合“体验式”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双榆树一小校长丁凤良带领数学团队研究、实践并探索出有助于帮助学生搭建“体验”与“经验”之间的桥梁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简称“三轴四链一循环”(见图2)。
(1)“三轴”: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成果三个部分。教学方法即暴露—碰撞—提升—运用;教学策略即独立—合作—引导—迁移;教学成果即原有经验—生成经验—再生经验—稳定经验。
(2)“四链”:主要包括独立完成暴露原有经验、合作探究碰撞生成经验、引导提升再生经验、迁移运用稳定经验。
(3)“一循环”:主要指的是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在循环迭代、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必须在经历、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内化的过程,最后重组、优化,主动建构形成比较稳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三轴”依次递进,相互作用;“四链”互为基础,彼此联系;“一循环”往复更替,不断积淀。
“三轴四链一循环”的教学结构强调三点。第一,前一次数学活动的经验是后一次数学活动的基础,后一次数学活动的经验是前一次数学活动经验的巩固和发展。第二,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思考、推理、分析、交流、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要在“过程”中唤醒经验、累积经验、反思经验、提升经验,运用甚至重新创造经验。第三,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模糊的经验变得清晰起来,让片面的经验变得完善起来,让错误的经验变得正确起来,让零散的经验变得结构化起来。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面积”为例。
活动:探究2019年园艺博览会发行的邮票面积。
【链条一】学生独立思考,暴露、激活原有的度量图形面积的经验
教师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为了纪念最近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邮政发行了纪念邮票(见图3)。你们知道这张邮票有多大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此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得到邮票的面积。这样的設计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学生在经历如何求得邮票的面积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学生原有度量面积的经验被暴露,思维从直观形象层面上升到空间想象的阶段。
【链条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碰撞生成计算长方形面积方法的经验
小组活动建议:①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方法;②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说清自己的方法;③共同商量确定一种方法,向全班分享。教师巡视,发现并回应、解答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生成1:用小正方形纸全部铺满邮票,最后数一数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纸,根据1张小正方形纸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就可以算出邮票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见图4)。
预设生成2:用小正方形纸分别铺满邮票的一个长边和一个宽边,长边铺了4张,宽边铺了3张,由乘法可以得到,一共铺了12张小正方形纸,就可以算出邮票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