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医改开局之年的2009年,我国卫生信息化在标准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与成果,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数据字典这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相继出台。在此之后,2010年,我国卫生信息化有哪些新思路或新目标?
1月6日,“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2010年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为此,陈竺部署了12项总体工作目标。其中,第十一项工作专门论述了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做好总体设计,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对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尽快制定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加强信息标准化研究,完善数据标准和通信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 抓好平台建设和连点成面工作,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将传染病报告、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疗服务、新农合、妇幼卫生、社区卫生、采供血等方面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连点成面,促进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体建设,防止和减少‘信息孤岛’的问题; 加强卫生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利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监管,注重发挥信息化在改善监管绩效中的作用,增强卫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
那么在这一重要指针的指引下,卫生信息化将如何帮助和推动医改?有哪些新思路或新目标?
1月7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再次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卫生信息化一定要实现三大转变。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甫一出台,本报记者曾独家专访饶克勤,当时,饶克勤提出要“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这是卫生信息化的技术路线。饶克勤强调,之所以提出这一任务目标,就是为了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健康和疾病管理信息系统。如今要满足这个要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也要随之转变。
指导思想转变:
从“面向业务管理”到“面向服务个人”
“前一段时间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依托于IT技术,满足业务领域需要,建立卫生系统各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旨在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效率。”饶克勤举例说,譬如: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计划免疫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等等。
这些应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个业务领域工作需求,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譬如,医院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RIS的广泛应用,缩短了病人就医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为例,全国近十万个医疗卫生机构连接上网络,包括所有县及县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CDC、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部门每天都可以了解全国或当地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情况,包括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如H1N1、手足口病等疾病的发病情况了如指掌。
“毫无疑问,信息化对于提高业务领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新医改的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饶克勤说,“因此,医改的各项措施就是如何围绕使人民群众获得方便、快捷、有效、安全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就是陈竺部长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的成果。”
“以此为指引,卫生信息化的指导思想要从面向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转向‘以人为本’的疾病和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上来。”饶克勤如此强调。
据饶克勤介绍,当前世界各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观念正在趋向一致,无论美国、加拿大,还是英国、法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医疗卫生的业务应用系统,转向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建设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为居民、为百姓服务。“不仅如此,今后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和目标就是从业务应用系统,延伸到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建设策略转变:
从“IT技术驱动”到“业务需求驱动”
前一段时间,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依赖于IT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技术驱动型。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十六字方针——“统一高效、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尤其是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关键是系统的整合、流程的再造、数据的标准、信息的规范。这就要求我们把建设策略从依托IT技术的发展,逐步转向信息资源规划、信息标准和规范,真正实现需求驱动。
“上述十六字原则或方针的核心是信息共享,那么什么是信息共享?”饶克勤将信息共享比喻为说“普通话”,来做进一步的解释,“我国为什么大力推广普通话?就是为了信息交流共享,如果每一个人都说地方方言就没办法交流了。大家知道新华字典,它对每一个字词的发音、含义、组词和用法都进行了规定,如果每个人都按字典发音、彼此之间就可以听懂和理解他人的意思了。我们把数据元的标准做成类似新华字典,大家都按照数据元字典进行交流,信息不就可以共享了?”卫生信息数据字典就是要发挥这个作用,它把公用数据按照元数据进行规范,告诉你每个数据源的字符、格式、代码、如何表示等等。比方说性别,目前的信息系统的表示千差万别: 有的是写“男和女”, 有的用“1和2”表示, 也有的用“0和1”代表男女; 还有的用英文字母“M和F”。仅仅简单的性别一项就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表示,信息怎么共享?
“事实上,IT技术如果不建立在行业流程的规范和标准之上,那么IT技术无限制发展就会导致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先进,信息化就成了烧钱的借口和理由,由此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采用“信息交换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如中间件、翻译器、前置机等,这只是信息共享的一种方法,是实现信息共享的一种技术,不能把信息交换当成信息共享的代名词或唯一。上面举例 “说普通话”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方法,“培养翻译”也是一种共享的方法,以中间件、翻译器、前置机等技术为代表的交换技术实质上就是依托“翻译”的方法来实现信息交换。一则“翻译费用”昂贵,点对点翻译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交换技术相当于在不同语言之间培养翻译,如果有N种语言需要交流,就得培养N*(N-1)/2种类的翻译员。”饶克勤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有1000多万人口,近3000多个医疗机构,采用培养翻译的办法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需要近两万亿美元。可以想象,在拥有13亿人口、近百万个医疗机构的中国,采取交换技术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多么庞大的一笔费用!
与“培养翻译”办法相比,大家都“学普通话”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这就需要我们像推广普通话那样建立标准和规范,这就是卫生信息的数据字典。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来实现我国卫生领域的信息共享。数据源、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无论是概念还是内容都是一种创新,整个行业提出来和应用的还不多。
建设重点转变:
从“垂直业务系统”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原有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业务应用系统为主,强调纵向到底,形成了重大疾病、妇幼保健等一个个垂直信息系统。像一个一个的“信息烟囱”或称之为“电线杆”。这样的系统建设的确满足了系统应用的需要,及时准确反映了全国的疾病发病时间、空间、人群的分布或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服务。纵向到底,是根据各个业务管理的内容需要,不是以一个人的信息为需求,因而,各个系统很难在横向连点成面,也就成了独立的、互不联系的“烟囱”了。
伴随指导思想转向“以人为本”,建设重点就要相应地转变到区域平台建设的思路上来。因为每一个居民的健康、疾病问题,以及就诊治疗、预防保健等信息都发生在当地不同医疗卫生机构或居住的社区。如果把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信息按照数据字典(元数据)的标准统一存放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平台负责接收信息,推送或分发信息到所需要的各个业务系统,横向和纵向就形成了一体,信息共享就成为可能。
卫生信息标准
获阶段性突破
“为了适应新医改方案‘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要求,我们提出了‘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信息系统’,作为下一阶段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线。”
“三个基础”: 一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 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 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通过组织近千名专家的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选择不同地区开展试点,三个基础已经出台,以卫生部正式文件公布在卫生部的网站上。”回眸2009年,经过近一年的辛苦和努力,“当时提出来在医改开局之年要做的几项工作我们基本上都完成了。”饶克勤如是说。
2009年5月19日,《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出台,大力推进了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工作。“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要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它包括三方面的统一: 一是健康档案的概念统一, 二是健康档案的内容统一,三是健康档案每个内容的数据元统一。
2009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出台,规定: “以居民个人为主线”是电子病历的核心,电子病历所产生的信息资源要进行科学分类和抽象描述,要可被查询、分析和共享。
2010年1月5日,《国家卫生数据字典与元数据管理系统(试用)》启用。数据字典是信息共享的基础,目的就是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以实现卫生领域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三个文件和内容公布之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惊讶: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居然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把各国都面临的瓶颈给突破了!“虽然我们刚刚开始,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毕竟是艰难的选择和大胆的尝试。大家可以去查,没有哪个国家制订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规范和标准,也没有哪个国家制订了电子病历的规范和标准,更没有哪个国家制订了卫生信息的数据字典。可能有些国家和专家连这些概念和做法都不认同。”可以看出,饶克勤对上述阶段性工作成果自信满怀。
“当然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特别大,这‘三个基础’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东西就像是一个‘靶子’,希望‘靶子’立起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它‘有的放矢’。”饶克勤表示,“数据字典我们已经挂在网上,目前有四五千条,大家都可以上网提出修改意见,经过我们的审核与批准后就可以修改了,也就是说,数据字典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它还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补充与审核。”
在“打好三个基础”之后,第二个目标是“建好三级平台”。饶克勤说,三级平台的建设指南和建设方案都已经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了。第一级平台是指地市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强调要重点突出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 第二、三级平台是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正在征求意见。
平台建设指南实际上是前期在一些地区试点“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抽象和总结。突出平台建设的目标和技术路线,规范数据从哪里来、怎么来; 数据存储在哪里、怎么存储; 信息被谁使用、怎么用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区域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单纯IT人员不熟悉卫生系统业务,不理解业务之间的联系; 单个业务部门的人员既不了解IT技术的发展,也不熟悉区域信息资源规划,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要把IT与业务人员结合起来,研究信息共享的内在联系,从顶层设计、系统整合、流程再造、业务规范的角度,为各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南。”
第三个目标: “提升业务信息系统”,目前我们重点在对两个业务信息系统做实验: 一是妇幼保健——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二是电子病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据透露,春节前后这两个方案将会陆续出台,提交给各方面征求意见,成为妇幼保健、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指南。
2010年,卫生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是要在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引领整个行业向前发展,一是公立医院的试点城市,二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试点; 此外,要制订2010年~2015年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为“十二五”规划做准备。
HIT厂商要跟上形势
“现在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出台了,但是市场还不太成熟,厂商需要以上述业务为导向重新开发、重新架构,要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适应过程。”饶克勤风趣地说,他与IT厂商探讨时,首先要问三个问题,如果厂商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就知道卫生信息化应该怎么建立了。第一个问题: 什么叫数据元、公用数据元、元数据?它们在信息共享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二个问题: 什么叫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的本质是什么?实现信息共享有哪些途径,什么是经济有效的共享途径?第三个问题: 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其标准,在整个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对此,饶克勤向IT厂商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静下心来学习研究、理解这个行业的需求。当前的形势是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在从“IT技术驱动型”向“业务驱动型”转变,业务需求领先于IT,因此需要HIT厂商抓紧学习快速跟上这个需求,要熟悉和了解真正的业务需求。
二是要在学习、理解和共识的基础上研发,“要把你所具有的IT技术,正确应用到业务领域中来。”什么是最经济高效地实现信息共享的途径?饶克勤认为,“大家都讲普通话”就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而“每两个人找一个翻译”就是烧钱的。当然,有些老太太、老头,你让他去说普通话,他一辈子也学不会,这种情况下给他辅助一个翻译,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国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都是新生事物,属于“刚刚学说话的儿童”,这就必须要求它们说普通话。
三是赚合理的钱。要应用正确的技术,以合理的心态,赚合理的钱,不要急功近利。
1月6日,“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2010年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为此,陈竺部署了12项总体工作目标。其中,第十一项工作专门论述了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做好总体设计,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对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尽快制定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加强信息标准化研究,完善数据标准和通信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 抓好平台建设和连点成面工作,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将传染病报告、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疗服务、新农合、妇幼卫生、社区卫生、采供血等方面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连点成面,促进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体建设,防止和减少‘信息孤岛’的问题; 加强卫生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利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监管,注重发挥信息化在改善监管绩效中的作用,增强卫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
那么在这一重要指针的指引下,卫生信息化将如何帮助和推动医改?有哪些新思路或新目标?
1月7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再次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卫生信息化一定要实现三大转变。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甫一出台,本报记者曾独家专访饶克勤,当时,饶克勤提出要“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这是卫生信息化的技术路线。饶克勤强调,之所以提出这一任务目标,就是为了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健康和疾病管理信息系统。如今要满足这个要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也要随之转变。
指导思想转变:
从“面向业务管理”到“面向服务个人”
“前一段时间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依托于IT技术,满足业务领域需要,建立卫生系统各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旨在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效率。”饶克勤举例说,譬如: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计划免疫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等等。
这些应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个业务领域工作需求,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譬如,医院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RIS的广泛应用,缩短了病人就医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为例,全国近十万个医疗卫生机构连接上网络,包括所有县及县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CDC、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部门每天都可以了解全国或当地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情况,包括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如H1N1、手足口病等疾病的发病情况了如指掌。
“毫无疑问,信息化对于提高业务领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新医改的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饶克勤说,“因此,医改的各项措施就是如何围绕使人民群众获得方便、快捷、有效、安全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就是陈竺部长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的成果。”
“以此为指引,卫生信息化的指导思想要从面向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转向‘以人为本’的疾病和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上来。”饶克勤如此强调。
据饶克勤介绍,当前世界各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观念正在趋向一致,无论美国、加拿大,还是英国、法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医疗卫生的业务应用系统,转向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建设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为居民、为百姓服务。“不仅如此,今后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和目标就是从业务应用系统,延伸到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建设策略转变:
从“IT技术驱动”到“业务需求驱动”
前一段时间,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依赖于IT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技术驱动型。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十六字方针——“统一高效、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尤其是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关键是系统的整合、流程的再造、数据的标准、信息的规范。这就要求我们把建设策略从依托IT技术的发展,逐步转向信息资源规划、信息标准和规范,真正实现需求驱动。
“上述十六字原则或方针的核心是信息共享,那么什么是信息共享?”饶克勤将信息共享比喻为说“普通话”,来做进一步的解释,“我国为什么大力推广普通话?就是为了信息交流共享,如果每一个人都说地方方言就没办法交流了。大家知道新华字典,它对每一个字词的发音、含义、组词和用法都进行了规定,如果每个人都按字典发音、彼此之间就可以听懂和理解他人的意思了。我们把数据元的标准做成类似新华字典,大家都按照数据元字典进行交流,信息不就可以共享了?”卫生信息数据字典就是要发挥这个作用,它把公用数据按照元数据进行规范,告诉你每个数据源的字符、格式、代码、如何表示等等。比方说性别,目前的信息系统的表示千差万别: 有的是写“男和女”, 有的用“1和2”表示, 也有的用“0和1”代表男女; 还有的用英文字母“M和F”。仅仅简单的性别一项就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表示,信息怎么共享?
“事实上,IT技术如果不建立在行业流程的规范和标准之上,那么IT技术无限制发展就会导致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先进,信息化就成了烧钱的借口和理由,由此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采用“信息交换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如中间件、翻译器、前置机等,这只是信息共享的一种方法,是实现信息共享的一种技术,不能把信息交换当成信息共享的代名词或唯一。上面举例 “说普通话”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方法,“培养翻译”也是一种共享的方法,以中间件、翻译器、前置机等技术为代表的交换技术实质上就是依托“翻译”的方法来实现信息交换。一则“翻译费用”昂贵,点对点翻译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交换技术相当于在不同语言之间培养翻译,如果有N种语言需要交流,就得培养N*(N-1)/2种类的翻译员。”饶克勤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有1000多万人口,近3000多个医疗机构,采用培养翻译的办法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需要近两万亿美元。可以想象,在拥有13亿人口、近百万个医疗机构的中国,采取交换技术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多么庞大的一笔费用!
与“培养翻译”办法相比,大家都“学普通话”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这就需要我们像推广普通话那样建立标准和规范,这就是卫生信息的数据字典。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来实现我国卫生领域的信息共享。数据源、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无论是概念还是内容都是一种创新,整个行业提出来和应用的还不多。
建设重点转变:
从“垂直业务系统”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原有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业务应用系统为主,强调纵向到底,形成了重大疾病、妇幼保健等一个个垂直信息系统。像一个一个的“信息烟囱”或称之为“电线杆”。这样的系统建设的确满足了系统应用的需要,及时准确反映了全国的疾病发病时间、空间、人群的分布或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服务。纵向到底,是根据各个业务管理的内容需要,不是以一个人的信息为需求,因而,各个系统很难在横向连点成面,也就成了独立的、互不联系的“烟囱”了。
伴随指导思想转向“以人为本”,建设重点就要相应地转变到区域平台建设的思路上来。因为每一个居民的健康、疾病问题,以及就诊治疗、预防保健等信息都发生在当地不同医疗卫生机构或居住的社区。如果把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信息按照数据字典(元数据)的标准统一存放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平台负责接收信息,推送或分发信息到所需要的各个业务系统,横向和纵向就形成了一体,信息共享就成为可能。
卫生信息标准
获阶段性突破
“为了适应新医改方案‘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要求,我们提出了‘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信息系统’,作为下一阶段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线。”
“三个基础”: 一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 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 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通过组织近千名专家的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选择不同地区开展试点,三个基础已经出台,以卫生部正式文件公布在卫生部的网站上。”回眸2009年,经过近一年的辛苦和努力,“当时提出来在医改开局之年要做的几项工作我们基本上都完成了。”饶克勤如是说。
2009年5月19日,《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出台,大力推进了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工作。“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要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它包括三方面的统一: 一是健康档案的概念统一, 二是健康档案的内容统一,三是健康档案每个内容的数据元统一。
2009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出台,规定: “以居民个人为主线”是电子病历的核心,电子病历所产生的信息资源要进行科学分类和抽象描述,要可被查询、分析和共享。
2010年1月5日,《国家卫生数据字典与元数据管理系统(试用)》启用。数据字典是信息共享的基础,目的就是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以实现卫生领域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三个文件和内容公布之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惊讶: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居然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把各国都面临的瓶颈给突破了!“虽然我们刚刚开始,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毕竟是艰难的选择和大胆的尝试。大家可以去查,没有哪个国家制订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规范和标准,也没有哪个国家制订了电子病历的规范和标准,更没有哪个国家制订了卫生信息的数据字典。可能有些国家和专家连这些概念和做法都不认同。”可以看出,饶克勤对上述阶段性工作成果自信满怀。
“当然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特别大,这‘三个基础’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东西就像是一个‘靶子’,希望‘靶子’立起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它‘有的放矢’。”饶克勤表示,“数据字典我们已经挂在网上,目前有四五千条,大家都可以上网提出修改意见,经过我们的审核与批准后就可以修改了,也就是说,数据字典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它还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补充与审核。”
在“打好三个基础”之后,第二个目标是“建好三级平台”。饶克勤说,三级平台的建设指南和建设方案都已经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了。第一级平台是指地市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强调要重点突出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 第二、三级平台是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正在征求意见。
平台建设指南实际上是前期在一些地区试点“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抽象和总结。突出平台建设的目标和技术路线,规范数据从哪里来、怎么来; 数据存储在哪里、怎么存储; 信息被谁使用、怎么用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区域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单纯IT人员不熟悉卫生系统业务,不理解业务之间的联系; 单个业务部门的人员既不了解IT技术的发展,也不熟悉区域信息资源规划,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要把IT与业务人员结合起来,研究信息共享的内在联系,从顶层设计、系统整合、流程再造、业务规范的角度,为各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南。”
第三个目标: “提升业务信息系统”,目前我们重点在对两个业务信息系统做实验: 一是妇幼保健——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二是电子病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据透露,春节前后这两个方案将会陆续出台,提交给各方面征求意见,成为妇幼保健、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指南。
2010年,卫生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是要在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引领整个行业向前发展,一是公立医院的试点城市,二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试点; 此外,要制订2010年~2015年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为“十二五”规划做准备。
HIT厂商要跟上形势
“现在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出台了,但是市场还不太成熟,厂商需要以上述业务为导向重新开发、重新架构,要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适应过程。”饶克勤风趣地说,他与IT厂商探讨时,首先要问三个问题,如果厂商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就知道卫生信息化应该怎么建立了。第一个问题: 什么叫数据元、公用数据元、元数据?它们在信息共享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二个问题: 什么叫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的本质是什么?实现信息共享有哪些途径,什么是经济有效的共享途径?第三个问题: 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其标准,在整个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对此,饶克勤向IT厂商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静下心来学习研究、理解这个行业的需求。当前的形势是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在从“IT技术驱动型”向“业务驱动型”转变,业务需求领先于IT,因此需要HIT厂商抓紧学习快速跟上这个需求,要熟悉和了解真正的业务需求。
二是要在学习、理解和共识的基础上研发,“要把你所具有的IT技术,正确应用到业务领域中来。”什么是最经济高效地实现信息共享的途径?饶克勤认为,“大家都讲普通话”就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而“每两个人找一个翻译”就是烧钱的。当然,有些老太太、老头,你让他去说普通话,他一辈子也学不会,这种情况下给他辅助一个翻译,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国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都是新生事物,属于“刚刚学说话的儿童”,这就必须要求它们说普通话。
三是赚合理的钱。要应用正确的技术,以合理的心态,赚合理的钱,不要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