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促进农村发展进步的思想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前乡风文明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如文化娱乐生活贫乏单调、农民教育薄弱、家庭伦理道德问题凸显、不良风气普遍盛行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村教育是关键,同时以传统文化为重要抓手,以家风建设为重要内容,以乡村治理为主要手段,树立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建设;邢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79-02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地乡风文明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多受到各地群众的支持和欢迎,收效良好。各地纷纷涌现乡风文明建设的模范乡村,然而,良好乡风文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解当前乡风文明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邢台市做了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问卷调查,通过结果分析,结合访谈调查及资料查阅等方式,从个人文化娱乐生活、家风建设、村风建设三个层面分析该市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一、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
首先,文化娱乐生活方面。客观上讲,由于科技发展,农业种植机械化的普及,大部分农民的闲暇时间很多。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时间打工挣钱,但仍然有大部分农民在农闲时间无所事事,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则存在着种种问题。
从文化活动数量来看,在“您所在乡镇每年举办几次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这一调查中,有51.6%的人员选择每年有1-2次文娱活动,有20.6%的人员选择每年有3-4次文娱活动,有21.6%选择每年4次以上文娱活动。相比较农民的农闲时间来说,这些活动显然不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从文化活动形式来看,农民的文化活动普遍比较单调。在“您所了解的农村居民的文娱活动主要有哪些形式”的调查中,打麻将和扑克、看电视和上网的选择比例相同,都高达82.5%,而看书报则仅仅只有9.2%。在“农村书屋的使用情况如何?”,这一调查中,选择“少数村民借阅图书”和“没有村民借阅图书”的分别占58.8%和19.6%,只有5.2%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有村民前往借阅图书”。可以看出,一方面,农民对于看书报等学习方式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在文化引导上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其次,家风文明建设方面。农村与城市极为重要的一个不同点就在于,农村社会的构成具有很强的血缘地域性,血缘关系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家风或者族风的建设在乡风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调查家风问题,一看家庭教育,二看家庭矛盾,三看婚姻状况。
从家庭教育看。虽然多数农民都能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一方面由于教育投资大、时间长,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三方面则反映在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学生基础差,造成农村学生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强。在“您所在乡镇村民高中教育完成情况如何”的调查中,只有2%表示都能完成高中教育,49.5%选择“大部分村民能完成高中教育”,另外有35%选择“大部分村民不能完成高中教育”。而据了解,其中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是主动放弃学业,一是因为不想学,二是因为学不会,所以不再继续接受教育,反而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在“您所在乡镇居民外出打工人员比例如何”,这一调查中,14.4%的被调查者选择“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50.5%选择有“一半左右村民外出打工”,只有23.7%的乡镇“很少村民外出打工”,而在打工人员的构成比例中,大部分是辍学的年轻人。
从家庭矛盾看。在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中,家庭矛盾是一大方面,而造成家庭矛盾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村民思想不成熟、道德滑坡引起的。在“您认为农村家庭矛盾主要由哪些问题引起的”问题调查中,选择“赡养老人”“经济问题”和“婆媳关系”的分别有73.2%、75.3%和64.9%。可以看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孝道文化、尊老爱幼等正在逐渐丧失,更多人的思想充斥着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自私自利等负面观念。
从婚姻状况看。农村青年的结婚问题、离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男性结婚难、离婚率越来越高,都是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您所在乡镇村民结婚的彩礼金额”的调查中,25.8%选择3万到5万,38.1%选择5万到8万,还有32%选择8万以上,也就是说,仅彩礼一项,就占了以务农为主的农民3到5年的纯收入,还不包括房、车以及婚礼酒席的花费,这也是造成农村结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离婚的问题上,农村年轻人的离婚率越来越高,而从离婚原因的调查结果来看,有83.5%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率处理婚姻问题”,也就是由于年轻人思想的不成熟,不能正确处理婚姻问题,另外就是婚外情及不孕不育等问题,这样造成的后果,导致家庭矛盾频发,造成结婚双方家族矛盾积累,同时还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下去,农村问题只会越来越复杂,造成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
再次,村风文明建设方面。村风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社会道德风尚仍需改善。第一,各类封建迷信不同程度存在。在“您所在鄉镇是否存在迷信现象”的调查中,81%的被调查者表示存在,个别地区还非常严重。这不仅对农民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而且还会扰乱农村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甚至在个别乡村还形成一定的宗教势力,严重影响乡村社会的治安稳定。第二,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普遍存在。根据调查,农民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外,喜好打牌者比例较大。极少数人不务正业,以赌博为生。因赌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小打小赌带来的好吃懒做等不良习气严重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第三,打架斗殴、偷盗等治安事件屡禁不止。据了解,由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甚至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而导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小偷小摸也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农民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这些治安问题都是农村治理中的不和谐因素,不利于良好乡风文明的建设。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所做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文化娱乐生活贫乏单调、农民教育薄弱、家庭伦理道德问题凸显、不良风气普遍盛行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首先,农村教育是关键:强化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乡风文明建设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
第一,创新农村基础教育,培育优秀人才。新型农民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大计。农村的未来关键在农民下一代的培养。要培养未来优秀的新型农民,不仅需要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基本农业素养的学习,在农村的基础教育中,要创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增加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爱国爱村爱自然的农业情怀,为农业发展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加强农民业务培训,培养业务骨干。新型农民不仅“有道德、有文化”,更要“懂技术、会经营”[1],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有能力有魄力的新型农民来引领创造。一是政府要积极组织农民参加业务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农民种植技能。二是要引导农民骨干走出去学习其他地市的先进理念和种植经验,鼓励农民主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三是充分利用农村书屋等文化场所,鼓励农民积极自学。
第三,开展非农业职业培训,鼓励农村闲置人口自主创业。除农业生产外,家庭手工业、简单的食品加工业等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又颇具地方特色的生产形式可广泛引入,引导农村闲置人口自主学习、自主创业,既丰富了农闲生活,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其次,传统文化是重要抓手:弘扬优良传统,培育优秀文化。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根基,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乡风文明的灵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一,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道德品质。传统文化中包含几千年来我国乡风文明的精髓,例如孝义文化、崇德向善、邻里和睦等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有利于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第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农民进行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打造农民文艺骨干,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第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农村特殊的血缘地域性以及人员构成的稳定性,使得乡贤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这是乡贤文化的精华”[2]。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以这些优秀“乡贤”为模范,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
再次,家风建设是重要内容:树立核心价值,培育优良家风。“家风”是家规的外在表现,家规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家庭文明建设“要适应农村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3],以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为目的,培育优良家风。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培育家庭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家风评比等活动,例如“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活动等,引导村民见贤思齐,激发农民荣誉感上进心。
最后,鄉村治理是主要手段:加强农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使优秀的传统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3]。
第一,制定乡规民约,明确价值导向。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乡规民约,鲜明正确价值导向,使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
第二,农民充分参与,引导自我管理。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第三,开展志愿服务,营造良好风尚。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为重点,把志愿服务做到村村寨寨、做进家家户户,营造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风尚。
第四,强化依法治理,树立新风正气。培育文明乡风,既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依法治理。要下力气整治农村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振姣,罗玲云.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宋文芳.乡贤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6.
[3]刘奇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党建,2015(9).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建设;邢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79-02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地乡风文明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多受到各地群众的支持和欢迎,收效良好。各地纷纷涌现乡风文明建设的模范乡村,然而,良好乡风文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解当前乡风文明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邢台市做了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问卷调查,通过结果分析,结合访谈调查及资料查阅等方式,从个人文化娱乐生活、家风建设、村风建设三个层面分析该市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一、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
首先,文化娱乐生活方面。客观上讲,由于科技发展,农业种植机械化的普及,大部分农民的闲暇时间很多。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时间打工挣钱,但仍然有大部分农民在农闲时间无所事事,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则存在着种种问题。
从文化活动数量来看,在“您所在乡镇每年举办几次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这一调查中,有51.6%的人员选择每年有1-2次文娱活动,有20.6%的人员选择每年有3-4次文娱活动,有21.6%选择每年4次以上文娱活动。相比较农民的农闲时间来说,这些活动显然不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从文化活动形式来看,农民的文化活动普遍比较单调。在“您所了解的农村居民的文娱活动主要有哪些形式”的调查中,打麻将和扑克、看电视和上网的选择比例相同,都高达82.5%,而看书报则仅仅只有9.2%。在“农村书屋的使用情况如何?”,这一调查中,选择“少数村民借阅图书”和“没有村民借阅图书”的分别占58.8%和19.6%,只有5.2%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有村民前往借阅图书”。可以看出,一方面,农民对于看书报等学习方式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在文化引导上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其次,家风文明建设方面。农村与城市极为重要的一个不同点就在于,农村社会的构成具有很强的血缘地域性,血缘关系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家风或者族风的建设在乡风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调查家风问题,一看家庭教育,二看家庭矛盾,三看婚姻状况。
从家庭教育看。虽然多数农民都能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一方面由于教育投资大、时间长,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三方面则反映在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学生基础差,造成农村学生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强。在“您所在乡镇村民高中教育完成情况如何”的调查中,只有2%表示都能完成高中教育,49.5%选择“大部分村民能完成高中教育”,另外有35%选择“大部分村民不能完成高中教育”。而据了解,其中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是主动放弃学业,一是因为不想学,二是因为学不会,所以不再继续接受教育,反而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在“您所在乡镇居民外出打工人员比例如何”,这一调查中,14.4%的被调查者选择“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50.5%选择有“一半左右村民外出打工”,只有23.7%的乡镇“很少村民外出打工”,而在打工人员的构成比例中,大部分是辍学的年轻人。
从家庭矛盾看。在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中,家庭矛盾是一大方面,而造成家庭矛盾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村民思想不成熟、道德滑坡引起的。在“您认为农村家庭矛盾主要由哪些问题引起的”问题调查中,选择“赡养老人”“经济问题”和“婆媳关系”的分别有73.2%、75.3%和64.9%。可以看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孝道文化、尊老爱幼等正在逐渐丧失,更多人的思想充斥着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自私自利等负面观念。
从婚姻状况看。农村青年的结婚问题、离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男性结婚难、离婚率越来越高,都是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您所在乡镇村民结婚的彩礼金额”的调查中,25.8%选择3万到5万,38.1%选择5万到8万,还有32%选择8万以上,也就是说,仅彩礼一项,就占了以务农为主的农民3到5年的纯收入,还不包括房、车以及婚礼酒席的花费,这也是造成农村结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离婚的问题上,农村年轻人的离婚率越来越高,而从离婚原因的调查结果来看,有83.5%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率处理婚姻问题”,也就是由于年轻人思想的不成熟,不能正确处理婚姻问题,另外就是婚外情及不孕不育等问题,这样造成的后果,导致家庭矛盾频发,造成结婚双方家族矛盾积累,同时还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下去,农村问题只会越来越复杂,造成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
再次,村风文明建设方面。村风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社会道德风尚仍需改善。第一,各类封建迷信不同程度存在。在“您所在鄉镇是否存在迷信现象”的调查中,81%的被调查者表示存在,个别地区还非常严重。这不仅对农民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而且还会扰乱农村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甚至在个别乡村还形成一定的宗教势力,严重影响乡村社会的治安稳定。第二,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普遍存在。根据调查,农民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外,喜好打牌者比例较大。极少数人不务正业,以赌博为生。因赌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小打小赌带来的好吃懒做等不良习气严重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第三,打架斗殴、偷盗等治安事件屡禁不止。据了解,由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甚至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而导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小偷小摸也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农民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这些治安问题都是农村治理中的不和谐因素,不利于良好乡风文明的建设。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所做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文化娱乐生活贫乏单调、农民教育薄弱、家庭伦理道德问题凸显、不良风气普遍盛行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首先,农村教育是关键:强化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乡风文明建设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
第一,创新农村基础教育,培育优秀人才。新型农民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大计。农村的未来关键在农民下一代的培养。要培养未来优秀的新型农民,不仅需要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基本农业素养的学习,在农村的基础教育中,要创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增加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爱国爱村爱自然的农业情怀,为农业发展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加强农民业务培训,培养业务骨干。新型农民不仅“有道德、有文化”,更要“懂技术、会经营”[1],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有能力有魄力的新型农民来引领创造。一是政府要积极组织农民参加业务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农民种植技能。二是要引导农民骨干走出去学习其他地市的先进理念和种植经验,鼓励农民主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三是充分利用农村书屋等文化场所,鼓励农民积极自学。
第三,开展非农业职业培训,鼓励农村闲置人口自主创业。除农业生产外,家庭手工业、简单的食品加工业等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又颇具地方特色的生产形式可广泛引入,引导农村闲置人口自主学习、自主创业,既丰富了农闲生活,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其次,传统文化是重要抓手:弘扬优良传统,培育优秀文化。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根基,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乡风文明的灵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一,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道德品质。传统文化中包含几千年来我国乡风文明的精髓,例如孝义文化、崇德向善、邻里和睦等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有利于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第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农民进行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打造农民文艺骨干,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第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农村特殊的血缘地域性以及人员构成的稳定性,使得乡贤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这是乡贤文化的精华”[2]。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以这些优秀“乡贤”为模范,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
再次,家风建设是重要内容:树立核心价值,培育优良家风。“家风”是家规的外在表现,家规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家庭文明建设“要适应农村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3],以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为目的,培育优良家风。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培育家庭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家风评比等活动,例如“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活动等,引导村民见贤思齐,激发农民荣誉感上进心。
最后,鄉村治理是主要手段:加强农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使优秀的传统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3]。
第一,制定乡规民约,明确价值导向。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乡规民约,鲜明正确价值导向,使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
第二,农民充分参与,引导自我管理。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第三,开展志愿服务,营造良好风尚。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为重点,把志愿服务做到村村寨寨、做进家家户户,营造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风尚。
第四,强化依法治理,树立新风正气。培育文明乡风,既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依法治理。要下力气整治农村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振姣,罗玲云.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宋文芳.乡贤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6.
[3]刘奇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党建,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