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的关键性教育。中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教化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教育。中学德育的效果关系着学生的品格养成与人格发展,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但当前中学的德育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在分析造成德育低效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水平,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树立。本文就中学德育低效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相关分析。
一、中学德育低效的成因
(一)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德育相对不重视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更加重视文化课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成绩,并以成绩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建设与发展。
(二)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够
一方面,因学校家长对成绩的要求,受学校考核标准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将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科目知识的教学上,相对忽视德育,造成德育低效;另一方面,教师进行德育时方式比较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导致教育的影响十分有限。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进行德育时如果只是单纯说教,就会使教育不具备说服力,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
(三)家庭的氛围营造不够
一方面,部分家长全部注意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上,不重视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注意孩子的精神世界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示范,如经常说脏话、重男轻女、不尊重长辈等;有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缺乏长辈的引导,比如父母离异、父母逝世等。这就造成了德育开展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影响德育效果。
(四)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影响
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比较叛逆的青春期,教育方式不当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在这一心理的影响下对德育感到反感;另一方面,中学生求异心理在青春期尤其凸显,为了使自己显得“更酷”“不一样”,部分学生就会通过与他人相反的行为显示自己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容易与教师的教导“反着干”,与传统教育内容“对抗”,比如不让横穿马路,非要横穿马路等,甚至追求刺激,“混社会”,容易误入歧途,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健全化人格的培育。
(五)社会没有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比于已经有一定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成年人来说,中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若社会不能提供良好的德育氛围,就会拉低德育的效果,给学校德育“拖后腿”。一方面,社会人员的不道德行为给中学生带来了不良示范,比如为了方便,许多人选择横穿马路,又比如过马路时不看红绿灯等。另一方面,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给学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未经过筛选,存在着诈骗、赌博、黄色等等不良内容,再加上网络媒体不负责言论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开展难度大大增加。
二、提高德育效果的对策
(一)将德育渗透到各个课程的教学中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要促进德育的全面化进行,就必须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中学各科目的课堂教育中。比如在体育课堂,通过球类运动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美术课堂,教师通过讲述画家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学习优良品质等等。
(二)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能力
教师要加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确立明确的阶段性教育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德育工作;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的把控,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进行德育;要丰富德育内容,不但要进行传统美德、行为美德、职业道德等的教育,还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中学生进行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教育,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分析事件进行德育;要重视自身的模范作用,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德育工作
一方面,相關部门要加强网络的净化管理,对网民进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学生德育的重视,筛查和管控网络不良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丰富德育手段,构建网络化的德育平台。
(四)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道德的培养,因此,在进行中学生的德育时,必须让优秀道德传统文化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学生对传统的继承,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让学生了解相关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要求。
(五)与社会、家庭加强合作
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社会、家庭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可或缺,只有进行全面化的教育,才能保障德育的效果。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合,重视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努力,协作教育,从而促进德育效果的提升。
在与社会进行联合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道德模范到学校开展演讲,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可以与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参观、祭奠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认识等。
在与家庭加强合作方面,学校可以派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比如对德育重视性不高的家庭,通过交流谈话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德育的重视与支持,从而促进家庭德育氛围的营造。
三、结语
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教育,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智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壮只能为他作恶提供条件,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建设,积极营造校园氛围,加强教师德育培训,与社会联合,与家庭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与知识教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优秀人格的发展、思想觉悟的提高,进而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储备具有良好道德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编
一、中学德育低效的成因
(一)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德育相对不重视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更加重视文化课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成绩,并以成绩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建设与发展。
(二)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够
一方面,因学校家长对成绩的要求,受学校考核标准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将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科目知识的教学上,相对忽视德育,造成德育低效;另一方面,教师进行德育时方式比较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导致教育的影响十分有限。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进行德育时如果只是单纯说教,就会使教育不具备说服力,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
(三)家庭的氛围营造不够
一方面,部分家长全部注意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上,不重视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注意孩子的精神世界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示范,如经常说脏话、重男轻女、不尊重长辈等;有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缺乏长辈的引导,比如父母离异、父母逝世等。这就造成了德育开展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影响德育效果。
(四)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影响
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比较叛逆的青春期,教育方式不当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在这一心理的影响下对德育感到反感;另一方面,中学生求异心理在青春期尤其凸显,为了使自己显得“更酷”“不一样”,部分学生就会通过与他人相反的行为显示自己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容易与教师的教导“反着干”,与传统教育内容“对抗”,比如不让横穿马路,非要横穿马路等,甚至追求刺激,“混社会”,容易误入歧途,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健全化人格的培育。
(五)社会没有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比于已经有一定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成年人来说,中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若社会不能提供良好的德育氛围,就会拉低德育的效果,给学校德育“拖后腿”。一方面,社会人员的不道德行为给中学生带来了不良示范,比如为了方便,许多人选择横穿马路,又比如过马路时不看红绿灯等。另一方面,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给学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未经过筛选,存在着诈骗、赌博、黄色等等不良内容,再加上网络媒体不负责言论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开展难度大大增加。
二、提高德育效果的对策
(一)将德育渗透到各个课程的教学中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要促进德育的全面化进行,就必须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中学各科目的课堂教育中。比如在体育课堂,通过球类运动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美术课堂,教师通过讲述画家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学习优良品质等等。
(二)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能力
教师要加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确立明确的阶段性教育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德育工作;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的把控,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进行德育;要丰富德育内容,不但要进行传统美德、行为美德、职业道德等的教育,还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中学生进行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教育,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分析事件进行德育;要重视自身的模范作用,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德育工作
一方面,相關部门要加强网络的净化管理,对网民进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学生德育的重视,筛查和管控网络不良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丰富德育手段,构建网络化的德育平台。
(四)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道德的培养,因此,在进行中学生的德育时,必须让优秀道德传统文化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学生对传统的继承,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让学生了解相关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要求。
(五)与社会、家庭加强合作
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社会、家庭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可或缺,只有进行全面化的教育,才能保障德育的效果。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合,重视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努力,协作教育,从而促进德育效果的提升。
在与社会进行联合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道德模范到学校开展演讲,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可以与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参观、祭奠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认识等。
在与家庭加强合作方面,学校可以派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比如对德育重视性不高的家庭,通过交流谈话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德育的重视与支持,从而促进家庭德育氛围的营造。
三、结语
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教育,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智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壮只能为他作恶提供条件,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建设,积极营造校园氛围,加强教师德育培训,与社会联合,与家庭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与知识教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优秀人格的发展、思想觉悟的提高,进而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储备具有良好道德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