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hotoshop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课,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从备课的各个环节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论述了备课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Photoshop;教学策略
Photoshop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过程的再设计,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巧设计,构思有效备课环节
(一)认真钻研教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构思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在对教材结构、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分析之后,逐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这样的问题。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Photoshop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在上“图像色彩之色相饱和度命令”这一节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反复思考怎样的构思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色“色相饱和度”与“色彩平衡、色阶”等色彩命令的区别?备课时笔者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海景广告图像色彩进行处理,做成了三个色彩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作品。上课时,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三幅作品,找出彼此的区别。经过对比,学生会发现不同的色彩命令在三个作品应用方向上的区别。这样设计教学内容,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听课时带着问题,有目标地掌握到知识重点,然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作品设计中去。这是“图像色彩”教学中的一个实例,如果不重合教学内容,简单把所有的“图像色彩”内容都详细地讲一下,学生常常是边学边忘,一学期下来,也弄不明白“色相饱和度、色彩平衡、色阶”之间的区别及应用方向。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实施图像色彩部分的教学,既令人印象深刻,又能较快掌握三个色彩命令的应用策略。所以我们应多动心思,认真钻研教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仔细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因人施教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学生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则是惰性十足,凡事都不用心;有的学生基础差、操作能力差、厌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让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无所事事,也不能让操作弱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兼顾每位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需要因人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因人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做法如下:根据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态的分为A、B、C三个层次。基础好、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编为A层。各方面能力尚可,基本能完成课堂学习目标的学生编为B层;基础差、习惯差、厌学的学生编为C层。根据学生层次整合教材,使教学内容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设置项目学习内容,把教学内容整合成不同的项目,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布置每层次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性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拓展任务。例如在讲班徽制作时,水平一般的C层学生完成作品形状及基本色彩处理就可以了,对于操作能力稍强的B层学生则要完成作品形状色彩及特效的处理,对于操作设计能力较强的A层学生则要求完成作品之外,还要设计创意作品。课后及时总结每层学生的表现,表扬每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特别是进步的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相应的技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较大限度的调动学习兴趣,使得人人在课堂中都有成长与收获。这样既能顾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做到因人施教。
二、妙安排,运用有效教学方法
(一)利用传统的讲授法
在学生入门阶段,学习比较复杂、难理解的知识或技能点时,可以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跟练”的方法,就是教师演示完一个动作单元(一个操作)或技能点(若干个操作),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操作再做一次。对这类知识或技能点,教师表达要简洁通俗、细致易记,以使学生逐步理解练习,绝不可为了教学进度而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讲得过多,学生一知半解,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例如,讲授点阵绘图和选区应用技能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较难,笔者就采用讲授教学法,即使用电子课室的广播教学,教师演示学生逐步跟练,让学生明白如何绘制各种基本图形并通过选区对图形进行改造。通过这种跟练的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各种基本图形的绘制。
(二)采用问题教学法
“非问无以广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是问题的提供者,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收放有度。例如,在“照片变身国画”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把彩色图片变为黑白图片?观察效果图和素材的黑白色彩分布有什么区别?怎样让素材的黑白分布与效果图一致?怎么增强背景与内容的对比度?怎么做到效果图中的朦胧效果?怎么修饰国画中的颗粒感?怎么更换花蕾部分的色彩同时保留原有光泽、明暗变化?笔者把问题作为整节课教学的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体现抽丝剥茧的缜密思维方式。然后运用讨论发现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在探索、尝试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作品设计完成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悟理解、把握提炼,而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在关键的转折点,老师要及时点拨学生,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照片变身国画”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用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教材中相似或相反的内容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加以区别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有助于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找出差异加以区别,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路面文字透视”效果图时,笔者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效果图,引导学生先观察文字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与路面的角度有何不同?再观察文字透视的清晰度有何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能迅速准确掌握透视命令在实践应用中的技能要点在于方向、角度、远近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员分清概念,提高分析水平,获得规律性认识,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引用情境教学法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综合技能应用的教学阶段,通过创设特定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例如在讲“渡假村海报”制作时,假设班级是一家广告公司,同学们是平面设计师,教师则是客户。客户来到公司,请设计师们设计一个海滨度假村的海报,要求海报上有度假村的标志、海景图片、网址及联系电话。创设了一个跟同学们就业息息相关的情景,平面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感促使同学们投入到作品的构思和设计中去。老师则是一个引导者,在作品难点部分提示一下知识模块的构造,设计制作工作基本由同学们自己完成任务。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技能的运用,感到了自身的价值,提高了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庆浩.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3]陈梅香,连榕.情境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Photoshop;教学策略
Photoshop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过程的再设计,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巧设计,构思有效备课环节
(一)认真钻研教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构思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在对教材结构、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分析之后,逐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这样的问题。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Photoshop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在上“图像色彩之色相饱和度命令”这一节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反复思考怎样的构思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色“色相饱和度”与“色彩平衡、色阶”等色彩命令的区别?备课时笔者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海景广告图像色彩进行处理,做成了三个色彩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作品。上课时,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三幅作品,找出彼此的区别。经过对比,学生会发现不同的色彩命令在三个作品应用方向上的区别。这样设计教学内容,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听课时带着问题,有目标地掌握到知识重点,然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作品设计中去。这是“图像色彩”教学中的一个实例,如果不重合教学内容,简单把所有的“图像色彩”内容都详细地讲一下,学生常常是边学边忘,一学期下来,也弄不明白“色相饱和度、色彩平衡、色阶”之间的区别及应用方向。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实施图像色彩部分的教学,既令人印象深刻,又能较快掌握三个色彩命令的应用策略。所以我们应多动心思,认真钻研教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仔细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因人施教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学生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则是惰性十足,凡事都不用心;有的学生基础差、操作能力差、厌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让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无所事事,也不能让操作弱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兼顾每位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需要因人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因人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做法如下:根据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态的分为A、B、C三个层次。基础好、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编为A层。各方面能力尚可,基本能完成课堂学习目标的学生编为B层;基础差、习惯差、厌学的学生编为C层。根据学生层次整合教材,使教学内容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设置项目学习内容,把教学内容整合成不同的项目,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布置每层次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性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拓展任务。例如在讲班徽制作时,水平一般的C层学生完成作品形状及基本色彩处理就可以了,对于操作能力稍强的B层学生则要完成作品形状色彩及特效的处理,对于操作设计能力较强的A层学生则要求完成作品之外,还要设计创意作品。课后及时总结每层学生的表现,表扬每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特别是进步的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相应的技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较大限度的调动学习兴趣,使得人人在课堂中都有成长与收获。这样既能顾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做到因人施教。
二、妙安排,运用有效教学方法
(一)利用传统的讲授法
在学生入门阶段,学习比较复杂、难理解的知识或技能点时,可以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跟练”的方法,就是教师演示完一个动作单元(一个操作)或技能点(若干个操作),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操作再做一次。对这类知识或技能点,教师表达要简洁通俗、细致易记,以使学生逐步理解练习,绝不可为了教学进度而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讲得过多,学生一知半解,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例如,讲授点阵绘图和选区应用技能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较难,笔者就采用讲授教学法,即使用电子课室的广播教学,教师演示学生逐步跟练,让学生明白如何绘制各种基本图形并通过选区对图形进行改造。通过这种跟练的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各种基本图形的绘制。
(二)采用问题教学法
“非问无以广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是问题的提供者,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收放有度。例如,在“照片变身国画”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把彩色图片变为黑白图片?观察效果图和素材的黑白色彩分布有什么区别?怎样让素材的黑白分布与效果图一致?怎么增强背景与内容的对比度?怎么做到效果图中的朦胧效果?怎么修饰国画中的颗粒感?怎么更换花蕾部分的色彩同时保留原有光泽、明暗变化?笔者把问题作为整节课教学的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体现抽丝剥茧的缜密思维方式。然后运用讨论发现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在探索、尝试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作品设计完成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悟理解、把握提炼,而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在关键的转折点,老师要及时点拨学生,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照片变身国画”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用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教材中相似或相反的内容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加以区别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有助于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找出差异加以区别,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路面文字透视”效果图时,笔者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效果图,引导学生先观察文字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与路面的角度有何不同?再观察文字透视的清晰度有何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能迅速准确掌握透视命令在实践应用中的技能要点在于方向、角度、远近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员分清概念,提高分析水平,获得规律性认识,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引用情境教学法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综合技能应用的教学阶段,通过创设特定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例如在讲“渡假村海报”制作时,假设班级是一家广告公司,同学们是平面设计师,教师则是客户。客户来到公司,请设计师们设计一个海滨度假村的海报,要求海报上有度假村的标志、海景图片、网址及联系电话。创设了一个跟同学们就业息息相关的情景,平面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感促使同学们投入到作品的构思和设计中去。老师则是一个引导者,在作品难点部分提示一下知识模块的构造,设计制作工作基本由同学们自己完成任务。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技能的运用,感到了自身的价值,提高了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庆浩.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3]陈梅香,连榕.情境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