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庆祝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更为了让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本刊编辑部特邀专家学者编写《百年百词话我党》,以短小的词条形式,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100个重要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地再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在本刊上、下半月刊连续刊发。
46.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后来演变为核弹(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稱)、导弹和人造卫星。
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国务院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58年1月,我国成立了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二机部九局,把制造第一枚原子弹的任务交给了邓稼先等人。1961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1962年11月,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核工业专门领导机构。1963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诞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科研组逐步明确了突破氢弹原理的可能途径。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地地导弹东风四号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东风四号导弹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掌握多级火箭技术、发射人造卫星和发展洲际导弹具有重要作用。
1965年8月,中央专委批准,中共中央正式批准中科院受国防科委委托呈报的《关于发展中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卫星研制正式立项。1971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伟业,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上创造的人间奇迹。
4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7年,中央发出“复课闹革命”指示后,参加串联的学生纷纷回校。但是,由于招生考试制度的废除,大学停止招生,大量初、高中毕业生积压在校,到1968年已达1000多万人。而当时经济全面衰退,大多数工矿业和基层无法招工。这些学生实际上成为剩余劳动力,成为学校和社会动荡不安的潜在因素。从1968年七八月起,全国掀起了宣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高潮,毛泽东发表一系列指示,要求知识分子到工厂和农村去(主要是到农村),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在“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被视作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根本途径。1968年年底,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文革”开始以来的初、高中毕业生,除已回乡、下乡和分配工作的以外,纷纷去农村、边疆落户。大批知青下乡后,产生了许多问题。随着时间流逝,广大知青的热情开始下降,出现了“回城风”,争相以参军、升学等方式离开农村。1976年,“回城风”达到高潮。1977年12月,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提交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中首次提出面向学校、农村、边疆和城镇招工,向调整知青下乡政策迈开步伐。1978年冬,国家提出逐渐减少知青上山下乡人数,有条件的城市可以不搞上山下乡,为结束运动打下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着力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开辟就业渠道,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我国长期积累的就业矛盾得到缓解,全国范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最终结束。
48.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中国是联合国组织的发起国和创始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宣言,建议战后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5年6月,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成立大会。董必武参加大会,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5日,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已无法代表中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才是代表中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台湾代表团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但是,由于美国的长期阻挠和破坏,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所占据。随着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日益提高,自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起,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多。1971年10月,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提案。10月25日,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10月29日,我国政府宣布派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11月11日,以乔冠华、黄华为正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抵达纽约。15日,乔冠华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历史性胜利。
49. 中美建交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美国政府的敌视与封锁,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中国政府和人民一方面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和对中国的敌视态度,一方面积极谋求同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国际关系。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1957年12月,美方中断谈判。1958年至1970年间,双方共举行136次会议,但并未涉及中美关系实质问题。
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美国开始调整其全球战略,相应地逐步改变其对华政策。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首次访问中国,谋求中美关系的改善。双方发表了尼克松将访华的公告。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来华访问,28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局面。
1973年5月,中美互设联络处。1977年,卡特就任总统,强调要按上海公报“一个中国”的原则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经过多次会谈,美方接受了中国提出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1978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提前公布,宣布两国将于1979年1月1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于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1979年1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同年4月撤走全部驻台美军,1980年1月1日正式终止与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中美建交正式开启了两国关系新阶段,有利于两国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中美建交也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46.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后来演变为核弹(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稱)、导弹和人造卫星。
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国务院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58年1月,我国成立了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二机部九局,把制造第一枚原子弹的任务交给了邓稼先等人。1961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1962年11月,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核工业专门领导机构。1963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诞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科研组逐步明确了突破氢弹原理的可能途径。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地地导弹东风四号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东风四号导弹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掌握多级火箭技术、发射人造卫星和发展洲际导弹具有重要作用。
1965年8月,中央专委批准,中共中央正式批准中科院受国防科委委托呈报的《关于发展中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卫星研制正式立项。1971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伟业,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上创造的人间奇迹。
4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7年,中央发出“复课闹革命”指示后,参加串联的学生纷纷回校。但是,由于招生考试制度的废除,大学停止招生,大量初、高中毕业生积压在校,到1968年已达1000多万人。而当时经济全面衰退,大多数工矿业和基层无法招工。这些学生实际上成为剩余劳动力,成为学校和社会动荡不安的潜在因素。从1968年七八月起,全国掀起了宣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高潮,毛泽东发表一系列指示,要求知识分子到工厂和农村去(主要是到农村),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在“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被视作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根本途径。1968年年底,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文革”开始以来的初、高中毕业生,除已回乡、下乡和分配工作的以外,纷纷去农村、边疆落户。大批知青下乡后,产生了许多问题。随着时间流逝,广大知青的热情开始下降,出现了“回城风”,争相以参军、升学等方式离开农村。1976年,“回城风”达到高潮。1977年12月,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提交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中首次提出面向学校、农村、边疆和城镇招工,向调整知青下乡政策迈开步伐。1978年冬,国家提出逐渐减少知青上山下乡人数,有条件的城市可以不搞上山下乡,为结束运动打下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着力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开辟就业渠道,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我国长期积累的就业矛盾得到缓解,全国范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最终结束。
48.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中国是联合国组织的发起国和创始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宣言,建议战后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5年6月,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成立大会。董必武参加大会,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5日,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已无法代表中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才是代表中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台湾代表团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但是,由于美国的长期阻挠和破坏,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所占据。随着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日益提高,自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起,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多。1971年10月,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提案。10月25日,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10月29日,我国政府宣布派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11月11日,以乔冠华、黄华为正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抵达纽约。15日,乔冠华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历史性胜利。
49. 中美建交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美国政府的敌视与封锁,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中国政府和人民一方面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和对中国的敌视态度,一方面积极谋求同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国际关系。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1957年12月,美方中断谈判。1958年至1970年间,双方共举行136次会议,但并未涉及中美关系实质问题。
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美国开始调整其全球战略,相应地逐步改变其对华政策。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首次访问中国,谋求中美关系的改善。双方发表了尼克松将访华的公告。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来华访问,28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局面。
1973年5月,中美互设联络处。1977年,卡特就任总统,强调要按上海公报“一个中国”的原则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经过多次会谈,美方接受了中国提出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1978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提前公布,宣布两国将于1979年1月1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于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1979年1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同年4月撤走全部驻台美军,1980年1月1日正式终止与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中美建交正式开启了两国关系新阶段,有利于两国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中美建交也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