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跨入万集大关后,中国电视剧年产量持续以千集的速度增长,且早已突破了每年一万四五千集的产量,电视剧文化品质提升和产值扩大已成为下一阶段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2010中国电视剧(北京)论坛上,政府官员、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共话电视剧文化产业发展,引入文艺批评、设置中短片播出时段等新鲜观点被一一抛出。
现状
临时资金支撑电视剧市场
“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到今天,不论我们愿不愿意都要面临一个新的情况,就是产业转型,它的增长方式将发生转变,产业也将整体提升。在提升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品质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直言,从2003年起,我国电视剧年产量踏入万集大关,此后的若干年里面,每年生产的电视剧都是以千集的速度在增长,电视剧年产早就持续在一万四五千集的数量。反观世界其他影视产业突出的国家,美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只有8000多集,韩国仅仅2000多集。“我们一年一万四五千集的电视剧产品,产生了多少文化效应?产生了多少产值效应?这就是下一步我国电视剧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据了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的第一大国,虽然每年有1万余集的产量,但真正能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不过8000集左右。对于这种每年近一半产量的电视剧无法播出的现状,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梁认为原因是电视剧产业中有太多不明资金来源,“临时资金来源支撑着整个电视剧市场”。
电视剧产量盲目扩大的现象去年得以缓解,2009年我国电视剧产量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度回落。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回落是电视剧生产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理性体现。电视剧市场长期供过于求,一直以产量和规模扩大自身的影响,2009年电视剧产量的首度回落表示电视剧进入品质、质量竞争的阶段。
题材跟风也是电视剧产业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曾执导过《西部警察》《我是警察》等“警察三部曲”的导演巴特尔以亲身经历举例说,“去年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献礼军旅剧,我曾经在王佐镇影视基地拍戏,算上我们当时一共有8个剧组都在拍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战争戏,8个组的群众演员都是一样的人,他们穿的军装也都一样,别的组的人过来把我的盒饭吃了我都不知道。”
建议
投入精品影视作品专项资金
在推广精品影视作品方面,浙江广电集团的做法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每年拿出广告收益的2%用于支持精品影视作品的拍摄。”浙江广电集团副总裁程蔚东表示,他们首先是投资拍摄精品影视作品,拍摄完成后将作品交给一个频道播出,并且限定必须在黄金时段播出,也有可能从专项资金中拨款给频道用于购买其他作品。
“精品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是不求回报的,但优秀作品除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外,也是可以赚来经济效益的。”程蔚东表示,浙江广电已连续三年支持精品影视制作,投入资金上亿元,拍摄作品包括电影《超强台风》、纪录片《西湖》等。“《西湖》的1500万元投资全部是我们出的,但它的社会反响非常好,仅碟片就已经卖出500万元。”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路海波的观点与程蔚东不谋而合。他认为,国家应该每年拨出一部分相当可观的资金,重点用于配设体现主流价值观、贴近当代社会的重点作品,而这些作品可能收视率不像戏说剧那么高,可能是赔钱的。
设置第二黄金档播放优秀中短片
在加强电视剧文化品位方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建议可以从中短片入手,通过现有的制播关系平台,建立一个第二黄金时段。所谓的“第二黄金时段”是指在晚7时至9时的黄金档之后,再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时段播放真正具有艺术性、反映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精华的中短片。
他进一步解释说,第二黄金档可以设在晚上9时30分到10时30分一个小时的时间或者更长些,周一到周五播出优秀中短片,周末则设置两期精品赏析,搭建一个点评平台。“当然,制作播出的中短片一定要做到让观众爱看。”
在美国、韩国等地,电视剧采取边拍边播的方式,听取观众对剧集的意见,与观众实现互动。对此,陈梁还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一些把控力较强的电视台尝试边拍边播,时时接受观众的反馈,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导演拍摄热情。
建立电视剧艺术批评机制
“现在的电视剧有几个批不得:题材评不得,评了就是断了人家的思路;作品评不得,评了就是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名提不得,提了就是断了你自己的退路!”导演金韬情绪激昂地表达了对当下电视剧文艺批评缺失健康、客观、公正的深深遗憾。
他认为,现在的电视剧缺乏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艺术批评,评论的权力则交给了商业模式,交给了收视率,交给了评奖。他以自己的作品为例,“我拍完了《长征》后又拍了《井冈山》《红色摇篮》两部作品。按我本人的追求,我希望后两部作品在《长征》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但是非常遗憾,我没有做到,没有人帮助我”。他表示,如果有真正对《长征》这部电视剧有更好的想法、对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有更好意见的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进行总结、提升,不仅仅是对他本人的提升,也是对这类电视剧整体的提升。
对于如何搭建正常的电视剧艺术批评机制,金韬认为需要健全电视剧整体的文化批评,对电视剧进行现象批评和艺术语言批评,同时电视剧导演行业也要进行自我批评。
现状
临时资金支撑电视剧市场
“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到今天,不论我们愿不愿意都要面临一个新的情况,就是产业转型,它的增长方式将发生转变,产业也将整体提升。在提升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品质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直言,从2003年起,我国电视剧年产量踏入万集大关,此后的若干年里面,每年生产的电视剧都是以千集的速度在增长,电视剧年产早就持续在一万四五千集的数量。反观世界其他影视产业突出的国家,美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只有8000多集,韩国仅仅2000多集。“我们一年一万四五千集的电视剧产品,产生了多少文化效应?产生了多少产值效应?这就是下一步我国电视剧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据了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的第一大国,虽然每年有1万余集的产量,但真正能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不过8000集左右。对于这种每年近一半产量的电视剧无法播出的现状,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梁认为原因是电视剧产业中有太多不明资金来源,“临时资金来源支撑着整个电视剧市场”。
电视剧产量盲目扩大的现象去年得以缓解,2009年我国电视剧产量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度回落。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回落是电视剧生产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理性体现。电视剧市场长期供过于求,一直以产量和规模扩大自身的影响,2009年电视剧产量的首度回落表示电视剧进入品质、质量竞争的阶段。
题材跟风也是电视剧产业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曾执导过《西部警察》《我是警察》等“警察三部曲”的导演巴特尔以亲身经历举例说,“去年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献礼军旅剧,我曾经在王佐镇影视基地拍戏,算上我们当时一共有8个剧组都在拍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战争戏,8个组的群众演员都是一样的人,他们穿的军装也都一样,别的组的人过来把我的盒饭吃了我都不知道。”
建议
投入精品影视作品专项资金
在推广精品影视作品方面,浙江广电集团的做法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每年拿出广告收益的2%用于支持精品影视作品的拍摄。”浙江广电集团副总裁程蔚东表示,他们首先是投资拍摄精品影视作品,拍摄完成后将作品交给一个频道播出,并且限定必须在黄金时段播出,也有可能从专项资金中拨款给频道用于购买其他作品。
“精品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是不求回报的,但优秀作品除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外,也是可以赚来经济效益的。”程蔚东表示,浙江广电已连续三年支持精品影视制作,投入资金上亿元,拍摄作品包括电影《超强台风》、纪录片《西湖》等。“《西湖》的1500万元投资全部是我们出的,但它的社会反响非常好,仅碟片就已经卖出500万元。”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路海波的观点与程蔚东不谋而合。他认为,国家应该每年拨出一部分相当可观的资金,重点用于配设体现主流价值观、贴近当代社会的重点作品,而这些作品可能收视率不像戏说剧那么高,可能是赔钱的。
设置第二黄金档播放优秀中短片
在加强电视剧文化品位方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建议可以从中短片入手,通过现有的制播关系平台,建立一个第二黄金时段。所谓的“第二黄金时段”是指在晚7时至9时的黄金档之后,再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时段播放真正具有艺术性、反映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精华的中短片。
他进一步解释说,第二黄金档可以设在晚上9时30分到10时30分一个小时的时间或者更长些,周一到周五播出优秀中短片,周末则设置两期精品赏析,搭建一个点评平台。“当然,制作播出的中短片一定要做到让观众爱看。”
在美国、韩国等地,电视剧采取边拍边播的方式,听取观众对剧集的意见,与观众实现互动。对此,陈梁还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一些把控力较强的电视台尝试边拍边播,时时接受观众的反馈,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导演拍摄热情。
建立电视剧艺术批评机制
“现在的电视剧有几个批不得:题材评不得,评了就是断了人家的思路;作品评不得,评了就是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名提不得,提了就是断了你自己的退路!”导演金韬情绪激昂地表达了对当下电视剧文艺批评缺失健康、客观、公正的深深遗憾。
他认为,现在的电视剧缺乏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艺术批评,评论的权力则交给了商业模式,交给了收视率,交给了评奖。他以自己的作品为例,“我拍完了《长征》后又拍了《井冈山》《红色摇篮》两部作品。按我本人的追求,我希望后两部作品在《长征》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但是非常遗憾,我没有做到,没有人帮助我”。他表示,如果有真正对《长征》这部电视剧有更好的想法、对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有更好意见的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进行总结、提升,不仅仅是对他本人的提升,也是对这类电视剧整体的提升。
对于如何搭建正常的电视剧艺术批评机制,金韬认为需要健全电视剧整体的文化批评,对电视剧进行现象批评和艺术语言批评,同时电视剧导演行业也要进行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