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燮阳书法述略

来源 :四川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燮阳(1877-1944)字哲徽、哲辉,四川内江东兴区人,清末秀才,拔贡生.后入成都尊经书院学习深造,以书法优秀殊可造就,得到当时院务主事推荐,进京拜会军机大臣荣禄,入军机处充任章京,专司谕旨、奏议誊录.由此得识京中书法巨擘翁同龢、姚华等人,见识台阁气度,养成扛鼎笔力.后考入京师政法学堂,与嘉兴沈钧儒、永川黄默涵、开县谢盛堂等同学.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到四川,先后任成都法院推事(审判员)、重庆法院庭长、律师.后辞公职,以卖字为业.1935年由重庆回家乡内江,潜心书艺,鬻字为生,声名著于当时.与于右任、谢无量、王恩洋、张大干、公孙长子等文化大家及西南政商军界名流,多有交集.
其他文献
随着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对观众体验的研究,沉浸式体验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将常态化和个性化.本文以沉浸式体验为切入点,试析其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营造沉浸式的设计,突破以往博物馆较为单一的展示方式,开拓了博物馆展陈的新视野.沉浸式概念的引入不仅能让博物馆陈列具有强烈的观众体验感,更能让展览向多元化和多维度方向发展,使观众获得更丰富难忘的观展体验.
吴歌是江南吴语方言区民歌民谣的总称,它史蕴深厚、内涵丰赡、价值多元,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吴歌始终反映着江南人民真实的情感世界、体现着江南人民多彩的民俗风情、渗透着江南人民独特的精神情怀,成为江南历史文化的记忆浓缩和江南人民生命的艺术表达.本文从情感表达、民俗记忆和思想追求三个维度析理吴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蕴,以期能为新时代弘扬与传承吴歌、深化吴歌研究提供学理参照.
乡村振兴,政府文旅部门如何在打造“民间艺术之乡”助力,真正发挥其非遗文化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好地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有效地激发群众近距离感受和体验艺术的乡村和乡村的艺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回归我们的精神家园.
本文对流行音乐的传统分类进行详尽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分类方法.文章从符号分节这一理论基点出发,基于媒介角度进行分类.在此视野下,流行音乐可分为记录性流行音乐,即是所有的录音制品;呈现性流行音乐,包括所有的现场音乐,呈现性音乐包括酒吧表演、音乐现场(Live秀)、演唱会、户外音乐节、综艺娱乐节目、在线直播(DHC)等表演类音乐;心灵性流行音乐,这一类主要是受众的反映,包括无意识哼歌、KTV唱歌,自己录制唱片以及个人登台表演、在线K歌等.但无论怎样分类,都不能穷尽,符号学视野下的流行音乐分类是一种开放的、
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以新的艺术形式再现了红色经典歌曲,分析其对经典作品的重构理念,归纳其对红色经典文化内涵的把握,梳理其传承红色文化的意义,可为红色经典的当代传播提供思路.
川剧“帮腔”与古希腊悲剧“歌队”是戏剧艺术的重要元素,它们虽然分属于中西方不同的艺术类别,但在叙事、抒情、达意、渲染等方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和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具有艺术间的共性.在艺术功能这一视角下,本文对“帮腔”与“歌队”进行了观照与比较分析,在其历史发展脉络中,探寻它们之间的共性,把握它们的审美与文化特质,探讨川剧艺术发展流变的趋势.
本文从旋律形态、节奏形态两方面去分析、认识纳西族和傣族民歌的音乐特点,通过充分掌握旋律乐汇、和声乐汇、节奏乐汇以及隐伏的调性和弦等“语境”去掌握音乐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并经过富有想象力的钢琴和声和富有形象特点的织体创新运用及有机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乐曲的艺术性,使钢琴编配与演唱及其他演奏融为一体,让整个作品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派,得到“韵”的完美表现.
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是一部具有英雄史诗性的艺术歌曲作品.作品的独到之处是把强烈的英雄主义战争矛盾冲突和抒情的浪漫主义生活自然感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12首连贯流畅又不失丰富多样的音乐诗歌素材创作的浪漫曲链接,鲜明并深刻地刻画了“向彼得堡告别的霍尔姆王子”的民族英雄形象.
从沿丝绸之路诸多开凿的石窟考察,在漫长的丝绸古道中,丝路乐舞以文化“先行使者”的身份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交融与认同的史实.随着学界持续对丝路石窟舞蹈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作为四大石窟之一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麦积山石窟舞蹈形态研究关注度却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丝绸之路石窟舞蹈历史文明交融互动的深入研究,造成了麦积山石窟乐舞艺术舞蹈理论与舞台实践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的境况.本文以麦积山石窟壁画飞天中的舞蹈形态为研究对象,介绍最具代表性的供养飞天、伎乐飞天、散花飞天的舞蹈动态元素,揭示其蕴含的审美特征,为舞
藏族民间舞蹈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可以发现,不少专业人士都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研究讨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与数字化建设相匹配的相关传播形式让藏族舞蹈更多地走向世界,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歌舞类节目、少数民族文化类节目形式多样,无一不在向更多人展示藏族舞蹈的魅力所在.本文以川西北藏族民间舞蹈为主线,拟作相关文献收集和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