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沉默、孤僻,碰到困难总是犹豫不决,上课往往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胆子很小,做事情畏畏缩缩。找寻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共同問题就是缺乏自信心。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培养小学生自信心十分重要。如何教育和引导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这是学校和家庭共同面对的一个教育难题。
关键词:自信心;小学教师;小学生]
一、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含义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的愿望的心理状态,是人们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人的自觉行动离不开动力源泉,同样,小学生学习自信心是自觉学习的动力源泉。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正面的肯定和积极确认的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单一依靠学校教育一极、注重“师—生”提问的方式,固然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但却很难持久,也很难使学生获得全面肯定的评价。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阶段,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家校教育共同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引导与营造学生彼此之间和谐相处、互相鼓励的班级气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过程当中能密切配合。
二、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意义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动力,也是他事业成功的基础,更是他实现梦想的必备条件。小学生也不例外,只有当他具有了自信心,才能积极主动、勇敢坚强地去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才能尽早学会独立自强。如果小学生不能相信自己,那他会表现出懦弱、胆小、恐惧等不良心理。他不敢面对新事物,不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这不但让他失去许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还会让他越来越不能相信自己,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你不行,这你做不了”“小孩子不许乱动”“你能懂什么”“等你长大了再说吧”……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妈妈对要做事情的孩子说类似的话。这些话既是我们不信任孩子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的行为。这会让想做事的孩子很沮丧,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而且他会由此怀疑自己所拥有的能力,认为自己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什么也做不了。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平时千万不能说这些,轻视学生、不信任学生而是应把孩子当做与我们平等的人,让他参与课外劳动,允许学生们自由发表意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决定。
三、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孩子打开一扇自信的窗户
虽然现代儿童性格倔强,对自己兴趣之外的活动态度冷漠、消极,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随年级增高表现得愈发明显,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在采用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的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差异,给喜欢画画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引进“连环画”,让字写得好的学生上台讲解“笔顺”,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天天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有趣的事情,根据课文进行情境表演,将熟悉的歌曲曲调配在简短课文上,进行游戏写诗等。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比赛,例如读书比赛、写字比赛、舞蹈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背书比赛等,想尽办法给每个孩子提供张扬个性的机会。
(二)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给孩子一片自信的沃土
一个自信的班级必定也有一个和谐向上、互相鼓励的班级氛围。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孩子们开发一片自信的沃土。首先,在课堂上尽量给敢于挑战自我的学生正面评价,灌输“挑战自我”的意识,针对不自信的学生设立“挑战之星”一周冠军,一周一评;凡是发言积极精彩的同学,全班同学发自内心鼓掌鼓励;当别人在回答问题或者朗读时候遇到困难出现“冷场”,可以引导学生鼓掌激励,耐心等待。同学的正面评价与认可,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来说相当重要。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鼓励成长中的孩子,学会自信。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学生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努力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坚持耐心、鼓励的原则,家校联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执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位小女孩的家长让我对她胆小、性格内向的孩子多提问。据观察,这孩子几乎没举过手,上课很“老实”,课堂纪律也非常好。实际上,“听话”“老实”又不举手的孩子,得到老师“关照”的机会要远远少于表现突出或调皮的孩子。我让女孩父母在家对孩子多鼓励。同时,我又要求家长将我对她的印象和我自己的看法转告给孩子,让孩子认识到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是积极的表现,即使回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打消她惧怕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此后,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提问她,有时候她能回答正确,尽管声音还是怯怯的,我还是会对她大加赞扬。
最可贵的是,家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主动询问我关于孩子的情况,并将老师反馈的积极信息告诉孩子,激励其不断“攀高”。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变得越来越大,错误也在慢慢减少。
在树立孩子自信心方面,会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或者轻言放弃。这样即使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其教育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须知,欲速则不达。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在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家长、教师对这件事情的自信心。实际上,教师在内心需要家长的客观评价和正面鼓励,家长也需要从老师的反馈信息中看到孩子进步的希望。因此,家长、教师互相沟通时,更多地需要交流孩子所取得的进步,让家校双方都有成就感,而不能只看到在树立孩子自信心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四、结语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阶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小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树立小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自信心;小学教师;小学生]
一、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含义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的愿望的心理状态,是人们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人的自觉行动离不开动力源泉,同样,小学生学习自信心是自觉学习的动力源泉。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正面的肯定和积极确认的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单一依靠学校教育一极、注重“师—生”提问的方式,固然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但却很难持久,也很难使学生获得全面肯定的评价。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阶段,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家校教育共同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引导与营造学生彼此之间和谐相处、互相鼓励的班级气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过程当中能密切配合。
二、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意义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动力,也是他事业成功的基础,更是他实现梦想的必备条件。小学生也不例外,只有当他具有了自信心,才能积极主动、勇敢坚强地去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才能尽早学会独立自强。如果小学生不能相信自己,那他会表现出懦弱、胆小、恐惧等不良心理。他不敢面对新事物,不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这不但让他失去许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还会让他越来越不能相信自己,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你不行,这你做不了”“小孩子不许乱动”“你能懂什么”“等你长大了再说吧”……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妈妈对要做事情的孩子说类似的话。这些话既是我们不信任孩子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的行为。这会让想做事的孩子很沮丧,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而且他会由此怀疑自己所拥有的能力,认为自己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什么也做不了。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平时千万不能说这些,轻视学生、不信任学生而是应把孩子当做与我们平等的人,让他参与课外劳动,允许学生们自由发表意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决定。
三、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孩子打开一扇自信的窗户
虽然现代儿童性格倔强,对自己兴趣之外的活动态度冷漠、消极,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随年级增高表现得愈发明显,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在采用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的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差异,给喜欢画画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引进“连环画”,让字写得好的学生上台讲解“笔顺”,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天天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有趣的事情,根据课文进行情境表演,将熟悉的歌曲曲调配在简短课文上,进行游戏写诗等。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比赛,例如读书比赛、写字比赛、舞蹈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背书比赛等,想尽办法给每个孩子提供张扬个性的机会。
(二)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给孩子一片自信的沃土
一个自信的班级必定也有一个和谐向上、互相鼓励的班级氛围。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孩子们开发一片自信的沃土。首先,在课堂上尽量给敢于挑战自我的学生正面评价,灌输“挑战自我”的意识,针对不自信的学生设立“挑战之星”一周冠军,一周一评;凡是发言积极精彩的同学,全班同学发自内心鼓掌鼓励;当别人在回答问题或者朗读时候遇到困难出现“冷场”,可以引导学生鼓掌激励,耐心等待。同学的正面评价与认可,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来说相当重要。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鼓励成长中的孩子,学会自信。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学生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努力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坚持耐心、鼓励的原则,家校联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执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位小女孩的家长让我对她胆小、性格内向的孩子多提问。据观察,这孩子几乎没举过手,上课很“老实”,课堂纪律也非常好。实际上,“听话”“老实”又不举手的孩子,得到老师“关照”的机会要远远少于表现突出或调皮的孩子。我让女孩父母在家对孩子多鼓励。同时,我又要求家长将我对她的印象和我自己的看法转告给孩子,让孩子认识到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是积极的表现,即使回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打消她惧怕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此后,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提问她,有时候她能回答正确,尽管声音还是怯怯的,我还是会对她大加赞扬。
最可贵的是,家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主动询问我关于孩子的情况,并将老师反馈的积极信息告诉孩子,激励其不断“攀高”。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变得越来越大,错误也在慢慢减少。
在树立孩子自信心方面,会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或者轻言放弃。这样即使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其教育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须知,欲速则不达。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在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家长、教师对这件事情的自信心。实际上,教师在内心需要家长的客观评价和正面鼓励,家长也需要从老师的反馈信息中看到孩子进步的希望。因此,家长、教师互相沟通时,更多地需要交流孩子所取得的进步,让家校双方都有成就感,而不能只看到在树立孩子自信心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四、结语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阶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小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树立小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