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也要有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本文从公民角度,探讨了大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包括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感恩、爱心等,以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如何服务社会,创造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人生。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素质;能力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重任,其素质与能力培养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涵盖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尤其是知识体系的培养使之初步具备了步入社会的能力。
本文不准备系统论述大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而是从公民角度,探讨大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如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学校及德育老师的责任,也是所有教师、家长及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的责任,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地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来实现的。本文总结的几个方面不一定全面,但对于大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一、爱国情怀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具有爱国情怀,家国一体,没有国哪有家? 汉代名将霍去病因战功受到汉武帝的赏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金国占领区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这是何等豪迈的气势。这样的民族英雄不胜枚举,不只是武将,爱国文人也很多,如屈原、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他们留下了大量爱国诗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局势比过去更为复杂,敌对势力一直虎视眈眈,不只是军事遏制,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我们进行干扰和影响,大学生们涉世不深,洞察力不强,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要從东欧、伊拉克、利比亚、埃及以及叙利亚等国家的惨痛经历中吸取教训,以国家利益为重,只有国家强盛了,才会有安定幸福的生活。
二、抗挫折能力
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是体会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过去的困难岁月。再加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优越,在家里没有受过半点委屈,顺风顺水惯了,遇到挫折就难以应对了。令人痛心的案例时有发生,如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恋爱受挫而轻生,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日常小的矛盾而发生暴力事件,这种案例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想想就令人痛心。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意思是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会使他的心志受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做事情总是不如意。过去如此,现在也是一样,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定要记住“没有过不去的坎!”,今天或今年觉得无法承受的结果,明天或明年就成了过眼云烟。遭受挫折的经历本身也是人生的财富,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三、团队协作能力
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工作的复杂性增加,单靠个人难以完成,因而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团队成员的能力、性格各不相同,有些这方面能力强,有些那方面能力强,有些性格开朗,有些性格孤僻,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如果没有协作精神,只能是一盘散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团队协作的关键是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遇到问题一起研究,遇到困难一起克服,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战斗力强的团队。
四、懂得感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报答。西方国家还专门设有“感恩节”,以此来培养公民的感恩意识。人生在世不是孤立的,你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社会的帮助,日常生活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学业上离不开老师、同学的帮助,因此要常怀感恩之心,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回馈社会、父母以及所有帮助过你的人。施恩者要不图回报,受恩者要心存感激,适时回报。
五、要有爱心
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它是一种奉献精神,更是关怀、爱护人的思想感情,包括于所有情感之中。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热心参与志愿者协会,如救灾、助残、助学、心理援助等,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动态。关爱他人,包括所有生命,并不仅仅是付出,而是有很重要的收获,那就是快乐,心中有爱则人生是光明的,缺失了爱则是灰暗的。
参考文献:
[1]张宏斌,王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0,27(4).
[2]乔学光.将素质培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3]李成.试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2008(7).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素质;能力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重任,其素质与能力培养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涵盖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尤其是知识体系的培养使之初步具备了步入社会的能力。
本文不准备系统论述大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而是从公民角度,探讨大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如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学校及德育老师的责任,也是所有教师、家长及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的责任,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地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来实现的。本文总结的几个方面不一定全面,但对于大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一、爱国情怀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具有爱国情怀,家国一体,没有国哪有家? 汉代名将霍去病因战功受到汉武帝的赏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金国占领区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这是何等豪迈的气势。这样的民族英雄不胜枚举,不只是武将,爱国文人也很多,如屈原、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他们留下了大量爱国诗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局势比过去更为复杂,敌对势力一直虎视眈眈,不只是军事遏制,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我们进行干扰和影响,大学生们涉世不深,洞察力不强,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要從东欧、伊拉克、利比亚、埃及以及叙利亚等国家的惨痛经历中吸取教训,以国家利益为重,只有国家强盛了,才会有安定幸福的生活。
二、抗挫折能力
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是体会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过去的困难岁月。再加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优越,在家里没有受过半点委屈,顺风顺水惯了,遇到挫折就难以应对了。令人痛心的案例时有发生,如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恋爱受挫而轻生,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日常小的矛盾而发生暴力事件,这种案例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想想就令人痛心。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意思是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会使他的心志受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做事情总是不如意。过去如此,现在也是一样,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定要记住“没有过不去的坎!”,今天或今年觉得无法承受的结果,明天或明年就成了过眼云烟。遭受挫折的经历本身也是人生的财富,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三、团队协作能力
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工作的复杂性增加,单靠个人难以完成,因而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团队成员的能力、性格各不相同,有些这方面能力强,有些那方面能力强,有些性格开朗,有些性格孤僻,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如果没有协作精神,只能是一盘散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团队协作的关键是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遇到问题一起研究,遇到困难一起克服,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战斗力强的团队。
四、懂得感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报答。西方国家还专门设有“感恩节”,以此来培养公民的感恩意识。人生在世不是孤立的,你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社会的帮助,日常生活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学业上离不开老师、同学的帮助,因此要常怀感恩之心,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回馈社会、父母以及所有帮助过你的人。施恩者要不图回报,受恩者要心存感激,适时回报。
五、要有爱心
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它是一种奉献精神,更是关怀、爱护人的思想感情,包括于所有情感之中。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热心参与志愿者协会,如救灾、助残、助学、心理援助等,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动态。关爱他人,包括所有生命,并不仅仅是付出,而是有很重要的收获,那就是快乐,心中有爱则人生是光明的,缺失了爱则是灰暗的。
参考文献:
[1]张宏斌,王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0,27(4).
[2]乔学光.将素质培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3]李成.试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