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各国政府积极开發新能源,并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位于北欧的丹麦在地理意义上是个小国,却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丹麦2010年發布一份报告表示,到2050年丹麦将完全摆脱化石能源,走上一条不依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發展之路。
松德堡“零碳路线图”
苏珊在松德堡有幢别墅,全家取暖和使用的热水都来自于智能的新能源设备——热泵。这是在全世界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或水中获取热能,能大幅度节省能耗。北欧人在保护环境方面总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当世界很多城市在竞相降低碳排放时,这个丹麦南部四周环海的城市宣布将不迟于2029年成为零碳發展地区,其“零碳路线图”有三点:优化能源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并降低居民能耗支出;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主,以离岸风电作为补充;动态能源体系,能源消耗与能源生产高效互动,能源价格根据能源供应量浮动。
松德堡2029年的目标是: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对区内所需的热能和电能进行自给自足,辅以离岸风能。约55%的家庭住宅使用基于地热、生物质、沼气和太阳能的绿色集中供热。在农村地区利用大型沼气场将农肥转换为能源。通过垃圾焚烧、风力發电机及太阳能电池板为地区供应电能。农民种植的能源作物转换为沼气或生物乙醇,应用于非电动交通运输工具。
据了解,松德堡政府非常关注本地区能源的多元化發展,从2009年开始,松德堡租用电动汽车取代现有的市政用车辆。政府计划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集中供热管网扩展作为重点。根据专家意见,松德堡地区实现零碳目标应挖掘沼气、生物质及地热能源的巨大潜力,优化企业能源使用效率及余热利用的巨大潜力,推动政府和私营企业与零碳项目密切合作。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是,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必须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未来几十年全球增长导致的能源需求量增长将推高化石燃料的价格。初期,价格压力会体现在石油供应上,然后是天然气。
2008年,丹麦政府设立丹麦气候变化政策委员会,其任务是为政府实现无化石燃料的愿景准备方案。
报告显示,丹麦的目标是让整个能源系统,包括交通领域可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燃烧化石燃料是人为导致温室效应的最大原因,这要求丹麦能源系统彻底转型,从目前占丹麦能源消耗80%以上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转型到以风力發电和生物能源作为主要元素的绿色能源。
该报告提出以下可能实现的愿景:
首先,电力将成为能源系统的枢纽。未来40%~70%的能源需求将通过电力来实现,而目前的比例只有20%。未来,如果电动汽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会上升至40%~70%。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力發电机将满足丹麦将近一半的能源需求。2050年将达到10000万千瓦到15000万千瓦左右的规模。
其次,交通领域的燃料是石油,最显而易见的替代是转向生物燃料或使用电力。石油和柴油發动机的能效偏低,转用电动汽车,将比烧石油的车更有效率。
再其次,生物质将在能源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即作为风力發电的补充和备份。建筑供热将由地缘热泵提供,风能为热泵提供电力,从而实现区域供热。生物质、太阳能热水、地热能、地缘热泵组成的系统将为区域供热提供能源。汽车用能将来自电池和生物燃料。
丹麦气候委员会建议,对化石燃料征税,将作为基本手段以实现长期无化石燃料依赖的目标。丹麦能源系统的彻底转型需要大量投资,包括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从热泵到电动汽车、从能效设备到新能源技术。
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含核能
丹麦委员会报告分析,相对于可再生能源,在丹麦投资核能并无明显优势。如与海上风电相比,尤其是将核废料和退役的核电厂的处理成本计算在内,没有证据显示核能在经济上更有竞争力。核能也不适合预期未来有较大比例的类似风能这样的不稳定供给所构成的能源系统。丹麦也没有核能的专业能力。
报告显示,风能将在目前水平上翻番至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的發展,尤其是海上风电的發展,是实现无化石能源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计算显示,丹麦对海上风电的需求将在2050年达到1850万千瓦。而至2008年底,大约已实现315万千瓦的装机。
生物智能将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未来的能源生产将来自生物质能和废弃物。丹麦已有电厂开始利用生物质能,其长处是能储存。这使得生物质能成为极有价值的能源,有可能在未来得到更多利用,特别是在交通领域,还可以作为类似不能具备相同存储能力的风电的备用能。
此外,地热能供热、太阳能光伏组件和潮汐能作为补充能源。至2050年,这些能源可能代表除了风能和生物质能之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虽然目前因价格高企尚不具有竞争力。
丹麦气候委员会分析指出,电力和供热部门100%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从技术上来说最早可能在2030年实现。然而,在交通领域加速淘汰化石燃料的利用不是很实际。
报告显示,丹麦2050年淘汰化石燃料只能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75%。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80%~95%,就必须减少来自除燃烧化石燃料之外的其他排放。其中,农业占到一半,包括来自生产加工产业流程的排放即工业气体、海洋业等。
松德堡“零碳路线图”
苏珊在松德堡有幢别墅,全家取暖和使用的热水都来自于智能的新能源设备——热泵。这是在全世界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或水中获取热能,能大幅度节省能耗。北欧人在保护环境方面总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当世界很多城市在竞相降低碳排放时,这个丹麦南部四周环海的城市宣布将不迟于2029年成为零碳發展地区,其“零碳路线图”有三点:优化能源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并降低居民能耗支出;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主,以离岸风电作为补充;动态能源体系,能源消耗与能源生产高效互动,能源价格根据能源供应量浮动。
松德堡2029年的目标是: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对区内所需的热能和电能进行自给自足,辅以离岸风能。约55%的家庭住宅使用基于地热、生物质、沼气和太阳能的绿色集中供热。在农村地区利用大型沼气场将农肥转换为能源。通过垃圾焚烧、风力發电机及太阳能电池板为地区供应电能。农民种植的能源作物转换为沼气或生物乙醇,应用于非电动交通运输工具。
据了解,松德堡政府非常关注本地区能源的多元化發展,从2009年开始,松德堡租用电动汽车取代现有的市政用车辆。政府计划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集中供热管网扩展作为重点。根据专家意见,松德堡地区实现零碳目标应挖掘沼气、生物质及地热能源的巨大潜力,优化企业能源使用效率及余热利用的巨大潜力,推动政府和私营企业与零碳项目密切合作。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是,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必须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未来几十年全球增长导致的能源需求量增长将推高化石燃料的价格。初期,价格压力会体现在石油供应上,然后是天然气。
2008年,丹麦政府设立丹麦气候变化政策委员会,其任务是为政府实现无化石燃料的愿景准备方案。
报告显示,丹麦的目标是让整个能源系统,包括交通领域可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燃烧化石燃料是人为导致温室效应的最大原因,这要求丹麦能源系统彻底转型,从目前占丹麦能源消耗80%以上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转型到以风力發电和生物能源作为主要元素的绿色能源。
该报告提出以下可能实现的愿景:
首先,电力将成为能源系统的枢纽。未来40%~70%的能源需求将通过电力来实现,而目前的比例只有20%。未来,如果电动汽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会上升至40%~70%。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力發电机将满足丹麦将近一半的能源需求。2050年将达到10000万千瓦到15000万千瓦左右的规模。
其次,交通领域的燃料是石油,最显而易见的替代是转向生物燃料或使用电力。石油和柴油發动机的能效偏低,转用电动汽车,将比烧石油的车更有效率。
再其次,生物质将在能源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即作为风力發电的补充和备份。建筑供热将由地缘热泵提供,风能为热泵提供电力,从而实现区域供热。生物质、太阳能热水、地热能、地缘热泵组成的系统将为区域供热提供能源。汽车用能将来自电池和生物燃料。
丹麦气候委员会建议,对化石燃料征税,将作为基本手段以实现长期无化石燃料依赖的目标。丹麦能源系统的彻底转型需要大量投资,包括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从热泵到电动汽车、从能效设备到新能源技术。
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含核能
丹麦委员会报告分析,相对于可再生能源,在丹麦投资核能并无明显优势。如与海上风电相比,尤其是将核废料和退役的核电厂的处理成本计算在内,没有证据显示核能在经济上更有竞争力。核能也不适合预期未来有较大比例的类似风能这样的不稳定供给所构成的能源系统。丹麦也没有核能的专业能力。
报告显示,风能将在目前水平上翻番至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的發展,尤其是海上风电的發展,是实现无化石能源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计算显示,丹麦对海上风电的需求将在2050年达到1850万千瓦。而至2008年底,大约已实现315万千瓦的装机。
生物智能将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未来的能源生产将来自生物质能和废弃物。丹麦已有电厂开始利用生物质能,其长处是能储存。这使得生物质能成为极有价值的能源,有可能在未来得到更多利用,特别是在交通领域,还可以作为类似不能具备相同存储能力的风电的备用能。
此外,地热能供热、太阳能光伏组件和潮汐能作为补充能源。至2050年,这些能源可能代表除了风能和生物质能之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虽然目前因价格高企尚不具有竞争力。
丹麦气候委员会分析指出,电力和供热部门100%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从技术上来说最早可能在2030年实现。然而,在交通领域加速淘汰化石燃料的利用不是很实际。
报告显示,丹麦2050年淘汰化石燃料只能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75%。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80%~95%,就必须减少来自除燃烧化石燃料之外的其他排放。其中,农业占到一半,包括来自生产加工产业流程的排放即工业气体、海洋业等。