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者高寿、德者延年。那些在国学经卷中的漫步者,用自己的生命采撷着硕果,这些果实滋润了后辈也成就了他们令人仰止的丰富人生。撇开学术不论,回归他们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深刻的人生体悟、温情的生活之心铸就了他们悠远绵长的生命之河。这种体悟、这份温情伴随着他们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留下了令世人心向往之的追慕慨叹。
李玉清是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长期以来,他一直怀着强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于中国国学文化与哲学的研究。他认识到“国学热”兴起的原因,以及国学这一主流文化在解决一些社会矛盾中所具有的积极和重要意义,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世纪人物》有幸独家采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李玉清。
国学之魂 和谐之道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界各地争相修建孔子学院,西方国家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也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的源泉、精神的乐园和管理的真谛,中国国学的精华思想风靡世界基于它内在倡导和谐的思想与提供实现和谐的方法。
著名企业家谈国学,李玉清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更不是穿凿附会或春秋笔法,他理解了国学的思想之魂,以及国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因此投入弘扬国学、传播国学的事业中。
李玉清潜心研究国学,他要进一步推动国学从严肃的神坛上走下来,归回自然的生活。让更多的人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体会到精神的愉悦,体会到国学的趣味性,并很好的将国学精华思想植入生活。李玉清说:“如果一个人理解怎样修身、怎样培育人文情怀、怎样与生存空间中每一样事物的和谐相处、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是对家庭以及社会做出了不俗贡献的人。生命有体验快乐的需求,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充分去发现与享受‘生存’的快乐与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归根结底是人们获得愉悦生活的基础条件。‘舍’、‘得’之间,‘舍’就是‘得’,放下‘物欲的贪念’,收获纯朴的愉悦。”
他诠释国学新思维的理念,推动人们更加清晰认识“国学”的真正内涵。他通过自己多年来工作实践所得,全面分析与总结,认识到中国国学其深刻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共处的行为关系准则,它能够为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矛盾现象提供精神价值参考,如财富不均、贪污腐败、暴力冲突等等。主流文化应该以协调社会矛盾为责任。积极进取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贪念的涌起确实不应该。李玉清说:“当代社会很多矛盾的产生,几乎都源于一种不正常的‘贪念’。”
人,生来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可以依靠自己特长的属性去谋生、去服务社会。关键在于工作与生活的心态,本着以“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的心态,那么人的知识和能力对于他人、对于社会也就具有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当今,一些浮躁的竞争与攀比造成了很多关系的不和谐,特别是庸俗的“称王”、“称霸”、“成龙”、“成凤”思想左右着人们做事的动机,迫使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做出违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事情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人类每一次破坏自然的行为,都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人类要想在同一个地球下继续获得好的生活,就必须学会以“战略”的眼光,一点一滴的做起,从自身做起,体会和谐、传播和谐……国学思想为我们提供行为参考。
东方国学
“孝”“礼”先行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一个人的精彩可以推动一个时代。概括来说,李玉清的人生轨迹就是从理想出发,到现实落地,再度回到理想国度。他曾经的理想国度是什么不得而知,如今,他的心力是“东方国学。”
李玉清说:“一谈到国学,人们的传统印象是贵族、士大夫的高雅学问,与普通人的生活相距甚远。实际上,国学可以受众于所有人,特别是人们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现今,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近国学、体会国学、享受国学、甚至最后成为一名像我一样国学的传播者。”李玉清说:“我们现在提出‘愉悦国学’,就是推进‘国学’雅俗共受、雅俗共享。坚持国学思想的标准,并切身还原于日常生活,乐存于日常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情景呀!”
从前有一段时间,李玉清在一家投资公司当训练讲师,他常常坐在泉边冥想,燕尾蝶在他身边环绕,有种“李生晓梦迷蝴蝶”的悟境。那时他二十六、七岁,正是思想爆发的阶段,他在泉边思考着:“我以为‘孝’字是洪崖先生伶伦造的,是他当年看到黄帝或者蚩尤这样的部落首领背着老人,于是有了‘孝’。”
在李玉清的研究中“东方国学十分看重‘孝’、‘礼’的教义”。孝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父母、源起都不能认同,德行、忠义就无从谈起。纵观东方国学教育学校的设立,以及方方面面都十分极力的尊重与体现两个字“孝”、“礼”。李玉清说:“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春节,这个365天一次的中国传统周期、是一次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全中国人民都赶着回家过年。这种无意识、每年固定的大迁徙,其实就是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忠’、‘孝’情结。这种对长辈的崇敬蕴含着‘敬天爱人’的大智慧。”民间流传:“孝敬老人天降福。”
笔者所见,东方国学按照国学的思想内涵,把其中的教义转化成一套可操作性的行为操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礼仪规范标准。李玉清说:“东方国学教育学校将极大复兴与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东方国学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十分严格的遵守礼仪要求与标准。”专家团队也倡议:“复周礼”。礼仪的文化与力量可以深度、具体影响人们的行为,可以促进和谐。东方国学学校的创办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谐社会,应运而生。大道和谐、大道至简。
国学公益 传承文化
李玉清谈到,国学兴起是时势所趋,人们也亟待进一步从国学中汲取智慧,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共识。我们传承国学还要切记——进得去、出得来、信而不迷。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就是运用了易经的智慧。所以,我们传播国学一方面促进和谐;另外一方面我们去发掘“国学”背后的力量——国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中国人的孝道有很强的礼数,关心是需要节奏和韵律的。与世界范围内受关注的“圣诞节”相比,中国年文化和意义的概念有些许被冲击的现象,在世人心目中似乎只剩下吃饺子、看春晚这样苍白的印象。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经济往来的激烈竞争打乱了人们正常生活的“秩序”。
“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是“孝”的体现。但是,作为国人,我们坦承中国“年”的气氛有些逊于西方的“圣诞节”。这是什么原因呢?国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平时吃饭穿衣都追求质量,到了春节,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无非是该添新衣的添新衣,该多买点菜的多买点菜,跟平时的生活其实没有根本的不同,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过年就是该“多”的东西多一点,仅此而已。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人情却没有了。以往拜年是很有气氛的,成群结队的邻居、亲朋、好友纷纷上门互道祝福,而现在更多的人选择了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互动,有的干脆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搞定拜年,美其名曰时尚,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拜年成了一种形式,而面对面的交流缺乏,人情愈显空洞。李玉清认为这是一种对年的片面认识。中国的“年文化”讲究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怎么过,推行长幼有序,伦理道德……“中国年”固有的华夏风情,应该得到继续。为“中国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方国学”团队积极推进的另一件大事。
李玉清是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长期以来,他一直怀着强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于中国国学文化与哲学的研究。他认识到“国学热”兴起的原因,以及国学这一主流文化在解决一些社会矛盾中所具有的积极和重要意义,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世纪人物》有幸独家采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李玉清。
国学之魂 和谐之道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界各地争相修建孔子学院,西方国家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也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的源泉、精神的乐园和管理的真谛,中国国学的精华思想风靡世界基于它内在倡导和谐的思想与提供实现和谐的方法。
著名企业家谈国学,李玉清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更不是穿凿附会或春秋笔法,他理解了国学的思想之魂,以及国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因此投入弘扬国学、传播国学的事业中。
李玉清潜心研究国学,他要进一步推动国学从严肃的神坛上走下来,归回自然的生活。让更多的人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体会到精神的愉悦,体会到国学的趣味性,并很好的将国学精华思想植入生活。李玉清说:“如果一个人理解怎样修身、怎样培育人文情怀、怎样与生存空间中每一样事物的和谐相处、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是对家庭以及社会做出了不俗贡献的人。生命有体验快乐的需求,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充分去发现与享受‘生存’的快乐与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归根结底是人们获得愉悦生活的基础条件。‘舍’、‘得’之间,‘舍’就是‘得’,放下‘物欲的贪念’,收获纯朴的愉悦。”
他诠释国学新思维的理念,推动人们更加清晰认识“国学”的真正内涵。他通过自己多年来工作实践所得,全面分析与总结,认识到中国国学其深刻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共处的行为关系准则,它能够为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矛盾现象提供精神价值参考,如财富不均、贪污腐败、暴力冲突等等。主流文化应该以协调社会矛盾为责任。积极进取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贪念的涌起确实不应该。李玉清说:“当代社会很多矛盾的产生,几乎都源于一种不正常的‘贪念’。”
人,生来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可以依靠自己特长的属性去谋生、去服务社会。关键在于工作与生活的心态,本着以“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的心态,那么人的知识和能力对于他人、对于社会也就具有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当今,一些浮躁的竞争与攀比造成了很多关系的不和谐,特别是庸俗的“称王”、“称霸”、“成龙”、“成凤”思想左右着人们做事的动机,迫使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做出违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事情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人类每一次破坏自然的行为,都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人类要想在同一个地球下继续获得好的生活,就必须学会以“战略”的眼光,一点一滴的做起,从自身做起,体会和谐、传播和谐……国学思想为我们提供行为参考。
东方国学
“孝”“礼”先行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一个人的精彩可以推动一个时代。概括来说,李玉清的人生轨迹就是从理想出发,到现实落地,再度回到理想国度。他曾经的理想国度是什么不得而知,如今,他的心力是“东方国学。”
李玉清说:“一谈到国学,人们的传统印象是贵族、士大夫的高雅学问,与普通人的生活相距甚远。实际上,国学可以受众于所有人,特别是人们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现今,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近国学、体会国学、享受国学、甚至最后成为一名像我一样国学的传播者。”李玉清说:“我们现在提出‘愉悦国学’,就是推进‘国学’雅俗共受、雅俗共享。坚持国学思想的标准,并切身还原于日常生活,乐存于日常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情景呀!”
从前有一段时间,李玉清在一家投资公司当训练讲师,他常常坐在泉边冥想,燕尾蝶在他身边环绕,有种“李生晓梦迷蝴蝶”的悟境。那时他二十六、七岁,正是思想爆发的阶段,他在泉边思考着:“我以为‘孝’字是洪崖先生伶伦造的,是他当年看到黄帝或者蚩尤这样的部落首领背着老人,于是有了‘孝’。”
在李玉清的研究中“东方国学十分看重‘孝’、‘礼’的教义”。孝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父母、源起都不能认同,德行、忠义就无从谈起。纵观东方国学教育学校的设立,以及方方面面都十分极力的尊重与体现两个字“孝”、“礼”。李玉清说:“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春节,这个365天一次的中国传统周期、是一次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全中国人民都赶着回家过年。这种无意识、每年固定的大迁徙,其实就是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忠’、‘孝’情结。这种对长辈的崇敬蕴含着‘敬天爱人’的大智慧。”民间流传:“孝敬老人天降福。”
笔者所见,东方国学按照国学的思想内涵,把其中的教义转化成一套可操作性的行为操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礼仪规范标准。李玉清说:“东方国学教育学校将极大复兴与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东方国学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十分严格的遵守礼仪要求与标准。”专家团队也倡议:“复周礼”。礼仪的文化与力量可以深度、具体影响人们的行为,可以促进和谐。东方国学学校的创办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谐社会,应运而生。大道和谐、大道至简。
国学公益 传承文化
李玉清谈到,国学兴起是时势所趋,人们也亟待进一步从国学中汲取智慧,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共识。我们传承国学还要切记——进得去、出得来、信而不迷。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就是运用了易经的智慧。所以,我们传播国学一方面促进和谐;另外一方面我们去发掘“国学”背后的力量——国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中国人的孝道有很强的礼数,关心是需要节奏和韵律的。与世界范围内受关注的“圣诞节”相比,中国年文化和意义的概念有些许被冲击的现象,在世人心目中似乎只剩下吃饺子、看春晚这样苍白的印象。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经济往来的激烈竞争打乱了人们正常生活的“秩序”。
“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是“孝”的体现。但是,作为国人,我们坦承中国“年”的气氛有些逊于西方的“圣诞节”。这是什么原因呢?国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平时吃饭穿衣都追求质量,到了春节,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无非是该添新衣的添新衣,该多买点菜的多买点菜,跟平时的生活其实没有根本的不同,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过年就是该“多”的东西多一点,仅此而已。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人情却没有了。以往拜年是很有气氛的,成群结队的邻居、亲朋、好友纷纷上门互道祝福,而现在更多的人选择了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互动,有的干脆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搞定拜年,美其名曰时尚,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拜年成了一种形式,而面对面的交流缺乏,人情愈显空洞。李玉清认为这是一种对年的片面认识。中国的“年文化”讲究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怎么过,推行长幼有序,伦理道德……“中国年”固有的华夏风情,应该得到继续。为“中国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方国学”团队积极推进的另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