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它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特别是运用于数学课堂的导课中,效果尤显突出。很多小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很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能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
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的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导课;兴趣;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1 温故知新,搭桥铺路
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2 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尝试制作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循环小数。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课开始屏幕上出现画有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的人物,并带有配音。身体大的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我的三个角的和一定比你们两个的大。”直角三角形不服气地说“我有一个角是直角,我的三个角的和一定比你大。”身体最小的三角形比较自卑说:“那我的三个角的和是最小的了”。我趁机问他们谁说得对呢?同学们的回答不一致,有的说大三角形说得对,有的说直角三角形说得对。那怎么检验呢?同学们有的拿量角器测量,有的进行折叠,(每组都有一张这样的图片)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再如,三年级下册《分桃子》这节课是一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学起来非常乏味,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两只小猴在树上荡秋千,不小心把树上的桃子碰落了许多,点击鼠标桃子纷纷落地,在树下玩耍的两只猴子看到从树上落下来的桃子非常高兴,他们数了数正好48个,两只猴子比比划划好像在说什么。一会儿,一只小猴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另一只猴子说:“这些桃子是我们两个人的,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分桃要公平。”最后电脑里配音向学生提出要求,看了上面的动画你们怎样帮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使两只小猴都满意。学生很快地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4 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是这样做的,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电脑动画《师徒四人去取经》
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要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的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导课;兴趣;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1 温故知新,搭桥铺路
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2 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尝试制作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循环小数。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课开始屏幕上出现画有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的人物,并带有配音。身体大的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我的三个角的和一定比你们两个的大。”直角三角形不服气地说“我有一个角是直角,我的三个角的和一定比你大。”身体最小的三角形比较自卑说:“那我的三个角的和是最小的了”。我趁机问他们谁说得对呢?同学们的回答不一致,有的说大三角形说得对,有的说直角三角形说得对。那怎么检验呢?同学们有的拿量角器测量,有的进行折叠,(每组都有一张这样的图片)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再如,三年级下册《分桃子》这节课是一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学起来非常乏味,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两只小猴在树上荡秋千,不小心把树上的桃子碰落了许多,点击鼠标桃子纷纷落地,在树下玩耍的两只猴子看到从树上落下来的桃子非常高兴,他们数了数正好48个,两只猴子比比划划好像在说什么。一会儿,一只小猴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另一只猴子说:“这些桃子是我们两个人的,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分桃要公平。”最后电脑里配音向学生提出要求,看了上面的动画你们怎样帮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使两只小猴都满意。学生很快地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4 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是这样做的,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电脑动画《师徒四人去取经》
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要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