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爱的名义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严歌苓的《霜降》有点像看李娜在法网打球,大力挥拍,每一下都往对方深处送,直打得底线一带的那片红土弹痕累累。够狠,也够精准。
  如果说李娜的赢球意味着体制外的胜利,《霜降》的写作和出版,大概也只有体制外的旅美作家严歌苓才有这么独到的眼光和魄力了。
  《霜降》说的是一个名叫霜降的农村女孩来到长征老红军程将军家当保姆的故事。别以为这又是一部《黄山来的姑娘》(曾经的电影)的翻版、姊妹篇——不外乎先是小保姆怎么受挫,然后遇到好心人,最后终于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执着在大城市占得一席之地;如果写爱情,则必是勤劳可爱的灰姑娘吸引了白马王子的眼球,两人合力,一举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冲破世俗眼光的藩篱,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
  基本的套路,一望而知的体制内的构思,万变不离其宗。
  《霜降》完全超越了我们的阅读经验。那位乡村来的18岁的靓女霜降没遇到过什么好心人,在她的周围,不是判刑的罪犯就是聚众淫乱的流氓,不是自以为是的纨绔子弟就是老吃老做的老色鬼,不是深宫怨妇就是啃老啃国的寄生虫,不是兄妹恋的疯子就是擅长鉴貌辨色的狗腿子……而这一切竟是发生在一个有卫兵站岗的将军院里;要说有什么“白马王子”,那基本上也都不是以婚姻为目的的追求者,也就是说都只是耍流氓。将军院能这么写,真让我们开了一回眼界。
  故事的规定情境很简单:“还没来得及学坏”的霜降第一次到北京,阴差阳错地来到了一个有九个子女的将军家里,很快遇到了三个喜欢她的男人……
  这就好比一块鲜肉,或是一只美味的小动物丢进了一只铁笼里,那里等候着三只虎视眈眈的野兽,狮子,老虎,或是饿狼。
  按常理,三只野兽必然你争我夺,相互厮杀,斗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小说这样写,当然在情理之中,那故事也是可以想象的环环相扣,跌宕起伏,高潮不断。
  但那样写,就不是严歌苓了。
  严歌苓笔下的《霜降》恰恰是这三只狮子或老虎或饿狼,在见到霜降这块鲜肉后,都不动声色,没有撕咬,没有火拼,他们表面上看不出有多大在乎,甚至不拿正眼去瞧一眼。
  三个男人是父亲和他的两个儿子。他们之所以都“不动声色”盖事出有因:
  老六四星,因为走私、出卖情报等被判了重刑,虽说被其父保释在家,但也基本失去自由,房间就是他的牢房,他被噤声,只能靠霜降给他送饭或整理房间,才有机会搭讪。他只能是个悄悄说话的人。
  老九大江,是个在读博士,少校军衔,他知道自己前程无量,而结门好亲又是必要的条件,起码要门当户对。因为自己父亲是农民出身,所以他压根儿就瞧不起乡下人,更不可能和一个乡下女孩子结婚。他要霜降的身体,但在外人面前他要和她离得远远的,装得浑身不搭界。
  将军,一家之主,也是院子外那个兵营的最高长官。尽管他明白自己影响式微,大不如前,但他还是每年“至少有四五次靠得住的机会去维持人们对他的记忆:第一是靠‘将军樱桃’,第二是靠他的书法,第三是一年一度他在老人网球比赛中的表演。有没有其它机会去提醒人们他的存在,那要看他是否能成功地惹下一件祸事或制造一件逸闻。”他当然不想为一个小保姆再闹出什么丑闻,成为这“第N个机会”。然而,他也不轻言放弃,不能因为怕丑闻就什么也不做了,丑闻还是香闻,有时包装很重要。
  故事就在不动声色中展开,平行的几组人物关系,并没有多大的冲突和纠葛,波澜不惊。严歌苓几乎就只是在不断把握人物,把握人物性格,把握人物的走向。她照样写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那真是功力。
  其实,小说可以说就是一门把握人物的艺术。严歌苓对人物的把握精准、传神,入木三分,尤其她对将军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她扎实的生活底子、通透的目光,而且文字又是那么灵秀,涵义幽微。
  《霜降》最精彩的刻画就是这位老将军以“书法”的名义来调戏这位来自农村的小保姆。他要霜降到他这儿写字,继而研墨,再继而在他浴缸里洗澡。命令式的口吻,容不得商量,更容不得违抗,却都是关爱的名义。以关爱的名义上下其手,以关爱的名义吃豆腐。
  这让人不由想到前不久轰动一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卡恩在旅馆强奸女清洁工一事。两个差不多年龄的糟老头,差不多的社会地位,都堪称重量级的,可是卡恩只知道撒野,硬来,以至上了飞机还被抓回来。我估计卡恩是做梦也想不到吃豆腐还能找个崇高的名義。
  严歌苓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荣获了国内外各种重要文学奖项,相信《霜降》也会影响日隆,进一步巩固她“国际严”的地位。
  她12岁当兵,长期的兵戎生涯让她熟知部队,也熟知了“将军”一类人富有中国特色的“以关爱的名义……”。不过我相信,如果严歌苓还在体制内,她未必能塑造出这么活灵活现的小说形象。就像李娜如果还在体制内,必定成不了国际娜一样,我们需要更多的国际娜,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国际严。
  
  
其他文献
1978年初春,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提着简单的行李,从家里出来。父亲执意要送我,他很兴奋,因为,他的在乡下“插队”多年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今天要到华东师范大学去报到了。在我的一生中,几次离家出门,都是父亲为我送行,一次是60年代初我到郊区读寄宿中学 ,一次是“文革”中我去崇明岛“插队落户”。而这一次考上大学,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文革”结束后,大学终于又恢复公开招考,1977年秋天,无数像我一样
期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商品大潮席卷,引发了一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和文艺界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场讨论发端于上海学术界,继而波及整个知识界,先后掀起几次高潮,影响深广。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人文精神的反思依然需要,甚至显得更为迫切。正如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所忧虑深思的:“当年‘人文精神寻思’一提出就受到批评,而且批评非常尖锐,就说老百姓苦了这么多年好容易有点钱了,好容易开放了,你们又要谈什么‘人文精神’了。二十
期刊
央视春节期间破天荒转播《网络春晚》,很多网络红人纷纷亮相,其中最惹人瞩目的当推龚琳娜的《忐忑》。这首没有实质歌词的“神曲”,被她唱得很High,流行元素像岩浆迸发,颇能感染人。不过,网络内外,也有不少人对此“神曲”不以为然。  想象力匮乏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干瘪,就像是这听了快一年的“给力”,什么都给力,什么也都无力了。从“带劲”到“给力”,人们张开空荡荡的嘴,却吐不出任何一个属于自己的字眼。“给力”
期刊
我与上海    1996年年底,乘友人车在京城二环路上行驶,快车飘然如船。友人问:多久未去过上海了?想了想,已整10年。这几年,上海变化可就大了,友人说:“一年一个样儿呢。”“有多大?”“怎么给你说呢?”友人一边开着车一边朝我望了一眼,我觉得那一眼似乎在望动物园里的什么物种,他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么给你说吧,上海——就是放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也一点儿不逊色!”  我知道他去年去美国考察了两个多
期刊
恐怕再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外滩这样深刻地代表着上海。  它是上海都市最初的轮廓线,殖民主义的标志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全球化的中心,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点。从1843年外黄浦荒芜的泥滩上出现第一座洋楼,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跨过外白渡桥,上海全境解放,外滩见证了上海无数的沧桑往事,见证了它从滨海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曲折历程:这里是万国建筑的博览会,远东的华尔街,是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是外国冒险
期刊
新年后第一天的北京还是美的,因为下雪了。原籍江浙沪一带的人对于下雪总怀有和北地人不一样的好感,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奇迹发生般的快乐而顺从的心情,像捐过了门槛领受了祝福的祥林嫂。白色的小雪片细密地从铅灰阴霾的天空落下,飘渺而迅速,街对面的旧楼变得模糊不清,仿佛一个印象派画家的梦境。因为这冬天唯一的一场雪下得艰难并浅薄,路人都习惯性边走边抬头看天空,然后伸出手接住以确定那是真正的雪,而寒冷刺激下的圆明园里
期刊
2010年,19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诞辰200周年,全球以各种各样的活动纪念这位享誉世界的“钢琴诗人”。  2010年,自然也成了钢琴大师傅聪最忙碌的年份。作为1955年就获国际钢琴大赛肖邦奖的神童,被已故德国大作家赫尔曼·黑塞称为“肖邦作品的真正诠释者”,这一年,傅聪几乎飞遍全国,先后在广州、南昌、南京、武汉、厦门、成都、北京、青岛等地,以他那独有的触键,奏出不同凡响的琴声,一个“最能
期刊
清秋时日,上海文联组织德艺双馨文艺家采风团一行22人赴四川省都江堰、汶川等地采风。此次采风的主题为“生命的感悟”,通过走进灾后重建的都江堰、汶川地区,亲身感受重建后的汶川及都江堰地区建设,深入了解当地灾民曾经的经历、面对灾难的坚强以及现在的生活状况等,从而抒发对生命的感悟,激发创作灵感。  采风团一行参观了上海援建都江堰地区的医院、小学、文化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还参观了灾后重建的汶川映秀镇,
期刊
我和电影演员王蓓1956年冬天在上海结婚的前夕,接到我的上司——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学创作室主任虞棘给我的电话,善意地提醒我:“婚礼不可张扬,电影界是个多事的圈子,人也比较……”最后一句没有完全讲出来。  我当然知道,他指的是电影人比较复杂,虽然对电影《武训传》铺天盖地的批判已经过去五年之久了,在很多人的眼睛里,这些炮制《武训传》的人还是不太“干净”,有些人还留着“反动知识分子的尾巴”。我的领导猜测:
期刊
前不久,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钟山》杂志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在南京举行。这次论坛对当代文学,尤其是21世纪当代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探讨与展望,与会专家学者对当前文学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的批评家从21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关系的角度来考量,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并对中国文学对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