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摆渡人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rec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16日,对平常人来说,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红十字会器官协调员刘源来说,这一天是有意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刘源成功地协调了第184例器官捐献者。
  不惑之年的刘源是北京人。在做器官协调员之前,他是一家医院的肝胆外科医生,每天接触到的都是肝硬化晚期、肝癌患者,因为没有等到合适的肝源,患者不得不面临死亡的结局。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刘源感到很无奈。刘源清楚地记得,一名苦苦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患者,等来了适合移植的肝源,而喜获重生悲喜交加的画面,刘源被那一幕深深震撼。

  通过了解,刘源知道中国在2007年就颁布实施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国虽然早就有器官捐獻条例,但目前中国器官捐献供需比例仅为1∶30,是全球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年有30万个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在苦苦等待重生。这个数字,让刘源吃了一惊。随着中国器官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如今,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是中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所以,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人来进行器官协调工作。
  那些天,刘源一直在思考,与其做一名医生,不如转做一名接力生命的“摆渡人”,让更多的患者得到生命的延续。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刘源把辞职报告递交给了科室领导。一个月后,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刘源正式上岗。可是,器官协调员的工作看似神圣,却要更多地面对患者家属的白眼和误解。
  那天,刘源接到消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从施工的大楼摔下后重伤,躺在重症病房里等待家属签收死亡通知。
  经过充分了解,刘源决定连夜赶往乡下。因为,器官捐献需要征得所有直系亲属的同意。奔波千里之后,刘源来到患者的老家,找到了患者的父母。刘源先跟两位老人拉起了家常,气氛融洽后,刘源把老人儿子的情况说了出来。两位老人听后,号啕大哭。
  等老人平静后,刘源轻声地对老人说出了捐献器官的事。可是,还没有说完,老人打断他的话:“别说了,让我捐出儿子的器官,这是不可能的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老人用浓重的地方口音,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一番话,刘源的第一次捐献器官协调失败了。虽然失败,但刘源并没有过多的沮丧。因为,不仅外人不理解这份职业,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大理解。
  有一次,一位15岁单亲男孩因为脑胶质瘤无法治愈而导致脑死亡。面对痛苦的男孩父亲,刘源不知道该怎样说出“捐献”二字。于是,刘源还是采用老办法——聊天。刘源先是从男孩聊起,一聊到男孩,男孩的父亲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他暂时忘记了悲伤。寻个机会,刘源向男孩父亲说到器官捐献的事例上。看着男孩父亲迟疑的眼神,刘源说:“把器官捐献出去,不仅可以救活一个人,而且不管在何方,总有一个人在延续他的生命。”“是吗?怎么延续?”于是,刘源从头到尾把捐献器官的成功事例详细地向男孩父亲说了一遍。那天,刘源跟男孩父亲聊了3个多小时。后来人还去医院附近的小饭馆吃了一顿饭,喝光了一瓶二锅头后,看着哭个不停的男孩父亲,刘源也忍不住跟着哭起来。最后,这位父亲选择捐出孩子的器官,男孩捐出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和角膜,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还让盲人重获光明。
  5年过去,刘源这个与死神赛跑的人,从一个器官协调员的门外汉,成长为生命接力的“摆渡人”。虽然在做器官协调的路上有喜有忧,但刘源从来没有后悔,因为他是患者重生的曙光,让生命与爱生生不息。
其他文献
4月22日地球日当天,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做了一个决定.rn永久停止动物表演,用动物科普课堂代替.rn大家都为“拯救表演动物”这个项目的顺利推进而鼓掌.rn而更多人不知道的,
期刊
新冠病毒彻底改变了人们惯常的行为范式.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美国需“保持社交距离”到2022年.rn其实,社交距离2月份在中国就实施了,只不过叫“安全距离”.疫情时大家排队都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和好动是天性。在课堂上很难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上,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将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
必须承认,开始玩《动物森友会》的前两个小时里,我感到了一丝烦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简单操作——在无人岛上跑来跑去,摇树、捡树枝、摘果子、钓鱼、抓虫子、挖化石,然后将素
期刊
《鬓边不是海棠红》热播,演员尹正以出色的演技让这位戏台上“疯魔”、戏台下“能吃”的商细蕊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私下的尹正更是位“资深二次元少年”,前几天尹正在
期刊
话说,松浦弥太郎在《去生活》里面提到,他自己的办公环境中不放垃圾桶.那要扔垃圾怎么办呢?他就自己拿着垃圾到外面扔进大垃圾桶喽.听着很奇怪.rn那为啥呢?松浦弥太郎说,有这
期刊
常言道,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唐代笔记中有两则吃饼的故事,结果正是在细节处见分晓,一成一败.rn《次柳氏旧闻》有一则《太子惜福》.讲的是唐肃宗李亨为太子时,曾陪侍父皇玄
期刊
有些人可能会说:“在人前说话很紧张,要顾及别人的眼光和别人是怎么想的.”rn在这里送给大家一个秘诀,就是改变心之箭头的方向.“被别人看到自己的样子”或者“被别人听到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