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墙洞里黑黑的,老人将手探进去,掏了好一阵,掏出了一团黑黑的东西。他四处看看没人,这才很神秘地将手伸到我面前让我看。那掌心里有几块又黑又硬,像干马粪似的东西。他说,知道这是什么吗?
大烟!这东西我见过。他赶紧瞪我一眼,说,别大声。这是我的药,头疼拉肚子,一喝就好。说完,他又将那些东西塞进墙洞里去了。
他说起了“走烟帮”。这是一个十分隐晦的话题,迤萨人一般是很忌讳的,不会轻易对人谈起。老人却颇有些自得,因为那毕竟是迤萨马帮最为兴盛的一段历史。
迤萨商人相继打通到老挝、越南、缅甸的驿道后,出国经商便成了迤萨人谋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经营范围已从普通的土特产品、日杂百货扩大到大烟的收购和销售,尔后大烟的交易便逐渐演变为迤萨马帮的主要经营活动。
民国初年,国民政府下令禁烟,云南都督府也制定了禁烟条例和巡视禁烟的种种规则,严令各地执行。省内鸦片存货大减,鸦片吸食者便到处出高价收购,大烟价格顿时暴涨。迤萨商人见机立即三三两两用马驮着半开,到元江、墨江、磨黑等地收购大烟,运回本地转瞬即脱手,而且获利甚丰。一时间,迤萨成了大烟买卖的集散地。广东商人闻讯从河口乘船沿红河而上,到迤萨抢购大烟。而许多外地商人还在坐地等待,需求急迫,大烟供不应求。看到这种势头,迤萨各路商人,除蜂拥到元江、墨江一带采购,又到老挝桑怒一带交易。那时寮国(老挝)和越南都是法国殖民地,于是生意又转到越南。
那时越币带回国后可以到法国设在昆明的东方汇理银行兑换云南半开(每元可换三至四元)。但迤萨人有自己的商号“同义丰”办理兑换和销售,从不与外界接触,这就是昆明人难以了解迤萨帮财力到底有多雄厚的原因。马帮老板瞿秀在昆明的葬礼过后,与“同义丰”交往的商人渐渐增多,迤萨人的“烟帮”活动才逐渐为世人所知,与云南其他地方烟帮相比,迤萨帮既隐秘又大胆。迄今为止,外人仍然很难了解到当时迤萨烟帮的详细情形。
那时云南的大烟交易十分频繁,政府时禁时放,那交易也就反反复复,时起时落。
怪的是迤萨似乎不受这样的影响,他们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找到货源。开出商路。风闻勐主(今滇南西双版纳边界)有大烟,外地烟商还没反应过来,迤萨商人们已经迅速转向勐主。又传言滇缅边境有货源,外地商人们还在犹豫,迤萨商人已经去到了沧源、澜沧、班洪、班弄、耿马一带,而且神不知鬼不觉地远远深入到缅甸东部的景栋地区去了。
为了不暴露行踪,迤萨帮一贯独往独来,那驿路路线也灵活多变,除了自己人,外人很难清楚他们的底细。老人得意地说,迤萨马帮的路,在我们心里,谁也不会知道的,即使有人想跟着走,那就试试看,要不了半天,准会被甩掉。而且,任何一个迤萨赶马人都清楚要严守秘密,哪怕外地商人再高的贿赂,也绝不会透露半点线索。
烟帮之路并不平安,稍有疏忽,祸患难逃。那时各条驿路上因鸦片的丰盛而导致匪患叠起。小股的马帮神秘失踪也是常有的事。土匪的袭击,使很多马帮人财两空。为了对付土匪,马帮扩大规模,常常组成庞大的帮子结伙而行,而且配置了武器快枪,形成武装马帮。这些马帮上路时,头骡驮架上一挺捷克轻机枪,威风凛凛。马锅头人手长短快慢机(汉阳造五子步枪,德国廿响),驮架标旗上书“典田卖地,将本求利,倘有阻挡,人头落地”等警示言辞,冷峻逼人,大有孤注一掷,横下一条心的势头。
那时的驿路白天人迹稀少,夜里则人影憧憧,一队一队的马帮悄然行进。为逃避官税兵匪盘剥袭击,很多马帮改变常规,昼伏夜行,不惜辛苦绕道险路潜行。而且全都收起芒锣,摘掉马铃,不发出一点声响。人称“无铃马帮”。
迤萨人也遭遇过种种惊险。有一年安邦村一个马老板率帮子到中缅边境采买大烟,遭巡察边界的三十余名英国兵拦劫,不仅掠去了货,还送了命。
一次从老挝桑怒转回的帮子才进红河地区,获悉有国民党兵驻扎,一部分赶马人忙卸下驮子,改装柴火,又将卸下的大烟用人背着绕道回家,幸免抢劫;而几个心存侥幸的人继续行路,结果在河谷停马准备做饭时,突然枪声大作,措手不及,全部大烟被国民党保安团抢劫而去,所有资金化为乌有,几个赶马人后悔不迭,痛不欲生。
有的帮子为了躲避拦劫,常常日夜兼程,长途跋涉,急行数百余里,好容易回到了家,虽保住了财产,人马却累得几乎只剩一口气,养好久也难恢复元气。
一次一个帮子遭法国洋兵突然袭击,惊慌失措之间,人马跑的跑,散的散,死了七个人,所驮的几万银元被掠一空。活着的人有的一路讨饭才回到家,有的就再也无音信,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有一次,三个“帮子”到中缅边境及缅甸景栋一带收购大烟,中途经过一个叫黄草坝的地方,正好那儿有个国民党的行政委员,以为这些赶马人会给他上一点贡,哪知迤萨商人认为他“官小无兵”,没把他放在眼里。那家伙恼羞成怒,竟告了当地驻军的一个姓徐的团长,连夜跟踪帮子,来到勐七坝,趁帮子人马熟睡之机,突然袭击。帮子人员仓皇应战,有的连衣服也来不及穿,有的慌张中找不到枪,或拿到枪又摸不到子弹。昏天黑地乱打一气,天亮时一看,货物银钱几乎损失一半,教训十分惨重。
这次被抢,迤萨人有钱的风声传开来,又引起了元江县长的注意,立即给迤萨人扣上“烟匪”的帽子,敲去了一大笔钱。
但迤萨人自有对付这一切的法子,老赶马人提起当年的情景,语气中透着得意。
一次滇军某部一师长,借口来江外视察防务,在迤萨驻了一天,暗中示意迤萨人送一点黑钱给他。但迤萨人认为他官大欲望高,置之不理。不料他悻悻离开后,借口江内兵多,军粮难筹,立即调了一营部队开到迤萨。这些家伙只要听到烟帮回来的消息,就开兵出外堵截。但迤萨人则更狡黠,烟帮回来的时候,根本就不进城,而是停留在较远的地方,马匹改驮稻草或烧柴。大烟则用人深夜背回,这些伪军堵了几次,一次也没得逞。
这些家伙恼羞成怒,伺机报复。他们侦察到一批帮子已经由元江动身,很快要回来了。于是马上派兵到河谷布防。帮子早已得到通报,在离河谷很远的地方,就将大烟和武器用船顺江放下,拨一部分人赶着空马,摇摇摆摆回来,气得伪军干瞪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这些人马都抢回营地关押起来,然后叫迤萨人拿钱去赎。他们正做着发财的美梦,等着迤萨人送钱呢,那些被关押的人马一夜之间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逃走了。
为了驿路平安,迤萨人各家各户凑钱,购买枪支弹药:大八响、双箍枪、卡宾枪、二十响、十三拉等等十八般武器,统统买来,还买了黄军装。又打通关系,從省里买来“滇黔公署统运局”的牌子,建立了迤萨的马帮武装。还特地请来傣族、卜拉等熟悉水性的赶马人组成水手。每当帮子出行或归来,就派尖兵到离马队四、五里的地方巡视,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鸣枪报警,帮子停住,武装人员迅速抢占有利地形,遇到实力小或实力相当的兵匪,就喝令让道,倘若不让,就兵枪相见。遇到实力强大的兵匪,就绕道避开,尽量减少损失。
一次一个九十多人、一百多匹马的大帮子遭遇了一连官兵。官兵架起了三挺机关枪,企图包围帮子。帮子武装见官兵也就是几十个人,便纷纷亮出自己的武器,来了一个反包围。提手枪的军官,忽见赶马人竟有这么新型的武器装备,不由心惧,好汉不吃眼前亏,连忙抱拳讨好,连叫“误会,误会”,吆喝着自己的兵悻悻而退。
有一年春天,一个帮子从澜沧回来,到了红河渡口,登上一艘木船过江。哪知划船的就是一伙强盗,当载着货和马的渡船快接近江心时,那些强盗就开始沉船。过了江的帮子老板见势不妙,立即派出水手,带着脸盆和手枪跳下江去抢夺。那些水手一个个都是在红河边泡大的,水性好得像一条条鱼,在波浪里神出鬼没。一番交手,划船的强盗打不过这些宛如水怪似的水手,纷纷弃船逃跑,几个水手也不追击,只是爬上快沉没的船,用脸盆将船里的水舀干,把船划回了对岸,夺回了货物。
1919年,国民政府默许开种大烟,每百两征收六元(银元)花税。烟价下跌,因行情不佳,捐税又重,多数烟帮亏本,被迫改营其他货物,获利微薄,唯有迤萨帮子则不声不响地继续深入澜沧、耿马一带,通过当地少数民族头人的关系,带领其帮子进入缅甸边境山区采购,迅速运回迤萨销售。
1922年,云南各派之间争斗激烈,危机四伏。当局为了挽救经济颓局,遂又大开烟禁。许多乡民立即弃农种烟。一时几乎全省广种罂粟,各路马帮蜂拥而至。有的富商甚至为获取暴利,不惜重金雇佣马帮将半开大洋,紧俏商品驮到产烟区,争购大烟。
当时滇南景东、永德、镇康等地因土质适宜,所生产的鸦片烟色油黑,味正香淳而价格低廉,四处的马帮涌去,争相抢购。到1928底,由于各路鸦片全都云集昆明,导致大烟销路不畅,积货大增,昆明烟价暴跌。很多马帮因长期长途贩运,人财耗损太大,盈利锐减,便纷纷停息或转项。这时,已侨居老挝桑怒的几个迤萨商人回国,悄悄告诉迤萨马帮,法国人正在其殖民地越南、老挝等国禁烟,导致这些地方的鸦片存货大减,当地烟客到处高价购买鸦片,烟价猛涨,可趁此机会尽快牟利。
这消息令迤萨商人惊喜,他们立即密议,合伙集资,迅速悄赴昆明、丘北等地,投入大量资金廉价收购滞销积压大烟,经玉溪、元江,用船运回迤萨。然后在迤萨调足人马,组织大型“烟帮”,配备武器弹药,浩浩荡荡避开土匪驻军密集之地,另辟蹊径,从镇越和江城的偏僻毛路,悄悄直抵寮国的桑怒,将大批大烟运出国境,再将马帮化整为零,隐蔽目标,单“把”(一把为五匹马)行动,将烟土驮到桑怒附近的苗寨寄存,所有的枪支,到了边界也分散寄存在苗寨友人家里。这些苗族同迤萨烟帮早已有着深厚的友情,自然招待十分周到,寄存的货物也万无一失。
将一切安排妥当,就由大老板进城先行洽谈,联系买主,然后尽快销售,此举生意连连成功。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政府重令禁烟,大烟商潮逐渐低落,迤萨马帮又迅速转回国内,化整为零,在边境一带小规模继续“走烟帮”,也附带做些鹿茸、熊胆等贵重药材生意,所得利润依然十分丰厚。
最后一个烟帮高潮是在民国三十年(1941),由于内地缺乏大烟,烟价迅速上涨,外地商人纷纷又涌到迤萨抢购大烟。这一抢购热浪,促使迤萨商人很快组织人马,重又开始“走烟帮”。
几乎全城的人都投入了这次的购烟风。就连山区的土司、富户及贫困之家,都将人力财力投入这项冒险生意。邻县绿春、墨江等地也有人跟随着富有经验的迤萨帮子,到老挝川圹、桑怒、琅勃拉邦及缅甸的苗山做生意。当时,一匹重2.5斤的通海布可换大烟三两,一匹重1.5斤的昆明土布可换大烟三、四两。
那时已经完全打破了什么季节出发,什么季节回来的规矩,只要一有货,随时就出发。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有帮子上路,也天天都有帮子归来。一路路帮子,成百上千匹骡马出入往返,终年不断。
那时一个帮子至少也有三四十人,上百匹馬,最大的帮子多达六百多人,近千匹马,全副武器结帮出国。帮子里赶马的专门赶马,扛枪的专门扛枪。赶马的分为数班,每班十人,有班长一人,小老板在其间押班,大老板巡查。走路有哨兵,住宿也放哨。所以尽管当时处于兵匪猖獗之时,这样声势浩大的大规模出境,由于驿路的隐蔽和多变,交易的秘密和谨慎,迤萨帮竟然从来也没发生过太大的意外。
曾有外地马帮很想知道迤萨马帮为何这么幸运,但始终无法打探到内情。直到现在,迤萨的老赶马人提起当年的走烟帮活动,在很多时候还闪烁其辞,不会轻易暴露出其中的秘诀。
大烟!这东西我见过。他赶紧瞪我一眼,说,别大声。这是我的药,头疼拉肚子,一喝就好。说完,他又将那些东西塞进墙洞里去了。
他说起了“走烟帮”。这是一个十分隐晦的话题,迤萨人一般是很忌讳的,不会轻易对人谈起。老人却颇有些自得,因为那毕竟是迤萨马帮最为兴盛的一段历史。
迤萨商人相继打通到老挝、越南、缅甸的驿道后,出国经商便成了迤萨人谋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经营范围已从普通的土特产品、日杂百货扩大到大烟的收购和销售,尔后大烟的交易便逐渐演变为迤萨马帮的主要经营活动。
民国初年,国民政府下令禁烟,云南都督府也制定了禁烟条例和巡视禁烟的种种规则,严令各地执行。省内鸦片存货大减,鸦片吸食者便到处出高价收购,大烟价格顿时暴涨。迤萨商人见机立即三三两两用马驮着半开,到元江、墨江、磨黑等地收购大烟,运回本地转瞬即脱手,而且获利甚丰。一时间,迤萨成了大烟买卖的集散地。广东商人闻讯从河口乘船沿红河而上,到迤萨抢购大烟。而许多外地商人还在坐地等待,需求急迫,大烟供不应求。看到这种势头,迤萨各路商人,除蜂拥到元江、墨江一带采购,又到老挝桑怒一带交易。那时寮国(老挝)和越南都是法国殖民地,于是生意又转到越南。
那时越币带回国后可以到法国设在昆明的东方汇理银行兑换云南半开(每元可换三至四元)。但迤萨人有自己的商号“同义丰”办理兑换和销售,从不与外界接触,这就是昆明人难以了解迤萨帮财力到底有多雄厚的原因。马帮老板瞿秀在昆明的葬礼过后,与“同义丰”交往的商人渐渐增多,迤萨人的“烟帮”活动才逐渐为世人所知,与云南其他地方烟帮相比,迤萨帮既隐秘又大胆。迄今为止,外人仍然很难了解到当时迤萨烟帮的详细情形。
那时云南的大烟交易十分频繁,政府时禁时放,那交易也就反反复复,时起时落。
怪的是迤萨似乎不受这样的影响,他们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找到货源。开出商路。风闻勐主(今滇南西双版纳边界)有大烟,外地烟商还没反应过来,迤萨商人们已经迅速转向勐主。又传言滇缅边境有货源,外地商人们还在犹豫,迤萨商人已经去到了沧源、澜沧、班洪、班弄、耿马一带,而且神不知鬼不觉地远远深入到缅甸东部的景栋地区去了。
为了不暴露行踪,迤萨帮一贯独往独来,那驿路路线也灵活多变,除了自己人,外人很难清楚他们的底细。老人得意地说,迤萨马帮的路,在我们心里,谁也不会知道的,即使有人想跟着走,那就试试看,要不了半天,准会被甩掉。而且,任何一个迤萨赶马人都清楚要严守秘密,哪怕外地商人再高的贿赂,也绝不会透露半点线索。
烟帮之路并不平安,稍有疏忽,祸患难逃。那时各条驿路上因鸦片的丰盛而导致匪患叠起。小股的马帮神秘失踪也是常有的事。土匪的袭击,使很多马帮人财两空。为了对付土匪,马帮扩大规模,常常组成庞大的帮子结伙而行,而且配置了武器快枪,形成武装马帮。这些马帮上路时,头骡驮架上一挺捷克轻机枪,威风凛凛。马锅头人手长短快慢机(汉阳造五子步枪,德国廿响),驮架标旗上书“典田卖地,将本求利,倘有阻挡,人头落地”等警示言辞,冷峻逼人,大有孤注一掷,横下一条心的势头。
那时的驿路白天人迹稀少,夜里则人影憧憧,一队一队的马帮悄然行进。为逃避官税兵匪盘剥袭击,很多马帮改变常规,昼伏夜行,不惜辛苦绕道险路潜行。而且全都收起芒锣,摘掉马铃,不发出一点声响。人称“无铃马帮”。
迤萨人也遭遇过种种惊险。有一年安邦村一个马老板率帮子到中缅边境采买大烟,遭巡察边界的三十余名英国兵拦劫,不仅掠去了货,还送了命。
一次从老挝桑怒转回的帮子才进红河地区,获悉有国民党兵驻扎,一部分赶马人忙卸下驮子,改装柴火,又将卸下的大烟用人背着绕道回家,幸免抢劫;而几个心存侥幸的人继续行路,结果在河谷停马准备做饭时,突然枪声大作,措手不及,全部大烟被国民党保安团抢劫而去,所有资金化为乌有,几个赶马人后悔不迭,痛不欲生。
有的帮子为了躲避拦劫,常常日夜兼程,长途跋涉,急行数百余里,好容易回到了家,虽保住了财产,人马却累得几乎只剩一口气,养好久也难恢复元气。
一次一个帮子遭法国洋兵突然袭击,惊慌失措之间,人马跑的跑,散的散,死了七个人,所驮的几万银元被掠一空。活着的人有的一路讨饭才回到家,有的就再也无音信,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有一次,三个“帮子”到中缅边境及缅甸景栋一带收购大烟,中途经过一个叫黄草坝的地方,正好那儿有个国民党的行政委员,以为这些赶马人会给他上一点贡,哪知迤萨商人认为他“官小无兵”,没把他放在眼里。那家伙恼羞成怒,竟告了当地驻军的一个姓徐的团长,连夜跟踪帮子,来到勐七坝,趁帮子人马熟睡之机,突然袭击。帮子人员仓皇应战,有的连衣服也来不及穿,有的慌张中找不到枪,或拿到枪又摸不到子弹。昏天黑地乱打一气,天亮时一看,货物银钱几乎损失一半,教训十分惨重。
这次被抢,迤萨人有钱的风声传开来,又引起了元江县长的注意,立即给迤萨人扣上“烟匪”的帽子,敲去了一大笔钱。
但迤萨人自有对付这一切的法子,老赶马人提起当年的情景,语气中透着得意。
一次滇军某部一师长,借口来江外视察防务,在迤萨驻了一天,暗中示意迤萨人送一点黑钱给他。但迤萨人认为他官大欲望高,置之不理。不料他悻悻离开后,借口江内兵多,军粮难筹,立即调了一营部队开到迤萨。这些家伙只要听到烟帮回来的消息,就开兵出外堵截。但迤萨人则更狡黠,烟帮回来的时候,根本就不进城,而是停留在较远的地方,马匹改驮稻草或烧柴。大烟则用人深夜背回,这些伪军堵了几次,一次也没得逞。
这些家伙恼羞成怒,伺机报复。他们侦察到一批帮子已经由元江动身,很快要回来了。于是马上派兵到河谷布防。帮子早已得到通报,在离河谷很远的地方,就将大烟和武器用船顺江放下,拨一部分人赶着空马,摇摇摆摆回来,气得伪军干瞪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这些人马都抢回营地关押起来,然后叫迤萨人拿钱去赎。他们正做着发财的美梦,等着迤萨人送钱呢,那些被关押的人马一夜之间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逃走了。
为了驿路平安,迤萨人各家各户凑钱,购买枪支弹药:大八响、双箍枪、卡宾枪、二十响、十三拉等等十八般武器,统统买来,还买了黄军装。又打通关系,從省里买来“滇黔公署统运局”的牌子,建立了迤萨的马帮武装。还特地请来傣族、卜拉等熟悉水性的赶马人组成水手。每当帮子出行或归来,就派尖兵到离马队四、五里的地方巡视,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鸣枪报警,帮子停住,武装人员迅速抢占有利地形,遇到实力小或实力相当的兵匪,就喝令让道,倘若不让,就兵枪相见。遇到实力强大的兵匪,就绕道避开,尽量减少损失。
一次一个九十多人、一百多匹马的大帮子遭遇了一连官兵。官兵架起了三挺机关枪,企图包围帮子。帮子武装见官兵也就是几十个人,便纷纷亮出自己的武器,来了一个反包围。提手枪的军官,忽见赶马人竟有这么新型的武器装备,不由心惧,好汉不吃眼前亏,连忙抱拳讨好,连叫“误会,误会”,吆喝着自己的兵悻悻而退。
有一年春天,一个帮子从澜沧回来,到了红河渡口,登上一艘木船过江。哪知划船的就是一伙强盗,当载着货和马的渡船快接近江心时,那些强盗就开始沉船。过了江的帮子老板见势不妙,立即派出水手,带着脸盆和手枪跳下江去抢夺。那些水手一个个都是在红河边泡大的,水性好得像一条条鱼,在波浪里神出鬼没。一番交手,划船的强盗打不过这些宛如水怪似的水手,纷纷弃船逃跑,几个水手也不追击,只是爬上快沉没的船,用脸盆将船里的水舀干,把船划回了对岸,夺回了货物。
1919年,国民政府默许开种大烟,每百两征收六元(银元)花税。烟价下跌,因行情不佳,捐税又重,多数烟帮亏本,被迫改营其他货物,获利微薄,唯有迤萨帮子则不声不响地继续深入澜沧、耿马一带,通过当地少数民族头人的关系,带领其帮子进入缅甸边境山区采购,迅速运回迤萨销售。
1922年,云南各派之间争斗激烈,危机四伏。当局为了挽救经济颓局,遂又大开烟禁。许多乡民立即弃农种烟。一时几乎全省广种罂粟,各路马帮蜂拥而至。有的富商甚至为获取暴利,不惜重金雇佣马帮将半开大洋,紧俏商品驮到产烟区,争购大烟。
当时滇南景东、永德、镇康等地因土质适宜,所生产的鸦片烟色油黑,味正香淳而价格低廉,四处的马帮涌去,争相抢购。到1928底,由于各路鸦片全都云集昆明,导致大烟销路不畅,积货大增,昆明烟价暴跌。很多马帮因长期长途贩运,人财耗损太大,盈利锐减,便纷纷停息或转项。这时,已侨居老挝桑怒的几个迤萨商人回国,悄悄告诉迤萨马帮,法国人正在其殖民地越南、老挝等国禁烟,导致这些地方的鸦片存货大减,当地烟客到处高价购买鸦片,烟价猛涨,可趁此机会尽快牟利。
这消息令迤萨商人惊喜,他们立即密议,合伙集资,迅速悄赴昆明、丘北等地,投入大量资金廉价收购滞销积压大烟,经玉溪、元江,用船运回迤萨。然后在迤萨调足人马,组织大型“烟帮”,配备武器弹药,浩浩荡荡避开土匪驻军密集之地,另辟蹊径,从镇越和江城的偏僻毛路,悄悄直抵寮国的桑怒,将大批大烟运出国境,再将马帮化整为零,隐蔽目标,单“把”(一把为五匹马)行动,将烟土驮到桑怒附近的苗寨寄存,所有的枪支,到了边界也分散寄存在苗寨友人家里。这些苗族同迤萨烟帮早已有着深厚的友情,自然招待十分周到,寄存的货物也万无一失。
将一切安排妥当,就由大老板进城先行洽谈,联系买主,然后尽快销售,此举生意连连成功。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政府重令禁烟,大烟商潮逐渐低落,迤萨马帮又迅速转回国内,化整为零,在边境一带小规模继续“走烟帮”,也附带做些鹿茸、熊胆等贵重药材生意,所得利润依然十分丰厚。
最后一个烟帮高潮是在民国三十年(1941),由于内地缺乏大烟,烟价迅速上涨,外地商人纷纷又涌到迤萨抢购大烟。这一抢购热浪,促使迤萨商人很快组织人马,重又开始“走烟帮”。
几乎全城的人都投入了这次的购烟风。就连山区的土司、富户及贫困之家,都将人力财力投入这项冒险生意。邻县绿春、墨江等地也有人跟随着富有经验的迤萨帮子,到老挝川圹、桑怒、琅勃拉邦及缅甸的苗山做生意。当时,一匹重2.5斤的通海布可换大烟三两,一匹重1.5斤的昆明土布可换大烟三、四两。
那时已经完全打破了什么季节出发,什么季节回来的规矩,只要一有货,随时就出发。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有帮子上路,也天天都有帮子归来。一路路帮子,成百上千匹骡马出入往返,终年不断。
那时一个帮子至少也有三四十人,上百匹馬,最大的帮子多达六百多人,近千匹马,全副武器结帮出国。帮子里赶马的专门赶马,扛枪的专门扛枪。赶马的分为数班,每班十人,有班长一人,小老板在其间押班,大老板巡查。走路有哨兵,住宿也放哨。所以尽管当时处于兵匪猖獗之时,这样声势浩大的大规模出境,由于驿路的隐蔽和多变,交易的秘密和谨慎,迤萨帮竟然从来也没发生过太大的意外。
曾有外地马帮很想知道迤萨马帮为何这么幸运,但始终无法打探到内情。直到现在,迤萨的老赶马人提起当年的走烟帮活动,在很多时候还闪烁其辞,不会轻易暴露出其中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