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茶因其清新口感和保健功效,成为很多人喜爱的饮品。那么,喝茶到底有哪些好处?不同种类的茶的营养又有何区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挑选茶呢?一起听听广东省惠州市医学会会长许岸高的分享。
茶具有排毒解毒的功能。那么,茶中的哪些成分是排毒解毒的“功臣”呢?“茶发挥解毒排毒功能的三大‘功臣’是茶多酚、茶色素和茶多糖,当然还包括两名排毒‘小将’,就是咖啡碱和果胶。”许岸高这样介绍道。
1.茶多酚
茶多酚是绿茶茶汤的主要成分,有一定的抗病毒、抗病菌作用。茶多酚可以清除人体内有害的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2.茶色素
茶色素是发酵茶茶汤的主要成分。红茶、黑茶、普洱熟茶中茶多酚大多转化为茶色素,包括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当然,茶色素还包括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经过科学试验证明,茶色素也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时,茶色素对调节血脂、促进糖代谢、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有比较好的作用。
3.茶多糖
茶多糖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是多糖、蛋白和矿物质元素的复合物。大量的研究证实,茶多糖具有降血糖、抗辐射、调节血脂、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保健功能。
4.咖啡碱
少量的咖啡碱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利尿作用,有利于促进人体排毒。
5.果胶
果胶以及膳食纤维能促进大便排毒。对平时食肉多、吃蔬菜水果少的人而言,食用富含果胶的食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市场上,茶的种类繁多,那么,不同种类的茶的营养又有何区别呢?许岸高表示,“通常,我们将茶叶分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类。不同类型的茶,除了主要成分、香型、口感不一样,其功效也不一样。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将茶分为寒、凉、平、温、热等不同茶性。”
●绿茶是不发酵茶,性寒,可以降火。《茶经》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明代伟大的药学家李时珍非常喜欢茶,他说“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他在《本草纲目》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这里,李时珍讲的是绿茶。
值得注意的是,同是绿茶,因产地、种植方式、工艺等不同,茶性也有些不同,但寒凉是绿茶的共性。
●白茶是微发酵茶,性寒,可以退烧。白茶不杀青,传统工艺是阴干的,最原始地保留了茶叶原本的物质。不过,老白茶随着年份的增加,茶性从寒性下降至性凉,甚至接近性平。
●黄茶是轻发酵茶,性也属寒凉。黄茶的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功效与绿茶相似。“茶寒”可以是儿茶素为主体物质与其他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而言,儿茶素不稳定。当茶叶发酵时,儿茶素等茶多酚物质变成茶色素,茶色素特别是茶褐色比较稳定,茶色素可能属于“性平”的物质。
●青茶(即乌龙茶)发酵度从30%~70%,性味也从凉到偏温。发酵度30%的文山包种乌龙茶,微寒或者性凉。而重发酵、重烘焙的乌龙茶(发酵度为60%~70%),性平和,甚至性偏温。特别是刚刚做出来的重发酵重烘焙的乌龙茶,可能性温,甚至有些性热。放置后温性会下降,变得接近性平。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发酵度在80%以上,性温,可以去寒。特别是新做一个月内的红茶,可以有些性热。云南的晒青红茶偏于性平。
●黑茶和普洱熟茶性温,可去寒湿。普洱熟茶新茶时性温,数年后变得接近性平。普洱生茶新茶时性寒,这与普洱熟茶的性味相反,数年后逐渐变得性凉,二、三十年后才会变得微凉或者接近性平,与普洱熟茶的性味接近。发酵度不足的黑茶也可能偏凉,但是时间久了会变得接近性平。值得注意的事,所有的茶叶放置久了,都会向性平的方向转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茶呢?许岸高表示,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喝茶选茶可以不用这么复杂。一款茶是否适合自己,金标准就是“喝了舒服”。
许岸高说,对于身体健康、体质平和的人,选茶可不讲究“茶性”,喝茶可追求口感、安全、价宜为主。当然,寒的温的茶都喝一点,平衡喝,是最好的。但是,对于体质有偏差的人,选茶就要讲“茶性”了。
1.体质偏热、有火之人,可选择绿茶、白茶或者黄茶。其中苦丁茶、野放的山茶(绿茶)、浓烈的普洱生茶确实最能降火。
2.体质寒凉的人,可选择喝性温的或者性平的茶。有些中医认为,女性容易体寒,建议女性少喝绿茶,多喝温性茶。
3.老年人多肠胃虚寒,应多喝中性茶或温性茶,少喝寒性或者凉性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虛寒及老弱不能喝绿茶的人,饮普洱熟茶(全熟)无碍。这是因为发酵茶含有的茶褐素、茶多糖、黄酮类、果胶等物质成分使茶没有了苦寒,甚至还能化寒补虚。
(摘自人民健康网)
无论是喝茶还是饮酒,都是中国自古的待客方式。“茶满欺人,酒满敬人”,中国人重礼,倒茶之时讲究不可倒满欺客,敬酒之时又必须斟满以示诚意。
酒席上热烈的气氛和豪言壮语似乎比品茶时浓得多。浅斟是茶,细细品来,还是很有道理。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如果水太满,容易溢出杯子,既烫了手,又浪费了茶叶,还弄得桌面不整洁,败坏了品茶的兴致。
浅,作为一种审美的状态,大致对应的是东方文化中的简约、含蓄、克制、精致、自律……是以少胜多,是删繁就简,是标新立异,是雄辩为银后的沉默是金,是众绿中的一点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浅还包含笑傲人生、淡泊名利的意思。
茶中五大成分可以帮助人体排毒
茶具有排毒解毒的功能。那么,茶中的哪些成分是排毒解毒的“功臣”呢?“茶发挥解毒排毒功能的三大‘功臣’是茶多酚、茶色素和茶多糖,当然还包括两名排毒‘小将’,就是咖啡碱和果胶。”许岸高这样介绍道。
1.茶多酚
茶多酚是绿茶茶汤的主要成分,有一定的抗病毒、抗病菌作用。茶多酚可以清除人体内有害的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2.茶色素
茶色素是发酵茶茶汤的主要成分。红茶、黑茶、普洱熟茶中茶多酚大多转化为茶色素,包括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当然,茶色素还包括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经过科学试验证明,茶色素也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时,茶色素对调节血脂、促进糖代谢、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有比较好的作用。
3.茶多糖
茶多糖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是多糖、蛋白和矿物质元素的复合物。大量的研究证实,茶多糖具有降血糖、抗辐射、调节血脂、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保健功能。
4.咖啡碱
少量的咖啡碱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利尿作用,有利于促进人体排毒。
5.果胶
果胶以及膳食纤维能促进大便排毒。对平时食肉多、吃蔬菜水果少的人而言,食用富含果胶的食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同的茶功效有差异
市场上,茶的种类繁多,那么,不同种类的茶的营养又有何区别呢?许岸高表示,“通常,我们将茶叶分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类。不同类型的茶,除了主要成分、香型、口感不一样,其功效也不一样。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将茶分为寒、凉、平、温、热等不同茶性。”
●绿茶是不发酵茶,性寒,可以降火。《茶经》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明代伟大的药学家李时珍非常喜欢茶,他说“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他在《本草纲目》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这里,李时珍讲的是绿茶。
值得注意的是,同是绿茶,因产地、种植方式、工艺等不同,茶性也有些不同,但寒凉是绿茶的共性。
●白茶是微发酵茶,性寒,可以退烧。白茶不杀青,传统工艺是阴干的,最原始地保留了茶叶原本的物质。不过,老白茶随着年份的增加,茶性从寒性下降至性凉,甚至接近性平。
●黄茶是轻发酵茶,性也属寒凉。黄茶的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功效与绿茶相似。“茶寒”可以是儿茶素为主体物质与其他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而言,儿茶素不稳定。当茶叶发酵时,儿茶素等茶多酚物质变成茶色素,茶色素特别是茶褐色比较稳定,茶色素可能属于“性平”的物质。
●青茶(即乌龙茶)发酵度从30%~70%,性味也从凉到偏温。发酵度30%的文山包种乌龙茶,微寒或者性凉。而重发酵、重烘焙的乌龙茶(发酵度为60%~70%),性平和,甚至性偏温。特别是刚刚做出来的重发酵重烘焙的乌龙茶,可能性温,甚至有些性热。放置后温性会下降,变得接近性平。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发酵度在80%以上,性温,可以去寒。特别是新做一个月内的红茶,可以有些性热。云南的晒青红茶偏于性平。
●黑茶和普洱熟茶性温,可去寒湿。普洱熟茶新茶时性温,数年后变得接近性平。普洱生茶新茶时性寒,这与普洱熟茶的性味相反,数年后逐渐变得性凉,二、三十年后才会变得微凉或者接近性平,与普洱熟茶的性味接近。发酵度不足的黑茶也可能偏凉,但是时间久了会变得接近性平。值得注意的事,所有的茶叶放置久了,都会向性平的方向转化。
选茶关键在于“喝了舒服”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茶呢?许岸高表示,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喝茶选茶可以不用这么复杂。一款茶是否适合自己,金标准就是“喝了舒服”。
许岸高说,对于身体健康、体质平和的人,选茶可不讲究“茶性”,喝茶可追求口感、安全、价宜为主。当然,寒的温的茶都喝一点,平衡喝,是最好的。但是,对于体质有偏差的人,选茶就要讲“茶性”了。
1.体质偏热、有火之人,可选择绿茶、白茶或者黄茶。其中苦丁茶、野放的山茶(绿茶)、浓烈的普洱生茶确实最能降火。
2.体质寒凉的人,可选择喝性温的或者性平的茶。有些中医认为,女性容易体寒,建议女性少喝绿茶,多喝温性茶。
3.老年人多肠胃虚寒,应多喝中性茶或温性茶,少喝寒性或者凉性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虛寒及老弱不能喝绿茶的人,饮普洱熟茶(全熟)无碍。这是因为发酵茶含有的茶褐素、茶多糖、黄酮类、果胶等物质成分使茶没有了苦寒,甚至还能化寒补虚。
(摘自人民健康网)
◎相关链接 为什么倒茶七分满
无论是喝茶还是饮酒,都是中国自古的待客方式。“茶满欺人,酒满敬人”,中国人重礼,倒茶之时讲究不可倒满欺客,敬酒之时又必须斟满以示诚意。
酒席上热烈的气氛和豪言壮语似乎比品茶时浓得多。浅斟是茶,细细品来,还是很有道理。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如果水太满,容易溢出杯子,既烫了手,又浪费了茶叶,还弄得桌面不整洁,败坏了品茶的兴致。
浅,作为一种审美的状态,大致对应的是东方文化中的简约、含蓄、克制、精致、自律……是以少胜多,是删繁就简,是标新立异,是雄辩为银后的沉默是金,是众绿中的一点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浅还包含笑傲人生、淡泊名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