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斯坎音乐创作精神内涵的文化分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若斯坎·德·普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复调大师,复调音乐在他的手中,已从技术的约束中解脱出来,达到了一个新的可以表现情感的高度。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若斯坎的音乐创作特点及从中体现出来的以人的情感表现为核心和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挥这两方面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若斯坎文艺复兴复调音乐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其表面精神是要通过复苏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来改善社会,但实质却是弘扬被长期忽视的对人性价值的重视和关怀。与中世纪相比,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关于人的价值的转变。在中世纪,鉴于基督教的“原罪说”,人生而有罪,一生劳作应以赎罪为目的,因而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微不足道,人更不是万物的中心。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了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这就是文艺复兴思想的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影响,使人的个性意识开始得到释放,基于这种个性意识之中追求优美和理性的原则,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绘画、雕塑、文学等领域无不渗透着人性的魅力。人文主义对音乐最重要的影响是使音乐与文学艺术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音乐领域中,艺术家们放弃了中世纪神秘主义的观念,使音乐“具有着清晰、简朴和真诚的美的感染力”。在创作技法上,手法更加丰富,逐渐脱离传统的教会音乐创作的一些规范,并形成了一些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法,使音乐艺术进入到一个空前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音乐家,如若斯坎、帕勒斯特里那、拉索等伟大的音乐大师。而若斯坎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音乐巨人,其创作的精神内涵就是在人文主义的启发和影响下把技巧与内心的灵感融化在作品里,把“意大利富于感情特点的旋律与尼德兰高度发展的复调音乐相结合”。
  一若斯坎的音乐创作特点
  若斯坎的音乐创作重视感情因素,强调以情动人,他是第一位试图在音乐中以各种和谐的方式表现情感的伟大作曲家。他把复杂的复调技巧与和声相结合,有意识地将和声作为音乐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使之更具有感染力,这使得他的创作在和声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复调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
  若斯坎留存下来的作品有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首尚松。若斯坎在这些作品中展示了他高超的复调音乐创作能力和技巧。他的弥撒曲一方面可以说是15世纪弥撒曲各种创作风格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则为16世纪弥撒曲的发展拓宽了道路。由于弥撒曲在歌词内容方面受到较大的约束,若斯坎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音乐的形式方面。除了创作15世纪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定旋律弥撒曲外,若斯坎的创作还促进了一些新的弥撒曲类型的发展,如“释义弥撒曲”和“模仿弥撒曲”。其中,模仿弥撒曲在16世纪取代了定旋律弥撒曲,成为最主要的弥撒曲形式。
  经文歌是若斯坎数量最多的体裁,也是最能代表其个性和创造性的体裁。与有固定程式和不变歌词的弥撒曲不同,经文歌的歌词选择范围广泛,在歌词激发下作曲家能够焕发出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性。若斯坎的经文歌中复调的各声部都是平等的,并且用相互连锁的办法构成一种完整的形式。他还注意乐曲的和声布局,尤其对终止式处理谨慎,在有的经文歌(如《圣母颂》)中,几乎所有的终止式都是下属到主或用属到主的进行。乐曲的旋律也注意与和声相谐和,这在当时功能和声体系尚未确立的历史条件下是比较罕见的。在若斯坎的经文歌中,还可以看出他对词曲结合的重视。若斯坎在谱曲时不仅注意歌词的音节重音,而且有意识地注意表现歌词的内容和意义。
  若斯坎的世俗歌曲以法国尚松为主,他最擅长谱写三、四、五、六声部的尚松。在创作中,注意使歌词容易听见和理解,把重音放在强拍和恰当的和声位置上,同时也借用了当时新的对位技法,使每个声部都有其独立的旋律线,都可听、易唱,都有平等的重要性,并且更多地注意表现歌词的情感和喜怒哀乐。
  虽然若斯坎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复调大师,但他却不再像其他的一些作曲家那样,把创作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对位技法方面,写作富于装饰性的复调旋律。因为若斯坎所处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传遍欧洲的时候,在意大利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下,若斯坎创作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更关注如何以音乐传达与表现歌词。在若斯坎的音乐中,技术开始为表现服务,他力求用简洁明快的笔法来表现感情,不用太多的炫技即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人们听他的作品时,不仅仅听到卡农式或和弦式的写法,其中或悲哀或快乐的情感比技术更能打动人。可以说,若斯坎是从历史的云雾中出现的第一位完全具有个性的作曲家。
  二若斯坎音乐创作精神内涵的文化分析
  1以人的情感表现为核心
  中世纪以来的“理性”音乐理论尚未完全消失,但文艺复兴时期,以人的情感表现为核心的音乐审美观——“情感说”已经占据理论上的优势地位。从音乐调式、和声形态的构成与人的听觉感知的自然组合,从词、曲的结合与人的审美听觉判断的关系,从数量繁多的复调织体与单旋律风格到底哪一种更适合于人的情感的表达,等等,很多睿智的理论家、作曲家展开了辩论,甚至“产生了一些针锋相对的分歧和争论。但是,在音乐是否表现人的内在情感这一根本问题上,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理论家已取得了共识”,他们开始以人文主义的态度看待现实的音乐现象,把音乐艺术存在的理由归因于人的需要,特别是情感方面的需要。
  若斯坎的音乐常能以简单的旋律表现出纯朴和诚挚的信念。乐曲方面的各种曲式,他均能随意使用,有时亦打破传统,随心所欲地创作。和声方面已明显地属于调性的和声处理。他的音乐不再像数学式的,而像诗一般。他所采用的歌词内容常是那么新鲜,皆是前人所未用过的。为了使乐曲产生更多的变化效果,他还常使用主调音乐的风格与复调音乐风格在同一首乐曲内交替出现,二声部独唱的过渡,各种样式变化的模仿等,但无论使用哪一种高深的技巧,若斯坎皆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现,并且产生预期的效果。以若斯坎的作品和杜费的作品比较,可以看出,若斯坎是在新的基础上恢复了杜费的风格。两者的音乐都很朴素而富于表情,但是无论在曲子的规模还是表情的幅度和深度方面,若斯坎显然比杜费更前进了一步。
  如前所述,技术为表现服务是若斯坎音乐的特征,他的音乐常常被认为是专用音乐的前兆。专用音乐指的是一种高度表现性的音乐,在这种音乐中作曲家以某种艺术手法把歌词强烈鲜明地传达给听众,“使音乐符合歌词的含意,表现每一种不同感情的力量,使歌词所描绘的内容栩栩如生,好像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一倾向的一个最雄辩的范例是若斯坎的经文歌《我儿押沙龙啊》,据说此曲系为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而作,为了悼念他于1497年被人谋杀的儿子胡安·波尔贾。全曲将近尾声时,在歌词“但哭着跌倒在坟前”一句处出现一段出色的音画,各声部不仅在旋律上而且在和声上向下进行,音乐历经四个五度(从bB到bG)。这表明若斯坎是一位大胆的实验家,因为在16世纪初按规定从来不在这个方向超出bE的限度,即使是bE,也是极少用的。
  若斯坎的大胆创新和新鲜尝试使他从众多的尼德兰作曲家中脱颖而出,他的音乐情感丰富,旋律安静优美,和声有表现力,其明晰结构及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情感追求。
  2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挥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人的个性自由和创新精神的发挥联系在一起。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的时代,一批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极富个性的“巨人”在人文主义的土壤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个性自由,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音乐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它的作曲技法或演唱形式等任意一个方面的进展和演变,都是一位位具有天才性和独创性的音乐大师们心血的结晶。
  经过杜费、奥克冈等几代作曲家的创作和努力,在若斯坎出现前,文艺复兴的声乐艺术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而若斯坎在继承他们音乐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富于创新精神的艺术大师的姿态,将这些已有体裁和形式得以完善和巩固。在创作中对定旋律的运用就已显示出他自己的艺术个性。他打破以前一般只将圣咏作为定旋律的传统,将世俗音乐曲调也作为他音乐创作的核心主题,他的《各音级上的〈武装的人〉》就是此类型弥撒曲的代表作。他甚至将人物姓名中音节的元音来构成定旋律的各个音级,这可是一种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止。在一些作品中,他不将定旋律固定在Tenor声部,而是让它流畅自如地从一个声部进行到另外一个声部。在音乐记谱法上他也有其独特的地方,他在为奥克冈作的挽歌《林中仙女》中,为了与音乐情绪和意境相吻合,整首合唱曲全以黑音符来写作。诸如此类,若斯坎个性的创新精神,不仅赋予当时声乐音乐以新的艺术品质,同时深深地影响了同代及后世的作曲家。
  驾驭对位音乐的复杂技术是中世纪后期作曲家们全神贯注的事,是与那一时期的理性精神密切相关的目标。如果听大部分中世纪的经文歌而不读其歌词,单凭音乐我们极难说出这首乐曲是叙述性的还是思考性的,其主题是忏悔的还是欢乐的。经文歌的歌词中显露了它的实质意义: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结束。不过,若斯坎是研究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对宗教的表达方式及人类对其与外在世界关系看法的第一人。随着若斯坎日益注意表达歌词的细节,他晚期作品风格的纯粹音乐性特征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他放弃复杂错综的节奏,惯于成对儿地写作声部而产生乐句的对称性,有规则的模仿,富于流动感并像“连续模仿”一样强而有力的越来越长的音阶进行,C调式的使用。他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十分多样,甚至在宗教作品中也是如此。他在“上帝的羔羊”中炫耀最高深的学识,又在“万福,真正的圣体”中用人们所能想象的最简单方式表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他那二十余首多样化的弥撒曲令人赞不绝口。
  若斯坎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音乐巨人,其创作的精神内涵就是在人文主义的启发和影响下把技巧与内心的灵感融化在他的作品里。若斯坎的音乐创作标志着尼德兰乐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作曲家已不是专门在写作技术上下工夫,而是自由运用已经掌握的技术来为表现服务了。若斯坎充分掌握了尼德兰乐派的复调写作技术,但是他力求从技术的约束中解脱出来,要求用朴素而完美和谐的形式来表达感情。若斯坎的音乐创作在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它不仅赋予文艺复兴音乐新的艺术品质,给听者强烈的震撼,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同代及之后作曲家的创作,堪称一代宗师。
  若斯坎有别于同时代作曲家最突出的一点是,他着力在音乐中表现情感,因此费尽心力地使词曲关系更为协调。他的作品歌词清晰可辨,配乐注重在音调重音方面与语言水乳交融,细致地表达出歌词的意境,这一点使他将中世纪音乐的余风远远抛在身后,无可争议地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马克利斯,刘可希译:《西方音乐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2] 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和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4]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顾 译,钱仁康、杨燕迪校订:《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5]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6] 戴定澄:《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和形态》,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7]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钱仁康校订:《外国音乐词典》,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葛姝亚,女,1979—,河南周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西方音乐史,工作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鲍德里亚认为,在整个消费社会中,身体是最美的消费品。在对身体进行救赎运动中,我们的身体被同质化、外延化和功用化了,在女性解放和医学崇拜的背后是真实个人的被删除。同时,身体在意识形态功能中彻底取代了灵魂成为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神话。尽管鲍德里亚对人们身体的被奴役境地给予了无情揭露和批判,但他并没有向我们指出走出困境的道路,原因在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  关键词:身体 意识形态神话 深层逻辑 
期刊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思路。《手稿》中所体现的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社会与地球生命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人为生态灾变产生的深层原因与对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观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生态人类学关注的
期刊
摘要::普米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美学思想,即“亲和观”。这个观点,与“自然观”、“素朴观”是呼应的。“亲和观”这个民族美学思想核心的形成,与自然崇拜、素朴观、民族审美心理、风俗等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键词:普米族 美学思想 亲和观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研究少数民族的学术领域中,从社会艺术学角度探索普米族的民族美学思想,是很有价值的,与研究普米族的文化、历史、
期刊
摘要::在庄子散文中,寓言、重言和卮言在形式上相互独立,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但是在本质上由于存在不确定性、相对性等共通之处,又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三言的独立性和共通性使得庄子散文具有复调型体裁的特征。这种体裁从形式到内容都凸显了一种对话精神,它把差异和不同带入对话之中,让它们自己言说、自己显现。庄子散文中的复调与对话深刻地体现了庄子的语言观和相对应的中国传统哲学观;而庄子复调型体裁散文中所体现出的对话
期刊
摘要::宗白华的同情说是其美学思想核心之一,是对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感物”美学的进一步深化。与来自西方的“移情说”相比,“同情说”更切合中国艺术实际。宗白华将“静照”,作为达到“同情”状态的审美方式。  关键词:同情说 移情说 静照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1920年,宗白华在发表于《少年中国》上的《艺术生活—艺术生活与同情》一文中,充满深情地呼吁:  “诸君!艺术的生活就
期刊
摘要::卦象和诗象均为符号化的意象系统,二者都是以一种认知隐喻模式将“言不尽意”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在诗歌英译(中外译者合作翻译)过程中,可以借鉴卦象独有的“立象以尽意”的方式发挥图画符号的表意功能,辅助外国译者深刻准确地理解原诗的意象及意境,帮助其译出上乘的佳作。  关键词:卦象 诗象 唐诗英译 立象以尽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而唐诗又是中
期刊
摘要::生态美在唐诗中有丰富的体现,从生态美学视域出发对唐诗的生态美进行解读无疑会对它的英译大有裨益。本文以李白的小诗《自遣》及其英译为审美客体,探讨生态翻译观照下译者如何发挥主体性在译文中充分体现原作的生态美。  关键词:生态美学 《自遣》 意象 生态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为了弘扬中国文化,许渊冲、裘克安、林语堂等翻译大家都对中国
期刊
摘要::“玉”承载了颇深的中国文化底蕴,唐诗三百首中涉及“玉”及“玉系”文化的诗词篇章比比皆是,“玉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诗人创造特殊诗歌美学效应的工具,因此如何更好地翻译、鉴赏“玉文化”,对于我们弘扬、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十分必要。文章从语义角度解读唐诗中“玉文化”的翻译,为热衷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有志者们抛砖引玉。  关键词:唐诗 玉文化 语义 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摘要::诗歌,人类最唯美的语言形式,一直为人们所吟咏传唱。除了唯美的形——音韵格律之外,诗歌中所蕴藏着的真切的情、不朽的志,更是诗歌广为流传并为中外诗人和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诗以言志,诗以咏情,情志一统于诗歌中。  关键词:诗歌 情志 多情 移情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诗歌,在文字出现之前就以民歌的形式口头流传。文字出现之后,诗歌又创造出人类文化史上炫目的辉煌。在中
期刊
摘要::功能语言学从语言本身的角度详尽而系统地分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文用汉英语篇翻译再次揭示了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旨在揭示连贯是语篇的立身之本,衔接服务于连贯。  关键词:衔接 连贯 关系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哈里斯的《话语分析》(Harris,1952)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统江山,将跨句段语言研究纳入人们的视野。50年来,在语篇研究领域,新观点、新思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