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木薯渣的酶解糖化效率,降低原料处理成本,采用超低酸(ULA)对木薯渣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木薯残渣(CRULA)进行纤维素酶酶解糖化,同时探究木薯残渣附着酶的再利用以及回用过程抑制物的累积对发酵产乙醇的影响。结果表明,CRULA采用70 FPU/g
底物纤维素酶水解12h后,获得47.22g/L葡萄糖和60.61g/L总糖。附着于CRULA上的纤维素酶循环利用5次,纤维素酶添加量从70 FPU/g
底物(RUN 1)下降到42FPU/g
底物
研究了萘系高效减水剂(BNS)复配柠檬酸(CA)以及聚羧酸高效减水剂(PCE)复配β-环糊精(β-CD)对硫铝酸盐水泥(CSA)性能的影响,通过流动度、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测试确定了最佳复
石膏材料因强度低、耐水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而纤维的掺入能有效改善石膏材料的性能。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纤维对石膏基复合材料力学及耐水性能的影响机理,阐明纤维的作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纤维-石膏基复合材料研究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以新型聚醚类大单体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3500)和不同比例的丙烯酸(AA)、甲基丙烯磺酸钠(MAS)、巯基丙酸(MPA)为主要原料,在水溶液聚合条件下,加入低温合成功能单体DW-1,采用双氧水(H2O2)和次磷酸钠/维生素C(Vc)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提供自由基,常温下合成一种新型高性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PC-Q。研究了酸醚比、巯基丙酸、次磷酸钠用量以及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醚比为4,巯基丙酸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0.20%,次磷酸钠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1.50%,反应温度为30℃时,合成减
为研究基于新型再生剂的老化SBS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及微观机制,在自制新型热再生剂的基础上,分别采用DSR试验、MSCR试验、FTIR试验以及DSC试验对老化沥青与再生沥青的宏观性能与微观机理进行分析研究,验证再生剂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再生剂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及恢复能力提升,但同时导致了高温抗剪能力衰减,再生剂掺量的选择十分关键;FTIR分析表明,再生剂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老化沥青的化学结构,只是作为调和沥青的组分,对老化沥青起到稀释溶解的作用;DSC分析表明,再生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化沥
以沥青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试验确定复合纳米TiO2/CaCO3的最优掺量为5%,并以此掺量制备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分别在20、35、50℃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采用Arrhenius函数、Burgers及其修正模型从能量学、力学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5%复合纳米TiO2/CaCO3时,沥青混合料的稳态蠕变速率在20、35、50℃时分别降低了26%、35%、53%,蠕变激活能提高了约20%
采用质量浓度为2%的NaOH溶液对玉米秸秆纤维进行活化预处理,在180℃、4 MPa条件下进行热压,制备出无胶玉米秸秆板,研究了秸秆板的力学性能、表面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及结构。结果表明:碱活化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秸秆板的力学性能,其中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内结合强度(IB)明显提高,吸水膨胀率(TS)显著下降,性能稳定;FT-IR分析表明,秸秆纤维经过碱处理及热压后,产生了多种有利于自胶结的官能团。
研究了不同缓释型减水剂作用下再生砂浆(RCM)的稠度及力学性能,并结合微观形貌及化学官能团特征探讨了不同减水剂对RCM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0.6%、0.7%、0.8%聚羧酸类
简述了近年来Lyocell纤维在降低原纤化方面的举措,并分析了原纤化的产生机理、产生条件及对原纤化现象的利用及控制.同时分别从浆粕预处理、干喷湿法纺丝工艺、纺丝工艺参数
脱硫石膏是一种产量巨大的火电厂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锅炉尾部烟气湿法脱硫。目前国内脱硫石膏年产量可达8000万t以上,利用率在80%左右。近年来,随着脱硫石膏产量的逐渐增大,相关决策部门制定了多项政策法规支持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脱硫石膏有多种利用途径,其中利用量最大的途径为石膏建筑材料以及水泥缓凝剂,其他利用途径有制备复合凝胶材料、改良土壤、制备硫酸钙晶须、制备其他高附加值化学物质等。介绍了脱硫石膏各利用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对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