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可以看到多少种鸟呢?武汉市观鸟协会给出的答案是:50种。协会的爱好者原本每个月都要去野外监测鸟类活动,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由于新冠病毒肆虐武汉,监测项目不得不跟城市一起按下暂停键。
许多人久违地拥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却根本无处可去,焦虑侵蚀着居家隔离的人。而我号召会员们“宅”在家里观鸟,并把会员在家记录的鸟类数据汇集起来,形成一次特殊的城市鸟类监测报告。
非常时期居家观鸟
“封城”期间我们不能出门,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决定实施“宅家观鸟工程”,把会员各自居住的小区当成监测目标。只要在小区视线范围内看到的(包括飞行在小区外的鸟)、能够辨识的鸟,都算小区监测的结果。
我最初在群里提议,实际上当时响应的人不太多,一百多个会员,只有二十多人响应。很多人刚开始不太适应。比如,有位老师住在较老旧的小区,社区的管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她受到的冲击比我要大一些,主要是心灵上的冲击。刚开始看到会员群里关于鸟的讨论,她也不太理解,觉得你们怎么还有心思看鸟?不过,后来她还是加入,观察起了自己家窗外最常见的珠颈斑鸠,并借此慢慢地走出阴霾。
观鸟的好处就在这里,能够让你平静,当时觉得很可怕、气愤、难受的事情,过去了,回头一看也就这样。
居家观鸟其实是给关在家里的人找了个事做。比如我,不看电视,也不追星,还能干嘛呢?我所在的那个小区,有二十多栋33层的高楼,我住在14楼。每天早晚,我都会拿着望远镜,跑去不同的窗户,花上两三个小时观察鸟。
我看过喜鹊飞上28楼、珠颈斑鸠在小区中央公园的树梢上求爱、红嘴蓝鹊啄紫叶李的嫩芽……有一次,我看见一只灰喜鹊叼着一块饼干飞过去,心想这家伙伙食蛮好嘞——我家里当时都没有饼干了,它还有得吃!
我常常一边看这些鸟,一边在手机上记录,像这样写道:2020年2月24日,阴天,时间段是10:45-15:00,用的器材是单筒、双筒望远镜和相机,看到了7种鸟,共25只,目击30次,分别是白头鹎、灰喜鹊等等。
现在统计下来,“封城”的那段时间,我在小区中一共看到过23种鸟,共264只,其中灰喜鹊、乌鸫、珠颈斑鸠是最常见的。观鸟活动对观测者的要求很严格。首先,观测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显示,中国有1445种鸟(据2021年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国有野外记录的鸟类数量已刷新到1491种),武汉有419种。要把这些鸟认清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一只鸟跟另一只鸟的差别很小,也需要耐心地认真观察。隔着不算近的距离,能快速辨识鸟的种类和数量,是观鸟人的一项绝技。
我第一次在群里发布了自己的观测记录之后,会员们也开始响应。人都是喜欢比较的,我们观鸟也有比赛——我在自己家附近看到了这种鸟,那你家有没有?他家有没有?我想找别人没看过的,所以克服困难,尽量看远一点。
过去为了监测鸟类,我每个月都要去距离小区1000米左右的三角湖看鸟。疫情期间,不能去了,我很想念那里。我每天不断地到所有窗户旁边和阳台上找角度,只要能够到的地方都试了一遍,希望能看见三角湖。最后,我发现透过卧室窗户上一块封闭的脏玻璃——外面都是泥巴,没办法擦拭——可以看到两栋高楼和远处一片低矮房屋之间有个豁口,立即架起单筒望远镜,视线穿过豁口,居然看到了三角湖。我在这住了差不多4年,从来没有发现从这里能看到三角湖上的鸟。
宅在家里观鸟,听着是一件挺方便的事,其实操作起来也有困难。有的人住的楼层高,看地面的鸟不是很清楚;有的人家里窗户小,死角多,也看不全周围的鸟。我们有一位会员是化学博士,他这样解释观鸟的体验:从心理学上讲,得不到满足的欲望会使人体的多巴胺-ATP系统反应剧烈,除非欲望得到满足或转移,否则产生的ATP能量会越积越多,让人感觉欲罢不能,这种体验观鸟人都会有。
观察身边的自然
我是做投资的,平时工作比较忙,也就是利用周末这种业余时间观鸟,跑的地方也不算多。我工作时很紧张,但是一旦进入到观鸟状态,就放空了,把其他的事情都抛在了后面。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很快,压力也大,各种事情放在一起总是会有矛盾的,但当我们醉心于自然,再回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了。可以说观鸟对我起到了疗愈的作用,让我获得了很多心理上的平静。
以前我追求的是不断发现新鸟种,但小孩出生之后,我碰到了观鸟的瓶颈,没有太多时间去外地跑,武汉的鸟我也看得差不多了,每次出去都看不到新鸟种,没有什么收获,感觉焦虑。观鸟是要靠热情驱动着往前的,所以,我在2012年以后基本没再看了。
当时,观鸟协会的第一批创始人很多都跟我一样,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工作变动,没有那么多时间观鸟,协会的活动停滞了一段时间。毕竟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生活,是照顾好家人。
2015年,我的小孩长到七八岁,为了让他了解自然,我买了一本电子书,叫《塞尔伯恩博物志》,是现代意义上观鸟活动的祖师爷吉尔伯特·怀特写的。怀特深度观察自然的方法为我观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就是每天观察鸟,和它们成为朋友,有亲近感,从而更加了解它们的生活,而不是只知道名字。于是,我又决定回来看鸟。
我们在武汉重点区域的鸟类监测,实际上就是看身边的自然。除了郊野,每个志愿者负责的监测点都在各自的家附近。开始做重点区域鸟类监测之后,我们每个月都要出一份月报。2020年2月,“封城”之后的第一份月报怎么寫呢?我们把会员在家记录的数据收集起来,做了一份特殊的月报。写完月报的时候,我也吃了一惊,本来以为只有30种鸟,结果是整整50种。武汉是一座建立在湿地上的城市,我们每个人周边一两公里范围内几乎都有水,再加上植被,就有了鸟。所以说,我们观鸟人在这个地方还是比较幸福的。
许多人久违地拥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却根本无处可去,焦虑侵蚀着居家隔离的人。而我号召会员们“宅”在家里观鸟,并把会员在家记录的鸟类数据汇集起来,形成一次特殊的城市鸟类监测报告。
非常时期居家观鸟
“封城”期间我们不能出门,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决定实施“宅家观鸟工程”,把会员各自居住的小区当成监测目标。只要在小区视线范围内看到的(包括飞行在小区外的鸟)、能够辨识的鸟,都算小区监测的结果。
我最初在群里提议,实际上当时响应的人不太多,一百多个会员,只有二十多人响应。很多人刚开始不太适应。比如,有位老师住在较老旧的小区,社区的管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她受到的冲击比我要大一些,主要是心灵上的冲击。刚开始看到会员群里关于鸟的讨论,她也不太理解,觉得你们怎么还有心思看鸟?不过,后来她还是加入,观察起了自己家窗外最常见的珠颈斑鸠,并借此慢慢地走出阴霾。
观鸟的好处就在这里,能够让你平静,当时觉得很可怕、气愤、难受的事情,过去了,回头一看也就这样。
居家观鸟其实是给关在家里的人找了个事做。比如我,不看电视,也不追星,还能干嘛呢?我所在的那个小区,有二十多栋33层的高楼,我住在14楼。每天早晚,我都会拿着望远镜,跑去不同的窗户,花上两三个小时观察鸟。
我看过喜鹊飞上28楼、珠颈斑鸠在小区中央公园的树梢上求爱、红嘴蓝鹊啄紫叶李的嫩芽……有一次,我看见一只灰喜鹊叼着一块饼干飞过去,心想这家伙伙食蛮好嘞——我家里当时都没有饼干了,它还有得吃!
我常常一边看这些鸟,一边在手机上记录,像这样写道:2020年2月24日,阴天,时间段是10:45-15:00,用的器材是单筒、双筒望远镜和相机,看到了7种鸟,共25只,目击30次,分别是白头鹎、灰喜鹊等等。
现在统计下来,“封城”的那段时间,我在小区中一共看到过23种鸟,共264只,其中灰喜鹊、乌鸫、珠颈斑鸠是最常见的。观鸟活动对观测者的要求很严格。首先,观测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显示,中国有1445种鸟(据2021年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国有野外记录的鸟类数量已刷新到1491种),武汉有419种。要把这些鸟认清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一只鸟跟另一只鸟的差别很小,也需要耐心地认真观察。隔着不算近的距离,能快速辨识鸟的种类和数量,是观鸟人的一项绝技。
我第一次在群里发布了自己的观测记录之后,会员们也开始响应。人都是喜欢比较的,我们观鸟也有比赛——我在自己家附近看到了这种鸟,那你家有没有?他家有没有?我想找别人没看过的,所以克服困难,尽量看远一点。
过去为了监测鸟类,我每个月都要去距离小区1000米左右的三角湖看鸟。疫情期间,不能去了,我很想念那里。我每天不断地到所有窗户旁边和阳台上找角度,只要能够到的地方都试了一遍,希望能看见三角湖。最后,我发现透过卧室窗户上一块封闭的脏玻璃——外面都是泥巴,没办法擦拭——可以看到两栋高楼和远处一片低矮房屋之间有个豁口,立即架起单筒望远镜,视线穿过豁口,居然看到了三角湖。我在这住了差不多4年,从来没有发现从这里能看到三角湖上的鸟。
宅在家里观鸟,听着是一件挺方便的事,其实操作起来也有困难。有的人住的楼层高,看地面的鸟不是很清楚;有的人家里窗户小,死角多,也看不全周围的鸟。我们有一位会员是化学博士,他这样解释观鸟的体验:从心理学上讲,得不到满足的欲望会使人体的多巴胺-ATP系统反应剧烈,除非欲望得到满足或转移,否则产生的ATP能量会越积越多,让人感觉欲罢不能,这种体验观鸟人都会有。
观察身边的自然
我是做投资的,平时工作比较忙,也就是利用周末这种业余时间观鸟,跑的地方也不算多。我工作时很紧张,但是一旦进入到观鸟状态,就放空了,把其他的事情都抛在了后面。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很快,压力也大,各种事情放在一起总是会有矛盾的,但当我们醉心于自然,再回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了。可以说观鸟对我起到了疗愈的作用,让我获得了很多心理上的平静。
以前我追求的是不断发现新鸟种,但小孩出生之后,我碰到了观鸟的瓶颈,没有太多时间去外地跑,武汉的鸟我也看得差不多了,每次出去都看不到新鸟种,没有什么收获,感觉焦虑。观鸟是要靠热情驱动着往前的,所以,我在2012年以后基本没再看了。
当时,观鸟协会的第一批创始人很多都跟我一样,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工作变动,没有那么多时间观鸟,协会的活动停滞了一段时间。毕竟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生活,是照顾好家人。
2015年,我的小孩长到七八岁,为了让他了解自然,我买了一本电子书,叫《塞尔伯恩博物志》,是现代意义上观鸟活动的祖师爷吉尔伯特·怀特写的。怀特深度观察自然的方法为我观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就是每天观察鸟,和它们成为朋友,有亲近感,从而更加了解它们的生活,而不是只知道名字。于是,我又决定回来看鸟。
我们在武汉重点区域的鸟类监测,实际上就是看身边的自然。除了郊野,每个志愿者负责的监测点都在各自的家附近。开始做重点区域鸟类监测之后,我们每个月都要出一份月报。2020年2月,“封城”之后的第一份月报怎么寫呢?我们把会员在家记录的数据收集起来,做了一份特殊的月报。写完月报的时候,我也吃了一惊,本来以为只有30种鸟,结果是整整50种。武汉是一座建立在湿地上的城市,我们每个人周边一两公里范围内几乎都有水,再加上植被,就有了鸟。所以说,我们观鸟人在这个地方还是比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