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方法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是人的实践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遵循客观规律是根本,科学理论指导是关键,加强制度建设是保证,运用科学方法是基础。科学方法对于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桥”和“船”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的成效。
一、科学方法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
方法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没有或缺少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无方法,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活动的成败或效益的质量与数量。要做好工作,就不能不重视方法的研究。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方法是否正确往往决定事业的兴衰成败。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党领导的事业如此,党的自身建设亦然。党的建设是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体,方法正确,则事半功倍,方法不正确,则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注重运用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方法在党的自身建设中的运用。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邓小平同志强调,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江泽民同志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既要有信心和决心,也要有科学的方法。”党中央关于在党的建设中改进方法的要求为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建设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伴随着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重大创新。着眼于思想上建设党,我们党形成了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武装全党的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着眼于组织上巩固党,形成了抓基层打基础的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运用和发展“支部建在连上”的方法;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形成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群众路线的方法;着眼于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方法;着眼于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形成了解决党自身矛盾和问题的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等等。这些好传统好方法,在党的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党的建设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而要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既需要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也迫切需要从改进和创新方法入手,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努力探索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探索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必须立足于党的建设实践,努力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既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又善于运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 具体方法;既继承发展传统方法,又学习借鉴现代管理方法,逐步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相互协调、务实管用的科学方法体系。
(一)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探索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方法论是研究人从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评价世界等活动的方法的本质、来源、种类、作用、运用等的一般理论。探索党的建设科学方法,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
毛泽东同志指出:“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周围世界的方法和革命行动的方法。它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等方面。坚持辩证唯物论,就要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性,从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辩证唯物的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唯物论,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坚持科学方法论,是探索党的建设有效方法的根本前提。
(二)坚持从基层和群众生动活泼的创造中总结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尊重和支持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探索党的建设科学方法的一条主要渠道。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充分尊重基层的创新实践,先后总结推广了山西、河南等地农村的“三级联创”活动、陕西延安的“党员承诺制”、河北张家口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一定三有”制度、河南邓州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浙江宁波等地社区工作的“三有一化”经验,使抽象的理论或原则变成了可以操作的制度,使一个地方的成功之举变为全国的普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只要坚持实践第一、群众第一的观点,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只要解放思想、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从基层和群众中是完全可以总结出党的建设的好方法来的。
(三)坚持开阔视野,多方借鉴吸收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繼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又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这一指示精神,必须自觉吸收现代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把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自觉运用到党的建设工作中去。要善于借鉴和运用现代社会发展成果和先进科技手段,在党的建设中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元素。要学习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党组织在网络的话语权,抢占信息化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制高点;要推广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党的建设工作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制度和方法,收集掌握和有效运用党的建设信息;要吸收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测评技术,加强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形成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科学任用、关心爱护干部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善于借鉴和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要吸收借鉴团队管理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吸收借鉴绩效管理理论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吸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另外,中国共产党也需要适当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的经验,对其应对现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的新方法加以对比和分析。比如,有的执政党重视激活基层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对党组织活动参与热情的做法;有的执政党重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扩大党的影响,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做法;有的执政党整合不同社会群体利益,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责任的做法,等等,就都值得重视。
总之,增强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性,既要继承和发展实践中积累的成功做法,又要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挑战,不断推进方法创新,为党的建设搭建新平台、提供新手段、打开新视野、开辟新空间。
三、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把科学方法运用于党的建设实践,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应有之义。要按照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 中运用、在实践中完善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化水平,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以科学方法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谋划
总体谋划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外,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届内都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实质上都是对一定时期党的建设进行总体谋划。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整党的决定》;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六次中央全会对党的建设问题的总体谋划,都运用了一些共同的方法。一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谋划,正确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及时回答时代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的谋划,坚持把对党的建设的最新理论认识运用到党的建设布局中来;三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谋划,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领导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上部署党的建设;四是针对突出问题进行谋划,既着眼党的建设全局,又针对一段时期内党认为需要加强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六次中央全会在讨论党的建设时,都坚持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统一,总体部署与分类指导的统一、继承传统与推进创新的统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六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六次中央全会的总体谋划,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部署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抓好这些任务的组织实施,既要统筹推进,又要运用科学方法抓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坚持和运用传统的好方法和现代管理的新方法外,还可注重采取以下推进工作落实的方法。一是目标管理的方法。着眼于落实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按照目标设定、议事决策、执行督促、评估评价、结果运用等流程和环节,从具体措施、进度安排、质量要求等方面抓好督促检查,推行目标管理、流程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党的建设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分类指导的方法。在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的前提下,着眼于增强党建工作针对性,从不同领域、不同工作对象的特点出发,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把握不同的工作着力点,允许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方式,给予不同的工作条件,等等,以提高党的建设的成效。三是典型推动的方法。着眼于发挥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各领域和各层次树立、推广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形成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样板,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推开那些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的工作前,要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试点,以点上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四是建立工作责任制的方法。着眼于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党的建设工作综合评价体系,改进考核程序和方法,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情况考实、考准,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
(三)以科学方法检验党的建设成效
要始终坚持实践检验和群众检验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党的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党的建设成效如何,归根到底要看它促进党的中心任务完成,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评价党的建设搞得怎么样,还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要进一步创新检验方法,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注重结果运用,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近些年来,党中央陆续推出的许多党的建设举措,就充分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例如,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方法,提出领导干部和地方党委的工作实绩考核,要既重统计数据又重群众评价,既重增长速度又重发展质量,既重当前成果又重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既重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准确、全面,这不仅对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以科学方法检验党的建设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苗遂奇)
一、科学方法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
方法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没有或缺少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无方法,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活动的成败或效益的质量与数量。要做好工作,就不能不重视方法的研究。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方法是否正确往往决定事业的兴衰成败。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党领导的事业如此,党的自身建设亦然。党的建设是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体,方法正确,则事半功倍,方法不正确,则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注重运用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方法在党的自身建设中的运用。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邓小平同志强调,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江泽民同志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既要有信心和决心,也要有科学的方法。”党中央关于在党的建设中改进方法的要求为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建设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伴随着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重大创新。着眼于思想上建设党,我们党形成了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武装全党的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着眼于组织上巩固党,形成了抓基层打基础的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运用和发展“支部建在连上”的方法;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形成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群众路线的方法;着眼于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方法;着眼于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形成了解决党自身矛盾和问题的系列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等等。这些好传统好方法,在党的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党的建设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而要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既需要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也迫切需要从改进和创新方法入手,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努力探索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探索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必须立足于党的建设实践,努力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既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又善于运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 具体方法;既继承发展传统方法,又学习借鉴现代管理方法,逐步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相互协调、务实管用的科学方法体系。
(一)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探索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方法论是研究人从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评价世界等活动的方法的本质、来源、种类、作用、运用等的一般理论。探索党的建设科学方法,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
毛泽东同志指出:“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周围世界的方法和革命行动的方法。它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等方面。坚持辩证唯物论,就要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性,从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辩证唯物的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唯物论,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坚持科学方法论,是探索党的建设有效方法的根本前提。
(二)坚持从基层和群众生动活泼的创造中总结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尊重和支持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探索党的建设科学方法的一条主要渠道。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充分尊重基层的创新实践,先后总结推广了山西、河南等地农村的“三级联创”活动、陕西延安的“党员承诺制”、河北张家口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一定三有”制度、河南邓州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浙江宁波等地社区工作的“三有一化”经验,使抽象的理论或原则变成了可以操作的制度,使一个地方的成功之举变为全国的普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只要坚持实践第一、群众第一的观点,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只要解放思想、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从基层和群众中是完全可以总结出党的建设的好方法来的。
(三)坚持开阔视野,多方借鉴吸收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繼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又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这一指示精神,必须自觉吸收现代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把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自觉运用到党的建设工作中去。要善于借鉴和运用现代社会发展成果和先进科技手段,在党的建设中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元素。要学习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党组织在网络的话语权,抢占信息化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制高点;要推广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党的建设工作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制度和方法,收集掌握和有效运用党的建设信息;要吸收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测评技术,加强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形成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科学任用、关心爱护干部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善于借鉴和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要吸收借鉴团队管理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吸收借鉴绩效管理理论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吸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另外,中国共产党也需要适当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的经验,对其应对现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的新方法加以对比和分析。比如,有的执政党重视激活基层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对党组织活动参与热情的做法;有的执政党重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扩大党的影响,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做法;有的执政党整合不同社会群体利益,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责任的做法,等等,就都值得重视。
总之,增强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性,既要继承和发展实践中积累的成功做法,又要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挑战,不断推进方法创新,为党的建设搭建新平台、提供新手段、打开新视野、开辟新空间。
三、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把科学方法运用于党的建设实践,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应有之义。要按照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 中运用、在实践中完善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化水平,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以科学方法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谋划
总体谋划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外,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届内都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实质上都是对一定时期党的建设进行总体谋划。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整党的决定》;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六次中央全会对党的建设问题的总体谋划,都运用了一些共同的方法。一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谋划,正确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及时回答时代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的谋划,坚持把对党的建设的最新理论认识运用到党的建设布局中来;三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谋划,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领导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上部署党的建设;四是针对突出问题进行谋划,既着眼党的建设全局,又针对一段时期内党认为需要加强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六次中央全会在讨论党的建设时,都坚持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统一,总体部署与分类指导的统一、继承传统与推进创新的统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六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六次中央全会的总体谋划,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部署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抓好这些任务的组织实施,既要统筹推进,又要运用科学方法抓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坚持和运用传统的好方法和现代管理的新方法外,还可注重采取以下推进工作落实的方法。一是目标管理的方法。着眼于落实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按照目标设定、议事决策、执行督促、评估评价、结果运用等流程和环节,从具体措施、进度安排、质量要求等方面抓好督促检查,推行目标管理、流程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党的建设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分类指导的方法。在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的前提下,着眼于增强党建工作针对性,从不同领域、不同工作对象的特点出发,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把握不同的工作着力点,允许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方式,给予不同的工作条件,等等,以提高党的建设的成效。三是典型推动的方法。着眼于发挥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各领域和各层次树立、推广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形成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样板,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推开那些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的工作前,要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试点,以点上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四是建立工作责任制的方法。着眼于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党的建设工作综合评价体系,改进考核程序和方法,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情况考实、考准,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
(三)以科学方法检验党的建设成效
要始终坚持实践检验和群众检验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党的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党的建设成效如何,归根到底要看它促进党的中心任务完成,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评价党的建设搞得怎么样,还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要进一步创新检验方法,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注重结果运用,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近些年来,党中央陆续推出的许多党的建设举措,就充分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例如,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方法,提出领导干部和地方党委的工作实绩考核,要既重统计数据又重群众评价,既重增长速度又重发展质量,既重当前成果又重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既重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准确、全面,这不仅对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以科学方法检验党的建设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苗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