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的江城,下了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最冷的一场雪,刺骨的寒风吹过了城市,掠过了村庄。把武汉一夜之间拖进了寒冬。但是,对于来自黄陂农村的16岁贫困学子李伟来说,却并没有感到一丝寒意,这一年,他可谓四喜临门:家里搬进了党和政府无偿盖起的新居;被破格免费录取到武汉市民政学校0901班计算机应用与平面设计专业学习;收到了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伯伯发来的鼓励信;还有市民政局局长刘志海伯伯专门送来的新棉衣、新棉鞋和新棉被。他深情地说:“今年的冬天,我真的好温暖!”
一场灾难,贫困家庭雪上加霜
1993年2月,李伟出生于黄陂区姚家集镇腊梅村余家田湾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他也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可是,1995年2月,不幸开始降临到他们家。一直是家中顶梁柱的爸爸得了一种怪病,突然口吐鲜血,不省人事,送到医院经过急救之后,命算是保住了,但从此却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给爸爸治病。家里不仅倾家荡产,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这无疑让原本就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妈妈难耐债台高筑,悄悄离家出走,狠心地抛下了李伟,此时他刚满2岁。年幼的李伟过早地体味到人世的冷漠与悲凉。由于爸爸重病后长期卧床不起,一家4口只能靠爷爷奶奶耕种家中仅有的3亩水田为生,随着两位老人年迈体衰,疾病缠身,全部家庭开支仅靠种田和微薄的低保金来维持,生活举步维艰。全家人挤住在两间破瓦屋里,冬天四处透风,夏天蚊蝇飞舞,雨天室内成滩。屋漏偏遭连阴雨,2007年7月的一场特大暴雨,使这间不堪一击的破瓦屋突然坍塌,爷爷、奶奶把李伟从睡梦中喊醒,祖孙三人抱作一团,痛哭了一夜。他们哭喊着:“老天啊,为什么对我们这个家这样的不公平!”
一把“钥匙”,祖孙三代重见光明
2008年8月,湖北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在黄陂区走访贫困户时,发现很多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栖身在破旧的土坯房内。他当即明确指出:一定要赶在下个雨季来临之前,千方百计让全市无力自建房屋的农户住上新居。随后,武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开建无力自建房农民的“金钥匙”工程,此项惠民工程被列为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2009年武汉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中的第1件。当这个喜讯传到李伟家时,他们既高兴又激动,好几天都睡不着觉。2009年3月,镇里派来了施工队伍,拆除了李伟家临时搭建的破瓦屋。在老屋地基上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平房。2009年6月,李伟全家和全市3903户无力建房的农村贫困家庭一起搬进了新居。这是一座使用面积80多平米的新房,白墙、蓝布瓦、新木门、塑钢窗、防盗网、扣板吊顶、有线电视、节能灯、自来水管、厨房厕所等一应俱全。亲历着家的变迁。感受着党和政府的大爱无边,李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记得从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伯伯手里接过新房钥匙的邪一刻,这辈子他永远不会忘记。几位市领导走进李伟的新家,亲切地看望了他的爷爷、奶奶和爸爸,仔细地询问了他们家的情况,并嘱咐一旁的镇、村干部,今后要根据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给予像李伟家这样的困难家庭特别的关怀和照顾。站在一旁的李伟打心眼里感谢杨松书记。他不能忘记迁入新居的那晚,全家人夜不能寐的那种兴奋和激动,并深深体会到这样一句话:“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
2009年对李伟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6月,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中考。然而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看着招生简章上中等职业学校昂贵的学费、杂费、住宿费,全家人皱起了眉头,生活都成问题的家里哪里负担得起他3年的学费呢?求学的梦想破碎了,他感觉自己像一只断翅的小鸟,无力去理想的天空飞翔了,他决定隐瞒年龄出门做童工。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幸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自己身上。8月10日,李伟接到了武汉市民政学校打来的询问电话,表示如果情况属实将录取他到学校上学。几天之后,学校领导专门到他家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转告他武汉市民政局局长刘志海非常关心他的读书问题,专门要求学校破格录取他。就这样,李伟重新背起书包,走进了课堂。学校按“慈善圆梦班”的有关政策招收了这位贫困学生,免除了他3年的全部学杂费和住宿费,还按国家规定每年发给他15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并安排他在就业前景最好的计算机应用与平面设计专业学习。
9月1日,带着希望和梦想,带着全家的喜悦和嘱托,李伟开始了他的职业求学生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言万语,道不尽我这寒门学子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开学后,李伟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对党和政府的无限感激,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感悟着老师的爱护和同学的友谊,他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思来想去,他决定给市委杨松书记写一封感谢信。他在信中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说:“杨松伯伯,我没有什么可以送给您的,唯有请您接受我这个贫困学子深深的一拜……”。在百忙之中,杨松书记认真读完了他的来信,他为李伟家乔迁新居欣慰,为李伟来城里上学高兴,他当即决定给李伟回一封信,鼓励他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一封来信,浓聚爱意点亮心灯
11月9日,雨雪交加,寒气扑面。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海,在副局长王纪娟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李伟就读的武汉市民政学校,亲自把杨松书记的回信送到李伟手中。杨松书记在回信中说,得悉李伟同学通过中考,在市民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就读于市民政学校计算机应用与平面设计专业,感到十分高兴,并向他表示祝贺,希望他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珍惜这3年的学习机会,努力学知识、学做人、学本领,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李伟捧着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杨松伯伯在万忙之中给我回信,说明他对我们贫困学生是多么的关心,我代表全校学生感谢党和政府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殷切希望,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掌握专业本领,将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带着杨松书记的嘱托,刘志海局长亲切看望和慰问了李伟和学校的几名贫困学生代表,并与同学们促膝交谈。他关切地询问同学们:学校生活习不习惯,老师讲课能不能听懂,衣服穿得够不够多,晚上睡觉会不会冷等等。大家开始还有点拘束,不敢说话,但在刘志海伯伯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话语引导下,他们逐渐放开了,轻松地与刘伯伯交谈起来,座谈会的气氛显得那么温馨、融洽、和谐。一一了解了同学们的家庭情况和生活困难后,刘志海局长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学校的困难是暂时的,有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有市民政局党组的支持,有学校老师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学有所成。”他向李伟赠送了崭新的棉衣、棉被和棉鞋,并和孩子们合影留念。送走局领导之后,市民政学校将杨松书记的回信张贴在了校园内。全校学生倍受鼓舞,立志奋发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所有的教职工也倍感振奋,表示要学习好、领会好杨松书记回信的深刻意义和刘志海局长的讲话精神,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厚爱,立志把学校建设好,把这些贫困孩子教育好,培养好,塑造好。
转眼间,李伟已经在市民政学校学习3个多月了。3个多月来,他学习刻苦认真,思想品德优异。由于表现出色,在开学典礼上他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发言,后又被选举为0901班班长,还在10月16日全市中专学生庆祝建国60周年《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住进温暖舒适的学生宿舍,听着每天学校上空飘扬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优美旋律,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生活在梦里一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他这样写道:一场场灾难,带给我生活的压力;中考的失利,折断我理想的翅膀。这些击不垮我,因为我选择了坚强,我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市民政局领导的爱护,得到了市民政学校老师们的帮助,我的心灯被点亮,我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
一场灾难,贫困家庭雪上加霜
1993年2月,李伟出生于黄陂区姚家集镇腊梅村余家田湾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他也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可是,1995年2月,不幸开始降临到他们家。一直是家中顶梁柱的爸爸得了一种怪病,突然口吐鲜血,不省人事,送到医院经过急救之后,命算是保住了,但从此却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给爸爸治病。家里不仅倾家荡产,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这无疑让原本就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妈妈难耐债台高筑,悄悄离家出走,狠心地抛下了李伟,此时他刚满2岁。年幼的李伟过早地体味到人世的冷漠与悲凉。由于爸爸重病后长期卧床不起,一家4口只能靠爷爷奶奶耕种家中仅有的3亩水田为生,随着两位老人年迈体衰,疾病缠身,全部家庭开支仅靠种田和微薄的低保金来维持,生活举步维艰。全家人挤住在两间破瓦屋里,冬天四处透风,夏天蚊蝇飞舞,雨天室内成滩。屋漏偏遭连阴雨,2007年7月的一场特大暴雨,使这间不堪一击的破瓦屋突然坍塌,爷爷、奶奶把李伟从睡梦中喊醒,祖孙三人抱作一团,痛哭了一夜。他们哭喊着:“老天啊,为什么对我们这个家这样的不公平!”
一把“钥匙”,祖孙三代重见光明
2008年8月,湖北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在黄陂区走访贫困户时,发现很多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栖身在破旧的土坯房内。他当即明确指出:一定要赶在下个雨季来临之前,千方百计让全市无力自建房屋的农户住上新居。随后,武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开建无力自建房农民的“金钥匙”工程,此项惠民工程被列为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2009年武汉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中的第1件。当这个喜讯传到李伟家时,他们既高兴又激动,好几天都睡不着觉。2009年3月,镇里派来了施工队伍,拆除了李伟家临时搭建的破瓦屋。在老屋地基上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平房。2009年6月,李伟全家和全市3903户无力建房的农村贫困家庭一起搬进了新居。这是一座使用面积80多平米的新房,白墙、蓝布瓦、新木门、塑钢窗、防盗网、扣板吊顶、有线电视、节能灯、自来水管、厨房厕所等一应俱全。亲历着家的变迁。感受着党和政府的大爱无边,李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记得从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伯伯手里接过新房钥匙的邪一刻,这辈子他永远不会忘记。几位市领导走进李伟的新家,亲切地看望了他的爷爷、奶奶和爸爸,仔细地询问了他们家的情况,并嘱咐一旁的镇、村干部,今后要根据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给予像李伟家这样的困难家庭特别的关怀和照顾。站在一旁的李伟打心眼里感谢杨松书记。他不能忘记迁入新居的那晚,全家人夜不能寐的那种兴奋和激动,并深深体会到这样一句话:“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
2009年对李伟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6月,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中考。然而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看着招生简章上中等职业学校昂贵的学费、杂费、住宿费,全家人皱起了眉头,生活都成问题的家里哪里负担得起他3年的学费呢?求学的梦想破碎了,他感觉自己像一只断翅的小鸟,无力去理想的天空飞翔了,他决定隐瞒年龄出门做童工。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幸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自己身上。8月10日,李伟接到了武汉市民政学校打来的询问电话,表示如果情况属实将录取他到学校上学。几天之后,学校领导专门到他家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转告他武汉市民政局局长刘志海非常关心他的读书问题,专门要求学校破格录取他。就这样,李伟重新背起书包,走进了课堂。学校按“慈善圆梦班”的有关政策招收了这位贫困学生,免除了他3年的全部学杂费和住宿费,还按国家规定每年发给他15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并安排他在就业前景最好的计算机应用与平面设计专业学习。
9月1日,带着希望和梦想,带着全家的喜悦和嘱托,李伟开始了他的职业求学生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言万语,道不尽我这寒门学子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开学后,李伟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对党和政府的无限感激,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感悟着老师的爱护和同学的友谊,他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思来想去,他决定给市委杨松书记写一封感谢信。他在信中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说:“杨松伯伯,我没有什么可以送给您的,唯有请您接受我这个贫困学子深深的一拜……”。在百忙之中,杨松书记认真读完了他的来信,他为李伟家乔迁新居欣慰,为李伟来城里上学高兴,他当即决定给李伟回一封信,鼓励他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一封来信,浓聚爱意点亮心灯
11月9日,雨雪交加,寒气扑面。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海,在副局长王纪娟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李伟就读的武汉市民政学校,亲自把杨松书记的回信送到李伟手中。杨松书记在回信中说,得悉李伟同学通过中考,在市民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就读于市民政学校计算机应用与平面设计专业,感到十分高兴,并向他表示祝贺,希望他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珍惜这3年的学习机会,努力学知识、学做人、学本领,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李伟捧着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杨松伯伯在万忙之中给我回信,说明他对我们贫困学生是多么的关心,我代表全校学生感谢党和政府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殷切希望,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掌握专业本领,将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带着杨松书记的嘱托,刘志海局长亲切看望和慰问了李伟和学校的几名贫困学生代表,并与同学们促膝交谈。他关切地询问同学们:学校生活习不习惯,老师讲课能不能听懂,衣服穿得够不够多,晚上睡觉会不会冷等等。大家开始还有点拘束,不敢说话,但在刘志海伯伯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话语引导下,他们逐渐放开了,轻松地与刘伯伯交谈起来,座谈会的气氛显得那么温馨、融洽、和谐。一一了解了同学们的家庭情况和生活困难后,刘志海局长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学校的困难是暂时的,有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有市民政局党组的支持,有学校老师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学有所成。”他向李伟赠送了崭新的棉衣、棉被和棉鞋,并和孩子们合影留念。送走局领导之后,市民政学校将杨松书记的回信张贴在了校园内。全校学生倍受鼓舞,立志奋发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所有的教职工也倍感振奋,表示要学习好、领会好杨松书记回信的深刻意义和刘志海局长的讲话精神,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厚爱,立志把学校建设好,把这些贫困孩子教育好,培养好,塑造好。
转眼间,李伟已经在市民政学校学习3个多月了。3个多月来,他学习刻苦认真,思想品德优异。由于表现出色,在开学典礼上他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发言,后又被选举为0901班班长,还在10月16日全市中专学生庆祝建国60周年《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住进温暖舒适的学生宿舍,听着每天学校上空飘扬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优美旋律,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生活在梦里一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他这样写道:一场场灾难,带给我生活的压力;中考的失利,折断我理想的翅膀。这些击不垮我,因为我选择了坚强,我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市民政局领导的爱护,得到了市民政学校老师们的帮助,我的心灯被点亮,我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